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信芳民国时期上海戏曲唱片分析

周信芳民国时期上海戏曲唱片分析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信芳建国前灌制的唱片并不多,民国时期灌制的老唱片仅有16张。而《路遥知马力》的成功,亦说明周信芳将沙哑的嗓音作为物质载体,在演唱发力上已形成个人特色。周信芳和马连良,有“南麒北马”的美誉。所以,听众在聆听周信芳唱片的时候,往往有一种很强的画面感,这和周信芳用情感推动念白和演唱不无关系。

周信芳民国时期上海戏曲唱片分析

周信芳建国前灌制的唱片并不多,民国时期灌制的老唱片仅有16张。据柴俊为介绍,30年代初,周信芳在蓓开唱片公司第一次灌录唱片,曲目有《路遥知马力》《封神榜》《投军别窑》《赵五娘》等12面,由孙奎林操琴,黄成美司鼓;1935年至1937年,他分别在高亭唱片公司灌了14面,蓓开公司灌了6面:前者有与名净金少山合唱的《华容道》《打严嵩》等,孙奎林操琴,张世恩司鼓;在后者则灌了《韩信》等6面。这三期唱片,包括了麒派擅长的各类剧目、各路角色、各类曲调和板式,唱念俱全,可以说是麒派艺术的一个缩影。[53]

周信芳民国老唱片统计[54]

有关周信芳首次在蓓开的录音情况,罗亮生的《戏曲唱片史话》也特意“重描”了一笔:

蓓开公司大约是继“高亭”一二年后组织的。经理田天放请郑子褒协助主持灌制唱片的工作。他们对录音对象选择精当,颇具声势。京剧方面据我所知,有老生王凤卿、王又宸、言菊朋、马连良、谭小培、谭富英、贯大元、杨宝森等;武生有杨小楼;文武老生有李桂春(小达子)、麒麟童(周信芳。所灌唱片共六张,即《路遥知马力》、《萧何月下追韩信》、《投军别窑》、《扫松下书》和《赵五娘》、《封神榜》、《打严嵩》);青衣有陈德霖、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徐碧云、蒋君稼等;花脸有裘桂仙、郝寿臣、金少山。[55]

以上两则材料,对周信芳首次灌音的具体年份均语焉不详,这也是周信芳唱片研究的一大问题,即灌制年代的标注尚不准确,好在《梨园公报》的一则资料,为我们揭开了谜团:

南方伶界当中,除小达子外,要算麟麟童了。他的嗓子虽然是哑,但是对于做工一门,却是老练非凡。所以在梨园界中,已有麒派之号。彼就于这一点,亦足以自豪了。去岁蓓开公司请他灌了一张《路遥知马力》的唱片,大家以为这唱片销路一定不佳,岂知事出意料之外,销路竟要超过梅兰芳、马连良之上。原来这张唱片,嗓子虽然是哑,其实哑得有味,腔和过门,比较别唱片来得准确,所以有这样惊人的成绩啊。[56]

此文撰于1931年,文中提到“去岁”二字,故可以锁定周信芳首次灌片时间为1930年。而《路遥知马力》的成功,亦说明周信芳将沙哑的嗓音作为物质载体,在演唱发力上已形成个人特色。等30年代中期,周信芳嗓音逐渐好转后,反而感觉发音力度不如以往。

周信芳和马连良,有“南麒北马”的美誉。两人在唱片上的个人特色也颇为相似,即念白极佳。周信芳对念白颇为勤力,他认为:“‘唱’要‘字正腔圆’,可是‘念白’的‘字正腔圆’最不容易,‘念白’还要顾到身段、锣鼓、口齿、尖团、字义、字音等。‘念白’字音准确,‘唱’就容易。字音不准,‘唱’可以遮掩,‘念白’可不能瞒过识者了。”[57]北京有名的里子老生张春彦说:“把北京所有的名老生放在一只锅子里熬膏,也熬不出一个麒麟童来。”这话虽说得过分些,但现在确没有人可以在念白的劲头和尺寸上比得上他。[58]

笔者总结周信芳唱片的第一个特点:念白生活化、口语化,尽量削弱韵白的痕迹。以1936年蓓开唱片的《九更天》为例:

(妻)想二东人待我家厚恩,必须想条妙策,搭救二东人才是啊!(义)啊呀,妈妈!好一位清似水、明似镜的太爷,限我三天,有了大主母人头,我家东人有救;若无大主母人头——咳!我家东人他性命难保。(妻)想这人头无踪无影,你是哪里去寻呢?(义)哎呀妈妈,想这人头,又无踪又无影,教我往哪里去找,哪里去寻?我只得回家来与妈妈你……商议呀!(妻)商议什么哇?(义)哎呀,妈妈!与妈妈商议商议,将我亲生女儿,就是这一刀杀死,好搭救二东人性命!(妻)哎呀,老老哇!想你我二老偌大年纪只生一女,若是将她杀死,搭救旁人,万万不能够啊!(唱)【散板】老老做事不思忖,怎能够杀自儿救旁人。(义白)妈妈!(接唱)那二东人他待我恩德非浅,受他人点永恩当报涌泉。(1936年蓓开唱片公司)[59](www.xing528.com)

