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产阶级世界观对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改变-王亚南全集

无产阶级世界观对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改变-王亚南全集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显然的,由《资本论》导来的政治经济学上的革命,单从阶级立场上去说明是不够的。有这样的社会阶级,就要求采取那样的哲学观点指导下,对于同一社会现象或者同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可以产生性质完全不同的研究成果。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以不同立场、不同观点,来对于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的结果。

无产阶级世界观对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改变-王亚南全集

显然的,由《资本论》导来的政治经济学上的革命,单从阶级立场上去说明是不够的。由资产阶级转到无产阶级的立场,只不过是标志着那个革命的起点。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有一个根本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社会地位社会条件,允许它,并要求它采取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什么呢?就因为它是无产阶级,就因为它本来就一无所有,不怕从彻底的革命斗争中丧失什么,也不会要求在革命胜利后有什么特殊权利;它所处的被压迫与被剥削的地位,它所被赋予的自我解放并进而解放人类历史任务,都在本质上要求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按照事物相互间的必然因果关系,按照社会的自然发展过程,不掺假,不含糊,不掩饰,实事求是地把客观存在的事实表达出来,反映出来,这就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或反映论,或者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把哲学看作社会阶级斗争的有效武器的限内,如其说无产阶级需要这样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或世界观,那同时也说明那些企图继续保存并巩固其剥削特权的资产阶级乃至小资产阶级为什么总是多方宣扬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唯心主义,到了没落阶段,甚至乞怜于神秘的信仰主义或僧侣主义了。有这样的社会阶级,就要求采取那样的哲学观点指导下,对于同一社会现象或者同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可以产生性质完全不同的研究成果。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以不同立场、不同观点,来对于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的结果。

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夏天,已因前述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的影响,完全站在革命无产阶级立场,他就在这个时候写作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经“认为要直接依据费尔巴哈在哲学上的发现,来研究政治经济学的问题”[42];他并“第一次在哲学上把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把人们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实在关系,当做自己分析的对象,并以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来考察那些关系”[43]。接着在一八四五年的《神圣的家族》中,在一八四七年的《哲学之贫困》中,特别在一八四八年的《共产党宣言》中,他用无产阶级的观点来研究考察现代社会经济关系的方向,已经逐渐明确下来了;他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唯物史观公式,应当理解为是沿着这个研究方向发展而达到完全成熟的结果: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中,参与一定的、必然的、不依他们本身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与他们当时物质生产力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就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所借以树立起来而且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其相适应的那个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以及一般精神生活的过程。并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生存,恰好相反,是人们的生存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便和它们向来在其中发展的那些现存的生产关系,或不过是现存生产关系在法律上表现的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成了束缚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就到来了。”[44]

这一段唯物史观的经典表现,应当说是《资本论》写作所依据的总路线;其中每一个基本论点,都在《资本论》中有了极明确的反映,把无产阶级世界观即唯物主义应用到社会生活方面,首先就要求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网中,找出区划主要现象和次要现象的客观准绳。在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前,把各种社会生活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就始终是在各种社会因素的因果关系上兜圈子,有的把政治法律因素看得重要,有的把大人物的个人力量看得重要,有的把思想因素看得重要,甚至有的把气候、土壤、地势一类自然条件拿来作为最有决定一切的因素……这样,就恰好达到社会历史发展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的结果。马克思第一次系统地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他在整个社会现象中,找出了区别主从关系的标准。用列宁的话,就是“从社会生活各部门中,分划出经济部门,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分划出生产关系,作为一切社会的始初关系”[45]。“把‘生产关系’划出来作为社会结构,就使人有可能把主观主义者所认为不可用到社会科学上的重复律,应用到这些关系上来。”[46]“把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为生产力高度”[47],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和一向在其中发展的那些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而由是引起社会革命,这正好是如恩格斯所说的:“当我们把我们的唯物主义的论点加以进一步的发挥,并进一步应用于现代生活时,一个伟大革命——一切时代中最伟大的革命——的前景,就立即呈现于我们的面前。”[48]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作为对象,对于它的发展以及最后由革命导致灭亡而为更高级的社会组织所代替的全过程,马克思都是根据这个制度、这种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或已经萌芽存在的事实,用严密的科学研究,来证明其推移运动秩序的必然性,证明其发展的必然规律。他的分析研究,严格限定在这个社会成员间的生产关系方面,“在解说问题时,非属于生产关系的其他因素,甚至于没有提到。这样做法,马克思可以使我们看到,商品经济发展,怎样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而创造出敌对的阶级——现在生产关系的范围以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来,它怎样发展了社会劳动的生产率,它怎样由此引进一个因素,一个和资本主义组织本身的基础立于不可调和地位的矛盾的因素”[49]。他“一次也没有借用什么超出这些生产关系的因素来说明问题”[50]。这种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精神,就使得《资本论》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典范,具有无可争辩的说服力。先进的无产阶级不但由这个先进理论证示了真理是在他们一边,并还证示了他们并不是像资产学者[51]所想像的那样,站在“历史圈外”“文化圈外”而恰好是要以更高度的科学文化武装了的头脑来改变历史。(www.xing528.com)

