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心理学意义解析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心理学意义解析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从心理发展规律来看,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是发展青少年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心理学中,把婴儿、青少年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形式思维、辩证思维。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从形式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还是形成和发展学生辩证思维的重要途径[1]。因而,数学思想方法担当起指导“加工”的重担,它不仅提供思维策略,还提供实施目标的具体手段。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心理学意义解析

(一)从心理发展规律来看,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是发展青少年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心理学中,把婴儿、青少年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动作思维(0~3岁)、形象思维(3~7岁)、形式思维(7~13岁)、辩证思维(13~19岁)。初中学生的思维是以形式思维为主向辩证思维过渡阶段,高中学生的思维则是辩证思维的形成阶段。

而所谓思想方法,就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从大量的思维活动中获得的产物,经过反复提炼和实践,一再被证明为正确、可以反复被应用到新的思维活动中,并产生出新的结果。或者说思想方法就是那些颠扑不破、屡试不爽的思维产物。所谓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的本质认识。例如,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手段,运用符号化、结构、系统等数学思想审视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的求根公式,就看到了它展现的数学美。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从形式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还是形成和发展学生辩证思维的重要途径[1]

(二)从学习的认知结构理论来看,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对数学认知结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学习的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变化过程。在数学认知结构中,存在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心理成分三种主要因素。这个过程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实现的。(www.xing528.com)

所谓同化,就是主体把新的数学学习内容纳入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这种纳入不是机械地囫囵吞枣式摄入,而是把新的数学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使之与原数学学习认知结构相适应。所谓顺应,是指主体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有效同化新的学习材料时,主体调整或改造原来的数学认知结构去适应新的学习材料。在同化中,数学基础知识显然不具备思维特点和能动性,不能指导“加工”过程的进行,就像材料本身不能自己变成产品一样。而心理成分只给主体提供愿望和动机,提供主体认知特点,仅凭它也不能实现“加工”过程,也就像人们只有生产愿望和生产工具,而没有生产产品的设计思想和技术照样生产不出产品一样。因而,数学思想方法担当起指导“加工”的重担,它不仅提供思维策略(设计思想),还提供实施目标的具体手段(解题方法)。实际上数学中的转化、化归就是实现新旧知识的同化。与同化一样,顺应也必须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离开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顺应是不可理解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例如,在应用矩阵知识处理初中数学中的各类问题,就是运用转换思想、最优化思想、结构思想等调整、改造来进行加工的。因而,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将极大促进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与完善。

(三)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使学生极大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使其受益终生

学生学习了数学思想方法就有利于学习迁移,特别是原理和态度的迁移,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类比并对类比的思想方法有所认识时,在学习因式分解时,产生迁移,正确地辨认出数、式分解的异同点,从而真正理解因式分解。

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于初中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将随时随地发挥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