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理科学的发声方法 | 民国时期上海戏曲唱片研究

合理科学的发声方法 | 民国时期上海戏曲唱片研究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论及谭鑫培处理声与气之间关系的经验时,王家熙认为“‘七张半’让我们听到他在花甲之年,声音依然清朗,中气依然充足,五音、堂音都好,音色音质俱佳”[64]。[65]养气与发声的部位、方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怀来辙的末一字,则用腮音,这就是西方的共鸣法,可减轻喉音的负担,所以他晚年长了调门。

合理科学的发声方法 | 民国时期上海戏曲唱片研究

在论及谭鑫培处理声与气之间关系的经验时,王家熙认为“‘七张半’让我们听到他在花甲之年,声音依然清朗,中气依然充足,五音、堂音都好,音色音质俱佳”[64]。这和谭鑫培善于养气、运气不无关系。陈彦衡曾分析道:

声调本乎工尺,能知工尺,然后可以言声调。鑫培于声调繁促时皆能引宫刻羽,不爽毫厘,非熟于工尺者不能臻此境。然工尺特声调之标准,苟无真气行乎其间,则声调反为之累。夫气,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鑫培明乎养气之诀,故其承接收放。顿挫抑扬,圆转自如,出神入化,晚年歌声清朗,如出金石,足征颐养功深,盖艺也而近乎道矣。[65]

养气与发声的部位、方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老谭晚年,不但在养气上有心得,并且发音部位非常准确:例如劈头脸(读若“检”)的近乎嘎调的高音,纯用脑后音。怀来辙的末一字,则用腮音,这就是西方的共鸣法,可减轻喉音的负担,所以他晚年长了调门。[66]谭小麟曾说过:“我搜购了一千多张戏曲唱片,研究他们的声腔,觉得谭鑫培的发音部位、共鸣、用气都是科学的,但最难得是‘胸腔放松’,这是歌唱领域里的最高境界。”

谭派票友罗亮生曾对许姬传说:“从前台看,谭的面部肌肉没有显著运动的迹象,那天在台上听《乌盆记》,因为鬼魂刘世昌是站在台口一个固定位置唱大段【反二黄】,我和他距离只有四五尺,只见他唱时,后腮脖子和背心部位的肌肉,活动得非常频繁。”[67]

正因为发声部位合理,且气脉十足,谭鑫培演绎《战太平》中花云的大段唱,经【西皮导板】转【原板】、【摇板】、【散板】、【快板】,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百代谭氏诸片以此为最爽利,摊书午倦时,聆之可驱睡魔[68]

【西皮导板】叹英雄失智入落网,【原板】大将难免阵头亡。早知道采石矶被贼抢,早就该差能将前来提防。吾主爷洪福齐天降,刘伯温八卦也平常。将身儿来在大街上,【摇板】那旁来了疯婆娘。【散板】这一足踏在你地埃尘。你是谁家疯婆女?【快板】怀中抱定小娇生,明明认得孙氏女,假装疯魔见夫君。你若念在夫妻义,去到金陵搬救兵;你若不念夫妻义,千万莫丢小娇生!使个眼色快逃走。(1912年百代唱片)[69]

有人评论老谭这段唱:(www.xing528.com)

倒板苍劲如挽百石弓,原板句句悲壮激昂,“亡”字收穿鼻韵,爽净斩截,“贼”字一扬出“抢”字,委曲烦冤,声音凄苦。“刘伯温”句戛然而止,达愤懑之情,拙朴高古,假令易以他腔,松懈可想见也。“这一足”两句浑厚极矣,而神韵隽永,快板如飘风骤雨,嘈切历落中,字字流利沉着,真绝奏也。[70]

今谭己矣,留声机中尚有一段在,吾人聆其“大将难免阵头亡”一句,“阵头亡”三字激越痛快,行腔简劲,后人颇难摹仿。“早知道采石矶被贼抢”句,低徊沉痛,亦极好听。“那旁来了疯婆娘”,“这一足踏在地尘埃",“你是谁家疯婆女”三句摇板,均极劲拔。[71]

王家熙在提到这段【快板】时也是赞不绝口,“这一段由于灌唱片赶时间,尺寸比他在舞台上唱还要快得多,而他唱得字字千钧,不浮不飘又干净利落”[72]

谭鑫培在录音时并不是盲目求快,而是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求快,在不应快时,谭鑫培会主动求变:

徐老说:“谭老板的唱腔,最讲究尺寸,能够操纵胡琴,像《战太平》唱片的[原板]尺寸谭二拉得那么快,可是”大将难免阵头亡“一句就把尺寸扳过来啦,这种本领真是了不起。”[73]

谭鑫培唱片的艺术价值,往往就在这些细节上得以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