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解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以及增强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理解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以及增强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这也成了困惑众多老师的问题之一。很多教师认为在说明文的教学中应把教学重点完全转移到写作手法的指导上。2.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激发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并付诸实际行动爱护地球。生1:可爱生2:美丽生3:……

理解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以及增强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如何有效进行说明文教学?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文体。根据说明的对象和说明目的,通常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就是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进行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认识或了解这个事物。事理说明文就是将抽象的原理或形成事理的原因说清楚,使读的人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不同,并不重在抒情、记叙、描写或者阐明主张等。它既没有激荡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优美的意境,通常语言比较平实,准确。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可见,说明文教学在小学阶段的地位不容忽视。然而,说明文教学又如何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呢?这也成了困惑众多老师的问题之一。

一、理清文本内容,关注文本信息

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首先应从内容入手,学会抓住要点。当学生在充分阅读后,提取了文章中有用的信息,读懂了整篇文章的内容后,再从写作的角度进行说明方法的探讨和使用。这也是很多教师在说明文教学中容易进入的误区之一。很多教师认为在说明文的教学中应把教学重点完全转移到写作手法的指导上。《语文课程标准》提到了“说明方法”,但只是“了解”,并不是“理解”,很显然,“了解”的要求要比“理解”低很多。我们总是认为,教授一篇说明文就得把说明方法讲透彻,否则就没有紧扣文本的特点,就没有完成教学目标,不符合课标精神。因此,本来平实,严谨的说明文就被大家肢解得只剩下知识的条条框框。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说明方法的使用,而忽视了文本本身提供的重要信息,忽略了学生在文本内容上获取的知识。说文明教学成了单一的追逐文字形式。这也正与课标提出的“能抓住要点”差池千里。这样的课堂,学生学习起来缺乏兴趣,教师教授起来缺乏动力。

二、关注语言学习,品读关键词句

我们教材中的说明文,特别是一些科学知识性的文章,因为关注到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阅读能力问题,作者特别注意推敲词语,一些专业术语的运用具有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的特征,词语精当贴切,大部分文字比较简单易懂。而且文章往往都是运用了文学的手法来写的。在说明文教学中,我们也需要关注语言的学习,对重点的词语加强品读。很多教师认为说明文教学课堂枯燥无味,正是因为教学中缺少了“语文味”。说明文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是语文学科的学习,“语文味”不能丢,不然很容易就被上成了科学课、品德课。课堂上要培养学生掌握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品析词句的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模仿表达的方法等。说明文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常见的专业术语,通常作者会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使得原本深奥难懂的科学语言变得通俗化、趣味化了。教学时教师抓住关键句和关键词进行朗读训练,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到语言的准确与生动。这样语文味也就显现出来了。

三、抓住表述特点,理清文本写作思路

说明文的教学要抓住文本特点,既要指导学生进行捕捉文章重要信息,又要学会从布局谋篇的角度促进学生思考,体会文本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思维,学会逻辑判断,提高思维水平和阅读水平。说明文,不同于其他文体的表现形式。从文章的结构方面来看,说明文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文本的结构特点,是作者叙述思路的表征,是作者独具匠心的体现,这同样需要教师去认真地发现,并形成读者、作者间的认知共鸣。说明文的语言确切、简洁、通俗,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每个句子的内部甚至句与句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引导学生认识语句之间逻辑关系的严密性。

四、注重实践,读写结合

在说明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单纯地把知识讲授给学生,很少进行实践。如果能够在课堂中加入“写”的环节,学生既可以灵活运用课堂中掌握的说明方法等知识,又能组织充满语文味的词语进行创作,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被调动起来,这样的课堂也便变得生动起来。习作训练也有利于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课堂接受的情况,便于教师进行反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在说明文教学中留出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尤其是练笔实践,让学生在动笔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文本教学深入浅出,直观化

说明文中对于学生缺少经验感知的事物,教师还可采用比较直观形象的手段辅助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简笔画、图片、视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直观化。

说明文是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必不可少的一种文体,教学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只要教师抓住其特点,不断挖掘课堂潜力,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就会使说明文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附:《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需要,都要从地球上索取。

2.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激发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并付诸实际行动爱护地球。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方法。

4.逐步掌握自读自悟、自由畅想等多种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对宇航员的感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打开课本141页,用心去读一读。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地球?

