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建议:保障经费稳定来源,推动寄宿制学校建设

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建议:保障经费稳定来源,推动寄宿制学校建设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要依法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要继续组织实施好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各级政府要加快实施对现有条件较差的寄宿制学校的改造工程,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基本学习条件。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队伍不稳定,难以适应改革的需要等实际,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

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建议:保障经费稳定来源,推动寄宿制学校建设

在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必须把农民子女受教育的权利放在第一位,各项改革措施应当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巩固和提高,有利于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目前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为更加科学合理地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使之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针对布局结构调整的现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改革的建议:

第一,应正确认识、科学理解中央的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政策。各级政府要认真领会和科学理解中央关于农村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和政策规定,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调整中小学校布局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县、乡、村都要切实落实各项措施。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要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和推进。这一调整绝不等同于简单的“撤并”或“收缩”,而应该以促进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科学合理地或“撤”或“并”,或“调”或“增”农村中小学。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和“宜并则并,需增则增,先建后撤”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要避免出现由于片面追求“集中”、“收缩”,采取“一刀切”而导致的布局结构调整造成学校班额过大、教学资源和条件全面紧张的问题。对于该保的还要保,该增的还要增,做到有减有增,增减适度,确保调整任务的完成,确保调整后的教育质量和效益,确保农村适龄儿童少年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第二,要加大对已经合并或计划合并的寄宿制学校的投入。经过前一轮的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为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许多中小学校实行了合并重组,除原有的寄宿制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外,还新产生了一大批寄宿制学校。国家要依法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要继续组织实施好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各级政府要加快实施对现有条件较差的寄宿制学校的改造工程,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基本学习条件。继续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力度,建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机制。县级人民政府要将新增危房的改造和学校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校舍建设项目列入本级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多渠道筹措经费,确保工程项目及时完成。省、地两级政府要设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设立的专项资金继续支持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学校建设。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坚持分期分批改造农村薄弱学校,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三,要切实解决布局调整后出现的交通后勤等方面的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的调整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一些交通不便、路途遥远、地理位置偏僻又无法解决校车接送问题的农村地区,应适当保留一些村办中小学和分散办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的问题。在有条件的地区,宜考虑由地方政府出资,在集中办学后为乡、镇中心学校配置校车,免费接送学生往返家校;各地政府应协调当地财政、交通、运输等部门,以加开客运班次、贫困家庭学生免费乘车等多种办法和优惠政策帮助解决农村学生的交通困难问题。后勤工作和学校良好的服务,是收缩校点的重要保证。政府要重视寄宿制学校基本生活条件的改善,积极落实学生吃、住等的生活配套设施,从最基本的改水、建厕、建食堂和澡堂等工作做起,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寄宿制学校食堂,改善师生生活,降低学生生活成本;同时还要积极想办法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使学生在校能安心学习。

第四,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教育质量的第一保证。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队伍不稳定,难以适应改革的需要等实际,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教师教育要努力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加强农村教师的素质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重视教师队伍的选拔任用及学历补偿工作,通过再教育实现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完善师范院校学生到农村中小学实习支教的办法。将城镇学校和教师支援农村学校作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实行城镇教师到乡村和边远地区定期服务制度。组织特级教师、名师讲学团赴农村讲学。配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农村教师培训提供支持,把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在农村地区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培训形式,使广大农村教师迅速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第五,防止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时出现教育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在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时,对于校园、校舍等办学条件较好又具备一定生源的学校,要尽量予以保留。对确实需要调整撤并的学校,调整后的教育资源应妥善处理。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门要本着明确产权、落实责任、盘活存量、优化配置、促进发展的原则,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校场地、校舍和各种设备、设施的管理,制订农村撤并学校资产管理办法,防止出现资产的流失和浪费现象。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撤并学校资产,其中对撤并学校的可移动资产,要全部移交给接受学生的学校或调拨给其他学校;对场地、校舍等不可动资产,可作为教育实验场所和用于开展勤工俭学;对于确实不能被教育部门和学校有效利用的闲置资产,可依法与其他单位进行等价置换,或通过中介机构进行出售,并合理地使用处置闲置资产的收益。(www.xing528.com)

“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合理布局研究”项目赴云南调研组

组 长:黄永林

副组长:刘旭平

成 员:张晓舒 李丽丹 桑 俊 霍晶晶

节选原载《教育财会研究》2007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