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穆巴拉克时代:选举政治与民众参与的崛起

穆巴拉克时代:选举政治与民众参与的崛起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穆巴拉克时代,议会选举提供了民众政治参与的合法渠道,民众力量的崛起形成了民主化进程中涌动的暗流和选举政治的社会基础。在伊斯兰联盟的共同竞选纲领中,实施沙里亚是仅次于实行政治民主的第二要务。议会选举无疑为穆斯林兄弟会提供了政治参与的巨大的潜在空间,而穆斯林兄弟会亦是热衷选举政治和推动选举政治的最大动力。华夫托党、自由社会主义党、社会劳动党和穆斯林兄弟会宣布抵制议会选举,选民投票率为45%。

穆巴拉克时代:选举政治与民众参与的崛起

穆巴拉克时代,议会选举提供了民众政治参与的合法渠道,民众力量的崛起形成了民主化进程中涌动的暗流和选举政治的社会基础。

1983年,议会颁布第114号法令,修改选举法。该法令规定,议会席位由380个增至448个,议会选区由176个改为48个,议会选举采用政党竞选的形式,候选人必须以政党名义登记参选,只有获得超过8%选票的政党方可获得议会席位,选票不足8%的政党不能获得议会席位,其所得选票转归获得选票最多的政党,独立候选人不得参与议会竞选。[340]

1984年,埃及举行穆巴拉克执政后的首次议会选举,3 879名候选人参与竞选,选民投票率为43.4%。[341]执政党民族民主党候选人赢得72.9%的选票和87%的议会席位即394个议会席位;新华夫托党与穆斯林兄弟会组成反对派竞选联盟,穆斯林兄弟会以华夫托党的名义提名18人作为候选人,赢得15%的选票和13%的议会席位即50个议会席位,其中华夫托党候选人获得42个席位,穆斯林兄弟会候选人获得8个席位,新华夫托党由此成为首个进入议会的反对派政党,另外三个反对派政党社会劳动党、民族进步联盟党和自由社会主义党分别赢得7.7%、4.1%和0.7%的选票,均无缘进入议会。[342]萨达特时代的1976年和1979年举行的议会选举中,穆斯林兄弟会皆因官方的限制和排斥,无缘赢得议会席位。[343]1984年议会选举,标志着穆斯林兄弟会之议会框架下的政治参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986年底,穆巴拉克批准宪法法院提出的修改选举法的请求,宣布解散1984年选举产生的议会,于1987年4月举行新的议会选举。[344]新的选举法即1988号法令依然规定只有获得超过8%选票的政党可以进入议会,同时规定未能进入议会的政党所获得的选票不再列入执政党的名下,独立人士获准参与竞选议会席位,独立候选人在其所在选区必须赢得不少于20%的选票方可当选议员,在议会448个席位中为独立候选人划定48个席位,在全部48个选区中,每个选区登记参选的独立人士只限1人,余者必须以政党名义登记参选。[345]换言之,议会给予独立候选人划定48个席位,给予参选政党划定400个席位。[346]独立候选人包括三种政治背景:一是来自执政党的独立候选人,二是来自穆斯林兄弟会的独立候选人,三是不具有政党背景和党派联系的独立候选人。[347]

在1987年举行的议会选举中,3 592名候选人参与竞选,登记选民超过1 400万,投票率约为50%;民族民主党赢得475万张选票和309个议会席位,得票率和赢得的议会席位均低于1984年的议会选举,仅仅占据79%的议会席位;相比之下,反对派政党和独立人士赢得207万张选票和130个议会席位,得票率和赢得的议会席位均高于1984年的议会选举。1984年议会选举中落败的社会劳动党、自由社会主义党与穆斯林兄弟会组成反对派竞选联盟,名为伊斯兰竞选联盟,以社会劳动党的名义参与竞选,约定社会劳动党和穆斯林兄弟会分别提名40%的候选人,自由社会主义党提名20%的候选人。选举结果是,伊斯兰竞选联盟赢得60个议会席位,其中穆斯林兄弟会38个席位,社会劳动党16个席位,自由社会主义党6个席位。[348]新华夫托党单独参与议会大选,赢得35 个席位,背景各异的独立候选人赢得39 个席位。[349]是自1952年以来最具自由氛围的议会选举,执政党民族民主党的得票率明显低于1984年的议会选举,而反对派政党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得票率则呈上升趋势。与1984年新华夫托党与穆斯林兄弟会组成的竞选联盟相比,1987年的伊斯兰联盟更具伊斯兰主义色彩,社会劳动党和自由社会主义党均披上伊斯兰主义的外衣,强调沙里亚的重要性。在伊斯兰联盟的共同竞选纲领中,实施沙里亚是仅次于实行政治民主的第二要务。[350]

