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国时期上海戏曲唱片的传承与延续

民国时期上海戏曲唱片的传承与延续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谭派名票陈彦衡力荐唱片公司老板为周子衡灌制唱片,惜乎,唱片公司将商业利益放在首位,认为没有名气的唱片人家不会买,所以不敢担风险。这个反面事例也许更能说明民国京剧唱片对于京剧艺术传承的意义和作用。谭派票友和拥趸们通过灌制唱片弥补了这个遗憾,使谭派艺术的精髓能够得以传承。京剧演员则通过京剧唱片使得各京剧流派的唱腔艺术得以传承,青年余派老生王珮瑜即是其中一例。

民国时期上海戏曲唱片的传承与延续

京剧发展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唱片的介入,不仅忠实记录并还原了灌录者的演唱过程,而且能由此清晰映射出京剧艺术在不同发展阶段中,所呈现出的声腔艺术及演绎形式。“同光十三绝”中,被称为“三鼎甲”的程长庚、余三胜和张二奎,由于没有唱片传世,这一代艺人的演唱形态、声腔艺术就成了绝响。以程长庚为例,当时有一位程派票友周子衡,乃是北平同仁堂药材铺会计,学程大老板几乎到了可以乱真的程度。某天周子衡清唱天水关》,长庚在窗外窃听,频频点头。据老辈说,周子衡的嗓音像长庚,又花了几十年工夫,钻研程的唱法,所以汪桂芬、谭鑫培、孙菊仙都请教过他。他和王凤卿素有来往,王凤卿从他那里也得到不少的益处。[16]听过周子衡演唱的名票苏少卿评价道:

子衡之唱,吾曾在陈彦衡先生宅中听一次,所唱为状元谱“老来无子真可惨”四句,时民国五年,周翁已七十余岁,调仍唱正宫以上,口劲十足,唱腔简老、遒劲,古趣盎然,闻之如饮醇酒,只听此一次,以后绝无机会再听。[17]

程长庚那种直腔直调的唱法,与谭鑫培以后京剧老生的演绎和唱法差别不小。所以徐兰沅听到周子衡学唱程长庚“简直乐也不敢乐,直捂着嘴,简直就听不了”[18]。但是,这就是声音变迁的一个重要标本。谭派名票陈彦衡力荐唱片公司老板为周子衡灌制唱片,惜乎,唱片公司将商业利益放在首位,认为没有名气的唱片人家不会买,所以不敢担风险。1929年,罗亮生为开明公司到北京联系灌录唱片的事,陈彦衡与他一起看望了周子衡,可是他卧病在床,因而只能作罢。[19]周子衡驾鹤西去,程派艺术失去了一个可以聆听的摹本,以至竟成绝响,这对于京剧艺术来说,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这个反面事例也许更能说明民国京剧唱片对于京剧艺术传承的意义和作用。(www.xing528.com)

谭鑫培生前灌制的“七张半”唱片,虽说给后人留下了一笔艺术财富,但是,由于上文提到的种种因素,只有“一张半”被后人目为经典,这似乎远远不够。谭派票友和拥趸们通过灌制唱片弥补了这个遗憾,使谭派艺术的精髓能够得以传承。

今天的普通观众,通过依赖京剧唱片而完成的“音配像”这一工程,得以欣赏到旧时京剧名伶的艺术。京剧演员则通过京剧唱片使得各京剧流派的唱腔艺术得以传承,青年余派老生王珮瑜即是其中一例。王珮瑜沿袭了余叔岩的艺术特色,其途径之一便是反复聆听余氏的“十八张半”,随着其艺术造诣的与日俱进,王珮瑜也因此得到了“小冬皇”的美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