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六年级下册聚焦养花主题教学

六年级下册聚焦养花主题教学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年级下册的《养花》中,学习围绕中心“因爱花而养花”从不同角度“种花、育花、看花”选择材料的方法。

六年级下册聚焦养花主题教学

围绕中心选材组材

单元整合点:

学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方法并练习。

所选课文:

课内:《当代神农氏》《詹天佑》《床头上的标签》

课外:关于詹天佑、李比希、袁隆平的其他事迹材料、习作材料

知识要点:

1.了解袁隆平、詹天佑及李比希的事迹,感受在他们身上体现的科学精神。

2.列出文章的提纲,概括主要内容。

3.体会写人文章是如何选材组材的。

4.学习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并练习运用到写作。

逻辑关系(课文结构分析):

《当代神农氏》

第1—2段:创始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第3—31段:培育杂交水稻的艰辛历程

第32—34段:中国对人类的“第五大贡献”

《詹天佑》

第1段:爱国工程师

第2—6段:修筑的过程

第7段:提前竣工

《床头上的标签》

第1自然段 总的介绍李比希

第2—4自然段 研究失误,做标签警示自己 (第一件事)

第6—8自然段 反复研究,做实验提高“柏林蓝”质量 (第二件事)

第9自然段 总结——善于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找出途径

思想主旨:

《当代神农氏》记叙了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看着身边的人们被饥饿折磨得生不如死,下决心培育杂交水稻,这在当时是一项世界性难题。为了突破这一难题,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终于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詹天佑》通过记叙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床头上的标签》通过李比希的事迹告诉我们,科学研究必须严谨,留意每一件小事,要有持之以恒、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

关于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学习:在六年级上册的《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通过列提纲找出文章写人的许多事迹,进而领悟为什么交错记叙,体会作者布局的意图。六年级下册的《养花》中,学习围绕中心“因爱花而养花”从不同角度“种花、育花、看花”选择材料的方法。学生对选材这一知识点已有所接触,但对根据中心选择典型、鲜明的材料及不同中心不同方面选材的方法还掌握不好,所以在本次大单元整合中,我们根据《当代神农氏》《詹天佑》《床头上的标签》这几篇文章进一步学习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典型材料的方法。

各模块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学习新知模块:预习三篇文章,独立识字学词,自学列出文章的提纲,概括主要内容。(第1课时)

拓展运用模块:学习《当代神农氏》《詹天佑》两篇文章,通过删减、添加材料的方法学习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第2课时)

读写结合模块:将《床头上的标签》一文中心更改后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进而到习作练习中运用。(第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板块一:导入新课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特别是理解和积累四字词语。

2.感受袁隆平献身“水稻杂交”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他为了科学研究矢志不渝,知难而上,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

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活动板块二:梳理文章脉络,列提纲。

活动板块三:交流袁隆平、詹天佑身上的科学精神。

第二课时

活动板块一:旧知引入,明确学习内容。

1.读詹天佑,感受课文中心,感受人物品质: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他非常爱国。

2.思考:为了突出这一中心,文章重点选取了他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中的哪些材料呢?

活动版块二:一读詹天佑,学习围绕中心选材。

1.质疑思考:关于詹天佑的材料还有很多,为什么一定要选取京张铁路这个材料呢?

2.辨析总结:要写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一中心,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当然是最好的材料。

3.总结写法:选择材料一定要围绕中心。

4.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詹天佑主持修筑铁路的哪些困难?生汇报,师小结。

引导对比师出的材料和文中困难材料:总结课文中的困难不仅全面,并且很有典型性。

5.给出典型材料定义:就是同类素材中最有代表性的,最能刻画人物形象或事物本质的材料。

活动板块三:二读詹天佑,了解选材要有典型性。

1.浏览第4—6自然段,看看哪些地方能够体现“杰出”和“爱国”这个中心?勾画关键词句批注,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www.xing528.com)

汇报:

预设一:勘测线路

(1)说的: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程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2)做的: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3)想的: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预设二:开凿隧道

思考:在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开凿的隧道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独独列举这两个呢?(最艰巨)这说明什么?(有代表性)

看图:两座山一高一长,不仅山势不同,开凿隧道的方式也截然不同。根据不同的山势条件采用不同的开凿方法,这就是文章中心的具体体现!

总结:居庸关和八达岭这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材料,当然称得上是典型材料了。

预设三:设计“人”字形线路

问题思考:这样的设计当时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人想出来过,叫创新,这个设计是属于詹天佑独有的,也就是他的代表作。所以,我们当然能说这个材料具有典型性!

活动板块四:三读詹天佑,明确组材顺序

1.讨论思考材料的组织:文中的这些材料的顺序能调换吗?

2.了解这篇文章遵循的就是修筑京张铁路的发展顺序组织材料。

3.总结: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要选好材料,有序地组织好材料也是关键。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借助《詹天佑》这篇课文,学习了怎样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有序地组织好材料。从刚才的练习来看效果不错,希望同学们注意把这个方法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作文当中!

第三课时

活动板块一:回顾所学

1.单元主题引入:我们在科学精神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中外的一些科学家,他们在科学道路上孜孜探索的事迹、他们献身科学为人类造福的精神感染和打动着我们。

2.方法回顾:在《詹天佑》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写人文章选材的方法:围绕中心选择典型的材料。

3.进一步体会中心和典型的意思:“中心”就是指人物的科学精神或品质特点;而“典型材料”指最能表现人物科学精神和品质特点,最具代表的事例。

4.明确本课学习运用的文章:《床头上的标签》。

活动板块二:练习检测

1.概括李比希身上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体会文章表现的中心。

2.概括了课文关于李比希的这两件事:研究失误,做标签警示自己;反复实验,提高“柏林蓝”的质量。

3.质疑思考:课文是否围绕文章表达的中心,李比希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怎么写呢?找出理论依据。

4.总结:课文为了表现李比希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通过一正一反,一个失败一个成功这两个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表现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李比希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做到了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

活动板块三:更改中心,选材组材

变换中心

1.补充课外了解关于李比希的精神特点:作为化学史上的巨人,李比希一生中经历了许多。通过课前查找资料,我们发现李比希除了有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外,在他身上还显现出其他方面的特点,你还知道哪些?

2.生交流汇报。

3.师综合筛选精神品质,概括成这两方面:热爱实验,献身科学;开拓创新,贡献巨大。

4.理解中心:这两个中心的区别,各自表现的中心有什么不一样?(抓词体会)

5.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改变中心,换选材料。

6.练习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换成中心1或是中心2,原文的这两个材料,是否能用。

7.补充资料:要围绕这两个中心分别重组两篇文章,还需要更多的事例来分别表现李比希身上的这两方面特点。

8.针对老师给出的十则材料概括内容

9.出示学习指南

(1)小组内先确立一个中心。

(2)根据中心选择事例。

(3)讨论交流,找到依据,说出理由。

10.小组汇报,展开交流。

我们组确定了( )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我们选择了这些材料,淘汰了哪些材料,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抓句子、词语、中心阐述观点。

活动板块四:拓展练习,尝试自主选材

1.出示练笔作文题目:书迷。

2.审题,抓中心。

3.根据中心,写事例,围绕主人公喜爱看书的这一中心选典型事例,概括2到3件事例,写在题单上。

4.集体评议,围绕中心多角度、多方面去选代表性的事例。

活动板块五:总结

通过改变中心,换选材料和根据两个中心编写事例的两个学习活动,我们体会到在写人文章中,围绕中心选好事例是关键,但如何谋篇布局,有序组织这些材料也至关重要,我们以后将进一步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