1984年的议会选举反映出埃及民众的政治参与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一方面,乡村的投票率高于城市:三个最大的农业省沙其耶、马努非耶和米尼亚的投票率超过50%,而四个最大的城市开罗亚历山大、塞得港和苏伊士的投票率分别为23.9%、27.8%、35.6%和20.6%。[351]另一方面,乡村民众长期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乡村选票大都投向执政党民族民主党。相比之下,反对派政党在城市具有广泛的政治影响,获得开罗38%的选票、亚历山大33%的选票、苏伊士36%的选票和塞德港54%的选票。[352]1987年议会选举中,反对派政党的支持者依然主要来自大城市;反对派政党在开罗的得票率为38.4%,在亚历山大的得票率为32.7%,在苏伊士的得票率为36%,在塞得港的得票率为50%,明显超过其在全国27%的平均得票率。[353]另据统计,1984年议会选举中,新华夫托党与穆斯林兄弟会组成的竞选联盟赢得全部反对派选票的56.0%,相比之下,社会劳动党赢得全部反对派选票的26.2%,民族进步联盟党赢得全部反对派选票的15.4%,自由社会主义党赢得全部反对派选票的2.4%;1987年议会选举中,社会劳动党、自由社会主义党与穆斯林兄弟会组成的竞选联盟赢得全部反对派选票的56.5%,相比之下,最大的世俗反对党新华夫托党仅仅赢得全部反对派选票的36.2%,民族进步联盟党赢得全部反对派选票的7.3%。[354]1984年和1987年的议会选举表明,穆斯林兄弟会在选举政治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议会选举无疑为穆斯林兄弟会提供了政治参与的巨大的潜在空间,而穆斯林兄弟会亦是热衷选举政治和推动选举政治的最大动力。

1990年,宪法法院裁定1987年议会选举违宪,重新修订选举法,取消对于独立候选人的参选限制,议会席位增至454个,其中10名议员由总统任命,同时将选区由48个改为222个,每个选区选举产生2名议员。[355]同年举行新的议会选举,政府操纵的选举程序导致议会内部政党席位的相应变化。华夫托党、自由社会主义党、社会劳动党和穆斯林兄弟会宣布抵制议会选举,选民投票率为45%。[356]登记候选人2 681人,执政党以及绿党、乌玛党、青年埃及党、民族进步联盟党参与竞选议会席位,其中执政党提名444名候选人,乌玛党提名33名候选人,民族进步联盟党提名28名候选人,青年埃及党提名19名候选人,绿党提名11名候选人。在参与竞选的独立候选人中,80余人来自华夫托党,22人来自自由社会主义党,25人来自穆斯林兄弟会和其他伊斯兰主义组织,69人来自社会劳动党,789人来自执政党,120人来自处于组建之中而尚未获得官方承认的统一民主党。[357]民族民主党提名的候选人和来自执政党的独立候选人赢得360个议会席位,民族进步联盟党赢得5个议会席位,非执政党背景的独立候选人赢得其余79个议会席位。[358]执政党民族民主党成员及其支持的独立候选人在全部议员中所占的比例,从1987年的78%上升为1990年的81%。[359]来自反对党的独立候选人赢得29个席位,明显少于1987年的94个席位,占据7%的议会席位,明显少于1987年的21%的议会席位比例。其中,民族进步联盟党独立候选人赢得6个席位,华夫托党独立候选人赢得14个席位,社会劳动党独立候选人赢得8个席位,自由社会主义党独立候选人赢得1个席位。无党派背景的独立候选人赢得55个席位。另外,总统任命10个席位,共计454个席位。[360]

