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辟新境界:知与行的理论探析

开辟新境界:知与行的理论探析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处在不断自我否定、永恒发展变化过程中的,要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唯有不断发挥主体能动作用,以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不断改造世界。这是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作出的新贡献。关于开放发展理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

开辟新境界:知与行的理论探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把社会看作是一个有机联系和发展的整体,认为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是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力量,而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高目标,强调要正确处理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把握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唯物史观研究世情国情党情,立足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长期发展积累下来的矛盾,正确把握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等各种利益关系,根据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科学研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全面发展的一套科学发展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对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阐释,并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关于创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创新对引领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必须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大局的核心位置。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处在不断自我否定、永恒发展变化过程中的,要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唯有不断发挥主体能动作用,以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不断改造世界。因为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能力如何会直接影响到甚至决定着国家发展的速度、效能和可持续性。在推动事业发展过程中,抓住了创新,就等于是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牛鼻子”。目前,基于我国经济大而不强、创新能力不强的发展状况,通过创新引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5]这就要求我们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实现创新需要进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不同方面,因而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培育全面创新意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在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中践行创新思维,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新认识和新发展。

关于协调发展理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协调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这要求我们切实区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做事情立足全局抓重点,有效统筹促进事物全面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发展中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6]为此,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各方面重要关系,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也注重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要针对经济社会中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在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同时,也要切实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通过统筹兼顾,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统筹发展。这是在发展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具体应用和发展。

关于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关系。人类在开发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从大自然中获取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资料的同时,还必须尽到保护大自然的义务,不能单纯地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去违背自然界规律、破坏生态环境。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只有从源头上使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下来,生态环境质量才能明显好上去。重点是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又降低污染排放负荷。”[7]所以,我们必须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这是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作出的新贡献。(www.xing528.com)

关于开放发展理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随着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世界各民族国家必然会打破原本各自封闭的状态,进入一个相互依存、普遍交往的全新状态,整个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逐步走向一体化,国家、民族的历史最终会转变为整个世界历史。我们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也充分表明: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走开放发展之路,就是要主动顺应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以对外开放为导向,运用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参考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同时也为世界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8]因此,应当切实顺应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势所趋,按照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充分把握“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关系,有效协调国内外需求,实现进出口动态平衡,实现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切实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当中,实现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制度性话语权的提升,构建更加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就如何更好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潮流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认识。

关于共享发展理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理论,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依靠人民才能推动历史前进。共享发展理念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的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强调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种共享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而非少数一部分人所独享,所以能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广泛汇聚民智、充分调动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干事创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9]这是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提出的新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