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沂水春风:探索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沂水春风:探索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诸子百家以他们的闳识孤怀进行一次次精彩的思想碰撞,成就了一个伟大时代的最强音。今天,就让我们来进行一场关于诸子思想的模拟研讨会,向两千多年前的先贤致敬。最好形成四个学习小组,便于开展研讨活动。以抽签的方式确定四个小组各对应哪一个学派,然后各自准备一份该学派的介绍材料,以便在研讨会的第一个环节登场亮相。诸子对“文质”的关系有自己的理解。

沂水春风:探索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曾出现一幅极热闹极好玩的学术景象:大批文人学者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辩论、讲学之声不绝于耳。后世把这种现象称为“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以他们的闳识孤怀进行一次次精彩的思想碰撞,成就了一个伟大时代的最强音。今天,就让我们来进行一场关于诸子思想的模拟研讨会,向两千多年前的先贤致敬。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的思想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我们可以通过研习《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经典来重温先贤们的精神光华,领略他们远大而独特的见解。我们可以学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这些经典的独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我们可以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及其思想,思考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建议同学们做好下列活动准备:

1.阅读《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四部著作(建议阅读中华书局2016年出版的“中华经典藏书”系列中的上述四部著作)。

2.上网搜索观看易中天教授讲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或通过手机App收听《百家讲坛之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3.与志趣相同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在研读诸子散文的时候要及时摘录精彩语句,及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悟。最好形成四个学习小组,便于开展研讨活动。

同学们,诸子百家的思想犹如浩瀚无垠的大洋,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了解更多,我们可以以抽签的方式让四个小组选定儒、道、墨、法任何一家,然后再开展活动;也可以不选定任何一个学派,而站在自己的立场来学习、思考。活动过程中,学习小组就是一个整体,组员要相互配合,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活动一:学派介绍

既然是要召开学术研讨会,必然要邀请几位显赫的学者,我们这次就邀请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四个学派的杰出弟子参加。以抽签的方式确定四个小组各对应哪一个学派,然后各自准备一份该学派的介绍材料,以便在研讨会的第一个环节登场亮相。如果没有条件进行分组活动,你可以通过阅读典籍、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这四个学派的大致情况,做好相关知识的摘录。

本环节所需的学派介绍材料可以参考以下格式:

学派名称:

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

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

活动二:原典诵读

各学派的继承者都是带着自家学派的典籍来参加这次研讨会的,为了更好地宣传自家学派的主张,非常有必要对自家学派经典典籍中的名言名句进行诵读和阐释。请学派代表诵读《齐人有一妻一妾》《逍遥游》《兼爱》《说难》,并说说自己的研读感受。也可以选择《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中除这四篇之外的文章进行诵读。如果没有选定学派,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进行诵读,并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齐人有一妻一妾》阅读感受:

《逍遥游》阅读感受:

《兼爱》阅读感受:

《说难》阅读感受:

其他经典篇目的阅读感受:

活动三:主题研讨

这次研讨会汇聚了诸子思想的继承者,我们可以在学习、理解典籍原文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思考,在几个主题上进行思想碰撞。

主题一:关于“节用”

“节用”这个话题在很多诸子散文里都能见到,下面选取的是《墨子》和《荀子》中的片段。

故子墨子曰:“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76]

子墨子言曰:“……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77]

(《墨子·节用》)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臧:通“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量地而立国,计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掩(出入相掩:指收支平衡)……[78]

(《荀子·富国》)

1.请用现代汉语说说这两段文字的意思。墨子和荀子的“节用”思想有什么差异?

2.对于墨子和荀子的这种思想差异,你是怎么看的?

主题二:关于“刑不上大夫”

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必然要用到刑罚。儒家虽然倡导“为政以德”,但也并不完全摒弃“刑罚”。《礼记·乐记》中就提出:“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79]但在使用刑罚方面,儒家认为“刑不上大夫”,法家却认为“刑过不避大臣”,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80]

司马迁《报任安书》)

故曰:……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81]

(《韩非子·有度》)

主题三:关于“文质”

在诸子散文中,“文”和“质”是相对的一组概念,“文”的意思是“文采,文饰”,引申指“外表,形式”;“质”的意思是“本质,本体”。诸子对“文质”的关系有自己的理解。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鞟:kuò,去掉毛的皮)犹犬羊之鞟。”[82]

(《论语·颜渊》)

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83]

(《庄子·缮性》)

1.请调动你的文言知识储备读懂这两段文字,然后说一说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2.结合现实生活,你赞同哪一种“文质观”?说说你的看法吧。

主题四:关于“情与法”

“法”与“情”的冲突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有人说“国法不外乎人情”,也有人认为“法不容情”。在《孟子·尽心上》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案例。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

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然,乐而忘天下。”[84]

这是一个假设的案例,舜是国君,皋陶是国家司法长官,而瞽瞍是舜的父亲

我们把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桃应问道:“舜做天子,皋陶做法官,假如瞽瞍杀了人,那怎么办?”

