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加坡华人海外移民规模:二战后东南亚的影响

新加坡华人海外移民规模:二战后东南亚的影响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自然增长是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作为新加坡人口重要组成部分的常住居民绝对数的增长相当平稳,平均增长率也相当平稳,通常在2%以下。而作为新加坡人口较小组成部分的非常住居民,大多数是短期逗留的外国人,其人数的变化则非常大。2000年以后,新加坡出生人口减少而死亡人口增加,实际上,新加坡的人口自然增长呈现平稳下降的趋势。

新加坡华人海外移民规模:二战后东南亚的影响

1965年新加坡独立,此后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移民接收国、移民输出国和中转站。1965—1975年间,新加坡本土产业发展有限,高度依赖英国的经济支撑,接受移民的空间不大,所以此阶段的移民较少。随着新加坡制造业的兴盛、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的增加,新加坡成为东南亚地区经济起飞的先导者,大量移民进入新加坡,满足新加坡对普通劳工、中等管理层乃至高端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快速增长的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加坡出境移民也日益增多。

1.关于新加坡人口资料的说明

新加坡公布的人口统计资料,一向包括各族裔国民人数和定居的外国人人数,但没有发布出境移民的数量和族裔比例。1947年后,新加坡不再作为战前海峡殖民地之一或之后马来西亚的组成部分,开始单独进行人口统计。新加坡以十年为人口统计的节点,目前可获得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的较为完整的人口统计数据。

新加坡向海外移民的具体情况缺乏统计资料,要进行准确的分析存在一定难度,即使是新加坡最著名的人口学家苏瑞福教授也持此看法。[1]为了获得其他国家公民身份而宣布放弃新加坡公民身份的人员记录,是唯一可获得的出国移民数据资料。但是,由于有些新加坡海外移民的接收国实行双重国籍制度,部分新加坡人仍然能够保留新加坡的公民身份,其在国内的公民身份仍然保留,未必全部被计入出境移民之内。还有一种情况是,保持新加坡国籍但申请移入国的永久居民身份,这些移民的数据并不体现在新加坡关于移出国民的记载中。以上这两种情况说明,如果仅从新加坡的出境移民统计来看华人海外移民的数量,就会造成低估,甚至大大低估。

到目前为止,我们虽有新加坡人口变动的各项数据,但仍缺乏各个时期从新加坡移出人数的统计数据,仅掌握关于新加坡公民2003年和2012年的海外移民(overseas Singaporean)的数量。本书将根据这些数据推估新加坡海外移民和华人海外移民人口数量。

2.新加坡海外移民数量估计

(1)新加坡公民的移民规模

根据新加坡法规,新加坡公民身份指通过出生、注册或入籍的方式获得合法国籍的人。若某人被认定拥有双重国籍,在人口普查中,则按其自主选择来确定公民身份。新加坡的公民身份证件包括新加坡公民身份证、新加坡护照和新加坡红色身份证。

2012年9月,新加坡国家人口和人力资源部(NPTD,National Population and Talent Division)发布《2012年人口简报》。报告指出,2003年,在海外工作的新加坡公民有15.7万。到2012年6月,这个数量增长到20万,增长率为27%,主要是前往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和中国。绝大多数移民的年龄在20~54岁之间。[2]该报告还说明,这20万人仅包括那些有明确的在外国居住地址及在过去一年里超过半年不在国内的人口。

2003年,在海外工作的新加坡公民有15.7万。2000年,新加坡总人口中,华族比例为76.8%;2006年华族比例为75.2%。我们取两者平均值76%为2003年的华族比例。假如新加坡公民中华族比例也为76%,则2003年新加坡华族公民移出人数为119320万。依此比例计算,2012年的新加坡海外公民中,有15.2万华人。

(2)新加坡永久居民的可能移民人数

新加坡人口中的永久居民,指在现有移民条例中被赋予新加坡永久居留权,即因为在新加坡长期居住而拥有永久居民身份的人。其身份证件是持有外国护照并带有新加坡移民局授予的入境和回境签证的外国人,以及那些拥有新加坡蓝色身份证的人。

