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教师教科研管理与运行机制走向理性的学前教育

幼儿教师教科研管理与运行机制走向理性的学前教育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教科研课题的具体开展来说,在研究团队的内部构成关系上,要确保幼儿教师在“研究共同体”中平等、独立的地位,改变在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幼儿教师为专家服务、为领导服务,严重扼杀幼儿教师从事教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现象,确保幼儿教师是在教育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研究服务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保育教育。

幼儿教师教科研管理与运行机制走向理性的学前教育

在教科研工作被日益重视的今天,教科研工作的管理也是值得大家研究的一个课题,每个幼儿园有各自不同的工作重点和师资水平。教科研管理需要有科学的态度,根据各自的特点探索更适合自己的教科研管理方式,从而使教科研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在幼儿园中,对教科研活动进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增强思想意识,把握运行机制、体制。

(一)把广泛开展教科研活动纳入教师继续教育

国家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上的发展战略,应强调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队伍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倡导从幼儿教师中走出学前教育专家和儿童教育家,把幼儿教师的教科研素养的培育定为各项培养的重中之重,并将其纳入学前教科研、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从而在幼儿教师教育、幼儿教师教科研机构建设方面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对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无论是在制度要求上,还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都要强调把教科研素养的提升作为重要的内容和培训目标。

(二)健全教科研组织机构,形成市、区、园三位一体的教科研网络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以及国家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都强调了建立学前教育教科研片区职责制,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要使幼儿教师教科研活动能够顺利实施,则需要建立起相应完善的制度和规范,通过相应制度规范的制约保证教科研的有效实践,同时幼儿园教师的教科研工作能够顺利实施还需要一个有力的教科研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对幼儿园的教科研工作进行规划、组织、管理、协调等。教科研机构的建设,从上至下、从中央到地方的科研网络要健全,最终一定要延伸至幼儿园。教科研组织机构要以规范化管理体现幼儿园教科研的严谨性、科学性、实效性,真正发挥各自的指导促进作用。教科研机构的主要任务包括:(1)组织幼儿教师学习教科研理论,普及教科研知识和方法;(2)发动、组织、管理与指导幼儿教师的教科研工作;(3)积极推广幼儿园的教科研成果和教改经验;(4)沟通与市区县幼儿园的联系。(www.xing528.com)

(三)建立省、市级教科研专家资源库,形成各领域研究团队,指导、帮助基层幼儿教师有效开展教科研

除了教科研机构的建立和建设,还应重视机构内教科研人员的构成,选准选好教科研的负责人。幼教科研的带头人,应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和较高的教育工作水平,在教师中具有一定声望,能有效地组织和协调教科研工作,还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加强教科研工作的同时注重教科研队伍建设已成为一项必须切实加强的重要工作。由教育部门牵头,统合本地的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资源等组成市级教师教科研专家引领团队,利用市级科研专家资源库的资源与幼儿园形成帮扶关系,结合本园的研究领域,通过专家进入基层发现问题,与教师“交谈”来促进教师教科研活动更高效地开展。或者组织专家引领团队通过网络对话的形式,形成教师教科研专家引领的地区网络。

(四)搭建平台,重视幼儿教师在“研究共同体”中的主体地位

现代社会是终身学习型社会,“学习共同体”成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流范式。教师教科研实践也需要共同体形式和平台搭建,便于幼儿教师之间沟通交流。民主、和谐的学习,有助于在实践中消除各自之间的疏离和孤立。

从教科研课题的立项来说,国家和省市各级教科研课题的立项部门,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类别课题的支持力度,保证幼儿教师立项的比例较高,并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一线幼儿教师有更多机会走向教科研的前台。从教科研课题的具体开展来说,在研究团队的内部构成关系上,要确保幼儿教师在“研究共同体”中平等、独立的地位,改变在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幼儿教师为专家服务、为领导服务,严重扼杀幼儿教师从事教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现象,确保幼儿教师是在教育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研究服务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保育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