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增进对化学学科理解与认识的方法

教师增进对化学学科理解与认识的方法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上分析,化学教师只有增进化学学科理解,明确化学学科育人价值,才能把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自觉地在化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提高对化学学科的理解。教师应如何增进对学科知识结构的认识?总之,教师如能深入开展前述学习研究与教学实践活动,将能较好地理解学科特质、认识学科结构、把握知识价值,进而增进对学科的深刻理解。

教师增进对化学学科理解与认识的方法

综上分析,化学教师只有增进化学学科理解,明确化学学科育人价值,才能把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自觉地在化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提高对化学学科的理解。

1.增进对学科特质的理解

学科理解强调教师对学科课程建立起本质性理解,即对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及育人价值等方面形成整体性认识。只有形成整体性认识,才能从课程系统视角思考具体内容的育人价值、相应课时的教学目标,从而发挥课程内容与课时教学的整体性功能。要建立起学科的本质性理解,核心在于把握学科特质。

很显然,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是增进学科特质理解的有效途径:①教师应加强课程标准、教科书、专业期刊的学习与研究,从理论层面提升对学科特质的理解。其中,学科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与理念、目标与价值、内容与实施等作了详细规定,这些规定直接或间接地诠释了学科特质,是增进学科理解最有价值的文献;学科专业期刊刊载了大量教师PCK知识、学科观念、学科思维等方面的文章,对学科特质的理解有所帮助。②开展基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活动。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多角度审视,借助“WWHW认识论思考模型”[注:“WWHW”是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该思考模式主要厘清所认识的知识是什么(what)、所认识的知识价值是什么(what)、所认识的知识是如何产生的(how)以及为什么所认识的知识是合理的(why)四个方面]、核心知识的概念图(思维导图)等技术,增进对学科核心知识的理解,建立起各类知识间的基本关系,从而整体性理解学科、理解科学的本质。[7]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科理解去设计与实施课堂教学,结合课堂教学反思自己对学科特质的认识等。

2.深化对学科结构的认识

学科结构反映学科知识与研究方法等的结构关系,包含“学科的基本理论结构”和“学科的探究方法和态度”两个维度[8]通俗地讲,学科结构主要指向学科知识体系所反映的内在关联及认知逻辑。学科知识体系可简化理解为学科知识间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是学科事实性知识、概念原理性知识、方法观念性知识等学科知识内在关联的整体性反映,而学科知识的内在关联反映着学科认知的逻辑关系。立足课程视角,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组织体系及内在的认知逻辑。教师只有掌握学科结构,审视具体内容时才能站在整体性角度,在关注具体内容的同时关注知识的组织及其认知逻辑,从而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知识,不见思维”的问题。(www.xing528.com)

教师应如何增进对学科知识结构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理解难点内容分散编排、各类知识穿插嵌入的教材编排原则及其价值。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学段、模块和课程目标的视角,对学科知识的组织关系及认知逻辑进行全方位的梳理:①基于学段分析,把握同一知识在不同年段、不同学期的分布情况,把握其纵向发展关系。②基于模块分析,厘清同一模块不同知识间的组织线索,明确其横向逻辑关系。③基于课程目标分析,思考课程全部内容是如何为课程目标的达成服务的,从而构建起反映学科知识组织关联与认知逻辑的“蜘蛛网状”的纵横联系。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建立起学科的整体性认识,形成具有逻辑关联的学科结构。这是整体性把握课程、有效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3.强化对内容价值的把握

课程内容是学科体系的重要“部件”,是达成课程目标、实现学科育人的重要载体。因此,增进学科理解,不仅要在宏观层面理解学科特质、从中观层面认识学科结构,还需要在微观层面认识课程具体内容承载的教学功能价值。只有如此,才能准确制定相应内容的学习目标,才能通过教学活动达成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

对于课程内容,课程标准采用“模块—主题—内容条目”三层结构来组织,这样的组织形式暗示着课程内容为主题服务、主题又为达成模块功能服务。因此,课程内容认知价值的分析,应立足于模块功能和主题统整的视角,按特殊的分析路径(见图3-1-3)来加以把握。这一模型强调,对于课程内容认知价值的分析,应从课程内容所处的模块与主题入手,立足于“模块定位”“主题组织”“单元要求”三个维度,同时结合“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等栏目,对课程内容的认知价值进行整体性思考。其中,模块定位分析强调从模块课程目标的视角,分析模块对课程内容提出的认识需求以及课程内容如何促进模块功能达成等;主题组织分析要求从学习主题层面,根据主题所包含的内容条目、呈现顺序及其逻辑关系,揭示课程内容的认识功能、学习研究的认识思路;单元要求分析则立足于课程具体内容,根据“内容标准”所描述的认识建构情境、认识途径及结果要求等,提炼课程内容的认识要求。通过这样的分析,将有助于把握课程标准对具体课程内容提出的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所应承载的功能价值。

总之,教师如能深入开展前述学习研究与教学实践活动,将能较好地理解学科特质、认识学科结构、把握知识价值,进而增进对学科的深刻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个体可以自觉地运用自己所建构的学科理解去指导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