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卫之剑:以色列特种部队摘掉伊拉克心脏

大卫之剑:以色列特种部队摘掉伊拉克心脏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色列首先是展开了全面的外交攻势,希望能通过外交努力迫使法国停止对伊拉克的核援助。伊拉克可是法国最重要的石油供应国。于是当时的以色列总理贝京下令立即实施“空运计划”。也是由于这次爆炸,使法国与伊拉克的核技术合作遭到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更强烈的反对,同时也遭到了国内的一致反对。在内外压力下,法国政府便以“为了避免更大的暴力事件”为借口,暂停了与伊拉克的核技术合作。

大卫之剑:以色列特种部队摘掉伊拉克心脏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从此人类进入了核时代。拥有武器,也随即成为很多国家梦寐以求的夙愿,特别是那些存在战争隐忧、自我感觉不那么安全的国家。以色列身处强敌环伺的战略态势,自然对原子弹是相当的渴望。可别忘了,以色列的第一任总统哈伊姆·魏兹曼就是一位著名的化学家,对核技术原理也有不少研究。

1953年正是在魏兹曼的一力推动下,本·古里安决定开启以色列的核计划。因为虽然没有魏兹曼的专业核知识,但作为一个老练的政治家,古里安更加清楚对于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人口稀少的以色列来说,只有拥有了原子弹这张最具有威慑力的超级王牌,才能在众多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古里安很快就成立了原子弹委员会,开始研制原子弹。

1955年在美国的援助下以色列建立起了第一座核反应堆,不过这座反应堆功率只有5兆瓦,又是在美国的严密监管下,不大可能用于军事目的。但这毕竟是以色列核计划的开始。

1957年法国和以色列达成秘密协议,向以色列提供一座24兆瓦核反应堆的技术和相关人员援助。1964年位于内格夫沙漠深处的迪莫纳反应堆开始运行。之后又在摩萨德的巧妙安排和运作下,获得了400磅高浓缩铀和200吨氧化铀。到1969年3月,以色列的原子弹就已经处于随时可以起爆的状态了。

1968年萨达姆·侯赛因豋上了伊拉克总统的宝座,他上台后就开始积极推行核计划,不惜代价发展核武器。以色列认为,对于一贯秉持坚定反以路线的伊拉克一旦也掌握了核武器,将是对以色列巨大的威胁,因此千方百计破坏伊拉克的核计划。

核反应堆又称为原子反应堆,是制造原子弹的基础

核爆炸这种有极大杀伤力的武器,是很多国家梦寐以求的夙愿

1975年11月,摩萨德获得情报,法国将援助伊拉克建立一大一小两座核反应堆,小的那座用来进行科研试验,大的功率达到70兆瓦的核反应堆,代号为“塔穆兹一号”,塔穆兹是阿拉伯人对七月的代称,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复兴社会党正是在1968年7月发动政变夺取政权的,所以萨达姆特意用这个意义深远的月份代称来为核反应堆命名。这座核反应堆造价高达2.75亿美元,法国将派出150名技术人员,还将向伊拉克提供75千克浓缩铀。计划在1982年全面建成,到时候伊拉克的核武器也就指日可待了。以色列首先是展开了全面的外交攻势,希望能通过外交努力迫使法国停止对伊拉克的核援助。在以色列的积极外交活动下,法国的立场也有所转变,准备改为向伊拉克提供浓度较低的核燃料来代替浓缩铀,这样可以同样进行发电,但却不能用于军事目的,无法造出原子弹。伊拉克当然不同意,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原子弹,所以反应极其强硬,要么按照原来计划,要么就干脆取消合作。当然,取消了核技术合作,在石油供应的经济合作方面那就不好说话了。伊拉克可是法国最重要的石油供应国。法国在石油压力下,只能妥协,再度恢复原来的计划。

既然软的不行,那就只好来硬的了。摩萨德和国防军联合制定了代号为“空运计划”的行动计划,要在这座核反应堆主要部件还在法国,没有运到伊拉克之前,就将其彻底破坏。而这个计划预定的行动地点,就在法国南部土伦地区的塞恩小镇。

