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宵节张灯,历史沿革及习俗

元宵节张灯,历史沿革及习俗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宵节一到,人们便举烛、张灯、结彩,供人观赏、游玩,俗你灯节。汉明帝永平年间,皇帝亲自到寺院张灯祭神,以示对神佛的尊敬。唐玄宗时,每逢元宵,就命人在禁城之内大张灯彩。元宵节放灯时间,汉朝仅在元宵节晚上,唐玄宗规定十四、十五、十六三个晚上,北宋延长到十七、十八共五个晚上,到了明朝朱元璋时,规定从正月初八晚开始张灯,延至十七晚落灯。

元宵节张灯,历史沿革及习俗

元宵节一到,人们便举烛、张灯、结彩,供人观赏、游玩,俗你灯节。元宵节放灯之俗始于汉朝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皇帝亲自到寺院张灯祭神,以示对神佛的尊敬。到了唐代,元宵节放灯发展成盛况空前的灯市。唐玄宗时,每逢元宵,就命人在禁城之内大张灯彩。元宵节放灯,到了宋代十分热闹,并增加了十六、十七两夜,规模愈加盛大。明代的灯节依然可与唐、宋两朝媲美。清代末期,都市灯火的规模逐渐缩小,但农民舞灯彩的风俗却一直盛行。

元宵节放灯时间,汉朝仅在元宵节晚上,唐玄宗规定十四、十五、十六三个晚上,北宋延长到十七、十八共五个晚上,到了明朝朱元璋时,规定从正月初八晚开始张灯,延至十七晚落灯。唐代放灯时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出现了灯谜,到明代,增设了戏曲表演。

扎花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花灯,又称“彩灯”,也叫“灯笼”。它是中国举世无双的精美艺术品。据记载:西汉以后历代都有制彩灯工艺。唐朝时,除了用彩灯照明以外,还可以做建筑艺术装饰。彩灯艺术经过历代能工巧匠的共同劳动,发展很快。在式样上有带穗的挂灯、美观的座灯、秀丽的壁灯、精巧的提灯、玲珑的走马灯等。在造型上有山水人物灯,还有花鸟虫鱼灯。常见的有羊角灯、老虎灯、熊猫灯、金鱼灯,以及富有民族色彩的龙灯、云灯、宫灯等,千姿百态、五彩缤纷。以人物造型的灯,塑造了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如“木兰从军”、“黛玉葬花”、“天女散花”、“嫦娥奔月”、“哪吒闹海”、“八仙过海”、“关公夜看春秋”、“李白醉酒”、“魏征斩龙”、“武松打虎”、“红娘送柬”、“游龙戏凤”等传统折子戏灯。这些灯都讲究轻纱重画、刻意求工、力尽精奇。到明清时,北京、南京等地的“灯市口”就是白天列市,晚上张灯的地方。并有供人猜测的“春灯谜”。满城观灯者拥挤在此,络绎不绝。在争奇斗艳的花灯中,有一种精妙绝伦的走马灯。它的发明至少在1500年以前。《荆楚岁时记》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并明确提到“灯以火运”。走马灯的奇妙在于自动化。由于灯罩的旋转、画在上面的马宛如在不停地奔驰,故为“走马灯”。《燕京岁时记》中描写的很清楚:“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云、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走马灯的关键部位,是放在蜡烛上方的一个纸轮。由于蜡烛燃烧,周围空气变轻而急速上升,引起灯内空气持续对流,这股热风推动风轮绕轴旋转,带动与轮轴联在一起的灯罩“拥骑飞绕”。李约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认为走马灯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一项重要发明。(www.xing528.com)

彩灯作为传统的民间艺术,一直延续到今天,但今天的灯,一般都用电灯取光。我国各地花灯品种繁多,格调各异,工巧优美,光彩熠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