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教育中批评孩子的度

家庭教育中批评孩子的度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没有受过批评并接受批评的孩子,是很难明辨是非的。孩子一旦有错,父母应该尽快指出,趁热打铁,才能真正起到督促作用。应该在两个人都心平气和的时候进行,先让孩子自己回忆所犯的错误,如果他拒绝回忆或者回忆不出来,就由父母将事情“复述”一遍。“复述”的越详细越好,让孩子充分回忆起当时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这样,虽然批评并不那么“及时”,但也能起到作用。当众批评往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厌烦心理。

家庭教育中批评孩子的度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如果父母对这些错误视而不见,不及时批评教育和引导纠正,将是十分危险的。没有受过批评并接受批评的孩子,是很难明辨是非的。但是,如果批评过度,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看不到自我。

如果父母面对孩子的错误或不足抱怨、发火,经常发脾气批评孩子,或者对孩子求全责备,甚至对孩子采取打骂教育,面对这样的教育,孩子即使表面上服气了,实际上只是摄于父母的威严,心里并不服气,有的孩子反而越来越不听话,与父母对着干。所以,父母批评孩子时,一定要顾及孩子的自尊心,不要以为孩子做错了事,就一定会接受批评。

一位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

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国相的耳朵边,小声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国相很奇怪,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

农夫答道:“牛虽是畜类,心和人是一样的。我要是大声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来的我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很难过……”

(焦颖,《新概念语文阅读七年级》,有删改。)

由这个故事想到教育孩子。父母如果随意地大声呵斥孩子,或者不管是什么场合,有什么人在场,只顾自己说得痛快,全然不理会孩子是否承受得了,这样的批评往往起不到好的教育作用。父母不要以为批评是良药,再苦涩,孩子也愿意吞下去,或者以为孩子越痛苦,越说明对这次教育的印象深刻。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

父母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准确把握孩子的情感,巧妙使用批评语言和行为,才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有位妈妈对孩子犯错时的教育方法就值得大家借鉴。

有位妈妈有两个孩子。

一天,哥哥放学回家,这位妈妈说:“冰箱里有两个苹果,你们哥俩一人一个。”哥哥很快吃完了自己的苹果,弟弟还没回来。哥哥站在冰箱前,一直考虑着要不要把弟弟的那个也吃掉。

最后,他打开冰箱门,拿出了那个不属于自己的苹果。就在这时,妈妈进来了,哥哥赶快把苹果藏在了身后。母亲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没有说什么,只是拿着自己需要的东西又出去了。

做晚饭时,妈妈打开了冰箱,发现里边还躺着一个苹果,脸上露出了微笑。

(李轶君,《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有删改。)

批评教育是艺术,父母务必要认真学习和体会,把好批评教育的准度,让家庭教育的批评更具实效性,那么,如何批评孩子才有准度呢?

1.父母批评时要让孩子感到温暖。父母与孩子之间要有一种朋友式的关系,这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条件。父母只有处处流露出对孩子温暖的关怀、无私的爱和充分的信任,孩子才会敞开心扉,跟父母说真话,接受父母的批评指正。(www.xing528.com)

孩子犯错后,情绪往往会比较低落,父母在批评教育孩子后,应及时给孩子一些心理上的安慰,比如,说“爸爸妈妈也有犯错的时候,知错能改,重新再来”之类的话,或者握握孩子的手,拍拍孩子的肩,或者给孩子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等。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虽然犯了错,但父母还是关爱和信任自己的,孩子就会对父母充满感激,也会对自己充满自信。

