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文献资源分类法|《信息检索与利用教程》

传统文献资源分类法|《信息检索与利用教程》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文献资源的分类有多种类型:按适用对象可分为图书分类法、专利分类法、档案分类法、期刊分类法等;按编制方式可分为体系分类法、组配分类法和混合分类法。从影响和使用范围看,体系分类法是传统文献资源分类法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类型。既可用于编排分类检索工具,也可用于文献的分类排架和分类统计。

传统文献资源分类法|《信息检索与利用教程》

传统文献资源的分类有多种类型:按适用对象可分为图书分类法、专利分类法、档案分类法、期刊分类法等;按编制方式可分为体系分类法、组配分类法和混合分类法。其中,《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DDC,1876)是现行文献分类法中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体系分类法,被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万个文献信息机构采用。印度文献学家阮冈纳赞(S. R. Ranganathan)创制的《冒号分类法》(Colon Classification)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组配分类法;而由比利时文献学家奥特莱和拉封丹(P. Otlet & H. Lafontaine)创制的《国际十进分类法》(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则是混合式分类法的代表。从影响和使用范围看,体系分类法是传统文献资源分类法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类型。

1.体系分类法的概念与特征

体系分类法,也称等级列举式分类,是指将信息资源的所有类目组织成一个等级系统,并采取尽量列举的方式加以编制的一种分类法。例如:F经济→F0经济学→F01经济学基本问题→F014经济范畴→F014.3商品生产与交换→F014.31价格理论/F014.32需求理论、供给理论/F014.35经济效益……

体系分类法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类目系统,结构直观。体系分类法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逻辑方式进行划分,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组织,便于用户从学科或专业角度检索相关文献。

(2)标记简明,号码单纯。体系分类法通常采用阿拉伯数字或拉丁字母为标记符号,易于理解,适用性广。既可用于编排分类检索工具,也可用于文献的分类排架和分类统计。

(3)预先列类,类目有限。体系分类法是先组式检索语言,各个类目预先设置,类表有一定的凝固性,不便于根据需要随时改变或调整检索策略,不能进行多元检索,检索的准确性和灵活性较差;同时,列举式列类无法及时自动地生成新类,难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

(4)组配较差,管理较难。体系分类法的类目一般是单线排列的,难以多向成族,从而造成同一主题文献的分散。例如,“教育心理学”、“航空心理学” 等分属教育、航空等学科领域。对于一些比较细小而又专深的主题,体系分类法也无法充分予以揭示。另一方面,许多大型的体系分类法,都尽可能详尽地列举类目,因此分类表的篇幅都比较庞大,管理和修订也不太容易。

2.体系分类法的类目与类目体系

(1)类目。类目是体系分类法的基本成分,它的作用在于揭示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组文献,即同类文献。类目由类号、类名、注释等3部分组成。例如,F230会计学 簿记学、会计核算理论。

类目一般分为基本部类、基本大类(一级类目)、二级类目、三级类目等。基本部类是分类法中对人类知识范畴所做的最为概括的划分,是分类法展开的基础。基本部类的划分及其排列次序一般在分类法的编制体例中予以说明,在分类表中不会单独列出,也不会用于实际分类。基本大类,或称基本大纲,是体系分类法中首先区分出来的第一级类目,也是分类法整体框架的体现。基本大类一般是在基本部类的基础上,根据知识门类的发展和信息资源标引的需要对一定学科领域的基本划分。

(2)类目体系。类目体系是按一定标准和规则把类目排列成为一个具有层层隶属关系的体系。类目体系由类系和类列构成,并以标记制度加以体现。类系是指一个类目与它的各级上位类共同构成的一个具有从属关系的类目系列,或称类链;类列是指在类目划分时,一组具有并列关系的同位类的总称。图3.1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通称《中图法》)中有关经济学的类目及类目体系。

图3.1 《中图法》中经济学的类目及类目体系(www.xing528.com)

3.体系分类表的结构

体系分类法通过体系分类表来体现。体系分类表一般由编制说明、分类表和索引等几个部分组成。如图3.2所示

图3.2 体系分类表的基本结构

(1)编制说明:是对分类表的编制目的、编制原则、适用范围、体系结构、标记符号等进行介绍,使用户在使用分类表之前对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一般置于分类表的前面。主要有序论、大类说明、编制原则和使用说明(也可以单独成册)等内容。

(2)分类表:是文献分类法的主体,一般包括大纲(基本大类表)、简表(基本类目表)、主表(详细类目表)、附表(复分表)等内容。在《中图法》中,设置了22个大类,约250个基本类目,8个通用复分表和67个专类复分表。

(3)类目索引:是指将分类表中的全部类目、类目同义词及类目注释中的有关主题词,分别注明对应的分类号,按字顺编排而成的使用分类表的辅助工具。类目索引方便使用者按照主题概念名称查找类号,并使分类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题法的功能。《中图法》的类目索引采用轮排索引的方式,对类目及相关的主题概念进行轮排,提供检索。

4.《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1)《中图法》的编制。《中国图书馆分类法》(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CLC),简称《中图法》,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中图法》的编制始于1971年,1975年出版第1版,1999年出版第4版。《中图法》不仅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分类法的编制经验,而且还吸取了国外分类法的编制理论和技术,成为一部适应我国国情、适用于多种类型信息机构、大型书目检索刊物、机读数据库等的分类标引工作,是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大型综合性文献分类法。

(2)《中图法》的结构。《中图法》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将人类知识分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综合性图书5个基本部类,社会科学部类又展开为9个大类,自然科学部类展开为10个大类,共计22个大类。如表3.2所示。

表3.2 《中图法》基本部类和基本大类表

《中图法》采用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标记符号,用一个字母标志一个大类,以字母的顺序反映大类的序列,分类越详细,类号越长。此外,还采用了一些特殊符号作为辅助号码,如间隔符号“.”、总论复分符号“-”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