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培训

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培训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任务能否完成,与我国教师队伍的素质状况关系密切。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必须重视教师的培训与培养,即在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加强教育教学工作,严格管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和提高未来教师的素质。素质教育师资的培养,关键在于师范教育的质量水平。因此,各级各类师范学校必须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人才。

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培训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任务能否完成,与我国教师队伍的素质状况关系密切。素质教育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它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促使传统教育日渐向终身教育迈进。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在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旧有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也会不断遇到挑战。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需要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充电、加油”,提高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教育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它关系到我国人才素质的整体培养,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加强师资培养培训,提高教师素质,与我国素质教育能否成功有极大的关系。如果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对素质教育缺乏理解和支持,素质教育也就丧失了落到实处的基础,成了“空中楼阁”。因此,教师的素质提高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在国家权威机构制定政策法规促进这项工作的同时,各地也探索了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有效途径。

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必须重视教师的培训与培养,即在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加强教育教学工作,严格管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和提高未来教师的素质。对在职教师则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在原有的知识基础和文化基础上逐步提高。对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主要途径。

(一)素质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

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许多教师进入师范院校学习和进修过。他们在那里系统学习了教育教学理论,增强了做一个合格教师的能力。我国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工作的主要是各类师范院校,包括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对小学教师的培养主要在中等师范学校,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学制3年到4年,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师。中等师范学校同时招收一部分尚未达到国家规定学历的民办教师,鼓励他们经过学习,成为合格教师。

培养初级中等学校教师的主要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为3年到4年,毕业后担任初级中等学校教师,同时部分高等师范院校也承担培养初级中等学校教师的任务。设置的主要专业有: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历史教育、英语教育数学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生物教育、地理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电化教育等专业。

素质教育师资的培养,关键在于师范教育的质量水平。要使优秀的教师不断涌现,就必须完善师范教育,提高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1.注重培养师范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发展对师范教育提出的要求。师范学校培养的学生就是未来的基础教育教师,他们将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和使命。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引导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小学教师,他们自身首先应当是全面发展的人,是素质比较全面的人,是善于把书本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的人,是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人。因此,各级各类师范学校必须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人才。

2.注重学生教育教学知识的培养和实际能力的提高是进行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内容。师范院校的学生不仅应学好诸如中文、历史等专业课,还应当重视教育学知识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在基础教育界,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些基层中小学不欢迎那些刚走出校门的师范生。探寻其原因对改善师范教育是有帮助的,原来有的学生虽然专业水平较高,但却不怎么了解教育理论和方法,也不怎么了解学生心理,缺乏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组织能力,教育效果和教师本人的专业水平存在反差。

如果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没有师范生的特长——不懂得教育规律,不懂得如何去传授知识,缺乏教学能力,那就不能说是培养了一名合格的教师。师范院校都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三门教育类课程,也有数周教学实习。但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存在教育专业类课程门类偏少、教学时间少、教学效果差的现象。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师范类院校有教育专业课程13门,前苏联有7~8门,我国只有2~3门;教育专业课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美国是38.3%。前苏联是23%,我国仅有5%~12.8%。忽视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师范院校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教育实际工作,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提高未来教师的素质,提高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质量,就必须改变这种状况。

3.师范院校要注重学生对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注重提高能力。在一些师范院校,理科学生存在文科知识缺乏的情况,一些学校的大学语文课要求不严,对理科学生的社会科学知识培养不够重视,培养出来的理科教师知识面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不强,真正走上讲台以后,讲起课来往往言语无味,激不起学生听课的热情和兴趣。而有些文科师范毕业生亦常常缺乏基本的科学常识,文理科“隔行如隔山”,学生向文科教师请教一些基本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常识,常弄得教师不知所措。

优秀教师应该是拥有广博知识的人,即人才学中所说的“T”型人才,不仅对专业知识能深刻掌握,同时对其他学科也有涉猎。因此,师范院校开设的课程应不断改革,充实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的学科和新知识,要面向全体学生多开设一些公共课程,把选修课和必修课结合起来。目前,我国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尚不能适应学生知识面扩大的需要,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影响了师资队伍的素质。国外的一些做法对我们也许有一些借鉴意义。例如,日本的师范教育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基础课包括文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法学、艺术、音乐、数学、物理、化学和地理等。学生在学习了这些基础课程之后,才能学习专业课程。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师范教育也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基础教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是师范生必须学习的内容。

