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设计中的三个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中的三个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细细想来,如此有效的教学效率,源于我在教学设计中把握了“三个意识”,即目标意识、结构意识、策略意识。即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做到集中、明确、适切。有的时候,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文本结构在课堂教学中的外显。课堂上,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结构紧凑,有助于目标的达成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课后的研讨中,老师们一致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并不难。

教学设计中的三个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我曾执教了一节研究课——《我喜欢动物》,至今难忘。

该文选自著名作家秦牧的《童年二忆》之一《小动物》,编入课文时,改为《我喜欢小动物》,并对原文的最后两节作了些改动。

课文结构层次清楚,紧紧围绕“逗弄小动物时,我做过一些有趣的事,也做过一些蠢事”来展开叙述。课文的重点是介绍蠢事的部分,生动叙述了作者小时候逗弄鳖的过程中被鳖咬的痛苦经历,点明了“愚蠢是要受报复的”的道理。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文本所传递的亲近动物、喜欢动物,也要熟悉小动物的习性,注意合适的方式这一思想内涵。大概是学生也有作者类似的经历,课堂上,学生异常地投入,从读书、思考到交流自己的感受、理解,处处是真情流露,常常有思维碰撞,学生对文本价值取向的感悟准确、到位,在最后一个环节的表演中,学生更是完全沉浸其中。有个同学哭丧着脸说:“下次,我再也不敢用手去逗它(鳖)了,鳖咬人太痛了。”听那声音,就快要哭出来了,好像刚才真的经历了一场难以忍受的痛苦。更有同学迫不及待地说:“下次再逗弄鳖的时候,我会拿根小树枝。”多么绝妙的回答,学生思维的火花开始迸发。课堂上,学生和秦牧一样,深深地喜爱上了小动物,同时,也深深地感受了小动物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乐趣。

走下课堂,我有一种莫名的轻松与愉悦。是的,课堂上,我全身心地投入,不但换来了自己情感上的丰富体验,更是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读书之余,不但感受了大作家的语言魅力,更是体验了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细细想来,如此有效的教学效率,源于我在教学设计中把握了“三个意识”,即目标意识、结构意识、策略意识。

目标意识。即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做到集中、明确、适切。简单地说,目标制订要少而精,目标要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符合该年龄段(包括该班学生)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才能有收获,有进步,有发展。因此,制订好目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与保证。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不但要把教材看懂,而且要把教材看穿、看透,挖掘出教材的精髓。教师钻教材钻得深,悟出来的道理就透彻,这样讲起课来就简单,也能够讲在点子上,正所谓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更要渗透人文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但是,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如果教师能吃透教材,了解学生,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恰当地制订教学目标,课堂上,重、难点心中有数,那么,教学就有了方向,学习的效率也就有了保证。

结构意识。结构,包括文本的结构层次和教学的环节设计。有的时候,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文本结构在课堂教学中的外显。文章体裁不同,结构亦有所不同,教师要善于掌握教材的结构特点。课堂上,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结构紧凑,有助于目标的达成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www.xing528.com)

树立课堂教学的结构意识,要求教师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或进行大刀阔斧的删减,或进行必要的文本拓展,或直扑重点、难点进行教学,将有限的教学时间运用到重点与难点的教学上,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喜欢小动物》是一篇典型的先总后分的写法,作者紧紧围绕“逗弄小动物时,我做过一些有趣的事,也做过一些蠢事”来展开叙述,略写趣事,详写蠢事,层次清楚。教学中,我抓住总起句进行教学,教学紧扣文本的结构特点,特别是过渡语的运用,如开头“让我们先跟随作者一起去逗弄逗弄一条小鱼——过山鲫,感受过山鲫给作者带来的乐趣吧”。如趣事和蠢事之间的过渡语:“每次逗弄过山鲫,总是给作者带来无穷的乐趣,但作者也有做蠢事的时候。”再比如结尾的总结:“作者喜欢小动物,逗弄小动物,不但获得了快乐,还受到了启发。看样子,喜欢动物也要了解小动物的习性,同时还要注意合适的方式,否则会受到报复的呀。”这样的过渡语不但将文章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更是让课堂教学环环相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策略意识。策略是达成目标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方法和具体的操作等。策略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策略运用的好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该节课,为了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感受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在趣事和蠢事的学习中,我运用了不同的策略。趣事部分,采用了想象读的方式,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作者数数的一句话,即“一、二、三、四”,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过山鲫可能在进行跳跃比赛、跳高比赛等),感受逗弄过山鲫给作者带来的乐趣。而蠢事部分,则分为两步,第一步:“循文明象”——即一边精读,一边展开联想、想象,把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场景或意境,并从叙事状物的角度去领悟语言运用之妙。第二步:“体情悟道”——调动学生已有经验,体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并从表情达意的角度去领悟语言运用之妙。

课堂上,通过自由读、情境读、引读、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特别是情境读,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感情朗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学生在朗读中,个个声情并茂,非常投入。这在接下来的两个说话练习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孩子已完全沉浸在作者的感情世界。

在课后的研讨中,老师们一致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并不难。

从教师的角度讲,除了需要具备以上的几个意识,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学修养也非常重要。

从学生的角度看,上课的时候,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书读得抑扬顿挫,读出韵味,读出意境,这对于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是大有裨益的。这一节课,学生对文本的正确感悟正是在朗读中逐渐达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