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创新的种类和应用

金融创新的种类和应用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并认为金融创新大致可归为四类:①金融传统业务的创新;②金融市场创新;③金融工具的创新;④金融制度的创新。由于这些国际事件使许多金融资产的信用状况恶化,引起对这类工具的大量需求。国际情算银行还认为,在众多的创新金融工具中,最主要的创新金融工具只有四种形式:互换、期权、票据发行便利和远期利率协议。

金融创新的种类和应用

我国学者对此的定义为: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并认为金融创新大致可归为四类:①金融传统业务的创新;②金融市场创新;③金融工具的创新;④金融制度的创新。

(一)金融传统业务的创新

1.负债业务的创新

(1)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创新是对传统业务的改造、新型存款方式的创造与拓展。

(2)商业银行的新型存款账户突出个性化,迎合了市场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3)商业银行负债的范围、用途多样化。

2.资产业务的创新

20 世纪40 年代以后,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创新不如负债业务创新那么活跃,创新主要表现在贷款业务上,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贷款结构的变化;

(2)贷款证券化;

(3)与市场利率密切联系的贷款形式不断出现;

(4)贷款业务表外化。

3.资产负债表及业务创新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不涉及账上资产与负债变动的情况下,通过投入一部分人力、物力而改变当期损益增加收益率的业务活动。其实质就是在不扩大资产与负债的同时只收取手续费和佣金的业务。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银行趋利避险的本质要求,20 世纪80 年代,表外业务得到普遍重视,不断进行业务创新,并迅速发展起来。典型的表外业务创新有贷款证券化、担保、承诺、支持性信用证等。据统计,瑞士银行在1992~1993 年间,表外业务的收益就占总利润的70%以上,德国在1992 年通过表外业务就获利340亿马克,占总盈利的65%。

(二)金融市场的创新

1.境外金融市场——跨越国界的金融市场创新

境外金融市场又称离岸金融市场、外币存放市场,是指在一国境外进行该国货币的存款、放款、投资债券发行和买卖业务的市场。由于这种市场起源于欧洲,所以也叫欧洲货币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作为一个创新的市场,具有以下特点:

(1)摆脱了任何国家政府法规、税制的管制约束,非常自由。

(2)突破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汇集地的限制。

(3)银行间的批发市场,成交金额巨大。

(4)存款利率略高于国内金融市场,贷款利率略低于国内金融市场,对资金存款人和借款人都有吸引力

(5)完全是外国投资者和外国筹资者的关系,即非居民与非居民的借贷关系。(www.xing528.com)

2.证券化抵押市场——成功的金融市场创新

20 世纪80 年代金融市场的重要创新是证券化抵押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证券化在20 世纪70 年代已经出现,在80 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在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础上,出现了以抵押贷款为基础发行的证券的二级市场,这一市场称之为证券化抵押市场。在美国,这种二级市场以联邦国民抵押协会和联邦住宅放款抵押公司为中心组成,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数量和二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英国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也形成了类似的市场。随着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各种新型抵押债券的发行,更使这一市场进一步趋向繁荣。证券化抵押市场由于发行者一般具有雄厚实力、信用级别高、安全性好的特点,同时收益也较高,对投资者很有吸引力,因而成为成功的金融市场创新。

3.金融衍生市场——生命力最强的金融市场创新

衍生工具最早在商品交易市场引入,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在20 世纪20 年代也已出现,最早的是由股票交易所引入的股票期权交易。1972 年5 月16 日,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分支——“国际货币市场”率先经营六种国际货币(英镑、加拿大元、德国马克、日元、瑞士法郎和澳大利亚元)的期货合约,世界上第一个买卖国际货币期货的有形市场成立。此后,外汇期货业务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20世纪70 年代中后期,债券期货、国库券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纷纷推出,一个新型的金融市场一-期货市场宣告形成并在全球迅速发展。1973 年4 月26 日,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宣告成立,也宣告了另一重要金融市场——期权市场的诞生。

(三)金融工具的创新

1.风险转移型创新工具

(1)价格风险转移型创新工具。该类工具可以减少资产价格变动的风险或转移这类风险。20 世纪70 年代以来汇率和利率的波动加剧,所以这类创新工具在金融市场上很受欢迎。这类创新工具主要有:可调整利率抵押、浮动利率抵押、背对背贷款、金融期货及期权、互换及定期利率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

(2)信用风险转移型创新工具。该类工具可以减少和转移金融资产信用状况因非正常恶化而导致的风险。其大量出现是以20 世纪80 年代石油供应过剩与债务危机等事件为背景的。

由于这些国际事件使许多金融资产的信用状况恶化,引起对这类工具的大量需求。这类创新工具主要有:无追索权的资产销售、贷款互换、证券化的资产、可转让贷款合同、信用证、票据发行便利等。

2.流动性增强型创新工具

这类创新工具的功能是增强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使本来无法流动的资产变成可转让的资产,从而大大提高其流动性。这类创新工具除前面提到的证券化的资产、可转让贷款合同、票据发行便利外,还有闲置余额投资账户及其他先进管理技术、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以及其他可流通的货币市场工具等。

3.引致信用型创新工具

这类创新工具的功能是能帮助使用者增加进入某些信贷市场的机会,从而提高其获得信用的能力。这类工具或利用现有资产获得新的融资能力,或直接提供新的贷款来源,或通过互换间接提供这种来源。这类创新工具主要有零息债券、垃圾债券、股权参与性融资、住宅股权贷款等。

4.引致股权型创新工具

这类创新工具的功能是对债务性质的资产给予股权特征的效果。这类创新工具数量较少,典型的工具是债务——股权互换和受托可转换债券。

国际情算银行还认为,在众多的创新金融工具中,最主要的创新金融工具只有四种形式:互换、期权、票据发行便利和远期利率协议。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际金融交易活动中各种特殊需要,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创新形式以及它们与其他金融工具相互组合而形成的新的金融工具形式。

(四)金融制度的创新

1.分业经营制度向混业经营制度的转变

在世界各国的银行体系中有两种不同的银行制度,即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分业银行制”。这主要是在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的合并与分离问题上的区别。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自由化浪潮的不断升级,这一相互之间不越雷池一步的管理制度已经发生改变,美国于1999 年底废除了对银行业经营严格限制60 多年的《斯蒂格尔法案》,允许商业银行合业经营。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上述两个传统特征和分业界限已逐渐消失,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正不断扩大,世界上著名的大银行已经成为“百货公司”式的全能银行,从其发展动向看,商业银行全能化、综合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金融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制度逐渐形成

由于商业银行具有信用创造的特殊功能,因此,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对商业银行实行了比非银行金融机构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如对其市场准入的限制、活期存款不得支付利息的限制、存款最高利率的限制、不同存款准备金率的差别限制等。在金融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非银行金融机构正是看准了这一制度的薄弱之处,进行了大胆创新与发展,使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种类、规模、数量、业务范围与形式等迅速发展,商业银行在新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鉴于经济环境、市场条件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各国政府都不同程度地缩小了对两类金融机构在管理上的差别,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趋于平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