此处,马义为了搭救二东人的性命,准备杀死自己的女儿,并砍下头来冒充大主母人头。因此,读这一段念白的时候,周信芳饰演的马义情绪激动,感情激烈,越说越快,但却字字清晰,听来清清楚楚。当念到“我只得回家来与妈妈你……商议呀”时,为了表达人物情绪,特意用了四个“你”字,把救人之急、杀女之痛,表现得淋漓尽致。连续四个“啊(哎呀),妈妈”,周信芳念来颇有层次,感情力度大开大阖,连续“四翻”,把戏剧情节推向高潮。所以,听众在聆听周信芳唱片的时候,往往有一种很强的画面感,这和周信芳用情感推动念白和演唱不无关系。

周信芳唱片的第二个特色:演唱节奏幅度变化大,催、撤有法,以烘托人物情感,以《逍遥津》为例:

【二黄导板】父子们在宫中伤心落泪,【回龙】不由孤一阵阵好不伤悲!【原板】曹孟德与伏后结下仇怼,害得她魂灵儿不能够相随。二皇儿年纪小孩童之辈,不能够到灵前奠酒三杯。恨奸贼把孤王【三眼】牙根咬碎,上欺君下压臣做事全非。欺寡人在金殿不敢回对,欺寡人好一似猫鼠相随,欺寡人好一似家人奴婢,欺寡人好一似墙倒众推,欺寡人好一似风摆芦苇,欺寡人好一似孤灯风吹,欺寡人好一似孤魂怨鬼,欺寡人好一似扬子江心一只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波浪滔天难以挽回,欺寡人好一似残兵败队。【原板】又听得宫墙外喧哗如雷。(1935年高亭唱片公司)[60]

这段唱就体现了周信芳先生在节奏上的变化幅度,“二皇儿年纪小孩童之辈,不能够到灵前奠酒三杯”,周信芳饰演的汉献帝唱到这里,整个情绪基调进入了低谷,堪称“大撤”;接下来的垛句,九个“欺寡人”,把汉献帝愁苦愤懑的情绪逐渐往上催起,伴随着“又听得宫墙外喧哗如雷”,达到情绪上的高潮,前后对比,层次非常鲜明。此外,“欺寡人”的“欺”乃为尖团字,周信芳在尖团字上,念法是特别清楚的,他在念尖字时(如“将”、“请”、“小”等字),不像余叔岩以及一般演员那样常用喷口带过,周信芳的尖字的确很少用喷口,念得清清楚楚,这种尖团分外清晰的念法,北方演员中,能与周信芳比美的,只谭富英一人。[61]

周信芳唱片的第三个特点:旋律简单,直腔直调,在唱腔上善于借鉴京剧以外,如昆、徽、汉、川和各路梆子的优点,最终融汇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周信芳的上声字常用滑音,或用现代京音的调值,譬如《徐策跑城》中“叫家院带过了爷的马能行”的“马”字,就用了一个比较长的滑音,这基本上是为了保存徽调的风格,因此,在周信芳的保留节目中,徽调传统节目,占有一定的比重。[62]

再以《封神榜·太师回朝》为例:

(闻仲唱)【高拨子导板】闻一言不由得雷轰头顶,【散板】冷水浇头怀抱冰。实指望征北海江山奠定,(白)唉!(接唱)【回龙】又谁知我主爷宣淫无道乱人伦,外有那费仲、尤浑善利好谀掌朝政,内有那妖妃惑主造下了摘星楼台、酒池、肉林、炮烙与虿盆,到如今商容、比干、梅伯和杨任,箕子、微子一概的忠臣,或斩或流或去或放,一个一个俱斩尽,只剩下老闻仲孤掌难鸣不能够扭乾坤,不由得老泪双淋。(1930蓓开唱片)[63]

周信芳在演唱时,采用了徽调中的“高拨子”,“闻一言不由得雷轰头顶”唱词一出,便可感受到程长庚的黄钟大吕之音;在同年蓓开灌制的《赵五娘·休要吵来休要闹》段中,周信芳则是采用了汉调的特点,旋律和过门都较为简单,朴实无华中突显人物情感。

周信芳标志性的沙哑喉咙,带给听众的是强烈的冲击力和丰沛的情感,它植根于广阔的民间土壤,有着灵动鲜活的气息,有着勇而无畏的气概,听过他唱戏的晚辈这么说:“总觉得无论什么戏,经周先生一演效果就不同。本来就很精彩的戏自不用说,一演就更精彩;就是很平淡很一般的戏,只要周先生一演就立即变了样,就使人看了很带劲。”[64]这就是麒派艺术魅力的绝佳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