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难民移民:生存状况与东南亚华人海外移民

美国难民移民:生存状况与东南亚华人海外移民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印支难民的主体是越南难民,越南难民的主体是华人难民,他们主要被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收容。因此,美国印支难民的境况,大体上可反映印支华人难民及其后裔的基本状况。因此,美国印支华人难民相比被选择接收的普通华人移民,谋生能力较弱。在欧洲的印支难民的情况与美国大致相当。排在日本裔、印度裔之后的是华裔和菲裔,家庭收入最低的仍是越南裔。

美国难民移民:生存状况与东南亚华人海外移民

印支难民的主体是越南难民,越南难民的主体是华人难民,他们主要被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发达国家收容。其中,美国接收了70%以上的印支难民。因此,美国印支难民的境况,大体上可反映印支华人难民及其后裔的基本状况。

无论哪个发达国家所接收的难民,其由于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及教育经济水平较低,谋生能力都不如当地社会的一般民众。美国的印支难民多来自各地的难民营,这些滞留在难民营的难民,相比有能力早早离开难民营的难民,其自身能力和社会关系更弱。因此,美国印支华人难民相比被选择接收的普通华人移民,谋生能力较弱。

就占越南难民多数的越南华裔难民而言,其教育程度甚至低于越南裔。因此,他们在美国的就业遇到很大的困难。根据美国难民安置组织(Offices of Refugee Resettlement)20世纪80年代初的调查,这些来自越南的华人移民普遍学历低,英文水平低,很少人能从事专业和管理职位,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甚至低于同样来自越南的越南裔。[25]除了美国政府对难民的安置计划和各类辅助项目以外,来自印支的华人难民也成立各种组织,寻求相互帮助。早在1975年,早期来美的旧金山的越南华侨就成立“旧金山越南华侨互助联谊会”,其宗旨是为印支华裔难民服务,提供语言、就业、医疗等方面的资讯和协助。1976年,洛杉矶华人成立“美国越南华裔联谊会”。1978年以后,印支难民涌入美国西岸。1982年,南加州的早期华侨和印支华人海外移民共同成立“南加州越棉寮华裔协会”,协助印支难民申办定居身份、福利津贴和住房等事项。1982年,随着印支难民的大批到来并部分前往美国东岸,1983年,美国纽约的印支华裔难民成立“美东越棉寮相济会”,为来自印支的华人难民提供语言和教育类的服务。随着印支难民越来越多和第二代的出生,印支华人难民及其后裔的社团组织也越来越多。

在欧洲的印支难民的情况与美国大致相当。法国是接收印支难民最多的国家,很多难民根据法国政府的安排,集中在巴黎市13区居住。由于他们受教育程度低,法国政府设立专门的预算对他们进行语言和工作技能等各类培训。华裔难民在共同的逆境中守望相助,依地缘和原居国组成各类社团。1977年,巴黎印支青年会成立。1982年,以印支华人难民为主的法国华裔互助会成立。1984年,法国侬裔退伍军人暨印支难胞互助总会成立(简称法国侬族互助总会)。无论在美国还是欧洲,这些印支华人难民的社团组织,在守望相助方面都发挥较大作用。(www.xing528.com)

一般而言,印支华人难民的第二代、第三代因受到充分的教育,具备语言技能,从而能够在居住国获得理想的工作和收入。[26]他们的社会地位,基本上和当地华人的平均水平相当。

进入21世纪后,在美国,亚裔的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华裔则略高于亚裔的水平。2000年,在贫困率方面,越南裔的贫困率最高,其原因是难民比例最高,且受教育水平最低。菲律宾裔的贫困率最低,其原因是大量菲裔为护士、菲佣等,其裔群总人口的受雇率高,因此贫困率最低。其次是印度裔和日本裔。在家庭收入水平方面,最高的为日裔和印度裔。日裔多本地出生,与美国社会融入程度较深,教育水平也较高。印度裔移民大多是受过良好教育,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IT业兴起,而IT业是印度移民的强项,这也是为什么印度裔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排在日本裔、印度裔之后的是华裔和菲裔,家庭收入最低的仍是越南裔。菲裔教育水平较高,受雇率也较高。华裔的一大部分由受良好教育的留学生和美国土生华人组成,另一大部分则由印支难民、以家庭团聚为由前来美国的非熟练劳力和教育水平低的非正式渠道移民组成。因此,华裔内部收入差距较大,总体水平则处于亚裔的中等状态。[27]根据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与马里兰大学美籍亚裔中心发布的《2011年美国华裔人口动态研究报告》,从事专业和管理工作的华裔占华裔受雇者的57.2%,远高于美国人均32.4%的水平。但同时有大批华裔从事厨师、服务员、收银员纺织、洗衣等“蓝领”职业,这些人大部分来自中国大陆地区,老印支华人难民大概也在“蓝领”领域就业。[28]值得关注的是华人创办企业的热情。1977年,华人企业仅有23270家,到2002年,达到286041家,占亚裔企业总数的25.9%,[29]超过其在亚裔人口中占23.7%的比例,平均9个华人就有一家企业。越南裔创办企业的激情比华裔更高,平均每8.3个人就开办一家企业,但企业规模是亚裔企业中最小的,多是农渔业产品的初加工和小餐馆等。[30]我们虽然没有越南华人海外移民创业的分类资料,但无论华裔还是越南裔,都表现出相当高的创业热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