1995年议会选举,穆斯林兄弟会首次以独立候选人的名义参与选举。由于政府操纵和安全机构干预,选举秩序混乱,可谓穆巴拉克时代最血腥的议会选举。1995年1月,82名穆斯林兄弟会成员遭到囚禁,被指控企图颠覆政府并被送交军事法庭。同年6月,穆巴拉克在埃塞俄比亚首都遭到伏击,导致政府与穆斯林兄弟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此后,尽管穆斯林兄弟会公开谴责伊斯兰激进派别的暴力恐怖活动,政府开始将穆斯林兄弟会与伊斯兰激进派别等同视之。1995年选举前夕,政府实行高压政策,排斥反对派的政治参与,87人死于政治暴力,2 400人被捕。[361]穆斯林兄弟会重要成员80余人被指控属于非法组织和从事恐怖活动而送交军事法庭,其中5人被判处5年监禁,49人被判处3年监禁。[362]在随后举行的议会选举中,选民投票率为50%。[363]4 040人参与竞选议会席位,其中439人来自执政党,181人来自华夫托党,170人来自穆斯林兄弟会,其他人来自诸多小党和独立候选人。[364]选举结果是,执政党民族民主党赢得417个席位,加上总统任命的10个席位,占据议会全部席位的94%,达到穆巴拉克执政以来的最高比例。[365]相比之下,反对派政党新华夫托党获得6个议会席位,民族进步联盟党获得5个议会席位,自由社会主义党和阿拉伯民主纳赛尔主义党分别获得1个议会席位,独立候选人获得13个议会席位。[366]穆斯林兄弟会提名150人参与竞选议会席位,只有1人入选,不久亦被剥夺议员资格。[367]反对派指责政府干预1995年的议会选举,抨击议会由于政府的干预而丧失监督政府的职能,成为政府的御用工具。1998年,最高宪法法院裁定,1995年选举产生期间47%的选区存在选举瑕疵,170名当选议员缺乏合法性。[368]尽管如此,议会仍然处于民族民主党的控制之下。

司法机构监督选举程序,源于1956年颁布的第73号法令即行使政治权利组织法。该法令首次给予妇女选举权,规定选民年龄从21岁降至18岁,废除君主制时代关于选举的诸多限制,同时规定司法机构监督选举程序,赋予行政机构参与管理选举程序,进而限制司法机构的监督职能。[369]萨达特时代,司法机构监督选举上升为宪法的层面。1971年宪法第88款规定,选举程序必须置于司法机构的监督之下。[370]然而,此后举行的议会选举均沿用1956年第73号法令,选举程序处于政府的实际控制之下,1971年宪法关于司法机构监督选举程序的相关规定徒具形式。1999年11月,穆巴拉克宣布,即将举行的议会选举的所有程序交由司法机构负责监督。议会随后通过的法律规定,司法人员只需在投票站做例行巡视。[371]2000年7月,宪法法院裁定1956年第73号法令关于非司法机构参与监督选举程序违宪,要求执行1971年宪法第88款,选举程序必须置于司法机构的全面监督之下,法官取代政府官员负责监督投票和计票,旨在避免选举舞弊。[372]

2000年的议会选举可谓埃及选举政治发展历程的重要转折点,选举环境较以往更为自由宽松。选举程序的司法监督削弱了政府操纵选举的可能性,进而提高了选举结果的公正性。包括14个合法政党提名的候选人和独立候选人在内的4 259人登记竞选议会席位,其中执政党提名444 名候选人,来自执政党的独立候选人3 000余人,反对派政党提名172名候选人,余者为来自非执政党的独立候选人。[373]在执政党提名的候选人中,42%是首次获得正式提名。[374]从10月18日到11月24日,在全部三轮投票过程中,全国222个选区和15 502个投票站均处于司法机构的监督之下。[375]选举结果是,执政党提名的候选人和来自执政党的独立候选人分别赢得170个议会席位和218个议会席位,反对派政党赢得16个议会席位,其中新华夫托党赢得7个议会席位,民族进步联盟党赢得6个议会席位,阿拉伯民主纳赛尔主义党赢得2个议会席位,自由社会主义党赢得1个议会席位。穆斯林兄弟会以独立候选人的形式提名75人竞选议员,获得17个议会席位,超过反对派政党赢得的议会席位的总和,其他背景的独立候选人赢得21个议会席位。[376]329名时任议员落选,占议员总数的65%,其中317人来自执政党。[377]与1995年相比,民族民主党在2000年议会选举中赢得的席位数量有所下降,执政党提名的候选人和来自执政党的独立候选人在议会所占据的席位比例从94%减少为87%,其中执政党提名的候选人仅仅赢得不足40%的议会席位,反对派占据的议会席位出现上升的趋势,而选举程序的司法监督无疑是导致选举结果发生改变的重要原因。[378]