法国的土伦海军造船厂负责为伊拉克建造核反应堆主要部件

1979年4月,摩萨德获得情报,法国建造的核反应堆主要部件即将完工,不日将交付伊拉克。于是当时的以色列总理贝京下令立即实施“空运计划”。整个以色列的军事和情报系统全部开动起来。

4月4日,3名以色列特种部队队员赶到了土伦,他们之中2人是技术高明的机械师,还有1人是爆破专家。他们到达土伦后,迅速和先期已经在土伦的4名摩萨德特工会合。根据摩萨德特工的情报,他们仔细研究了建造核反应堆部件的海军造船厂情况,制定了两套行动方案,一是想法将部件偷出来运回以色列,如果这个方案做不到,就采取第二方案,将部件炸掉。当然,从他们的角度来说,最好是第一方案,实在不行才用第二方案。这也是特种部队为什么派来2名机械师的原因,就是为了能够把核心部件拆卸下来。根据摩萨德特工的情报,造船厂的警卫在凌晨0时到3时这段时间是不进行巡逻的,所以行动时间就选在了凌晨2时。

4月5日,3名突击队队员对造船厂进行实地侦察,发现这座海军船厂,虽然主要是承建海军舰艇,但这里地处偏僻,治安情况很平静,也没有什么闲逛的闲杂人等,所以安全警卫非常松懈。3人很快就找到了存放部件的准确地点,又把周围情况仔细观察了一番,这才大摇大摆地出了厂。

4月6日凌晨2时,两辆卡车悄然在造船厂围墙外停下来,4名摩萨德特工在外望风,3名突击队员轻松地翻过围墙,直奔存放主要部件的车间,用摩萨德特工早就配好的钥匙打开大门,进了车间就直奔代号“蜂房”的核心部件,开始拆卸。但是40分钟过去了,3人头也不抬地忙活了一番,面对总重达10吨,构造极其复杂的这套部件,实在是有心无力。眼看时间快到了,3人对视一眼,只好采取第二套方案了。安装炸药那就简单多了,三下两下就搞定了,起爆时间定在10分钟后,然后3人迅速离开车间,翻出围墙,跳上卡车,卡车开出去不久就听到了一声爆炸。

事后法国方面发现,核心部件彻底被炸毁,损失高达9000万法郎。而且爆炸技术绝对高超,只是把核心部件炸掉了,与部件只有咫尺之遥的车间里其他东西,一点都没被波及。

第二天,一个自称是法国生态保护组织给法国警方打来电话,宣称这次爆炸是他们干的。可是,法国在这之前,在这之后,就都再也没有出现过这个组织了。而且如此高明的爆炸手段,怎么可能是个民间草台组织所为呢?

也是由于这次爆炸,使法国与伊拉克的核技术合作遭到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更强烈的反对,同时也遭到了国内的一致反对。在内外压力下,法国政府便以“为了避免更大的暴力事件”为借口,暂停了与伊拉克的核技术合作。

1980年3月,在避过了内外压力重重的风头后,法国又恢复了与伊拉克的核技术合作。

1980年6月,伊拉克首席核专家米沙德访问法国,以色列通过监听伊拉克和法国之间的电讯联系,掌握了米沙德在法国的日程安排。而进行电讯监听的自然是军事情报局阿曼的拿手好戏。

6月13日,米沙德下榻于法国巴黎的子午饭店。当晚,以色列方面的人就敲开房间门,提出了希望和他合作的意愿,条件更是没的说,但被米沙德一口拒绝。敬酒不吃,当然就只能吃罚酒了。夜深后,摩萨德的杀手潜入房间,干净利落地用匕首割开了他的喉咙。米沙德的遇害对于伊拉克的核计划无疑是个巨大的挫折。要说伊拉克也真是,土伦造船厂的核反应堆部件被炸,已经再清楚不过的说明了以色列对伊拉克核计划的“热切关注”,接着就应该对所有相关的人和地点,进行更严密的安全保护。但对于米沙德这样的顶尖核专家出访法国,行程泄密不说,就连必要的保护都没有,任其孤身在外,还真以为法国巴黎是“保险箱”了。