当前,许多师范院校正在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内容的改革,逐步设置面向21世纪的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使之适应现代科技、文化、教育改革趋势,体现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和师范教育特点,注重文理结合和各学科的相互渗透。注重对师范生的基础知识教育,不仅仅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也完善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扩大知识面,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对教育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教师的职前培养如果达到了全面发展的要求,就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条件。

4.培养师范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素质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的重要内容。在一些师范学校,通过组织模范教师演讲会、有关教师职业的讨论会等形式,培养学生热爱教师职业、乐于奉献的精神,逐步养成良好的师德规范。但目前师范院校对学生在师德方面的教育仍然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没有重视对学生今后职业道德的培养。师德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至关重要,教师的职前培养必须在师德素质上打好基础,把师德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到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

素质教育师资的培养是当前师范院校的重要任务,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在学校对师范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奠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教育学生的基础。列宁说过;“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对学生进行思想上、政治上和品德上的教育,不仅仅是政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责任,其他各科教师也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教学工作的教育性就在于教学过程应当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在不知不觉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影响。基于教师职业的这种特殊性,师范教育要特别突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素质教育师资的职后培训

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职后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才能确保素质教育的实施。

教师良好的教育技巧和教育能力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教师必须不断吸取新知识,提高教育科学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这种不断提高的过程必须贯穿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因此,师资培训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对教师短期的继续教育,而意味着对教师实行终身教育。教师的在职进修,比师范教育有更强的针对性、适用性和灵活性,是广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

1.素质教育师资职后培训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我国有关部门提出:“九五”期间,对不具备合格学历的中小学教师,按国家规定进行相应的学历教育,学历合格后必须不失时机地将培训工作转移到继续教育上来。目前,随着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的逐步完成,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已经逐步转移到以提高教师政治素质、文化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继续教育上来了。

(1)素质教育师资职后培训的层次性。针对教师个人专业知识素养的不同,以及他们所处环境的不同,师资培训工作也应该因人而异,分层次,多规格,对各类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逐步提高,讲求实效。近年来,教师培训主要有四个层次:对考核尚未合格的教师,帮助他们过好教材关、教法关,组织他们学习基础知识,理解教材,掌握基本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对基本胜任教学工作,但尚不具备合格学历的教师,送他们到教师进修院校或师范院校学习,或通过广播、函授、电视大学、业余大学等形式业余进修;对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并具有相应学历的教师,组织他们学新知识,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总结教学经验,并制定自修计划;对各学科的骨干教师,主要是从理论上帮助他们提高,使他们成为本学科的教学专家。

(2)素质教育师资职后培训的阶段性。在教师培养工作中,我们应更新观念,扬弃一次培养就能终生任教师职务的观念,树立起不断发挥教师的潜力、使其水平能获得螺旋式的上升、最终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为培养工作的目标。

教师的成长是指其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这一发展过程是一个延续的过程,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但是,它的发展并不是匀速前进,而是波浪式前进,其中有两个重要的转化期:一是从教育的新手向教育能手转化的时期,二是从教育能手向学者型教师转化的时期。一个新教师在师范院校学习只获得了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知识,从书本到书本,缺乏教学实践的检验,与教师的教学实际有一定的距离。他们不会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不知道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不善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我们不能企求一次职前培训就能完成培养教师的目标。如何帮助新教师适应教学实际的要求,尽快从教育的新手向教育能手转化,顺利地度过第一个转化期,是教师职后培训工作关键的第一步。在新教师开始工作的三五年内对他们严格要求和加强指导,当他们建立了爱学生、对学生负责的思想,能通过自学吸取和扩大知识领域,能比较熟练的把握组织教学、了解学生、运用教材、进行初步的教育科学研究时,他们就完成了从教育新手向教育能手转化。

