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验内蒙古的草原行知教育:陶行知教育基金会年会回顾

体验内蒙古的草原行知教育:陶行知教育基金会年会回顾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年五月份,在北京参加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年会,在大会的第一天晚上,有一个由陶行知教育基金会举办的座谈会,在参加完座谈会回宾馆的路上,邂逅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红云希望小学校长王卓伟。这两年卓伟一直邀请我到草原看看他们的行知教育,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契机。16号在长春双阳区做完报告,17号便来到了乌兰浩特,踏上了内蒙古这方土地,开启了草原教育之行。我们享用的不仅是美食,而且是思想的饕餮、文化与教育的盛宴。

体验内蒙古的草原行知教育:陶行知教育基金会年会回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对美丽的大草原,心驰神往,向往已久,对这片神奇土地上的教育,究竟长什么样儿,也一直渴望着走近她,能够有机会撩开她那神秘的面纱,一睹芳容。

我经常说,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一种相遇,其他如此,人与人亦然。前年五月份,在北京参加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年会,在大会的第一天晚上,有一个由陶行知教育基金会举办的座谈会,在参加完座谈会回宾馆的路上,邂逅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红云希望小学校长王卓伟。

这之后我们便常常通过微信交流,探讨教育,卓伟是一位颇有教育思想、极具教育情怀与教育智慧的校长,我们对教育都有着一些相同的认知和理解。

前年在安徽合肥行知学校的年会暨课堂革命高峰论坛上,她到会做了课堂改革的精彩交流。去年她应邀参加成都大邑的年会暨卓越课程研发高峰论坛,又在圆桌论坛上激昂陈词,纵横捭阖,做了很好的分享。

这两年卓伟一直邀请我到草原看看他们的行知教育,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契机。前不久,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在长春举办行知校长和行知骨干教师培训,我应邀为培训班做有关劳动教育与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讲座,卓伟得知我到了长春,便请我到她那儿去,并发来长春到乌兰浩特的交通截图。长春与乌兰浩特相邻,只有三个多小时的动车车程,挺近。我答应她,这次讲座完了要赶回四川,有事情需处理,本月的中下旬再去长春双阳区,为那里的骨干教师培训做报告,完了之后再去乌兰浩特。

16号在长春双阳区做完报告,17号便来到了乌兰浩特,踏上了内蒙古这方土地,开启了草原教育之行。

当天晚上,卓伟与她学校分管德育的李校长和政教处张主任、许主任陪我用餐,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聊教育,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聊到民国时期的陶行知,从当下教育的现状聊到未来教育的发展,从南方教育聊到北方教育再聊到草原教育。

卓伟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来自远方的朋友一起唠嗑教育,更是一件幸福的事。我说,到了草原,不仅享受到了这里的蓝天白云、适宜的气候、凉爽的风,而且感受到了草原教育人的热情好客,以及深厚的教育情怀。我们享用的不仅是美食,而且是思想的饕餮文化与教育的盛宴。

北方的天,亮得真早。第二天用完早餐,收拾妥当,走出酒店,还不到八点,卓伟和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中心小学的包金花校长、乌兰浩特市葛根庙中心小学的钱查干校长便等候在那里,然后我便带着一种朝圣般的急切心情,和大家驱车赶往学校。

半个多小时,我们便来到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中心小学。这是一所乡村民族学校,去年在成都大邑的年会上被评为“美丽乡村学校”。

一进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古老的大树、宽阔的运动场、漂亮的楼房、具有民族特色的蒙古包、流水潺潺的小河、古色古香的文化长廊、干净清爽的校园,这一切的一切在蓝天白云、明媚阳光的映衬下,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更显其无限的魅力!

当我站在蒙古包前,正陶醉于这美丽的校园风景,校长包金花带领学校班子成员,给我们献上了蓝色哈达,哈达有白色、绿色、蓝色三种,包校长讲,蓝色哈达是献给最尊贵的客人的。然后我们又在校园的蒙古包里品尝从学农基地里摘下的新鲜水果,喝老师们做的奶茶,听陈校长、王校长给我们唱的祝福歌,让我们感受到了这里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淳厚的民族情谊。

这些年来,国家对民族学校和民族教育极重视,学校硬件设施齐全,各种功能用房应有尽有。按现有的办学条件应该已经比较完善了,目前又投入一千多万在校园对面建两千五百平方米的体育馆,体育馆建成后,通过在小河上搭建的迂回曲折的木桥与校园相连,同校园融为一体,校园将更加亮丽壮观。

除了学校的优美环境和硬件设施,更让我们惊叹的是这里的极具民族特色的,靠师生动手创建的校园文化,不管是蒙古包、运动场,还是教室、寝室、食堂、功能室,乃至于楼梯、楼道、墙壁,都充满着文化的气息,弥漫着文化的芬芳。我们徜徉其中,接受文化的洗礼,享受文化的熏陶,感受着不尽的校园文化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在义勒力特中心小学,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充满爱心、弥漫着和谐温馨的大家庭,教师在这里乐教善教,学生在这里乐学会学。甚至这样的一种温暖温馨的氛围通过家校沟通与家校共育,已经影响并改变着这里的家风、民风。

这样的一所好学校的背后,是一个好的校长的用心与付出。校长包金花自称为草原上的“野马”“野狼”,为了学校的发展,她执着坚韧,忍辱负重,风风火火,马性、狼性十足,竭尽全力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用心而虔诚地做着教育,真可以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拼命三娘”。然而对待班子成员、对待老师、对待孩子,她却没有一点“野性”,而全部是爱,是关怀,是包容,按照她的话说,她对待他们都是用“欣赏”的眼光。