8月,摩萨德报告,尽管伊拉克的核计划连遭打击,但仍在继续发展,而且在倾全国之力的支撑下,进展还相当迅速。于是,以色列高层决定用军事手段彻底摧毁伊拉克的核反应堆。

9月,以色列空军利用伊拉克和伊朗正在进行两伊战争的时机,派出战斗机伪装成伊朗的战斗机,对伊拉克的核反应堆进行了空中侦察。

时任以色列总理的贝京,正是他最后拍板决定空袭伊拉克核反应堆

10月,以色列成立了由贝京总理、空军司令大卫阿布·杰哈德艾希里、摩萨德局长伊扎克阿布·杰哈德胡菲为首的特别委员会,专门负责研究协调组织对伊拉克核反应堆的打击,这个计划代号为“巴比伦”,伊拉克古代就是巴比伦国,寓意非常明显,目标就是伊拉克。

在以色列要想采取什么行动,总是情报先行,摩萨德立即高速运转起来,很快就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搜集到了伊拉克核反应堆的有关信息,从保卫措施到反应堆建筑水泥厚度、水泥构成,再到有关法国专家的活动规律,都摸得一清二楚。空军则根据摩萨德提供的情报,制定出了轰炸反应堆的作战计划。

空军从全军范围精心挑选出24名飞行员,由曾参加过第二、三、四次中东战争的老飞行员巴哈里上校带队,组建了执行这次轰炸任务的特别小分队。除了建造和伊拉克核反应堆完全一样的模拟建筑来进行攻击训练外,还专门选择酷暑炎热的下午,让飞行员在没有任何地标地物的沙漠上进行长时间密集编队的超低空飞行,以便使飞行员能够更好地在体能和飞机技术上适应这次任务的要求。这次动用的F-15和F-16都是1980年才刚刚从美国引进的,不然以色列还真没有航程这么大的飞机。这回为了使参战飞机不用空中加油就能直接往返,对参战的飞机还进行了增大航程的改装,减少不必要的设备,增加副油箱容量。就这样完成了一切作战准备,就等一声令下了。

本来计划1981年4月底就执行攻击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又两次推迟。到了6月初,摩萨德得到情报,伊拉克的核反应堆将在6月30日开始正式启动,而7月1日又是以色列的大选,在这两个关键日子越来越近的情况下,贝京总理终于拍板,干!

以色列空军的F-15(上)和F-16(下)组成的突击机群负责空袭伊拉克核反应堆

6月7日,以色列空军6架F-15和8架F-16组成的飞机编队从埃齐拉翁基地起飞,穿越亚喀巴湾,顺着约旦与沙特阿拉伯的边界穿越幼发拉底河谷,直取伊拉克核反应堆。所有飞机都涂着约旦空军的标记,并保持严格的无线电静默,14架飞机的编队极其密集,每架飞机之间距离都只有10米,其飞行难度可想而知。同时,以色列空军出动电子干扰机,为攻击机群保驾护航。约旦、叙利亚的雷达性能比较落后,基本上被以色列的电子干扰机所压制。沙特用的是引进的美国雷达,性能就要明显先进,抗干扰能力也强,还是从以军的电子干扰下发现了攻击机群,所以很快机群就收到了沙特空中管制中心的询问,巴哈里立即用流利的阿拉伯语回答“约旦空军,例行训练。”沙特和约旦关系亲密,偶尔有飞机越境飞行,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见忽悠过了沙特的空中管制中心,巴哈里就发出了“黄沙丘”的无线电暗语,表示一切正常。

