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分好教学侧重点的关键决定成败

区分好教学侧重点的关键决定成败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统整教学就是统筹、整合教学,区分各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教学可以有偏向与侧重,这是成败的关键。第三篇就很特别了,《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在前两篇教学实现“知其然”后,此文教学力求“知其所以然”。在此二者之间,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小读者知道“如何才能写成这样”。

区分好教学侧重点的关键决定成败

统整教学就是统筹、整合教学,区分各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教学可以有偏向与侧重,这是成败的关键。我们不能平均用力,也不能课课穷尽极致之力,要像“弹钢琴”一样,注重轻、重、缓、急的取舍,让教学呈现艺术气息。

例如,第一篇课文《去年的树》为新美南吉的经典童话。初次接触想象,就让其领略想象带来的唯美阅读享受。此篇在文、意、韵、境四个方面,都呈现出极致的美感。这一课的教学中,营造与建构起来的,就是对于想象近乎崇拜的审美体验。而第二篇《那一定会很好》,在阅读提示中就写下:“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很明显,安排此课,意在对比。发现想象的另类审美差别。就在小孩刚刚沉醉于《去年的树》的感受之中时,马上欣赏另一种的美,这样的教学序列,在反差中丰富了对想象的感受,依然服务于“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性”这一目标。

第三篇就很特别了,《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安排在此位置,教学意图为“渗透想象文的写作技法”,特别集中指向“编童话,写童话”这一目标的抵达。在前两篇教学实现“知其然”后,此文教学力求“知其所以然”。文章的语言生动,知识性、趣味性都很浓,弘扬友爱的情感基调也明晰。教学这篇文章,可以更多服务于写作,给小孩带来“角色安排”“想象加工”“布局构思”这三种和写出童话息息相关的启发。

试想一下,作者要写成此文,最基本要知道“事实是什么样”。例如,知道牛的反刍功能是什么样,牛的胃部结构是什么样……读者阅读此文,看到的是“如今文章写成什么样”。例如,看到青头如何营救伙伴,红头如何在牛肚子里“旅行”,如何脱险等。在此二者之间,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小读者知道“如何才能写成这样”。这是教师执教的关键所在——让小孩了解文章是如何借助想象写成的。例如,故事中的角色是如何依靠想象而创生;故事的线索、结构又是如何通过想象进行布局与安排等。教材编撰的意图,在课后三道题中都可以被感知。第一道,分角色朗读,感受角色;第二道,关注红头和青头的友情,提取信息,感受想象的细节;第三道更棒——“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画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路线的绘制,故事的复述,实际上就是对故事结构框架的把握,这正是解构这篇文章,触摸写作内核的关键一步。此课教学,注重指向写作,才能确保小孩在最后环节顺利写出童话故事。(www.xing528.com)

想象,就是一种对素材的加工,这是“技术活儿”,不教不会,教了还不一定会,需要练。统整式课堂教学的存在价值,就在于教师辅导下,当堂实现“教—学—练”三位一体的良性推进。

单元的最后一篇《一块奶酪》,趣味性很强,贴近小孩的生活。虽然以“蚂蚁”为角色,但是故事的原型就在小孩的生活中。阅读最后一课,导读提示中写到“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明确指示让小孩结合本色,联系自我,自由感受,畅快表达。这一课的教学,重在激活表达的欲望,再一次为写作做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