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拷贝成功模式:揭示人生机遇

拷贝成功模式:揭示人生机遇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生机遇是指人生主体在人生道路上可能导致成功的并非预料的机会。一般来说,人们在已经选定的人生道路上,无法预知机遇这个不速之客,不知它何时、何地、以任何方式出现。学业社会和职业社会是前后相继的“人生道路”其间所出现的机遇,对人生往往具有决定意义,各种机缘巧合直接或间接规定了人生的运动轨迹。所谓“有准备的头脑”,是指一种思想准备,这种思想准备乃是形成人生机遇的主观条件。

拷贝成功模式:揭示人生机遇

人生机遇是指人生主体在人生道路上可能导致成功的并非预料的机会。人生机遇包含着两个层次:一是与主体的人目标、前途紧紧相连的意外境遇,它关系到人生目标的重新修正、人生道路的重新选择这样一些重大的人生问题。二是与主体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相关联的意外境遇。这种人生机遇并不改变人生的基本目标。

人生机遇有特定的含义,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机遇,例如同科学发现的机遇不同,它的着眼点是从人生主体的成长道路上研究各种影响主体人生的意外因素。它的特点:一是意外性。一般来说,人们在已经选定的人生道路上,无法预知机遇这个不速之客,不知它何时、何地、以任何方式出现。然而这种意外情况却常常对主体人生发生极大的影响,使既定的人生目标借以校正。意外性同机遇不可分,没有意外性就不是机遇。二是瞬时性。人们常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描述机遇的这种瞬时性,机遇既是意外而突然降临,又是那样短暂稍纵即逝。也正是这种来去匆匆和容易逃逸的特性,使得一些人痛失良机,追悔莫及。

人生机遇对主体的人生探索能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它虽然不是制约人生命运的惟一因素,也不是主要因素,但却是一个重要因素,能够部分地、乃至全部改变人生的命运,这就是人生机遇的作用。具体讲,人生机遇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校正人生目标的功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标,由于这种原先设定目标的惯性作用,常常不利于在复杂的社会机体中对目标进行必要的修正。可是上述人生机遇的碰撞,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人生机遇,都会或多或少地冲击封闭的预定人生目标。一旦主体捕获了人生机遇,就会使原定的目标结构发生变化。由某种人生机遇的作用而做出的人生目标的校正,都意味着人生主体能够通过外界的反馈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充分地展现自己才华,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选择。

第二,发掘主体潜在能力的功能。人生机遇不仅可能通过校正人生目标而开辟成功之路,而且还起着诱发主体潜能的作用。例如,电影演员周玟就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发现的。她原是上海京剧院的财会人员。一天,她到一个同事家去作客,正巧碰上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影子»剧组的副导演苏光奇,苏导演一见周玟,便决定周玟扮演剧中主角舒洁。于是影视大门向她敞开了,她一发不可收,片约一部紧随着一部。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人生机遇的诱发功能对人生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

第三,激励人生进取的功能。人生机遇在主体的人生活动中,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环节,一种有利于人生的良机。因此,一旦认识到人生机遇的功能,就会引发人们执著追求的激情,敏锐勇敢地抓住机遇,开拓幸运的人生之路。被称为“科学幻想之父”的凡尔纳,年轻时在巴黎法律,在一次社交活动中,他巧遇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文坛。人生机遇作为一种良机,往往改变人的命运、地位和职业,深刻地影响人生的轨迹。既然机遇是影响人生道路的重要因素,那么要走好人生之路,就要善于认识机遇,抓住机遇。为此应当研究人生机遇的形成和捕获问题。