以色列空军“翠鸟”特种部队乘坐CH-53直升机进入伊拉克为空军的空袭提供辅助瞄准,并对轰炸效果进行评估

飞越沙特进入伊拉克领空后,机群立即从8000米高度降低到1000米,随着逐渐接近目标,机群又从1000米降低到60米的超低空,以避开伊拉克的雷达。与此同时,潜伏在核反应堆附近的摩萨德特工,再次仔细观察了核反应堆的动静,发出了“一切正常”的最后确认报告。同时,以色列空军特种部队“翠鸟”的一支突击队搭乘CH-53直升机也在向反应堆接近,他们将为即将开始的轰炸提供辅助瞄准,并对轰炸结果进行评估。但要说明一点,以军飞机使用的是普通炸弹,而不是激光制导的灵巧炸弹,所以“翠鸟”小队也没有使用激光指示目标器材。完成轰炸效果评估后,他们又乘CH-53直升机安全撤回。

F-15战斗机

F-15“鹰式”(Eagle Fighter)战斗机是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生产的双引擎、全天候、高机动性空中优势重型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种成熟的第三代战斗机。

F-15的设计思想是替换在越南战场上问题不断的F-4“鬼怪”战斗机,并要求F-15能对1975年之后出现的任何战斗机保持绝对的空中优势。完全是为了夺取和维持空中优势而诞生的F-15战斗机,设计之初就要求其“没有一磅重量用于对地”。但1986年诞生的F-15E战斗机也证明了F-15在对地作战中也有非常不错的表现,总的来说,F-15是一款极为优秀的多用途战斗机。(www.xing528.com)

美国空军在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北美公司和共和公司三家公司的投标方案中,经过详尽的评估之后,于1969年12月23日宣布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的方案在F-15计划竞争中获胜。1972年7月首飞,1974年11月开始交付使用。

F-15机翼设计采用切尖三角翼翼形,以改善机翼结构、增大机内容积,同时可以使飞机在跨音速区的阻力增加变得更加平缓,飞机跨音速时焦点移动量也较小,减小了配平阻力。为了改善飞机亚音速性能并考虑重量、制造工艺和系统复杂性方面,F-15采用了无前后缘机动襟翼和前缘固定锥形扭转设计,前缘后掠45度,而没有采用当时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的前缘机动襟翼。垂尾采用大展弦比、中等后掠角设计,前缘后掠角37°,外倾2°,高度较大,大迎角下可以明显改善飞机的航向稳定性,从而保证F-15可以有效的进行大迎角机动。平尾为大后掠全动式低平尾设计,前缘后掠角50°,具有前缘锯齿和翼尖斜切设计。

F-15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机身由前、中、后三段组成。F-15采用的大型气泡式座舱盖前段包括机头雷达罩、座舱和电子设备舱,主要结构材料为铝合金。中段与机翼相连,部分采用钛合金件承受大载荷,约占此段重量的20.4%,前三个框为铝合金结构,后三个为钛合金结构。后段为钛合金结构发动机舱。锯齿形前缘的平尾为全动式,面积大,可满足高速飞行和机动需要。飞行员座舱为了提供良好的视界,整体式风挡,座椅位置也安排得较高,飞行员几乎1/3个身子露在机身外,使得飞行员具有上半球 360°环视视界,正前方下视角达到15°。

F-15具有多功能的航电系统,包含了抬头显示器、超高频通讯、战术导航系统与仪器降落系统,休斯公司的AN/APG-70(C/D型)或AN/APG-63(A/B型)火控雷达,AN/ASN-108姿态/方向参考系统,AN/ALQ-119电子干扰吊舱,AN/ARN-118塔康导航系统,AN/ASN-109惯性导航系统,AN/AWG-20火控系统,AN/ASK-6大气数据计算机,CP-1075/AYK中央数据计算机等。F-15的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可以向下俯视搜索目标,利用多普勒效应能避免目标的讯号被地面杂讯所掩盖,可以追纵从视距外到近距离、树梢高度的小型高速目标。

F-15战斗机有6个翼下挂点、4个机身外侧挂点、1个机身中线挂,点总共11个外挂点,外挂总重量可达16000磅(约7300千克),能搭载多种空对空武器,包括AIM-7“麻雀”空空导弹、AIM-9空空导弹、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还可以挂载各种航空炸弹,包括2000千克GBU-28炸弹。在右侧进气道外侧还有一门20毫米M61A1火神机炮。