师:把文字变成图画,这是读书的一种境界,但把图画变成自己的话,这是收获的一种体现。谁来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球?

生1:可爱

生2:美丽

生3:……

[设计意图:点明文章的体裁,提出读书要求,使学生做到有目的的学习,带着问题和思考进行读文。并通过初读课文,对文本的整体内容进行梳理,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

二、品读课文,深入体会

1.感受地球的可爱

(1)美丽

生1:映入眼帘的……水蓝色“纱衣”(出示课件

师:仔细看这句话,哪个词语让你感觉眼前一亮。(www.xing528.com)

晶莹(出示课件,变色这些词)

师:生活中,你见过晶莹的_____吗?(露珠、钻石、玻璃等),是啊,他们给人以美的享受。地球和他们一样,是美丽的、透亮的,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的。

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跟随老师,一起去太空欣赏一下这颗晶莹的球体。(伴乐)

(师范读)在漆黑的宇宙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了一层水蓝色的“纱衣”。(读的时候尽量的放慢,放缓)

师:请睁开眼睛,你的眼前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描述)

师:是不是这样的画面?(出示课件滚动的地球,滚动之后停留)咱们再把图片变成文字,在这颗晶莹的球体上,蓝色的是(海洋)、白色的是白云和冰川,他们相互交错(师手势展示),周围这层水蓝色的纱衣是我们的大气层

[设计意图:对于抽象的大气层等事物,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非常难。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化、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

(2)无私

(3)渺小

师:注意“扁”字读音,读piān。还有一个读音:biǎn?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就像一叶扁舟。什么感觉?

真是“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啊!

2.感受易碎

师:是呀,如果人们再这样不加节制地开采下去,我们地球上的许多资源都将枯竭。“竭”为何意?(出示课件“竭的演变”)

这是一个会意字,右边“曷”是一个人身负重物,左边一个人站立,联合起来表示“身负重物站立起来”。所以它的本义就是“举重、负重”,后来在站的过程中要用尽全力,也引申为用力达到极限,也就是“尽”,并且在站的过程中流尽了汗水,也引申为“干涸”,在这儿就是干涸。这个字也逐渐演化,到后来的金文,再逐渐到现在的竭字。

师:看,中国汉字多么有趣!

师:仅仅一个“竭”还不足以表达作者的急迫心情,它又加了一个“枯”,枯是什么意思?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它的意思更加深刻了,这就叫并列式合成词,这样的词,我们经常用到,比如这篇课文中的破碎、还有愉悦,健康等等。记住了吗?(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品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将地球的可爱、易碎通过读展现在大家面前。将枯燥的词语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说明文教学中的“语文味”。]

3.感受只有一个地球

师:从你们身上我仿佛又看到了那颗美丽的水蓝色星球。然而有的人却不这么想,他们觉得:宇宙空间大得很,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他们的梦想能够实现吗?快速地阅读第5、6、7自然段,找到答案。

师:40万亿千米,坐飞机都要走600多万年,人类从猿到人,才经历了200万年,600万年之后,还不知道又进化成什么了呢?那他们的愿望可能实现吗?

看这个词,至少,我把它去了,感觉怎么样?这就是说明文语言的严谨,用词的准确。

师: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

师:供我们人类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板书只有一个)

师:我们知道,我们深深地知道,适合人类居住的——只有一个地球!(一个高过一个)

能为人类提供资源的——只有一个地球!

能使人类世代生存下去的——只有一个地球!

师: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读文章最后一段。(课件出示)

作者的感叹,不正是我们每个同学想说的吗,谁来读?(生读)

告诉那些无知贪婪的人们,让他们赶快惊醒吧!

[设计意图:突出文章的主旨,通过对语句之间的联系进行理解。使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激发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

三、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4月22日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世界地球日。设立这样一个日子,不只是告诉我们只在这一天保护地球,而是在提醒我们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孩子们,此时,我只想告诉你,告诉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在今天课堂将要结束的时候,让我们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走入今后的生活中去吧。

(王少瑾 张晓英)

[点评:本课教师进行教学时,首先对文本的内容进行了梳理,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将课文中的难懂的词句具体化,形象化。再通过品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竭”字的演变过程,增强了说明文教学的“语文味”,小诗和古诗的恰当运用,使得课堂韵味十足。在对说明方法进行学习的同时,抓住了文本的表述特点,注重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