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成果分析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成果分析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2016年年底,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资产总额2.93万亿元,同比增长9.19%,负债总额2.56万亿元,同比增长9.73%。另外中国银行业走出去步伐也在加快,截至2016年年底,22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海外63个国家设立了1 353家分支机构,其中一级分支机构229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银行业主动开放,融入国际金融市场,也是必然之举。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开放,中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也愈演愈烈。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成果分析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的,也就此拉开了银行业改革发展、对外开放的序幕。自1979年至1993年,中国银行体系实现了从单一银行体制发展到一个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以及保险信托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的多元化竞争的完整银行体系。从1994年到2002年,中国加强金融法规体系的建设,加强依法清理整顿金融市场的乱象,进一步推进商业化改革,着力关注和开始化解历史积累的金融风险。2003年至2010年,中国通过国家注资、财务重组、股份公司组建、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上市等举措对中国工、农、中、建四家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同时,启动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革,化解历史积累的风险。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在银行体系中引入多样性的竞争机制,完成了市场主体的改造。

特别是,2001年12月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按照WTO协议,中国在5年过渡期内逐步对外资开放。在5年的过渡期内,中国银行业加强金融监管,推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防范金融风险,整顿金融秩序和改善金融服务,使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大幅提升。2006年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推出标志着中国银行业已经进入全面开放的新时期。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业也在尝试“走出去”战略,国内商业银行将在与跨国银行的互相学习中承受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加入WTO以来,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年底,1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37家外商独资银行(下设314家分行)、1家合资银行和1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26个国家和地区的68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121家分行;44个国家和地区的145家银行在华设立了166家代表处。截至2016年年底,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资产总额2.93万亿元,同比增长9.19%,负债总额2.56万亿元,同比增长9.73%。另外中国银行业走出去步伐也在加快,截至2016年年底,22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海外63个国家设立了1 353家分支机构,其中一级分支机构229家。[1]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将银行业竞争推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银行业的开放对中国而言有很多正面效应。首先,银行业对外开放能够引进竞争机制,刺激东道国银行业降低成本,提高银行体系的效率,在竞争效应下,能够优化银行产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强化约束机制;其次,外资银行在技术、产品创新、管理经验和资本运作模式等方面相对比较先进,无论是银行业对外开放还是银行业对内开放,中国银行业都可以学习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具有溢出效应;再次,银行在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通过规模的逐渐增大而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提升了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发挥了规模经济效应。同时银行业的对内开放可以在更大更广的市场范围内利用和配置资源,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具备市场扩张效应。

但是银行业的开放也会给东道国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挑战:首先,银行业对外开放会侵蚀东道国银行的市场份额,使优质人才和优质客户流失,给国内银行带来压力和成本;其次,中国银行业在海外经营要适应海外监管环境、了解当地市场需求、融入当地主流市场,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经营状况不佳会给本国银行业带来冲击;再次,银行业开放可能给东道国银行带来联动性风险,金融安全和稳定性问题伴随而来。总之,银行业开放对中国银行业来讲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必然会对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www.xing528.com)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金融业正朝着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银行业开放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为了分享全球化的好处,各国银行纷纷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或并购国外银行进行跨国经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银行业主动开放,融入国际金融市场,也是必然之举。然而,银行业开放必然会对开放国的银行业,特别是对那些银行体系较为脆弱的发展中国家银行业造成影响。由于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银行业开放给各个国家带来的影响也不同。[2]比如,阿根廷在银行业开放中丧失了银行控股权,不仅国内银行业受到消极影响,还爆发了金融危机。阿根廷在银行业开放进程中推行金融自由化,跨国银行占银行业的资产比重一度超过了60%,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受到抑制,阿根廷政府也丧失了监管和宏观调控的能力,从而引发金融危机。澳大利亚的情况正好相反,银行业开放后其银行业的效率得到提升,银行业的竞争力也得到提升。上述情况的存在促使我们对银行业开放进行思考和研究,银行业开放对中国银行业的作用机理是什么?银行业开放如何影响一个国家的银行业竞争力?中国银行业的开放处于什么水平?银行业开放对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影响是正面效应还是负面效应?

在当代,宏观经济运行的特征之一是金融系统愈来愈扮演着重要角色从而成为经济运行的枢纽与核心。资金是宏观经济的血液,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这一子系统则起着导管的作用,担负着向实体经济输送“新鲜血液”的重任,其经营状况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有序运行。银行业是典型的具备外部性的部门,银行的投融资、流动性供给、信息生产、风险分散等基本功能,决定了其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因而银行出现问题所引起的社会成本是巨大的,特别是金融动荡和危机,不仅会造成股本资本损失,还会带来另一种直接社会成本(金融拯救注入的资金)以及间接社会成本(金融信用中断、萎缩造成的资产闲置、失业、经济紧缩损失等)。[3]因此,保证银行业的安全性,增强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化解金融风险,提升银行业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在世界金融自由化浪潮中,中国银行业已于2006年进入全面开放时期。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开放,中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也愈演愈烈。那么,中国银行业的开放水平如何?中国银行业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获得了长足的经营发展后,银行业的竞争力水平处于什么位置?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水平的动态变化如何?银行业如何去提升竞争力并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回答的重要课题。从国际情况来看,银行业开放水平提高有利有弊。有的国家提升了本国银行的竞争力,有的国家却削弱了本国银行的竞争力,那么中国银行业的开放对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有何影响,这更是迫切需要我们重视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著将试图对中国银行业开放水平和中国银行业竞争力进行测评,探讨银行业开放和银行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并分析银行业开放对银行业竞争力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