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财会改革:分级管理与宏观调控

教育财会改革:分级管理与宏观调控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显然,我们所构想的高校财务“分级管理”体制,并非是完全独立于学校财务管理部门之外的分散自由的财务管理体系,而是在学校宏观调控之下的有条件的分权分级的财务管理体系。学校财务工作管理部门对分级管理的基层单位在财务方面的宏观管理工作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加强目标管理。分级管理并不等于撒手不管,让分级单位放任自流地滥用权力。

教育财会改革:分级管理与宏观调控

我们对高校财务实行“分级管理”体制的总体构想是:在校(院)长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以总会计师为首的经济责任制和系主任(所长)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根据各单位资金的不同来源和结构,分别实行不同的“分级管理”体制,即“一级核算,二级管理”或“二级核算,二级(或多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一级核算,二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主要适应于依靠财政拨款的单位,即学校财务部门按“包干使用、超支不补、节余留用、自求平衡”的原则,将经费使用指标分配到各基层单位,基层单位对所分指标可自主安排,有审批和使用权。“二级核算,二级(或多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即学校财务部门为一级核算,主要掌握总预算和总分类核算;各经营性单位负责承包经费和明细分类核算,从而形成财务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二级管理,它主要适应于经营性单位。实行“分级管理”体制的目的是要运用经济的手段,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在国家政策和财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给基层单位一定的自主权,把责、权、利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财、物的综合效益。

很显然,我们所构想的高校财务“分级管理”体制,并非是完全独立于学校财务管理部门之外的分散自由的财务管理体系,而是在学校宏观调控之下的有条件的分权分级的财务管理体系。我们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宏观调控,微观搞活”。在整个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中,宏观管理应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它对分级管理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前面我们所谈到的在高等学校要“适当集中财权”,正是加强宏观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宏观管理要力争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学校财务工作管理部门对分级管理的基层单位在财务方面的宏观管理工作体现在以下方面:(www.xing528.com)

首先,加强目标管理。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高校完成为国家培养合格的高级的专门人才和为社会提供科研成果的任务提供财力保证。因此,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应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引入竞争机制,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想方设法生财、聚财和理财,立足于广开财源,筹集资金,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搞好经济预测工作,为学校制订事业的长期规划和中短期安排提供可靠的经济数据,起到领导的参谋作用,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其次,加强法制建设法律和制度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依据和准则,严肃财经纪律,完善高校财务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也是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各学校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经纪律和财政法规。根据学校实际建立一套系统完整且行之有效的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使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再次,适当控制某些权力。分级管理并不等于撒手不管,让分级单位放任自流地滥用权力。学校财务部门应当在一定程度上适当控制某些方面的权力。如对已下放的权力,可根据情况和环境的变化,有随时收回某种权力的权力;在业务上有对分级管理单位进行指导和监督权,有对基层单位聘用财会人员,特别是财务主管人员的考察和建议权,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有拒绝聘用权。这是为了控制分级机构滥用权力,避免造成工作的失误,扼制腐败现象的发生。最后,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目前,我国高校财会人员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现象十分普遍。要积极采取措施充实财会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要以战略的眼光,重视引进和培养一部分层次较高的财务管理人才;做好在职财会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对高校财会人员的考核和专业职务的聘任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广大高校财会人员理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适应未来财务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高校应在财会人员中大力普及计算机知识,为高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计算机化做准备。

原载《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论文集》,湖北省高等学校会计学会编印,1998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