F-15服役至今近40年,总生产数量1200余架,各种改型数十种,外销6个国家。参加大小战争100余场,击落敌机100余架,没有一架在战场上被击落的记录。其中以色列引进71架,参加过第五次中东战争和2001年与叙利亚空军的空战,击落过俄制米格-21、米格-23、米格-25和米格-29的战绩,但具体数字不详。

基本技术数据(F-15E型):

机长19.43米;翼展13.03米;机高5.68米;机翼面积56.5平方米;空重127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0845千克;最大外挂武器载荷10705千克;最大平飞速度270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8300米;最大续航时间5小时15分;转场航程5745千米(带保形油箱);爬升率15240米/分;乘员2人。

F-16战斗机

F-16“战隼”(Fighting Falcon)战斗机,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单发单座轻型战斗机,设计的初衷是用于空中格斗,辅助美国空军主力F-15重型战斗机,形成高低搭配,属于第三代战斗机。F-16后来经过不断的升级改造,成为可用于近距空中支援、地面攻击、侦察等多种用途的战机,还于1982年被美国空军雷鸟飞行表演队选为表演用机,至今仍在使用。

1972年1月,美国空军正式提出“轻型战斗机”研制计划,目的是验证在战斗机上采用新技术,并没确定要发展一个投产型号。1972年4月,美国空军从向“轻型战斗机计划”投标的5家公司中选定通用动力公司的401和诺斯罗普公司的P-600两个方案,并签订合同由求2家公司各制造2架原型机,进行试飞竞争。通用动力公司的方案编号为YF-16;诺斯罗普公司的方案编号为YF-17。1974年4月,美国政府决定从这两种原型机中选择一种投人生产,与F-15飞机搭配使用,即充当“高低搭配”中的低档飞机。1975年1月,美国空军宣布YF-16中选,正式确定飞机的军用编号为F-16。而落选的YF-17峰回路转,后来被美国海军看上,这就是F-18“大黄蜂”。

第一架YF-16原型机于1973年12月出厂,1974年2月首次试飞。F-16试验型飞机于1976年12月首飞,1978年底开始交付美国空军部队使用。美空军原计划总共订购650架,截至2001年3月,共生产了2216架。同时也向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国外用户有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以色列、埃及、希腊、土耳其、巴基斯坦、韩国、泰国、印尼、新加坡、中国台湾、巴林和委内瑞拉等,海外用户订购总数超过千架,所以F-16有着"国际战斗机"之誉。

虽说F-16是一种“低档”飞机,但这是与F-15相比而言的,从F-16本身的性能水平来看,应当说是相当高的。所谓“低档”主要是指价格和一些性能,从整体技术水平来讲,F-16不仅不低,反而有些方面比F-15更先进。另外,当时F-16为了降低成本,因而机载电子设备比较简单,后几经改进其机载电子设备已日趋完善和先进,作战效能和价格也随之上升。因而,是否还能冠以“低档”的称号,也是值得商榷的。

F-16战斗机是单发飞机,比起双发飞机来自然大大减少了采购和维护的费用,但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随之降低.而且单发布局限制了F-16增大航程、载重、机动性能的改进潜力。因此,F-16的改进一般集中在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方面。由于F-16的先进性能、多样化的作战能力、充分的改进余地,美国空军计划在21世纪的头25年内继续使用和改进F-16战斗机。

F-16战斗机飞行性能优良,特别是中低空跨音速机动性能出色,机载电子设备先进,有良好的全天候作战能力,并具备下视下射能力,突出空战能力,但也兼具良好的对地攻击能力,可靠性和维护性能好,改进发展潜力大。

