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增强公民法治观念,促进我国依法行政

增强公民法治观念,促进我国依法行政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公众广泛认同和持有的法治观念,以及以法治理念为价值取向所采取的行为方式就是法治文化。因此,我们应更加注重“法治文化”的教育。公务员作为依法行政的主体,比普通公民更需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增强公民法治观念,促进我国依法行政

众所周知,让一个人心甘情愿地遵循法律,一味地依靠暴力、强制手段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增强人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让其从心底里感知到只有遵循法律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合法权利,这样法治思想才能真正在全民中推广,才能真正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社会公众广泛认同和持有的法治观念,以及以法治理念为价值取向所采取的行为方式就是法治文化。它是一种与人治文化相对立而存在的先进的文化形态,是我们着力提倡、培育和建设的主流性文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建成,其中法治文化建设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这是驱动一个国家民主法治进程的内在驱动力,是一国社会成员的法治意识的集中体现,是全社会对法律理性的认识和思考,并最终在行为方式上表现为一种对法律的遵从。因此,我们应更加注重“法治文化”的教育。由于我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封建文化传统,人治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有的时候面对不合理的现象,百姓无能为力也习以为常,缺乏民主法治理念。加之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我们在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中,存在着诸多与现代法治精神不相和谐甚至相悖的矛盾和问题。针对这个现象,我国从 1986 年就开始在全国集中开展了大规模的普法教育,这对于在全民中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全民族的法治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进行法治理念教育推广时要明确目标,以点带面,层层推进地进行,这样才能使公民的法制观念得到整体的提升。

1.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提升依法决策和依法管理水平。领导干部对公民的学法用法起示范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要求,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地通过学法用法来适应现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管理的需要,因此,必须完善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法治讲座、法律培训、重大决策前的审核等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其依法决策和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

2.加强公务人员法治教育,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公务员作为依法行政的主体,比普通公民更需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各方面矛盾加剧,执法实践中仍存在越权行政、管理缺位等现象,公务员的法律素质急需加强。要通过落实公务员法律培训、考核制度,建立学法档案,加强执法岗位公务员专项法律知识培训,完善持证上岗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强化对公务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在公务员队伍中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提高依法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www.xing528.com)

3.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培养法治意识和遵纪守法行为习惯。随着当下青少年犯罪案件的飙升,使得我们必须将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摆在普法工作的突出位置。我们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格局,以学校为主导作为青少年法治教育施教的机构,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例如结合青春期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的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家庭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最直接和最深入的,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不容忽视。作为家长可以让青少年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例如受到侵害该如何正确处理解决等,都有利于培养其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和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和恪守规范的行为习惯。同时社会对于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广泛,这对于青少年有着很强的影响力,从我国当前的网络环境来看,让青少年完全拒绝是不可能的,我们对待网络的态度应该采用疏导、规制、防范和引领等对策。要严格规范网络游戏,以趋利避害为根本方针,积极培育法律意识,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内容。

4.加强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教育,提高依法经营能力。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的职工在城镇人口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所以强化这部分群体的法治观念既是建设法治社会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作为企事业决策层的经营管理人员,其法律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单位的生产经营水平,同时他们对法律的遵从度对内部员工也起着强有力的示范作用。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社会组织的经营管理人员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同时,重点学习掌握与市场经济、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观念。提高依法经营管理的水平和依法维护企业及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

5.加强城乡基层群众法治教育,提高道德观念和法律素质。随着各大城市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逐渐增多,政府应该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流动人口文化素质较低,法制观念不强,传统意识较浓,维权意识淡薄的特点,结合其生产生活实际,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教育,例如,积极采用解答法律咨询、赠送法律书籍、播放普法音像资料、法制文艺演出、组织流动法庭以案讲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社区居民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服务,释疑解纷,同时重在宣传治安管理、劳动合同等与其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培养树立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培养诚信守法、尊重法律权威、权利和义务对称的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依法解决纠纷的习惯等,将法治精神根植于民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