由于新加坡政府并没有发布关于新加坡永久居民的海外移民状况,我们仅能参照新加坡公民海外移民规模给予评估。2000年,新加坡永久居民人数29万人,约是公民人数的10%。此后,新加坡大量引进外国移民,永久居民比例有较大上升。2009年以来,新加坡接收移民的政策趋于严厉,永久居民比例又有所下降。2011年,新加坡总人口518万。其中,公民325万人,永久居民50万人,约是公民人数的14.4%。大体而言,2000—2012年,永久居民大体上是公民人数的12%。假如新加坡永久居民在海外工作的人数与公民的比例相当,则可以推估,2003年,新加坡永久居民中,海外移民人数约为1.9万。2012年的海外新加坡永久居民有2.4万,华人1.8万。

依此推估,到2012年,海外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中,华人约有17万。但这并不是新加坡华人移出人数的全部,还应该包括那些放弃新加坡国籍而移民海外和那些放弃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而移民海外的人。据估计,那些离开新加坡多年的新加坡公民中有很多人已经加入当地国籍而放弃新加坡国籍。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新加坡收入水平不高的时期,新加坡的海外移民大多加入当地国籍,其应当不在这17万人的统计之内。但由于新加坡缺乏相关数据,只能依据接收国的数据推估。

从新加坡的海外移民去向来看,新加坡的主要移民国家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以及新加坡对外投资国,如东盟各国和中国(包括港澳台)。新加坡的主要对外投资国缺乏相关新加坡移民的统计数据,但美国等国则有相关统计。

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移民统计年鉴,1986—2011年美国的新加坡永久居民和归化类人员数量为24829人(表3-2)。

表3-2 1986—2011年美国的新加坡移民数量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1986—2011年移民年鉴汇总而得(Yearbook of Immigration Statistics,1986—2011,Office of Immigration Statistics,Homeland Security,U.S.)。备注:非移民包括旅游和商务往来者、留学生及访问学者、短期劳工及家属、外交工作人员及代表等短期居住的移民,并非以移民为目的。在统计时,美国将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以非移民身份入境的合并统计在非移民分类里。(www.xing528.com)

汇总澳大利亚移民局移民数据,1965—2012年,新加坡定居移民和永久居民的数量为81315人(表3-3)。

表3-3 1965—2012年澳大利亚的新加坡移民数量

资料来源:根据澳大利亚移民局移民报告汇总而得(Immigration Update,1996—2012,Statistical Publications,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and Border Protection,Australian Government)。备注:定居移民(settler arrival)通常是指持有长期或短期签证抵澳,并且想定居澳洲的人。该移民计划包括家庭流动、技术流动和特殊技能移民。永久居民(permanent resident)指持有永久居民签证,可以永久居住于澳大利亚的外国公民。

20世纪60年代至2012年,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新加坡移民共计106144,如果按照华族占新加坡人口76%的比例计算,则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新加坡华人的数量为80669人;又根据英国2011年族群人口报告,新加坡华人数量为1.2万人;加拿大2006年人口普查,新加坡移民及其后裔的数量为1390人,则新加坡海外华人的数量为9万多。再结合从新加坡方面的推算,到2012年,海外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中,华人约有17万。即20世纪60年代至2012年,新加坡华人海外移民共计26万。

事实上,这个数据可能低估了新加坡华人海外移民的数量。比如,前来中国的新加坡华人数据无法估算。根据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加坡在华投资企业超过4800家,新加坡中小企业近半在华投资。[3]另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新加坡2013年在中国的投资额达到73.27亿美元,成为中国最大外资国。[4]由此可知,应当有一定数量新加坡华人及其家属和工作人员前来中国居住、经商。鉴于这部分数据的不可获得性,所以新加坡华人海外移民26万应属于低估。

