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秦两晋时期:中国古代茶文化与文学发展探析

先秦两晋时期:中国古代茶文化与文学发展探析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先秦时期,是中国茶文学作品的萌芽时期。不过此时“荼”、“茶”两字在文学作品中仍然互用。这首《荈赋》和前面三首茶诗,构成了我国古代早期茶文学的基础。直到唐宋以后,茶业才得到全面的发展,茶文学也就开始有了丰硕灿烂的成果,迎来茶文学发展的第一高峰时期。

先秦两晋时期:中国古代茶文化与文学发展探析

先秦时期,是中国茶文学作品的萌芽时期。在这一时期,虽然“茶”字仍没有定型,但它所代表的内在意蕴却已确立,这时尽管关于“茶”的文学作品大都表现的是“茶”的本意,“茶”还没有成为文人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创作意象和情感所指,然而它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已经为中国文学注入新的血液奠定了基础。据现存文献记载,最早有关于“茶”的文学作品可以追溯到中国诗歌的开山之作——《诗经》。在《诗经》中有少数作品就提到“茶”这一新鲜事物,但当时记载的是“茶”最初的名称:“荼”。如《诗经·谷风》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经·七月》中有“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诗经·绵》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研究者认为上述诗中之“荼”就是指的茶叶。《诗经》从采茶到饮茶开始有了个初步的描述,语言简洁,叙述粗略,但却开创了中国茶文学的历史长河,其后屈原的《橘颂》、王逸的《悼乱》等楚辞作品中都引入了“茶”这一情感指代物。虽然“茶”在作品中还只是以雏形的面貌出现,但“茶”这一意象从此步入了中国文学的殿堂,逐步成为中国文人笔下的宝贵素材,茶文学的诞生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伴随着饮茶的出现,人们对茶水药用功能的认识也是逐步深入。在三国之前,人们对茶的药用功能的认识虽然也有提及,如《神农食经》中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然而很多记载都只是零星的。但在汉、晋时期,随着医学技术的发达,茶作为药用的功能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挖掘,许多医学著作对茶水药用功能的研究也颇为深入,例如东汉华佗所著的《食论》等,其中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一书最具代表性,书中有19处地方提到茶的药用功能,如其卷三中云:“气嗽,不问多少时者服之便差方:陈橘皮、桂心、杏仁,去尖皮熬三物,等分捣蜜丸,每服饭后,须茶汤下二十丸。”卷六中云:“治风赤眼:以地龙十条,炙干为末,夜卧,以冷茶调下二钱。”把茶的实用功能由饮用提升到药用的角度,茶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如果说先秦两汉文学中的茶文学还只是初具雏形的话,那么晋代茶文学在此前茶文学的基础上就有了相对的发展,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比先秦两汉有了一个明显的进步,不少文学作品中开始引入“茶”这一意象,而且在探索运用“茶”意象方面较之先秦两汉的实指意义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茶”的文学性更强。此时,茶不再是纯粹的饮用品,已经开始融入到文学创作中,成为文人笔下唾手可得的创作喻体,由自然符号过渡到了人为符号,茶文学作品数量与质量的显著提高都标志着饮茶文学在两晋时期开始有了长足发展。不过此时“荼”、“茶”两字在文学作品中仍然互用。如:西晋左思的《娇女诗》:“止为荼荈剧,吹嘘对鼎䥶”,描绘了左思两位娇女急切品茗、憨态可掬的神情。还有两首与左思此诗差不多同年代的咏茶诗:一是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诗》,用“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称赞成都茶的清香;一是孙楚的《出歌》,用“姜桂荼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的诗句,点明了当时茶叶的原产地。

先秦两汉文学作品中对茶的描写只是涉及,所提及的“茶”亦只是表像的描述,或者仅仅只是刻画主人公形象的点缀品,并没有真正以茶为对象进行描写,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们并不是真正描写茶的文学作品,充其量是茶文学中的边缘作品而已。但在晋代却出现了一篇重要的专门描写茶的赋作——杜育的《荈赋》,这也许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专门歌吟茶事的作品: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芽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泽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www.xing528.com)

杜育,字芳叔。西晋襄城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永兴中(304—305年),拜汝南太守。永嘉中进右将军,后为国子监祭酒。永嘉五年(311),京城洛阳将陷时,死于难。著有文集二卷。赋中“拜”实际就是指茶。唐陆羽《茶经》云:“其名一曰荼,二曰檬,三曰蕞,四曰茗,五曰荈。”清人陆德明在《经典释文》中指出:“荈、檬、茗,其实一也。”“荈”是指粗而老的茶叶,苦涩味较重,所以《茶经》称“不甘而苦,荈也”。

在我国现存较早的茶文学作品中,杜育的这篇《荈赋》占有突出地位,在赋中他第一次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弥谷被岗”的植茶规模,“是采是求”采掇秋茶的情景,“器泽陶简”的饮茶器具和“沫沉华浮”的茶水特点。它以俳赋的形式和典雅清新、简洁流畅的语言,写出了农夫们采茶、制茶和品茗的优美意境。杜育的《荈赋》是文人作品中首次以茶为叙述主体,予以详细描写的文学作品,也就标志着“茶”开始真正成为文人笔下的抒写对象而被人称颂。

这首《荈赋》和前面三首茶诗,构成了我国古代早期茶文学的基础。同时从这些流传的茶文学作品中也可以了解我国茶业发展的史实,说明汉代除了巴蜀以外,饮茶还未曾普及。到了三国时期东吴孙皓“以茶代酒”的故事虽流传很广,但也只说明三国东吴一带地方茶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而在魏国统治的中原尚未见到。不过到了西晋时期,短暂的统一开始把茶叶传到中原如左思这样的官宦人家了,随后又由于南北朝的分裂而打断。直到唐宋以后,茶业才得到全面的发展,茶文学也就开始有了丰硕灿烂的成果,迎来茶文学发展的第一高峰时期。这一时期不仅茶文学作品的数量剧增,而且内容也极为丰富,它们既反映了文人们对茶的珍爱,又反映出饮茶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