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邺北城和邺南城:中国古都的考古发现

邺北城和邺南城:中国古都的考古发现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邺北城为曹魏五都之一,后为后赵、冉魏、前燕都城。邺北城、邺南城邺北城平面基本呈横长方形,周围筑有墙垣。邺北城内有广大的里坊区,不同人群、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人,住地不一。现在已经考古发现的邺南城遗址,实际上是其内城。邺南城宫城遗址以南,勘探发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夯土基址。邺南城北部有宫城,宫城之南又有中央官署,社稷、宗庙等礼制建筑与其他官署。

邺北城和邺南城:中国古都的考古发现

邺城遗址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17.5千米处的三台村,由邺北城与邺南城遗址组成。邺北城为曹魏五都之一,后为后赵冉魏、前燕都城。邺南城为东魏、北齐都城。六朝建康城是东吴、东晋与宋、齐、梁、陈的都城。

邺北城、邺南城

邺北城平面基本呈横长方形,周围筑有墙垣。中阳门大道是城内最宽大道,它北对宫殿区,南通中阳门,是全城中轴线。宫殿区位于城址的北部正中,邺北城西北部有铜爵园,其东临文昌殿,西临三台(冰井台、铜雀台、金虎台)。邺北城外还建有玄武苑、灵芝园等大型园苑。邺北城内有广大的里坊区,不同人群、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人,住地不一。

梁中大通六年(534),高欢令高隆之主持修建了邺南城。邺南城北接邺北城的南墙。现在已经考古发现的邺南城遗址,实际上是其内城。南北向朱明门大道为邺南城中轴道路。城内中部偏北有宫城遗址,宫城之内宫殿区的大型建筑基址均分布在中轴线上。宫城的北部有后园。

邺南城宫城遗址以南,勘探发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夯土基址。《邺中记》载邺南城:

尚书省及卿寺百司,自令仆而下,至二十八曹,并在宫阙之南。

朱明门置双阙。邺南城门阙与汉长安城东城门门阙及东周鲁国故城南面东侧城门之外门阙形制相近。

朱明门遗址示意图

门址由门墩、门道、向南伸出的短墙和门阙组成,短墙南北长约80米,东西宽约20米,短墙端部的门阙基础为边长约15米的正方形。门道有三,中门道宽5.4米,两边门道各宽4.8米。

邺城遗址平面示意图

邺北城东西长2400—2620米,南北宽1700米。邺北城共有7座城门,南面有3座,正中为中阳门(又称“永阳门”),其东部为广阳门,西部为凤阳门;东墙正中有1座,为建春门;北墙中部宫城两侧置有2座城门,东部为广德门,西部为厩门;西墙中部有1座,为金明门。勘探发现道路6条:东西大道1条,东西大道以南有南北大道3条,东西大道以北有南北大道2条。中阳门大道东西长730米,南北宽17米。

邺南城城址东西宽2800米、南北长3460米。城外环绕城壕,城壕宽20米,深1.8米。朱明门大道宽38.5米。宫城遗址,东西宽620米、南北长970米。

邺南城之外近年来又发掘了重要佛寺遗址,规模较大。又据《历代宅京记》记载:

南城自兴和迁都之后,四民辐凑,里闾阗溢,盖有四百余坊,然皆莫见其名,不获其分布所在。其有可见者,有东市,在东郭;西市,在西郭。

邺南城北部有宫城,宫城之南又有中央官署,社稷、宗庙等礼制建筑与其他官署。上述文献明确记载邺南城的东市与西市分别位于“东郭”和“西郭”,它们应该是邺南城郭城的“东郭”和“西郭”。(www.xing528.com)

邺城在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传承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邺北城乃曹操建安九年(204)营建。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他毕生追求国家的统一,强化“大一统”思想,无论是修建水利工程白沟”,还是“长城地带”的北方经营,均是在强化国家统一理念下的行动。曹操主持营建的王都,从空间分布上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国家政权平台的宫殿区、官署区与达官显贵居住区,与王城之内的其他居民区与市场等设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突显了王都作为政治统治中心的作用。邺北城的王都中轴线更把国家至上的理念具象化。它可能影响了北魏洛阳城的中轴线。邺北城强化了都城的国家政治功能与突出“中”的理念。

其二,邺北城继曹魏之后,又为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之都城。其中除了冉魏政权为汉人冉闵建立之外,其余二者分别为匈奴别部石勒、鲜卑人慕容皝建立。一座同样的邺北城,分别作为中华民族不同族属的政权的政治缩影,遵照着共同的都城规制,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各族属共同的国家认同理念。

“大赵万岁”瓦当·十六国时期

其三,东魏、北齐在邺北城的南部新建邺南城,延续并发展了北魏洛阳城突出“中”的都城规制,进一步展现“中”的理念,奠定了隋大兴城—唐长安城规制的“中和”新高度。

建康城

以正统自居的东晋与宋、齐、梁、陈诸朝,在国家大分裂时期,为了取得政权的合法性,以中华传统文化继承者自居。北朝政权的政治家也认为东晋、南朝保存了“正统”的中华文化。因此,作为中华“国家文化”的都城规制,引起那个时代南方与北方王朝的特别重视。

建康城平面示意图

南京石头城遗址

石头城全长约3000米,筑于楚威王七年(前333)。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吴国孙权迁至秣陵(今南京),第二年,在石头山金陵邑原址筑城,取名“石头”。此城扼守长江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有“石城虎踞”之称。

东晋、南朝都城建康城由郭城、都城(内城)、宫城(台城)组成。郭城城垣以竹木为材料构筑,故其城墙又称“藩篱”,郭城之城门则称“篱门”。南篱门是郭城正门,其邻为“国门”。都城在郭城中北部,亦以竹篱作为城墙,至齐建元二年(480)改为夯土城墙。

都城正门为南城门——宣阳门。郭城与都城南门之间的南北御路东西两侧分布有宗庙与社稷。宫城之内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以太极殿为中心的政区,北部是后宫所在地。南宫门为宫城正门——大司马门。

为传承、延续作为国家文化的“都城文化”,历史文献记载,孙权借鉴邺北城的“三台”,在建业城(东晋始改称“建康城”)西规划建设了石头城。东晋建康城的皇家园林建设也是受到魏晋洛阳城北部园林影响。就是从都城城门名称,也可看出东晋建康城中的宣阳、开阳、清明(洛阳为“青明”)、建春、西明等城门名称应是沿用了洛阳城城门名称。而六朝建康城也对北朝中原地区都城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北魏洛阳城的都城中轴线的形成及其两侧对称分布重要的中央官署。

南朝都城之郭城城墙可以简化成篱笆墙,但是三城制、中轴线、左祖右社、宫城居中、大朝正殿“居中”与“居前”规制不变。国家分裂时期在中国的不同地方、不同人群统治的都城,其规制理念是一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