采用边条翼、空战襟翼、翼身融合体、放宽静稳定度、电传操纵和高过载座舱等新技术来提高飞机的空战性能。F-16在总体布局上采用了随控布局中的“放宽静稳定度”技术,即放松了对静稳定性的严格限制,与常规布局相比,机翼前移,从而使气动力中心前移,气动中心可以很靠近重心,也可以重合,甚至在重心前面。飞机的静稳定性变得极小或不稳定,因而飞机在低速飞行时静稳定度是负值,在速度为0.9马赫时静稳定度略为负值;在高速飞行时,飞机的静稳定度才为正值。速度为1.2马赫时为8%。飞机靠“增稳系统”自动控制舵面,保持稳定飞行。这样带来的好处是减小了尾翼尺寸,降低了结构重量和阻力,改善了飞机的操纵性,同时提高了机动能力。机翼采用悬臂式中单翼,平面几何形状为切角三角形。前缘后掠角40°。展弦比约为3.0,相对厚度约为4%,基本翼型是NACA64A-204。沿前机身装有大后掠角、前缘锐利的边条翼,在机翼和机身连接部分提供可控涡流,因而即使在大迎角时也可保持附面层不分离,提高了升力和安定性。机身采用半硬壳式结构。外形短粗,采用翼身融合体形式与机翼连接,F-16战斗机使机身与机翼圆滑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减小了阻力,提高了升阻比,增加了刚度,增加机身容积9%,并使机体减重258千克,也对减小雷达反射面积很有好处。尾部有全动式平尾,平面形状与机翼相似,翼根整流罩后部是开裂式减速板。垂尾较高,安定面大,后缘是全翼展的方向舵。腹部有两块面积较大的安定翼面。起落架为可收放的前三点式。座舱盖为气泡形的,飞行员视野很好,内装零-零弹射座椅。控制系统采用四余度电传操纵技术,主要由信号转换装置、飞行控制计算机、电缆和动作装置组成。

早期的F-16A主要机载设备有:APG-66脉冲多普勒雷达,下视距离37—56公里,上视距离46—74公里;AN/ARN-108仪表着陆系统;SKN-2400惯导系统;雷达光电显示设备;中央大气数据计算机;飞行控制计算机等。

F-16A有左右翼尖各1个、左右机翼下各3个、机身腹部1个挂点,总共9个外挂点,翼尖和机翼外测挂架只能挂装“响尾蛇”导弹,机翼中间挂架可挂装格斗导弹或各种空对地武器,机翼内侧挂架可挂制导炸弹、核弹、常规炸弹、空对地导弹、子母弹箱和火箭弹或1个1400升的副油箱,机身腹部挂架可挂炸弹或1个1135升的副油箱。F-16的最大外挂总量为4760千克。

另外还有一门20毫米M61A1“火神”航炮。

F-16的主要作战任务是担负浅纵深空中遮断任务、近距空中支援和进攻性反航空兵作战等。在执行近距空中支援时武器配置情况是:机身两侧增加2个保形油箱执行防御性空战任务时:携带2个370加仑的油箱,2枚AMI-9导弹和4枚AIM-120导弹。执行拦截任务时一种配置是携带2个370加仑的油箱,蓝盾吊舱、2枚AIM-120导弹和2枚GBU24炸弹。另一种配置是携带2个370加仑的油箱、电子对抗系统、2枚AIM-9导弹和2枚AGM65导弹。执行压制敌防空系统任务时,携带2个370加仑的油箱,蓝盾吊舱、2枚AIM-9导弹和2枚AGM-88“哈姆“反雷达导弹。在执行空袭任务时,一般强调浅纵深作战,低空、超低空突防,中空轰炸,突击敌战役、战术目标。执行空袭作战任务时,一般以4机为基本编队。在执行作战任务时,一般转场至前沿基地,随后深入敌方领空进行作战。

在实战中,F-16飞机的空战性能极佳。它问世不久,美国就把约40架F-16A式歼击机卖给了其中东盟友以色列。素以英勇善战著称的以军飞行员很快就将这处飞机的性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别是两次远程奔袭作战更是使F-16名扬四海。F-16在美国空军服役期间,美军就发现这种飞机超大的载弹量和灵活的机身更适合用于对地和对海攻击。自从F-16被大批量列装以色列空军后,更加准确地印证了美国人的看法。两次远程奔袭作战中第一次是1981年,以色列空军长途奔袭1300千米,打击巴格达附近的一个核反应堆。出动8架F-16、6架F-15,F-16飞机经数次加油抵达目的地,F-16负责对地轰炸,F-15负责空中掩护,最终成功将核反应堆摧毁。第二次是1982年的第五次中东战争,以军将F-16作为攻击的主力,F-15为空中掩护梯队,成功地打击了叙利亚设在贝卡谷地的萨姆-6导弹阵地,在6分钟之内,19座叙利亚的导弹阵地全部被彻底摧毁。以色列先后装备F-16总数达到362架。

