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源多样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市郊公办学校策略

生源多样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市郊公办学校策略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的时候,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给每一组发放一枚一元硬币、一枚五角硬币、一个刻度尺和一根绳子。其中一组代表说:“我们是把硬币立起来放在桌面上滚动一圈,然后用刻度尺测量出硬币走过的距离,就是圆的周长。”经过一番观察,大家发现圆的周长是随着直径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测量硬币的直径,然后计算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生源多样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市郊公办学校策略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学情,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供多样的学习方式,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得到全面和主动的发展。

所谓有效学习是指学生花更少的时间,收获更多的知识,让学习变得更有乐趣。需要指出的是,制约和干扰学生有效学习的因素有很多,消除这些影响因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也不是唯一的。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本地学生流失非常严重,合并民办新翔小学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大量涌入学校,学校生源的构成出现了新变化,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远远超过本地居民子女,对他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也由此成为影响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数学学习表现为:一是学生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二是学生基础知识有缺失;三是学生对学好数学自信心不足。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极大影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习,学习的有效性更是一种奢望。

为适应当前教学实际,针对数学学科特点,在重新审视教学现状,反思教学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实践经验总结,笔者发现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促进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效学习数学,进而促进这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基于寻找学生学习切入点的适应性策略

适应性策略是从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上考虑的,即在内容呈现的形式方法方面,依据学生的认知优势,有意识地进行调整,选择其相对更容易接受掌握和参与的途径,避开学生的认知短板,选择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当教学方法

虽然教学对象有了改变,但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有时会忽视学生的实际,这样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比较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必须在课前全面地开展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各方面的情况,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例如,教师在备课时,如果遇到明显超出学生当前能力范围,且无法掌握的知识内容,可以根据学生水平选择其较能掌握的其他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替代,暂时绕过学生认知序列中的瓶颈,以待学生心智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成熟。总之,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寻找适合的教学形式,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根据课堂实际,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2.基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的支持性策略

支持性策略是从教学环境和条件中考虑的,即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搜寻、开发和运用各种人为的、自然的学习资源,将之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通过这种整合帮助当前教学内容更有效推进。

(1)利用多媒体资源,形象直观学数学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民工子弟学校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来到公办学校后,如果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可以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或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他们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2)巧用学生资源,动手动脑学数学

动手操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的时候,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给每一组发放一枚一元硬币、一枚五角硬币、一个刻度尺和一根绳子。学生们互相配合,有的拿绳子,有的拿硬币,有的拿刻度尺,开始测量,他们兴致勃勃地设想着各种方法。过了一会儿,小组代表开始发言。其中一组代表说:“我们是把硬币立起来放在桌面上滚动一圈,然后用刻度尺测量出硬币走过的距离,就是圆的周长。”教师肯定了他们的方法并带领全班同学为他们鼓掌。同时提出:“桌子上的绳子还没有用到,有没有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方法呢?”另外一组代表站了起来,向大家介绍他们的做法:“我们先用绳子在硬币周围绕一圈,再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就是硬币的周长。”“好!这个方法真棒!”教师称赞道。经过一番观察,大家发现圆的周长是随着直径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测量硬币的直径,然后计算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这样设计,既活跃了学生思维,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了提高。

3.基于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点的补偿性策略

补偿性策略是从学生的认知基础方面考虑的,即针对学生对当前内容的学习可能存在的基础性知识缺失的问题,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所欠缺的基础进行补充,以便完善学生进行新内容学习时的认知基础的策略。

由于所学教材不同,进入公办学校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存在着基础性知识缺失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再认识》时,教师提出问题:小明想用一根长度为250厘米的塑料管和橡皮泥做一个三条棱长分别为10厘米、30厘米和15厘米的长方体架子,应该如何裁截这根塑料管?

学生很快回答:应该截成4根10厘米、4根30厘米、4根15厘米的塑料管。

追问:为什么?

生回答:长方体十二条棱可以分为三组,每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www.xing528.com)

师继续追问: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基本没有声音。)

师问:同学们以前没有学过吗?

生异口同声:没有。

师说:没关系,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也可以求表面积,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应该怎样求?

生异口同声:想知道。

师问:长方体有几个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回答:长方体有六个面,可以分为三组,每组中的两个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师又问:如何计算每个面的面积?

生回答:长乘以宽。

师问: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生回答:六个面的面积相加。

连连发问,环环相扣,教师与学生通过一系列对话,不知不觉就完成了对缺失知识的补充。这绝不是简单的师生问答,而是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问题,适时地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学习后续知识扫清障碍,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4.基于引爆学生学习兴奋点的激励性策略

激励性策略是从学生的情感需求方面考虑的,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采取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状态,从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等方面去观察了解学生并采取适当的激励性策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尝试、去实践。

例如,在课堂上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有意识地找出积极的因素,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要在全班面前表扬,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增加学习信心。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这种策略能让他们看到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新的学习动力。任何课堂如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只有采取适当的激励性策略,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数学。

实践证明,四大策略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而且真正做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当然,我们还会对于已形成的策略进行检验、反思与重构,形成真正适应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