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基于史料教学的课程目标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基于史料教学的课程目标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别的问题不说,仅就其所规定的教学资源多元化和教学目标而言,一是未能充分反映“史料教学”的世界潮流,二是没有区分高中三年的目标层次。根据史料教学和多种资源观的要求,张老师没有拘泥于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没有直接提出什么课程目标或“三维目标”,而是将教学目标隐含在了自拟的文本和自己的讲课之中。根据笔者的理解和现场观察,基于史料教学和多种资源观的高中三年的课程目标,认为其总体特点应该呈阶梯状。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基于史料教学的课程目标

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本轮课程改革的基准性成果,是我们编写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在这一标准的要求之下,十多年的教改实践取得了重要成果,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在此别的问题不说,仅就其所规定的教学资源多元化和教学目标而言,一是未能充分反映“史料教学”的世界潮流,二是没有区分高中三年的目标层次。

高中学生的三年,其知识结构和心理成熟度差别显著,课标却没有将这一差别考虑进去,从而制定了不同的课程目标。另外,一方面,课标的“前言”、“课程目标”所规定的目标主要在认识层面和价值观层面,伟大、高远,即使是成年人,甚至历史专业学者,可能也难以达到;而另一方面,“内容标准”所规定的目标主要在知识层面,具体、浅显。在此表现出较为典型的“虎头蛇尾”,达到了“内容标准”也不可能实现“前言”、“课程目标”的要求。

现行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也就是教材编写的目标。张老师的课是另写文本,没有要教材,那这个文本的目标是什么呢?根据史料教学和多种资源观的要求,张老师没有拘泥于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没有直接提出什么课程目标或“三维目标”,而是将教学目标隐含在了自拟的文本和自己的讲课之中。根据笔者的理解和现场观察,基于史料教学和多种资源观的高中三年的课程目标,认为其总体特点应该呈阶梯状。具体表述如下:

高一年级,让学生承认统编教材、教师所编文本、历史论文、历史专著等都是历史,即在基于史料教学的课堂之中,不管是统编教材,还是老师所编文本,抑或老师选取的某篇历史论文或摘录的某部历史专著中的章节,通过我们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这些不同的文本,都是从某个史观或某个层面在叙述某个特定的历史,它们之间没有谁主谁辅的关系。在此的基本教法是,知识方面,在讲解某一特定历史时,至少能够读懂同一内容的两种以上的不同文本;能力方面,能够读懂这些文本,即能够搞清楚这些文本的观点、论据、材料各是什么的问题。能够弄清这些“是什么”的问题,就能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论从史出的能力等。

关于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历史叙述,张老师的这节课,就可以视为一个文本,虽然是极小的文本,但却是个独立的历史文本。学生通过手中的教材,比较张老师的这一文本,获得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认识可能比单纯从教材上获得的要多得多。

二年级,比较不同的历史文本,能够认识更客观、更全面的历史文本。不同的历史文本之间一定有差别,也一定有优劣之分。到了高二年级,通过我们的教学,在高一已经形成的“都是历史”的基础之上,比较这些不同文本,能够认识哪个是更客观、更全面的历史文本。学会比较不同的历史文本,可以视之为高二年级的“知识目标”。如此,能力目标则可以是:能够读透这些历史文本,即能够将该历史文本所叙述到的某一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社会等诸方面的因果关系综合在一起来理解(综合文本本身的能力);能够就所读文本中的某些具体观点及论证材料进行比较分析(比较文本本身论证的能力);能够从“统计”或数据的角度,说明谁“更客观”、“更全面”(综合文本本身之后的论证能力)。

2014年全国高考文综第41题,要求对照两个不同时期人教版关于“抗日战争”的目录,根据自己对抗日战争的了解和认识,对之提出修改意见,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可视为对这一能力层次进行考察的一种最初尝试。(www.xing528.com)

高三年级,考查学生能“写出”什么样的历史文本。在高二读透这些文本并进行比对研究的基础之上,到了高三,通过教学引导,让学生能够汇其所优、弃其所劣,运用现有的“史德”、“史识”、“史才”去“重写”这段历史。当然,此处的“重写”,并不是像历史学家一样编写历史,而是让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立认识。能够对不同历史文本在汇其所优、弃其所劣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重写”历史。这可视为高三年级的“知识目标”,相当于获得如何做历史研究的知识。而它的能力目标至少包括:一、能够“读化”这些文本,即能够结合当下的各类不同史观,结合作者的立场、背景和“三史”(史德、史识、史才),结合历史学鉴往知来的功能等来读这些文本(这是历史学的综合理解、分析判断、概括归纳能力);二、能够针对同一历史主题的不同文本为何如此不同的原因,重新阐释自己的看法(这是发现具体问题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三、能够“综合”不同文本,避其所短,扬其所长,“重建”我更理想的文本(这是历史学的综合运用和综合研究能力)。

本轮新课改中要求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求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可视为达到这一能力要求的一个基本方法。

简而言之,基于多元史观、新的教学资源观的史料教学,高中三年的教学目标是“读懂文本:都是历史”→“读透文本:认识更客观更全面的文本→“读化文本:我能‘写出’什么样的历史文本”。

上述这一教学目标的要求虽然非常高,但它还是很具体的,是便于操作的,只要我们的历史教师敢于大胆尝试,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也是不太难的。

张老师的课就此而言,也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