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戏曲唱片研究:揭示民国时期昆曲珍贵遗产

上海戏曲唱片研究:揭示民国时期昆曲珍贵遗产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末民初,当昆剧表演需要用灯彩等噱头吸引观众时,昆曲的式微和衰落,不可避免地已成定局。追求商业利益的唱片公司自然不会对昆曲唱片产生太大的兴趣。这无疑是戏曲界的一个重大损失。学界研究昆剧唱片的论文和专著,也鲜有出版。以笔者目力所及,临祺轩主张洪涛的《昆曲老唱片史话》[11],当属目前为止昆曲唱片研究方面价值最高的论文,笔者谨将其所制《昆曲老唱片断代年表》列出,仅供参考[12]:续表

上海戏曲唱片研究:揭示民国时期昆曲珍贵遗产

清末民初,当昆剧表演需要用灯彩等噱头吸引观众时,昆曲式微和衰落,不可避免地已成定局。“花、雅之争”中,“雅部”落败的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

名流衰歇,提菁奖掖者日以稀;一词句失之过文,情节亦多晦闷,试问踞坐以听者,究若能有知音几何?趋观者于是日益疏,而武剧阙如,喜热闹者,皆都裹足不前,冷寒沉闷,为昆曲本体之大缺点。于此时也,鄂中之皮黄,乘时崛起,兼以徽调之侧击旁敲,将昆剧四面包围,一再受迎头之痛击,昆剧遂一蹶不振矣![7]

既然昆剧表演渐呈颓势,故其商业价值递减。追求商业利益的唱片公司自然不会对昆曲唱片产生太大的兴趣。若不是昆剧传习所创办人之一的实业家穆藕初先生到处奔波,且支付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费用,那么也许昆曲唱片的灌制将无人问津。这无疑是戏曲界的一个重大损失。

罗亮生的《戏曲唱片史话》对昆曲唱片着墨不多,主要集中在俞粟庐、俞振飞父子,以及“传字辈”艺人身上:

1920年,昆曲大家俞粟庐在百代所灌制的唱片有:《长生殿·定情》【古轮台】和《千钟禄·惨睹》【倾杯玉芙蓉】,《邯郸记·三醉》【粉蝶儿】【醉春风】和《西楼记·折书》【一江风】,《长生殿·赐盒》【绵搭絮】和《长生殿·哭像》【快活三】【朝天子】,《牡丹亭·拾画》【颜子乐】和《红梨记·亭会》【桂枝香】,《琵琶记·书馆》【太师引】和《琵琶记·辞朝》【啄木儿】,《邯郸记·仙录》【油葫芦】和《玉簪记·秋江》【小桃红】,《西厢记·佳期》【临镜序】和别人唱《佳期红娘》【十二红】后半段合一张。

1925年,高亭唱片公司成立后,灌录的俞振飞等人的唱片有:

俞振飞《西楼记·拆书》【南吕红衲袄】一张,《牡丹亭·惊梦》【越调小桃红】、《长生殿·惊变》【北中吕粉蝶儿】一张;项馨吾《牡丹亭·惊梦》【越调绵搭絮】、《长生殿·絮阁》【北黄钟醉花阴】、《紫钗记·阳关》【北正宫寄生草】、《铁冠图·刺虎》【北正宫脱布衫带叨叨令】;徐凌云《还金镯·哭魁》【北正宫叨叨令】;高砚云《刀会》【北双调新水令】;袁安圃《牡丹亭·游园》【仙吕步步娇】和【皂罗袍】;张某良《长生殿》【南吕一枝花】、【货郎儿三转】。[8](www.xing528.com)

高亭公司还特地为这批昆剧唱片作了广告

高亭华行,自徐君小麟接办后,北走京畿,南访羊城,海内歌乐,网罗殆尽,即如昆曲之珍秘高贵,亦复为其罗致。样片制就运华,已在中途,不日抵沪,行将遍邀知音,共聆雅奏。其细目有高观耘之《训子》、《刀会》,俞振飞之《拆书》、《惊梦》、《惊变》,王慕诘之《三醉》,项远村、馨吾昆仲之《看状》、《见娘》、《刺虎》、《惊梦》、《絮阁》、《折柳》,张某良之《弹词》,杨习贤之《廊会》,徐凌云之《诉魁》,袁安圃之《游园》,翁瑞午之《断桥》,殿以俞振飞、项馨吾之《琴挑》,对白与唱词剧情,已在编辑印刷中矣。[9]

1929年,开明唱片公司成立后,灌录的俞振飞等人的唱片有:

俞振飞唱的昆曲《琵琶记·赏荷》和《牧羊记·望乡》一面,《牡丹亭·叫画》两面,《连环记·梳妆》和《长生殿·小宴》各一面。顾传玠唱《琴挑》和《问病》各一面,《西楼记·玩笺》两面。朱传茗唱的《邯郸梦·扫花》和《独占花魁·受吐》各一面。[10]

上世纪30年代以后,昆曲唱片的出品情况,罗亮生先生未作介绍。学界研究昆剧唱片的论文和专著,也鲜有出版。以笔者目力所及,临祺轩主张洪涛的《昆曲老唱片史话(1903—1948)》[11],当属目前为止昆曲唱片研究方面价值最高的论文,笔者谨将其所制《昆曲老唱片断代年表》(30年代开始的部分)列出,仅供参考[12]

续 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