1987年,穆巴拉克获得议会458名议员中420名议员的总统提名,在全民公决中以97%的高票连任总统。[379]1993年7月,议会454名议员中的441名议员提名穆巴拉克作为新一届总统候选人。在同年12月举行的全民公决中,穆巴拉克以96%的压倒性多数成功连任第三届总统。[380]1999年6月,由民族民主党控制的议会提名穆巴拉克作为新一届的总统候选人;同年9月,经全民公决,71岁的穆巴拉克以94%的高票第四次当选总统。[381]

“9·11”之前,美国长期寻求与中东地区威权政府的合作,旨在维护中东局势的稳定。“9·11”以后,美国政府认为,恐怖主义的泛滥根源于中东威权政府的独裁统治和由此产生的尖锐矛盾,承认“在过去的60年里,美国政府以牺牲民主作为代价寻求维护中东局势的稳定,结果却是一无所获”,进而调整其对中东的政策,呼吁中东推进自上而下的民主化政治改革。2003年开始,推动中东的政治改革和民主化进程的新外交政策,成为美国政府反恐政策和遏制伊斯兰势力膨胀的重要组成部分。[382]美国对中东政策的调整,为埃及国内的反对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而解除紧急状态和限制总统权力和任期,成为反对派的首要政治诉求。[383]2005年2月,迫于来自国内外的政治压力,穆巴拉克建议修订宪法第76款,终止由议会提名单一总统人选进行全民公决的规定,实行总统的差额直接选举,允许合法政党提名总统候选人,亦允许独立候选人竞选总统职位。[384]然而,宪法第77款即总统任期六年、可连选连任的规定,未做修订。[385]同年5月,宪法修正案通过全民公决,正式生效。根据该宪法修正案,每个政党可以在当年举行的总统大选中提名1人参与总统竞选,只有占据议会5%以上席位的政党有资格推荐总统候选人,独立候选人必须获得议会上下两院和地方议会250名议员的支持方可参与总统竞选,而在以后举行的总统大选中,提名总统的政党必须成立超过5年。议会同时宣布,成立10人组成的总统选举委员会,其中包括法官5人,另外由下院推举3人和上院推举2人。7月,总统选举委员会成立,主席是总统任命的宪法法院大法官马穆达乌·马拉伊担任,其余成员由执政党主导的议会确定。[386]

希拉里、阿巴斯、穆巴拉克和内塔尼亚胡

2005年9月举行总统选举,官方为总统竞选设定诸多限制,19人被取消参选资格,只有执政党民族民主党提名的穆巴拉克、未来党提名的艾曼·努尔和新华夫托党提名的诺曼·戈玛雅获得参选资格。[387]未来党候选人艾曼·努尔和华夫托党候选人诺曼·戈玛雅的竞选纲领集中在政治改革领域,要求中止紧急状态法、取消对于政党的诸多限制、扩大公民的政治自由空间。相比之下,穆巴拉克的竞选纲领,主要表现为对于诸如贫困和实业之类的经济问题的关注,强调保护工人和农民的利益、关注弱势群体的福利状况,增加就业、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公共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和交通,鼓励农产品出口,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农民描绘为社会的栋梁,未来的任何发展计划都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同时承诺在未来的六年任职期间增加450万个就业岗位,提高520万公职人员的薪金,将享受社会保障的家庭从65万户增至130万户。[388]与此同时,穆巴拉克承诺进一步推行政治改革,修改宪法修改条款,限制总统权力,扩大内阁权力和地方权力,给予议会更大的政治空间,制定新的反恐法取代现行的紧急状态法,强化司法独立,开放传媒空间。[389]穆巴拉克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中产阶级过得更好,让弱势群体得到必要的社会保障,让女性得到应有的权利。[390]尽管遭到反对派人士的抗议和抵制,总统选举仍如期举行。据官方宣布的投票结果,穆巴拉克赢得88.6%的选票,艾曼·努尔赢得7%的选票,诺曼·戈玛雅赢得3%的选票。选举结束后,艾曼·努尔以选举舞弊的罪名被判处5年监禁。[391](www.xing528.com)