3.新加坡华人海外移民的原因

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离开新加坡的原因不一而足。大体而言,首先,顺应新加坡对外投资的需要而移居海外的人应当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些到中国的。其次,接受了海外教育而不想回新加坡、到国外寻求本地不易获得的更好的工作、子女不适应第二语言、儿子不想服兵役、跟外国配偶结婚而移居配偶国、逃离新加坡拥挤和快节奏的生活而寻求更轻松的生活、华人英语水平较高更易移民适应移居国生活等,都是离开新加坡的原因。[5]此外,期待国外有更自由的政治环境和学术环境,是某些新加坡人,尤其是一些崇尚学术、社会和政治自由的学者离开新加坡的原因。其中,包括不少原南洋大学的毕业生。[6]

4.新加坡华人人口概况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加坡华人出生率逐渐降低。导致华人人口数量减少的因素,除生育率下降和死亡之外,还有中国人移入新加坡的数量减少和华人移民前往海外数量增多所致。

表3-4 1970—2011年新加坡三大族群人口生育率 单位:%

资料来源:(1)Saw Swee-Hock:The Population of Singapore,Singapore:ISEAS Publishing,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2007,p.169.(2)Yearbook of Statistics Singapore,Department of Statistics,Ministry of Trade &Industry,Republic of Singapore,2012,Table 3.6“Live-Births by Ethnic Group and Sex”.

鉴于新加坡人口统计未专门统计华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因此需要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行计算。新加坡历年人口统计也没有公布华人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仅可获得已公布的华人人口的生育率。因此,在无法获得新加坡华人出生率的情况下,以生育率代替出生率可以了解新加坡华人人口的变动情况。大体在1990年以后,华人生育率始终低于总生育率,更低于其他族群的生育率。如果假设华人人口死亡率不变的话,那么华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的趋势。然而,事实上也证明,新加坡华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苏瑞福教授在《新加坡人口研究》一书中指出,华人的人口增长率与印度人和马来人相比,波动较小。华人的人口年均增长率在1824—1830年期间达到了最高值12%,在随后的20年间则快速地下降了。随后又经历了非常缓慢而又平稳的增长,到了19世纪末增长率大约是3%,在20世纪前半叶维持着比该值略高的水平。[7]移民是新加坡华人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战后初期,新加坡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不断上升,导致新加坡人口增长率加快,年均增长率为4.5%。这是20世纪新加坡人口增长率的最高纪录。[8]苏瑞福在《新加坡人口研究》一书中还指出,二战后至1958年,新加坡华人人口总生育率一直维持在6.5%左右的水平,华人持续不变的生育率导致新加坡的总生育率在此阶段也维持着一个较高的水平。1958年后,华人总生育率逐渐下降,由1958年的6.4%下降至2006年的1.11%。[9]

表3-5 1970—2011年新加坡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单位:‰

资料来源: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http://www.singstat.gov.sg/statistics/browse_by_theme/population.html.

表3-6 1970—2010年新加坡华人人口

资料来源: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http://www.singstat.gov.sg/statistics/browse_by_theme/population.html.

新加坡人口的两大组成部分展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由于自然增长是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作为新加坡人口重要组成部分的常住居民绝对数的增长相当平稳,平均增长率也相当平稳,通常在2%以下。而作为新加坡人口较小组成部分的非常住居民,大多数是短期逗留的外国人,其人数的变化则非常大。2000年以后,新加坡出生人口减少而死亡人口增加,实际上,新加坡的人口自然增长呈现平稳下降的趋势。[10]另根据新加坡2011年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在2000—2011年新加坡各族裔的出生人口比中,华人由于人口数量基数大,其出生人口绝对数量仍远远超过马来人和印度人,华人基本上每年出生人口维持在23303~27063之间,马来人口维持在5711~7816之间,印度人口维持在3712~4376之间,华人仍占新加坡出生人口的主要比例。[11]但如果考虑到华人的人口数量占新加坡总人口75%左右,其他两族的合计人口仅占25%,则可发现华人的出生率远低于其他两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