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恩教育:活动体验与情感升华--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反思

感恩教育:活动体验与情感升华--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反思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次课堂教育活动,感受到此项教育不是只局限于课堂上,更在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浓浓真情中。实施感恩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知恩于心,更要让学生感恩于行,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回馈社会。感恩,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通过行之有效的活动,才能真正融进孩子的心田,融进孩子的生命,成为终身的习惯、终身的财富。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活动体验激发学生情感升华。

感恩教育:活动体验与情感升华--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反思

生活中父母爱孩子的故事比比皆是。本次课堂教育活动,感受到此项教育不是只局限于课堂上,更在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浓浓真情中。实施感恩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知恩于心,更要让学生感恩于行,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回馈社会。其实结合学校“礼善”教育,开展感恩教育。感恩,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通过行之有效的活动,才能真正融进孩子的心田,融进孩子的生命,成为终身的习惯、终身的财富。所以,培养学生有感恩的意识,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当前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虽不都是独生子女,但也受到家里长辈的溺爱和关注,加上受社会上及媒体传播的一些不良习气,或多或少也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如果家长不正确引导,“造就”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个性,他们对父母、老师及周围的人的付出,不仅不思回报,反而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学校里经常会出现因为孩子受点委屈找老师“讨公道”事例。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孩子不是一个容器,家长不能只知道往里塞知识,还要往里塞习惯、品德。孩子是一棵树,有生命力,有灵魂,家长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唤醒。家长是一片土壤,可以让孩子长得更好。家庭也是一片空气,让孩子浸润其中。家庭又是一盏明灯,照亮孩子怎么走好路。每个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我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哪怕他一直没开花,你也不要着急,没准他就是一棵树,他会长成树的样子。”多么美好的一段话。然而,很多人误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只看到了“静待花开”,却疏忽了“用心养育”。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驿站,在孩子能力还不够的时候,作为师长,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我们回归教育的童真,应该给他们以帮助指引。这就像每一朵花,每一棵树,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阳光与水分一样。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营养,引领他们前进。等他们有了足够的力量、足够的信心时,我们要做的,才是默默地等待与祝福。(www.xing528.com)

因此,设计此次活动,旨在唤醒孩子们小小的心灵,润泽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找回孩子们日渐流失的感恩情怀,并培养感恩意识,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父母及身边的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活动体验激发学生情感升华。学生在走进故事中,模拟情境中交流,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生活积累,在畅所欲言中感受真情,感悟事理;在不知不觉中拨动情感之弦,受到感染和教育。在学习生活中,老师努力营造互帮互助、互相关爱的大家庭环境,让学生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爱需要每个人付出,帮助别人会更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