2005年底举行议会选举,5 177人参与竞选议会席位。2005年的议会选举期间,选举程序发生变化,成立议会选举高级委员会,负责监督选举活动,非政府组织指派的监督员参与选举监督,选举程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执政党候选人来自选区提名,而不再是由民族民主党领导机构提名。在执政党内部,2 700人有意竞选议会席位,其中70%无法获得政党提名,只能以独立候选人的名义参与竞选。[392]执政党在全国222个选区提名444个官方候选人,另有2 196个独立候选人具有执政党的政治背景。[393]包括新华夫托党、民族进步联盟党、阿拉伯民主纳赛尔主义党、社会劳动党在内的11个世俗反对派政党和政治组织成立名为“争取变革全国阵线”的竞选联盟,实现跨党派的广泛联合,共同抗衡执政党和推动政治改革进程,其基本纲领包括保障公民权利、取消紧急状态法、总统直接选举、限制总统权力、扩大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权力、成立独立的选举委员会,在全国222 个选区中的180个选区提名320名候选人。[394]穆斯林兄弟会拒绝加入世俗反对派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争取变革全国阵线”竞选联盟,单独提名150人作为独立候选人参与议会席位的角逐。[395]穆斯林兄弟会表示,愿意在大选之后加入阵线,与其他反对派组织寻求广泛的政治合作。[396]此外,2005年选举期间,官方政策出现松动的迹象,穆斯林兄弟会获准使用其传统口号“伊斯兰是解决问题的出路”,竞选者获准以穆斯林兄弟会成员的身份参与竞选。然而,官方对穆斯林兄弟会的基本原则并无改变,依然否认其政党的地位。与此同时,诸多世俗反对党亦逐渐承认穆斯林兄弟会在埃及政坛的重要地位,接受与穆斯林兄弟会寻求合作的立场和策略,甚至支持穆斯林兄弟会获得合法的政党地位。[397]

2005年议会选举共计经过3轮投票,根据官方公布的计票结果,在全部444个席位中,12个席位被宣布无效,其余主要席位分配主要如下:执政党赢得265个议会席位,具有执政党背景的独立候选人赢得46个议会席位,来自穆斯林兄弟会的独立候选人赢得议会全部444个席位中的88个席位,世俗反对党竞选联盟“争取变革全国阵线”赢得9个席位,其中包括新华夫托党6个席位,民族进步联盟党、自由社会主义党和未来党各赢得1个席位。[398]

2005年的选举期间,执政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要求推进政治改革的民众运动空前高涨。穆巴拉克第五次当选总统后,并未提名副总统人选,为总统的权位更替留下巨大的悬念。加麦勒·穆巴拉克在政坛的崛起和总统的继承人选成为民众特别是反对派关注的焦点问题,宪法第76款修正案的颁布似乎暗示着穆巴拉克总统的次子加麦勒·穆巴拉克的政治命运。[399]加麦勒·穆巴拉克继任总统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来自穆斯林兄弟会;穆斯林兄弟会总训导师穆罕默德·马赫迪·阿其夫在2005年明确表示:“我们反对一切形式的权位继承。”[400]与此同时,经济形势恶化,消费品物价指数从1999年底至2004年底上升32.8%,42%的埃及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17%的埃及人每天生活开支不足2美元,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401]继2000年议会选举之后,执政党在2005年的议会选举中再度败绩,民族民主党占据的议会席位比例进一步下降,执政党候选人仅赢得34%的席位,加上来自执政党的独立候选人赢得的席位,执政党仅仅占据议会72%的多数席位。相比之下,反对派占据28%的议会席位,而反对派席位大都属于穆斯林兄弟会,世俗反对党赢得的席位却寥寥无几。[402]

2005年无疑是埃及政坛动荡的一年,而穆斯林兄弟会则是动荡之年的最大赢家。自1984年起,穆斯林兄弟会成员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与议会选举,至2005年穆斯林兄弟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选举前夕,穆斯林兄弟会总训导师穆罕默德·马赫迪·阿其夫预测将会赢得50—70个席位,副总训导师穆罕默德·哈比卜预测赢得50个席位,执政党预测穆斯林兄弟会将会赢得40个席位。选举结果则是,穆斯林兄弟会赢得88个席位,占据议会全部席位的20%,成为议会最大的反对派势力,形成执政党与穆斯林兄弟会之间的抗衡局面,在埃及政坛引发地震[403]相比之下,世俗反对派政党仅仅赢得2.4%的议会席位,明显缺乏民众支持,显然已经无力对抗执政党,亦无力与穆斯林兄弟会角逐。[404]