然而,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上,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上,坚持唯物主义观点,特别是由于坚持唯物主义观点,而引出了这样变革的结论即从根改变历史,使那些被踩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群众超升到社会上层,站在统治者的地位,那就不但要遭受活着的资产学者的反对,并还要和所有过去强调资本主义制度为最合理的、最适合人性的资产学者的理论相抵触;更进一步,甚且还要和那些哪怕是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们的见解相抵触,恩格斯在《论卡尔·马克思著〈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这样讲过:“新的世界观,必然要不仅遭到资产阶级的代表们的抵抗,并且遭到大群想用自由平等博爱的符咒来翻转世界的法国社会主义者的抵抗。”[52]就由于以往有关社会经济制度,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文献,差不多都是用不同程度的唯心主义观点考察的结果,所以,“即令只要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挥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点,也是一种需要多年静心研究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讲空话是无济于事的,这样的任务,只有依靠大量的、经过批判审查了的、完全领会了的历史材料,才可解决”[53]。同时,我们又知道,任何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任何一个关系个别经济范畴或规律的理论说明,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作为用这种那种唯心主义观点所组成的什么体系中的构成分,它牵涉到某个体系整体;甚至本质地牵涉到抱有同一立场观点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结局,这个科学研究工作,就不能只是对于政治经济学的个别论点、个别章节的简单批判,也不能只是对于某些论争的经济问题的个别审查。恩格斯论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话,显然是完全适用于《资本论》的,他说:“这部著作一开头就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即系统地综括全部经济科学的复杂构成,在联系中阐明资产阶级生产和资产阶级交换的法则。经济学家既然无非是对于这些规律的解释者与辩护者,那末,这种阐明同时也就是对全部经济学文献的批判。”[54]

必须指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上采取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点,显然不能单把他们的批判范围,限定在经济方面,事实上,《资本论》已为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学说,提供了极全面极生动的科学典范。单就他所分析批判的政治经济学本身说罢,在《资本论》初版序、第二版跋那两篇文字里,他也已非常明确地就英国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来解述它们的经济理论可能达到的水平,同时并还就这两个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社会条件,分别说明英国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已不允许它在政治经济学上继续作科学的研究,而在政治经济发展上落后于英国、法国,但却反映着英、法的政治经济情况的变革而提出了辩证哲学的德国,则只能另辟一个途径,以无产阶级的经济学来代替为资本服务的经济学了。事实上,不仅政治经济学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其他的一般精神生活,莫不取决于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条件,同时又给予那种生产条件以作用和影响。所不同的,只是政治经济学所直接研究的对象——社会经济关系或其在法律上表现的财产关系,更密切地关系到各社会阶级的利益,更本质地得到社会政治生活,因而在讨论当中,就不免要更多地涉及它的各种上层建筑。所以,在《资本论》中,对于资本主义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变迁,社会生活的改变,各种学说思想意识的相应变化,差不多都有异常周到而深刻的分析,这就使得它简直成了一部社会百科全书,而无异“把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作为活生生的东西表明给读者看,将它的风俗习惯,将它的生产关系所固有的阶级对抗底具体社会表现,将它的保护资本家阶级统治权的资产阶级政治上层建筑物,将它的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以及其他等等观点,将它的资产阶级的家庭关系,都全盘托出”[55]

可是,当我们指出《资本论》充分体现着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而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形象给我们全面分析刻画的时候,切不要忘记了,马克思关于资产阶级社会的风俗习惯、阶级对抗现象、政治法律上层建筑、观念形态以及家庭关系等等,都是把它们看作那个社会在各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在各方面的反映。只有这样,才使得那些建立在狭隘的形而上学观点上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完全经不起马克思依着全面发展观点所展开的批判,无产阶级在二十世纪初期才开始对资产阶级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但远在十九世纪中叶,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已早把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彻底击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