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会课:感受团队力量,培养团队意识

班会课:感受团队力量,培养团队意识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引导学生感受团队力量的强大,重视团结的力量。在合作中体会“团结力量大”。设计初衷进入中年级后,学生的个人意识逐渐增强,对班集体的认知也在提升,这是班主任培养班级团队意识的一个很重要的机会。

班会课:感受团队力量,培养团队意识

福田外国语学校(南校区)小学部三年级 余坤阳

学习目标

(1)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引导学生感受团队力量的强大,重视团结的力量。

学习要点

(1)感受体育的快乐。

(2)在合作中体会“团结力量大”。

设计初衷

进入中年级后,学生的个人意识逐渐增强,对班集体的认知也在提升,这是班主任培养班级团队意识的一个很重要的机会。因此,结合体育学科开展一次关于“团队”的班会游戏课,可以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爱上体育并强化团队意识。

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热身活动:泡泡糖

目的:营造氛围,使学生体会团体中的愉悦。

时间:10分钟。

过程:大家双手搭在他人的肩上围成一个圆圈,老师站在圆圈中间。学生唱着歌转大圈,老师喊:“泡泡糖!”学生应:“粘几个?”老师说:“粘×个。”大家按个数迅速聚集,没粘上的为输,需要出列并受罚(表演一个小节目)。

2. 症结陈述

动作要迅速,注意听口令。

3.群策群力

游戏:包围与突破

目的:指出并比较每个人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促进团体的凝聚力;启发同学思考,面对困难应如何建立自信心并解决困难。

时间:15分钟。

过程:

(1)突围:选出一位成员,让他站在团体中央。其他成员则用手臂互相勾结,形成一个包围圈。被包围在团体中央的成员可以采用任何方式,力求突围挣脱;而围成一圈的成员则要各尽气力,不让被包围者逃出。一段时间之后,换其他成员尝试。(www.xing528.com)

(2)闯关:指定一位成员站在圈外,其他成员围成一圈并以手臂互相勾结。圈外的成员设法闯入圈内,其他成员应尽量排斥,直到闯关者成功闯入。一段时间之后,换其他成员尝试。

注意事项:事先必须移去可能导致危险的物品,包括桌椅眼镜等。

4. 合作探究

(1)学生分享游戏体会。(感受团结的力量,明白一个人的力量在群体面前是很弱小的。)

(2)学生分享有关团结的著名例子。(筷子理论、木桶理论、拔河)

(3)学生分享在班级中的“团结时刻”。(运动会、竞赛、争班级荣誉、期末考试……)

(4)学生分享学习中如何通过小组合作互助,促进学习进步。

5. 点评分享

(1)一对一认领伙伴,一对一互帮互助。

(2)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目标,共同向这个目标努力。

(3)周末时间小组约定时间共同学习。

6. 总结深化

团结需要方法,学生一定要结合自己小组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小组的方法。

即刻反思

1. 预设与生成情况的表述

生成情况与预设大致相近,学生课堂参与度及教师完成度比较高。

2. 课堂调整

游戏环节耗时稍长,导致在讨论小组合作方法时比较匆忙,要注意控制游戏的时长。

3. 课后建议

可以将此课展开为两课时。

简要点评

这真是一节别开生面的班会课,将活动安排在空阔的场地上,以两次不同的群体游戏来体会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尤其是第二个游戏“包围与突破”,作为群体的包围者要竭尽全力地铁壁合围,不给突破者以突破的机会,而突破者则须想方设法找到最薄弱的环节一举突破。这类较量型的活动可以在不同年龄段无数次地重复,当然每个参与者都能从活动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以及个人的机智灵活。这样的课作为一次体育活动课无可厚非,但果真要以班会课的面目呈现,且要上升到对学生一些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高度,还是显得勉强了些,给他人留下的借鉴意义也没那么突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