议会选举是衡量政治环境的重要标志,议会席位的比例折射着执政党与反对派之间的力量对立。2005年的议会选举结果,一方面反映出穆斯林兄弟会的广泛民众动员力和在埃及政治舞台的巨大潜力,而另一方面亦反映出民众对于执政党的不满。或许,民众出于不满执政党的权力垄断和相关政策,转而支持穆斯林兄弟会。在埃及人看来,执政党无意推行政治改革,而穆斯林兄弟会尚未明确其政治纲领。[405]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穆斯林兄弟会在议会选举中的胜利,并非代表伊斯兰主义的胜利,而是执政党丧失民心的结果。民众支持伊斯兰主义的政治倾向,意在发泄对于现行制度之腐败和执政党之权力垄断的不满,进而间接表达自身的政治诉求。换言之,民众对于现行制度和执政党的不满,提供了伊斯兰主义角逐国家权力的政治空间。[406]另一方面,2005年选举,标志着穆斯林兄弟会与政府之间冲突的升级。国有媒体极力丑化穆斯林兄弟会的公众形象,却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407]

希拉里、阿巴斯、穆巴拉克和内塔尼亚胡

2005年9月举行总统选举,官方为总统竞选设定诸多限制,19人被取消参选资格,只有执政党民族民主党提名的穆巴拉克、未来党提名的艾曼·努尔和新华夫托党提名的诺曼·戈玛雅获得参选资格。[387]未来党候选人艾曼·努尔和华夫托党候选人诺曼·戈玛雅的竞选纲领集中在政治改革领域,要求中止紧急状态法、取消对于政党的诸多限制、扩大公民的政治自由空间。相比之下,穆巴拉克的竞选纲领,主要表现为对于诸如贫困和实业之类的经济问题的关注,强调保护工人和农民的利益、关注弱势群体的福利状况,增加就业、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公共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和交通,鼓励农产品出口,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农民描绘为社会的栋梁,未来的任何发展计划都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同时承诺在未来的六年任职期间增加450万个就业岗位,提高520万公职人员的薪金,将享受社会保障的家庭从65万户增至130万户。[388]与此同时,穆巴拉克承诺进一步推行政治改革,修改宪法修改条款,限制总统权力,扩大内阁权力和地方权力,给予议会更大的政治空间,制定新的反恐法取代现行的紧急状态法,强化司法独立,开放传媒空间。[389]穆巴拉克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中产阶级过得更好,让弱势群体得到必要的社会保障,让女性得到应有的权利。[390]尽管遭到反对派人士的抗议和抵制,总统选举仍如期举行。据官方宣布的投票结果,穆巴拉克赢得88.6%的选票,艾曼·努尔赢得7%的选票,诺曼·戈玛雅赢得3%的选票。选举结束后,艾曼·努尔以选举舞弊的罪名被判处5年监禁。[391]

2005年底举行议会选举,5 177人参与竞选议会席位。2005年的议会选举期间,选举程序发生变化,成立议会选举高级委员会,负责监督选举活动,非政府组织指派的监督员参与选举监督,选举程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执政党候选人来自选区提名,而不再是由民族民主党领导机构提名。在执政党内部,2 700人有意竞选议会席位,其中70%无法获得政党提名,只能以独立候选人的名义参与竞选。[392]执政党在全国222个选区提名444个官方候选人,另有2 196个独立候选人具有执政党的政治背景。[393]包括新华夫托党、民族进步联盟党、阿拉伯民主纳赛尔主义党、社会劳动党在内的11个世俗反对派政党和政治组织成立名为“争取变革全国阵线”的竞选联盟,实现跨党派的广泛联合,共同抗衡执政党和推动政治改革进程,其基本纲领包括保障公民权利、取消紧急状态法、总统直接选举、限制总统权力、扩大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权力、成立独立的选举委员会,在全国222 个选区中的180个选区提名320名候选人。[394]穆斯林兄弟会拒绝加入世俗反对派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争取变革全国阵线”竞选联盟,单独提名150人作为独立候选人参与议会席位的角逐。[395]穆斯林兄弟会表示,愿意在大选之后加入阵线,与其他反对派组织寻求广泛的政治合作。[396]此外,2005年选举期间,官方政策出现松动的迹象,穆斯林兄弟会获准使用其传统口号“伊斯兰是解决问题的出路”,竞选者获准以穆斯林兄弟会成员的身份参与竞选。然而,官方对穆斯林兄弟会的基本原则并无改变,依然否认其政党的地位。与此同时,诸多世俗反对党亦逐渐承认穆斯林兄弟会在埃及政坛的重要地位,接受与穆斯林兄弟会寻求合作的立场和策略,甚至支持穆斯林兄弟会获得合法的政党地位。[397]