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时期,巴基斯坦飞行员曾驾驶F-16击落了苏联4架米格-23战斗机、5架苏-22战斗机、2架苏-25战斗机、1架安-24侦察机和2架安-26运输机改装的侦察机。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空军在实战中首次使用了F-16。F-16是在这场战争中部署量最多一种飞机,为251架;共出动了13480架次;在美军飞机中出动率最高,平均每架飞机出动537次。执行了战略进攻、争夺制空权、压制防空兵器、空中遮断等任务,是“沙漠风暴”等行动中的第一大主力。1992年12月27日,1架F-16C战斗机在伊拉克南部的“禁飞区”内用AIM-120导弹超视距击落了1架伊拉克的米格-29飞机,这也是AIM-120导弹第一次用于实战。

在科索沃战争中,F-16执行了大量的任务包括压制敌防空系统、防御性空战、进攻性空战、近距离空中动摇和前沿空中控制任务。摧毁了南联盟大量雷达阵地、地面坦克和车辆、建筑物和南联盟空军的米格战斗机。

基本技术数据(F-16C型):

机长15.09米;翼展9.45米;机高5.09米;空重8495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9185千克;最大外挂武器载荷78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2175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8000米;最大续航时间5小时15分;转场航程4220千米(带保形油箱);爬升率15240米/分;乘员1人。

17时30分,攻击机群终于飞临目标位于巴格达东南20千米的奥西拉克反应堆,飞行员们一眼就看到了反应堆,果然和他们训练时看到的模拟目标一模一样,所以太熟悉不过了,一眼就认出来了。直到这时,伊拉克的防空部队才反应过来,高射炮开火了,但是毫无章法,零乱稀疏。而以色列攻击机群却是有板有眼,6架F-15升到5000米高度进行掩护,8架F-16升到600米高度转向进入攻击航线。以色列选择这个攻击时间也是经过精心考虑的,6月7日是星期日,是法国专家休息的日子,这样在轰炸反应堆时炸到法国专家的可能性也就最低了。当时在核反应堆工作的外籍专家有200人,结果只有1人在空袭中丧生。攻击航线由西向东,正好是背向正要落山的太阳,视野清晰,保证攻击的准确。而对于伊拉克防空部队来说,就要对着刺眼的夕阳瞄准,难度可想而知。伊拉克的空军这时又是饭点,接到命令紧急起飞,没有个十分钟二十分钟,根本飞不起来。以军飞机到了攻击结束时,又可以借助夜色撤离。

巴哈里投下了第一枚炸弹,从550米空中落下,由重力和加速度叠加产生的巨大动能作用下,一下子就贯穿了反应堆的水泥顶层,笔直落进反应堆的中心,这才轰然炸响,实在是太准了。紧接着后续7架F-16也依次投弹,8架F-16总共16枚800千克全部落在反应堆周围,将其彻底炸毁。整个空袭才用了107秒,以军机群随即转向返航,于19时20分全部安全降落。

反应堆里最重要的可以生产铀235的重水堆被炸成一片废墟,巨大的粒子射线防护屏障歪七八扭断成几截,中央控制室房倒屋塌,里面的巨型计算机千疮百孔,彻底报废。

事后据法国专家评估,反应堆彻底被摧毁,如果重建的话,至少需要5亿美元,还得花上五年时间。有外媒报道,这次典型的外科手术式的空袭,就像是摘掉了伊拉克的“心脏”,伊拉克的核计划也就此终结,之前花费的巨大人力物力,全都付诸东流。

以色列确保了在中东唯一核国家的地位。“只能我有,你绝不能有”,这就是以色列的核政策。贝京也因为这次行动的大举成功,在选举中大获全胜,得以连任以色列总理。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一心发展核武器,以此来对付以色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