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务支出管理改革:建立可控动态调整及绩效问责机制

公务支出管理改革:建立可控动态调整及绩效问责机制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定额标准的应用是定额标准制定的归宿和落脚点,各单位应将定额标准全面运用到预算编制、执行、绩效管理、信息公开等全过程。

公务支出管理改革:建立可控动态调整及绩效问责机制

定额标准的应用是定额标准制定的归宿和落脚点,各单位应将定额标准全面运用到预算编制、执行、绩效管理、信息公开等全过程。

1.制定动态、合理的定额标准

按照《办法》2016版的要求,各地方省市和中央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陆续修订了培训费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规范了培训费的开支范围和综合定额标准,明确了分项核定、总额控制的原则。各单位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定额标准,同时也要根据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将定额标准细化,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而且,定额标准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的变化、业务特点和单位职责的变化、物价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实际情况的变化作适当的调整,增强定额标准的协调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2.健全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

推行公务卡制度(除按规定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或者银行转账外),无论是对提高财政财务透明度、推进源头防治腐败工作,还是对加强各单位财务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公务卡通过制度和技术创新,可以有机生成公务支出的各项明细信息,使公务支出置于阳光之下,提高培训费等公务支出的透明度,从而有效克服现金支付结算方式信息不透明所导致的种种弊端。而且,公务卡通过支付信息的电子化将从制度上封杀“小金库”,也有利于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加强财政支出监管。

3.实施追踪问效的预算管理机制(www.xing528.com)

各单位对预算资金安排的培训经费的执行过程要实施追踪问效,对培训完成结果及目标进行绩效评价。追踪问效原则体现了预算管理从“重投入”向“重产出”的转变。为保障预算资金实现既定的目标和获得更高的产出效益,各单位要对培训经费的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管理,及时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优化培训的实施过程,保证培训目标的顺利实现。在每次培训完成后,将培训完成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培训的产出绩效,并以评价结果作为加强管理、优化培训支出结构和安排后续资金的依据。

4.推进标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是开支定额标准管理的技术基础,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推进定额标准的资源共享并将定额标准管理的各个模块有机衔接,既有利于进行工作交流互动和标准查询应用,又能够优化工作程序、减少工作量,提高管理效率,满足预算编制、审核等管理的需要。

5.完善标准公开机制,建立标准信息发布管理制度

除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要求须保密的培训内容和事项外,对于不涉及保密的标准、培训的预算和决算信息、培训的项目、内容、人数、经费等情况以及对培训费支出的审计结果等,各单位应当按照及时、方便、多样的原则,通过公告、网站等适当途径加强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促进部门预算管理更加公开透明。同时,建立舆情反馈机制,及时调查处理媒体曝光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