2005年议会选举共计经过3轮投票,根据官方公布的计票结果,在全部444个席位中,12个席位被宣布无效,其余主要席位分配主要如下:执政党赢得265个议会席位,具有执政党背景的独立候选人赢得46个议会席位,来自穆斯林兄弟会的独立候选人赢得议会全部444个席位中的88个席位,世俗反对党竞选联盟“争取变革全国阵线”赢得9个席位,其中包括新华夫托党6个席位,民族进步联盟党、自由社会主义党和未来党各赢得1个席位。[398]

2005年的选举期间,执政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要求推进政治改革的民众运动空前高涨。穆巴拉克第五次当选总统后,并未提名副总统人选,为总统的权位更替留下巨大的悬念。加麦勒·穆巴拉克在政坛的崛起和总统的继承人选成为民众特别是反对派关注的焦点问题,宪法第76款修正案的颁布似乎暗示着穆巴拉克总统的次子加麦勒·穆巴拉克的政治命运。[399]加麦勒·穆巴拉克继任总统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来自穆斯林兄弟会;穆斯林兄弟会总训导师穆罕默德·马赫迪·阿其夫在2005年明确表示:“我们反对一切形式的权位继承。”[400]与此同时,经济形势恶化,消费品物价指数从1999年底至2004年底上升32.8%,42%的埃及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17%的埃及人每天生活开支不足2美元,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401]继2000年议会选举之后,执政党在2005年的议会选举中再度败绩,民族民主党占据的议会席位比例进一步下降,执政党候选人仅赢得34%的席位,加上来自执政党的独立候选人赢得的席位,执政党仅仅占据议会72%的多数席位。相比之下,反对派占据28%的议会席位,而反对派席位大都属于穆斯林兄弟会,世俗反对党赢得的席位却寥寥无几。[402]

2005年无疑是埃及政坛动荡的一年,而穆斯林兄弟会则是动荡之年的最大赢家。自1984年起,穆斯林兄弟会成员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与议会选举,至2005年穆斯林兄弟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选举前夕,穆斯林兄弟会总训导师穆罕默德·马赫迪·阿其夫预测将会赢得50—70个席位,副总训导师穆罕默德·哈比卜预测赢得50个席位,执政党预测穆斯林兄弟会将会赢得40个席位。选举结果则是,穆斯林兄弟会赢得88个席位,占据议会全部席位的20%,成为议会最大的反对派势力,形成执政党与穆斯林兄弟会之间的抗衡局面,在埃及政坛引发地震。[403]相比之下,世俗反对派政党仅仅赢得2.4%的议会席位,明显缺乏民众支持,显然已经无力对抗执政党,亦无力与穆斯林兄弟会角逐。[404]

议会选举是衡量政治环境的重要标志,议会席位的比例折射着执政党与反对派之间的力量对立。2005年的议会选举结果,一方面反映出穆斯林兄弟会的广泛民众动员力和在埃及政治舞台的巨大潜力,而另一方面亦反映出民众对于执政党的不满。或许,民众出于不满执政党的权力垄断和相关政策,转而支持穆斯林兄弟会。在埃及人看来,执政党无意推行政治改革,而穆斯林兄弟会尚未明确其政治纲领。[405]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穆斯林兄弟会在议会选举中的胜利,并非代表伊斯兰主义的胜利,而是执政党丧失民心的结果。民众支持伊斯兰主义的政治倾向,意在发泄对于现行制度之腐败和执政党之权力垄断的不满,进而间接表达自身的政治诉求。换言之,民众对于现行制度和执政党的不满,提供了伊斯兰主义角逐国家权力的政治空间。[406]另一方面,2005年选举,标志着穆斯林兄弟会与政府之间冲突的升级。国有媒体极力丑化穆斯林兄弟会的公众形象,却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4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