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光塔影: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主体建筑与陵墓石刻展区介绍

佛光塔影: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主体建筑与陵墓石刻展区介绍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轴线展区贯穿南北,共展出塔、华表、狮子、鱼洗等43件(套)石刻作品,其中真觉寺金刚宝座塔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主体核心建筑,篇幅所限“佛光塔影”部分仅对此塔展开解读,华表、滚墩石、晏公祠石殿、天王殿铜塔须弥座等归入陵墓石刻展区介绍。东汉初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金刚宝座塔作为密宗的崇拜物,在北朝和隋唐时期伴随着密宗在丝绸之路上广为传播。

佛光塔影: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主体建筑与陵墓石刻展区介绍

中轴线展区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以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为中心,在其周围设八个石刻陈列区:中轴线展区、陵墓石刻展区、寺观碑刻展区、石雕展厅、石刻展厅、祠墓碑刻展区、传教士碑展区、综合碑刻展区。中轴线展区贯穿南北,共展出塔、华表、狮子、鱼洗等43件(套)石刻作品,其中真觉寺金刚宝座塔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主体核心建筑,篇幅所限“佛光塔影”部分仅对此塔展开解读,华表、滚墩石、晏公祠石殿、天王殿铜塔须弥座等归入陵墓石刻展区介绍。

公元前三世纪,古印度阿育王为纪念释迦牟尼,在其成佛的比哈尔南部的佛陀伽耶城菩提树下建立一座精舍。此后这座精舍历经改建,在公元六世纪的笈多时代形成了一座五塔耸立的佛陀伽耶大塔,后来宗教界、建筑界习惯上把佛陀伽耶精舍作为金刚宝座塔的源头。

东汉初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金刚宝座塔作为密宗的崇拜物,在北朝隋唐时期伴随着密宗在丝绸之路上广为传播。山西朔州崇福寺内珍藏保存的北魏兴安元年(452年)刻制的小石塔,五塔形制已略显雏形。北周(557—581年)时期的敦煌莫高窟428窟西壁清楚地表现了金刚宝座塔的形象,只是五塔不在同一基座上。唐《续高僧传》:“仁寿建塔,下敕送舍利于韩州修寂寺……寺有砖塔四枚,形状高伟,各有四塔镇以隅。”从“四塔镇以隅”分析应是金刚宝座塔,仁寿是隋文帝的年号,年号使用时间为公元601—604年。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内的唐代石刻小型楼阁式塔,高仅61厘米,也具有金刚宝座塔的形态。新疆克孜尔、库木吐拉、高昌故国、交河故城等地均发现了金刚宝座塔遗址。交河故城金刚宝座塔建于唐中期,中心土塔残高10米,四角小塔高约其半,宝座塔四周在四角方位分布着以25座小塔为单位的四块塔阵,形成了共101座的金刚界大曼荼罗坛场,规模宏大,气势不凡。(www.xing528.com)

金刚宝座塔在中国虽然已经存在了上千年时间,但目前国内完整保存下来的屈指可数,它们分别是:真觉寺金刚宝座塔、碧云寺金刚宝座塔、西黄寺清净化城塔、玉泉山妙高塔、五台山圆照寺宝利沙者塔、张掖弥陀千佛塔、民乐县圆通寺塔、呼和浩特慈灯寺金刚宝座塔、襄阳广德寺多宝德塔、昆明官渡妙湛寺妙应兰若塔、彭州金刚宝座塔、正定广惠寺华塔等共12座。

北京房山云居寺诸塔呈金刚宝座塔式布局,但没有基座,时间上也并非同一时代产物,四角密檐小方塔分别建于唐景云二年(711年)、太极元年(712年)、开元十年(722年)、开元十五年(727年),中央罗汉塔(北塔)于辽重熙年间建成,可以肯定的是最终完成这种布局的人多少受到了曼荼罗思想的影响。峨眉山万年寺砖殿、碧云寺罗汉堂、雍和宫法轮殿殿顶形似五塔的五个暗楼,也都明显带有曼荼罗的构图特征,但它们毕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金刚宝座塔,所以不把它们归入其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