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记载:百年考古发现证实科学性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记载:百年考古发现证实科学性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代历史文献记载资料的科学性、系统性,在世界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其实这不只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特点,对于全世界的各国古代历史而言,莫不如此。可以说,近百年来的中国考古发现,证实了中国古代历史文献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学科研究的宝贵科学资料。中国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佐证了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科学性。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记载:百年考古发现证实科学性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记载资料的科学性、系统性,在世界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历史学家就开始编撰“国家历史”,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学家编著了具有五千年历史之长的中国历史——“二十四史”。20世纪初,中国学术界曾经对中国古代历史文献有过“疑古”“信古”与“释古”的十分热烈的讨论。

“疑古派”领袖顾颉刚先生当时提出,历史随着时代的推进,也就形成“层累”的发展。因此对历史,尤其是上古时代历史的真实性提出“疑古”的观点。其实这不只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特点,对于全世界的各国古代历史而言,莫不如此。但是,顾颉刚先生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考古发现,使古代历史进一步接近真实的历史,使上古史的研究求助于刚刚从西方传入中国的考古学,近百年的中国考古学实践与历史学研究结合取得的学术成果,充分证明了顾颉刚先生的科学预见。可以说,近百年来的中国考古发现,证实了中国古代历史文献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学科研究的宝贵科学资料。中国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佐证了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科学性。

基于此,结合人类历史研究成果、对“文明”的科学界定,我们从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可以发现,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关注到城市(都城)、金属、文字与国家的密切关系。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中国通史”——《史记》,是人类历史上一部伟大的科学巨著,而其第一篇《五帝本纪》,按现在学术界一般所说的,就是中国的文明形成历史。古代历史学家裴松之认为“天子称本纪,诸侯曰世家”,“二十四史”中,“本纪”记载帝王的历史,帝王是基于国家而存在。《史记》开篇为《五帝本纪》,说明《史记》是一部“国家历史”。

《史记·五帝本纪》中的“第一帝”就是黄帝,根据先秦文献记载,他多年各地征战,统一了各个部落,建立了最早的“中国”——有熊国,并在他的出生地营建了都城。中国人称黄帝为“人文始祖”,这是因为黄帝从国家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是中国的“第一国父”;[2]从血缘政治方面来看,他是华人的共同祖先,因此说《史记·五帝本纪》的“五帝时代”是夏商周之前的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治实体,这是不容置疑的“中国人”历史。(www.xing528.com)

黄帝像·清·无款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主编的《中外历史年表(公元前4500年—公元1918年)》,将中国历史分为“传说时代”与“历史时代”,而将黄帝之前的中国历史归于“传说时代”。距今4550多年,黄帝开启了文明时代,中国走上世界历史的舞台。

根据文献记载:黄帝时代的仓颉发明了文字;那时人们已经能够冶铸青铜器,为此《史记·孝武本纪》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黄帝有熊国的都城就在今河南新郑。这些关于文字发明、金属冶铸、城市出现的记载,恰恰与世界上学术界衡量人类社会是否进入文明的“三要素”(城市、金属器、文字)不谋而合,因此全世界华人公认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始祖,黄帝成为中华文明的缔造者。中华文明的起点也就可追溯到黄帝,其时代距今约五千年,这应该是人们常说的“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