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研究:巴蜀、荆楚、吴越三大区域重商传统成果

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研究:巴蜀、荆楚、吴越三大区域重商传统成果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物产资源、敢为人先的精神等都促进了巴蜀、荆楚、吴越三大区域重商传统的形成。到了汉代,巴蜀的丝绸、漆器等具有特色的商品,大批销往长江中下游各地,赢得人们的喜爱。吴地太仓的刘家港成为重要港口,被称为“六国码头”。这样一来,传统的商业逐渐改变,吴越地区的商业再次繁荣起来。

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研究:巴蜀、荆楚、吴越三大区域重商传统成果

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物产资源、敢为人先的精神等都促进了巴蜀、荆楚、吴越三大区域重商传统的形成。

秦汉的统一,为各地经济文化的交往开辟了道路,商业贸易日益发达。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蜀商时代”即处于这段时期。秦并巴蜀为郡县后,积极整顿并发展了巴蜀商业。《华阳国志》记载秦在蜀地同时修筑三座城池,规模很大,尤其是成都,采用了咸阳城同样的规格。将商业集中到中心城市,使得富商大贾纷纷前来进行商业活动。到了汉代,巴蜀的丝绸、漆器等具有特色的商品,大批销往长江中下游各地,赢得人们的喜爱。巴蜀的铁器也销往西南民族地区。“两汉时期,巴蜀商业持续高涨,官私贸易都十分活跃。巴蜀的宫私商业及其商品不仅在国内享有名望,而且还跨出国门,大批销往周邻国家或地区。”[29]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唐宋时期巴蜀地区商业更加繁荣,商品种类越来越多样、服务性商业兴起、商业逐渐突破了坊市制的限制等都是巴蜀地区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到了明代,巴蜀地区的商业发展更加引人注目。明代张瀚曾记录自己宦游各地时的所见所闻,他说“南则巴蜀。巴蜀亦沃壤,古为梁地,地饶姜栗、蔬果、丹砂、铜锡、竹木之器。东下荆楚,舟经三峡,而成都其会府也。绵、叙、重、夔,唇齿相依,利在东南,以所多易所鲜,而保宁则有丝绫文锦之饶,泸水以西,松潘威茂,皆边境矣”。明末战乱,对巴蜀地区商业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不过在恢复发展之后,巴蜀地区商业逐渐兴盛起来。随着城市化、近代化的不断进步,最能代表巴蜀地区中心商业城市的成都已成为中国西南的内外贸易枢纽和闻名中外的西南国际大都会

荆楚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具备了促使商业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荆楚地区商业就开始发展起来。荆楚地区丰富的物产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原。出土文物“鄂君启金节”就是荆楚地区商业发展的有力证据。这是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的免税通关凭证,凭借此节可以免税通过各处的关卡进行商业贸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起椟而还其珠。”珠宝的外包装太过精美,以致郑国人买椟还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楚人商品包装的意识。汉初,实行“开关梁,驰山泽之禁”,以致荆楚商业在经受秦的破坏后获得复苏并日益显示出生机。《盐铁论·力耕》篇记载:“汝汉之金,纤微之贡,所以诱外国而钓胡羌之宝也。”可见,汉朝统治者用荆楚地区的特产去换取异域他邦的奇珍异宝。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江汉平原的商业迅猛发展,这里地理位置优越,起着联系外埠、转运物资的重要作用,因而带来了商业的繁荣。《古今图书集成·闺媛典》中就有“贾于蜀者,道出荆襄”之说。《全唐文·土洑镇保宁记》也记载鄂州一线“大江浩浩,横注其下,其余控荆衡,走杨越,气势雄杰……输其缗钱、鱼盐、丹漆、羽毛”。经宋元至明清的发展,荆楚地区的商业已极其繁盛,荆楚士民的经济观念也发生着变化,主要表现在经营工商为资生之策的思想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大众经商意识的改变,反过来又促进了荆楚地区商业经济的繁荣。明清时期,荆楚地区商业的发展以汉口的崛起为重要标志。这段时期,汉口与京师佛山、苏州并称“天下四聚”。[30]从荆楚地区长江沿岸商业城市的崛起中,我们不难看出整个地区商业的发展水平。一代代荆楚商人传承着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开放融合、诚信和谐的楚商精神,推动着荆楚商业不断向前迈进。(www.xing528.com)

同样由于物产丰富,交易活跃,吴越地区的商品生产和商业贸易观念较早出现。东汉后期,北方由于战乱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相对而言,吴越广大地区的商品经济却发展迅速。孙吴时期,商品经济的活跃程度已超越同时期的曹魏、西蜀。这时,还出现了许多家财巨万的富商大贾。葛洪抱朴子》记载当时的一些商贾“商船千艘,腐谷万庾”。隋朝开通大运河,使得吴越地区和北方的商贸往来更加便利。到了宋代,吴越地区商业的繁盛还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当时江宁和苏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苏州在北宋末年成为外贸商业港,到南宋更盛。范成大在《吴郡志》中就写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表明其繁盛光景。元代南北大运河的全线贯通和海运的发展使得吴越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商业往来更加频繁,丰富的物产和手工业品可沿河海北上。吴地太仓的刘家港成为重要港口,被称为“六国码头”。[31]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吴越商业达到鼎盛,位于全国前列。比如丝织品畅销东洋、西洋各国,甚至远销到欧洲各地。鸦片战争后,面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思潮和思想家,在他们的推动下,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家出现。这样一来,传统的商业逐渐改变,吴越地区的商业再次繁荣起来。上海凭借其城市活力和地理优势快速崛起,大踏步地向近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近代上海成为中国商业之帮。“在沪的华商约有13个大帮……在这里商人活跃,商业气氛浓厚,商人的地位也很高。”[32]吴越文化给予上海成长的土壤,上海的不断发展也推动着整个吴越地区继续向前迈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