这里,首先认识一下人生机遇是怎样形成的。

人生机遇形成的客观条件主要有:一是社会文化背景。即社会大环境。促使人生机遇形成的社会环境应是一个充满民主、平等、效率和活力的环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生主体能够作为个体同社会协调发展,能在平等的条件下公开竞争,有充分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机会就是一种人生机遇,它促使人生主体不断地调节自己的目标,以取得实际成功。因此,社会环境是人生机遇形成的重要条件。二是家庭环境。家庭是人生的起点,父母是人生的第一启蒙者。家庭环境,包括父母的职业、地位、声望、文化水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于子女的人生选择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从一定的意义上讲,不同的家庭背景对一刚刚涉足人世的儿童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机遇。当然,由家庭环境所可能构成的人生机遇,相对于整个客观条件所可能产生的人生而言,不是主要的,在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社会更是如此。三是学业社会和职业社会环境。学业社会和职业社会是家庭这个“小社会”的延续和扩大,是社会大环境的缩影,它使人生主体获得各种机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例如,教师的指导和教育,朋友的交往和帮助,同事的合作与竞争,领导的激励和督促,都可能引发各种人生机遇。学业社会和职业社会是前后相继的“人生道路”其间所出现的机遇,对人生往往具有决定意义,各种机缘巧合直接或间接规定了人生的运动轨迹。(www.xing528.com)

生物学家巴斯德说过:“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所谓“有准备的头脑”,是指一种思想准备,这种思想准备乃是形成人生机遇的主观条件。它包括:一是知识的积累方面的准备,这是发现、识别、捕捉乃至利用人生机遇的基础。例如:中央某部有一位女同志,本是中学生,50年代被分配做行政工作,自己奋发学技术,上夜中学习,虽然多次被批判走“白专道路”,被下放劳动,却仍然坚持学习不辍,用八年的业余时间,学完中学课程,后来成了这个部的总工程师。可见,人生机遇与知识积累是密切相关的。当然,这里所说的知识,不仅仅是指书本知识,也包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实际工作能力,即广义上理解的知识。二是生活见识方面的积累。人生道路是一个动态过程,即人生主体根据社会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生活见识方面的积累,这样,才能够做到审时度势,善于驾驭各种环境,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出最佳选择。

机遇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它的人。从人生机遇形成的条件看,客观条件只是提供了某种机会,而人生机遇的捕获还在于主体能动性的有效发挥。概括起来说,捕捉人生机遇的主观条件在两个方面:一是学识、二是方法,学识即知识和见识,它具有累积性的特点,既是形成人生机遇的主观条件,也是识别、捕捉和利用人生机遇的基础条件,这在上面已经做了概述。下面主要探讨一下捕捉人生机遇的方法问题。对此,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第一,思维方式的辩证性。这种思维方式是:既善于吸收各种有益的思维观念,又保持自己思维观念的独立性,是发散性与收敛性相统一、开放性和自主性统一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辩证性在机遇问题上的体现是,当人生道路上突发某些意外事件时,能充分运用联想、移位方法辐射过去,设想可能发生的种种结果,以便于实现人生目标,或者面对众多的偶发性事件能通过比较、归纳,以选择良机实现人生目标。

第二,目标方式的可塑性。人生不能没有目标。但目标应该是有可塑性和可变性的,不应固守某一种目标以不变应万变。不试图积极调整自己的目标,就不可能有执著的精神追求新事物、新观念、新生活,就可能使机遇擦肩而过。目标方式的可塑性,也要求人们具有应变能力,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目标,随着参照系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三,交往方式的开放性。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信息和能量之间的交换。这种交换常常会引发出各种各样的机遇。人生机遇有时是碰巧“碰”来的,这种“碰”就来自于人际交往活动中,社会交往能获得既快又多的信息,从而增加与自己学习、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人生机遇“碰撞”的机会。

第四,心理素质协调性。协调性心理素质包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使人们在遇到意外情况和偶然现象时,寻根究底地追寻下去,可能获得某种意外的收获。具有敏锐观察力的人,在人生探索中能够及时地觉察到刚刚露头的人生机遇。而准确的判断力,能够使人们在突发性事件中,准确地抓住有价值的线索,而不是追求那些无价值的东西,白白浪费人生或误入歧途。

第五,意识品质的坚定性。机遇期待着人们对它的执著追求。对人生有执著追求的人,在实践中有热情、毅力和坚定的意志,因而能成为机遇的“顽强知音”。相反,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和缺乏献身精神的人,无力接受人生机遇设置的、随机出现的种种严峻考验,因而也就得不到机遇的垂青。贝多芬说:“我要握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这是捕获机遇的重要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