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从乡村回到城区,来到卓伟的学校——红云希望小学。

红云希望小学虽是城区学校,是前几年红河集团捐资新建的一所学校,但学校目前只有一栋大楼,从硬件上看,还不是最好,甚至与义勒力特中心小学相比,都差距很大。

卓伟校长避其所短,一方面苦练“内功”,不断提升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对于卓伟,她本身就注重自己的成长,她喜欢读书,喜欢写作,一有时间便沉浸在书中,享受书中的美好与乐趣,并坚持笔耕,现已出版了个人专著《教育的味道》。(www.xing528.com)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示范,最好的成长莫过于校长自身成长后带来的老师成长。卓伟的读书学习和向上的蓬勃成长,对老师们就是无声的号令,无言的行动,因而这里的老师都有很强的专业成长自信和自觉。

再加之卓伟通过书香校园的营建和读书活动的开展,让老师们有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老师们喜于读书,乐于读书,在书中吸取精神食料,在书中遇到美好的自己,在与古今大家、志士仁人对话中成就美好的自己。

同时积极为老师提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全校的老师每年都有一两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老师们通过轮流走出去学习,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维,又接收到了新思想、新理念,还欣赏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增强了他们的家国情感

专业素养的提升,让老师们在专业发展中获得了职业尊严和幸福,在职业尊严和幸福的获得中,认识到了职业的价值和意义,老师们不仅仅是把“教师”当成一种职业,更是视为一种神圣的事业。

在与学校部分老师的座谈会上,从老师们的精气神,从老师们的言谈举止,从老师们身上所洋溢的那份职业自豪感上,我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这些年学校一直坚持学陶师陶践陶,一直把行知教育思想作为立校之本,一直本着知行合一,教学做合一,一直依据生活、立足于生活、为孩子未来生活做准备进行教育,并且一直把“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让运动成为孩子生活习惯,让艺术成为孩子生活情趣,让实践成为孩子生命特质,让热爱生命成为孩子积极的生命态度”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校园建有“陶园”,有孩子们玩耍的“乐园”,有培养孩子们德商、情商财商的“田园”,有提供给孩子们随手可拿、随地可取、随时可读的“读书园”,还有无处不在的对孩子们进行影响和浸润的“文化园”,孜孜以求的内涵挖掘与拓展,让幸福在这里满天飞,让幸福的教育生活像蜜一样在这里流淌。

当天下午,我们又来到乌兰浩特市葛根庙中心小学。葛根庙中心小学相对偏远一些,离城区有一个小时的车程,是一所乡村寄宿制民族学校。

我们一行走进校园,漫步其中,蕴含于教育中的一股浓浓的乡村气息、乡土味道,便迎面飘来,令我们如痴如醉。

陶行知对乡村教育特别关切,他曾大声疾呼:“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一直痛斥这种教育是“他教人离开乡下往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他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乡村教育这样的“走错了路”的现象在当今还在延续,甚至是变本加厉,有增无减,越走越远。

而在葛根庙小学,却让我们感受到了这里乡村教育的活力与美好。学校占地6万多平方米,而其中学农基地就有3万多平方米。儿童果园,树影婆娑,苹果压枝,沙果坠地,让人垂涎欲滴;葫芦长廊,藤蔓相牵,遮阴蔽天,高挂的葫芦,就像一个个顽皮的葫芦娃在空中倒悬,嬉戏打闹,叫人忍俊不禁;开心农场大豆翻浪,瓜菜飘香,玉米穗儿扬起高高的头颅,落日余晖洒在农作物上,把最好的一切定格于这个成熟的季节。

虽然还没有开学,校园中也还没有孩子,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孩子们平时在校园中奔跑,在果园中伫立,在葫芦长廊中穿梭,在开心农场里劳动那天真活泼的身影,那回荡在校园里的一串串欢快而清脆的笑声……

不仅如此,葛根庙小学,还善于挖掘和整理地域文化资源以及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比如蒙古族的射箭、摔跤、四胡,通过进校园、进课程、进课堂、进社团活动,在对民族与地方文化的传承中,让孩子能够留下乡音,记住乡愁

其实,乡村教育比城市教育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一些优势,比如,清新的空气、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民风、深厚的乡土文化,但是现在很多地方的乡村教育舍本逐末,不是利用好优势,而是去乡村化,对城市教育一味模仿和复制,因而让乡村教育失去了应有的特点和魅力。

葛根庙中心小学的钱查干校长,典型的北方大汉,是一个做得多、说得少、十分内敛的校长,他能够独具慧眼,把握住乡村教育的发展方向,抓住乡村教育的发展根本,让乡村教育回归生活,回归乡村,回归孩子的天性,回归乡村教育应该有的姿态和样子,这既体现了钱校长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丰盈的教育智慧,又体现了他对乡村以及乡村孩子所具有的那种深厚而朴实的情感。

美好的东西总令人难以忘怀,总叫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在乌兰浩特所待的两三天时间里,让我们领略到了草原教育的美好,也感受到了草原行知教育人的美好。

这份美好,既给我带来了一种行进的动力,又给我带来了一种使命与责任,我要把这份美好传播开去,让更多的学校、更多的老师,拥有这份美好,让我们的教育和老师,能够更加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