由教育能手向学者型教师转化,是教师发展的成熟期,也是教师职后培训工作关键的第二步。这一阶段教师的发展已进入到最高层次,终身从事教育工作的思想已经稳定。从教师知识结构来说,已向深度广度和网络化发展,他们能从知识的整体化、系列化的角度来处理教材;从教师能力来说,教学机智、教学艺术及创造性教学能力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促使他们向学者型教师转化的关键是提供独立承担(或主持)教育科学研究的机会,使他们通过科学研究把握教学的规律和学生发展的规律,帮助他们不断吸收先进的教育理论并不断地概括、提炼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力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所创新,逐步向既能教学又能科研、既会教书又善育人的学者型教师转化。(www.xing528.com)

2.在职教师培训的途径和方式。

教师培训的方式灵活多样。一般以业务进修、自学、短期培训为主,辅以脱产的中长期培训。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师资培养机构进行培训,二是通过学校的在岗学习来培训。

省级教育学院、地(市)级教育学院、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是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基地,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和中等师范学校也可通过函授等形式,或举办短训班,逐步成为教师培养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教师进修院校已经形成一个系统,师范院校、广播电视、函授部门、自学考试、讲师团等多种形式配合,构成了遍及全国的教师培训网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函授是一种比较经济而且受欢迎的形式,许多师范院校设置了函授部。在一些交通比较便利、教师比较集中的城市设函授点(站)培训了大批在职教师。一些教师通过电视大学和函授形式,取得了合格学历。提高了自身素质。在职教师参加自学考试,也是一种培训方式,通过自学考试,很多教师逐步取得了合格学历。选派讲师团是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又一种形式,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选派了数万人的讲师团,讲师团的成员通过下乡教学等方式,培训了大批中小学教师。

3.学校应成为教师素质培养的主要场所。

结合工作经验学习和研究是提高广大教师素质的主要方式,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有意识地把学校办成有利于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的场所。

(1)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教材教法研究。对基础较差的教师,根据中小学教材要求和教学内容,对他们进行教材教法辅导,使之弄懂弄通教材,解决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学习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指导课堂教学。一堂课,一次班级活动,都需要教师有多方面的能力:说(讲解、谈话、答问)、做(演示、实验、制作)、写(教案、板书、批改作业)、组织(教学安排、活动组织)、研究(研究教育对象、研究教材内容)等,教师如果缺乏相关方面的技能,就难以有效地组织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培训强调对在职教师应加强教学和教育技能的训练,也就是“基本功”的训练。

(2)培养骨干教师。对那些教育教学工作出色的教师,有计划地进行轮训提高,组织他们把教学实践的经验和方法总结出来,并和其他同行互相交流,学习研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把他们逐步培养成教育教学骨干,使他们在学校成为各学科的带头人,甚至使其中的一部分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专家。

(3)加强素质教育理论的培训。素质教育能否实行,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正确教育思想的建立单靠行政的检查督促是不行的,需要引导教师结合工作学习教育理论,从不自觉到自觉按教育规律教学生。从目前教师所接触到的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来看,不仅学科门类少、面窄,而且操作性也差,对素质教育理论的了解不多,不能适应教学与科研的需要,为此我们可以安排五个方面的学习内容。

A.素质教育理论、目标、课程、评价、教学模式等;

B.教育科学基础理论,如教学论、课程与教学、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等;

C.学生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方面的内容,如学习论、年龄与教育心理学、差异心理学等;

D.学科教育及学科教学心理方面的内容,如语文教育学、数学教育学、中小学生教学心理学等;

E.教育评价方面的内容,如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教育目标分类等。

4.加强教育研究方法的培训。教育教学工作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指导他们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改实验研究。

5.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提高教师素质,经常的大量的活动是学校通过教研、科研和各种形式的学习进行的。学校校长在工作中要处理好以下问题:

(1)对教师的使用、管理同培养、提高都要重视,做到统筹兼顾。

(2)对培养骨干教师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都要重视,做到相辅相成。

(3)对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和培养中青年教师都要重视,使同事之间做到互尊互爱、互帮互学。

(4)对提高教师学历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都要重视,做到因人而异,具体落实。

(5)对师德教育和业务进修都要重视,做到有机结合。

(6)对提高教师素质和改善教师生活条件、落实教师经济待遇都要重视,做到全面关心,相互促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