2.父母批评时要尊重孩子。在批评孩子时,父母要遵循“以人为本”。不可用损伤孩子自尊心的恶语,比如,“蠢货”“笨蛋”“没出息的东西”等,这是在无意中给孩子戴帽子、贴标签,让孩子觉得原来自己是这样的人。所以,父母批评时一定要注意尺度,说话要留有余地,必要时要表扬与批评混合进行。应该设法寻找孩子错误中的闪光点,肯定孩子以前的努力和成绩,批评中的肯定是最有效的批评,不仅可以督促孩子改正错误,还可以帮孩子建立自信,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父母要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因势利导。对性格内向、敏感、疑心较重的孩子,父母可用提醒、启发或提问之类的语言与孩子交谈,也可用微笑、眼神等体态语言暗示性地批评孩子。对于性格外向、反应较快、脾气暴躁的孩子,则可采用“商讨式”的语调平等地和孩子交流,循序渐进,心平气和地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孩子,让孩子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逐步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不断取得进步。

3.父母批评要及时或者选择好时机。孩子一旦有错,父母应该尽快指出,趁热打铁,才能真正起到督促作用。“你等着,晚上找你算账!”这是一种策略失误。孩子的错误如果比较严重,采用冷处理是必要的,但不能拖延太久,否则,错失教育的最佳时机,事倍功半。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的错误迟了,或是当时一些事情耽误了父母的批评行动,使得父母不得不延迟批评,那么这个时间的选择就非常重要了。应该在两个人都心平气和的时候进行,先让孩子自己回忆所犯的错误,如果他拒绝回忆或者回忆不出来,就由父母将事情“复述”一遍。“复述”的越详细越好,让孩子充分回忆起当时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这样,虽然批评并不那么“及时”,但也能起到作用。

4.父母批评时要选择好地方。孩子都希望得到尊重,尤其是那些较敏感的孩子,不要在朋友同学亲人面前让孩子出丑。当众批评往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厌烦心理。有的父母认为,当着别人批评孩子,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的自尊心,刺激孩子改正错误,但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这样往往更容易让孩子受到伤害。

一般说来,应选择清静的地方,让孩子没有面子上的顾虑,这样孩子更能够坦然地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哪怕是父母的批评有些严厉,孩子也会默默地承受。但不宜大喊大叫,这样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造成父母与孩子间的紧张关系,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5.父母批评时要讲究说话艺术。在批评之前,应该评估一下这件事情的严重程度,找准需要的语气。对于孩子一般性的过失,父母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使孩子更容易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有时父母要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这样容易让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往往也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当然,如果事情已经需要严肃对待的时候,父母就应该提高嗓门让孩子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

批评时要针对孩子所做的这件事本身讲道理,用简明、扼要的话语指出他的错误所在,语气要适中,引导孩子朝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不可唠唠叨叨,加入过多的个人感情色彩,将孩子以前做的错事也说出来。此时最需要的就是耐心,不要给孩子的这次行为做出夸大的结论,这样不仅会伤害到孩子,还会让孩子对父母的批评产生抵触,不论父母再怎么说,孩子也不会认真改正了。

6.父母批评时要相互配合。如果孩子有了过错,爸爸批,妈妈护,教育效果会相互抵销。中国有句古话叫“严父慈母”,很多家庭至今还沿袭着这一传统。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尽量不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因为如果这样,当孩子犯错后,孩子所想的不是如何去认识和改正错误,而是积极去寻求一种庇护,寻求精神的“避难所”,甚至可能因此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所以,当孩子犯错后,父母一定要旗帜鲜明,保持高度一致,形成“统一战线”。

父母对孩子的批评方式可有差别,但必须口径一致,配合默契。只有父母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7.父母的批评要有限度。如果孩子只是犯了一个小错误,父母就给孩子一顿疾风骤雨般的批评,那么,孩子就感觉父母管得太严,或者有一种“反正要挨批评”“又要挨批评了”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把错误放大。有的父母认为自己是真心实意地疼爱孩子,随便喊几声、骂几句无所谓,可是孩子并不这样理解,孩子觉得高声大骂让自己很没面子,没有尊严

另外,父母批评孩子也不能过于频繁,不要让孩子对批评教育习以为常,当成家常便饭,这样,会让孩子产生抗批评“疲劳症”,要注意批评的质量。

总之,批评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接受道理,改正错误,因此,批评孩子时,父母要讲究批评的方式方法,避免批评情绪化、泛滥化、简单化、急躁化,唯有如此,批评教育才算有准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