孟子答道:“把他逮捕起来罢了。”

“那么,舜不阻止吗?”

答道:“舜怎么能阻止呢?他去逮捕是有根据的。”

“那么,舜又怎么办呢?”

答道:“舜把抛弃天子之位看成抛弃破鞋一样。偷偷地背负了父亲而逃走,沿着海边住下来,一辈子快乐得很,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记掉。”[85]

1.请你说说孟子认为舜应该这样做的原因。

2.如果现在和桃应对话的是你,你认为舜应该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活动四:与会感受

本次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不管你赞同哪个学派的主张,通过这次研讨会,你可能对各个学派的主张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请说说你的与会感受吧!(100字左右)

好了,我们这场关于诸子思想的模拟研讨会已经落下帷幕,接下来,你给自己的与会表现做一个评价吧。

【注释】

[1]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杨伯峻译注。本文节选自《孟子·离娄下》,题目为编者所加。

[2]处室:在一起过日子。

[3]良人:《仪礼·士昏礼》:“媵御良席在东。”郑玄《注》云:“妇人称夫曰良。”按六朝仍存此称,《乐府诗集·读曲歌》:“白门前,乌帽白帽来。白帽郎,是侬良,不知乌帽郎是谁。”可证。王念孙《广雅疏证》云:“‘良’与‘郎’声之侈弇耳,犹古者妇称夫曰‘良’,而今谓之‘郎’也。”

[4]餍:饱。

[5]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我要暗中看看丈夫的行踪。瞷,窥视,窥探。

[6]蚤:同“早”。

[7]施(yí):斜行。钱大昕《潜研堂答问》云:“施,古斜字。”

[8]国:国都,京城。

[9]仰望:仰赖,指望。

[10]讪:朱熹《集注》云:“怨詈也。”

[11]中庭:犹言“庭中”,即堂阶前。

[12]施施:赵岐《注》云:“犹扁扁,喜悦之貌。”

[13]骄其妻妾:向自己的妻妾炫耀。

[14]引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译注。

[15]选自《庄子》(中华书局2016年版),孙通海译注。《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本文节选自《逍遥游》的最后部分。

[16]“魏王”句:魏王送给我一颗大葫芦种子。魏王,魏惠王,因迁都大梁,又称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贻,送。大瓠(hù),大葫芦。

[17]树:种植,培育。

[18]实五石:果实足有五石。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9]瓠落:犹“廓落”,形容极大。

[20]呺(xiāo)然:虚大的样子。

[21]掊(pǒu):打碎。

[22]龟(jūn):通“皲”,皮肤因寒冻或干燥而破裂。

[23]洴澼(píng pì):漂洗。

[24]絖(kuàng):通“纩”,丝绵。

[25]方:药方

[26]鬻(yù)技:出卖制药的技方。

[27]说(shuì):游说。

[28]吴王:周代诸侯国吴国的国王。

[29]越有难(nàn):越国发难,攻打吴国。难,难事,此指军事行动。

[30]将(jiàng):统率部队。

[31]裂地:割地,划地。

[32]一:同一,一样的。

[33]“何不”句:为什么不考虑把它当作腰舟系在身上,去浮游于江湖之上。樽,一种形如酒器,可以缚在腰上、浮水渡河的东西。

[34]“则夫子”句:可见你的心如同蓬草一样堵塞不通啊!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蓬之心,喻心如蓬草那样堵塞不通。

[35]樗(chū):落叶乔木,有臭味,木质粗劣。

[36]“其大本”句:它的树干长满木瘤而不符合绳墨的要求。大本,树干粗大。拥肿,指木瘤集结。拥,同“痈”,肿。中(zhòng),符合。绳墨,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37]规矩:即圆规和角尺。

[38]涂:通“途”,道路。

[39]狸(lí):野猫。

[40]狌(shēng):黄鼠狼

[41]“卑身”句:(它们)低伏着身子,等候出游的小动物。敖者,指遨游的小动物。敖,游玩,出游。

[42]跳梁:又写作“跳踉”“跳浪”,跳跃,腾跳。

[43]辟:同“避”,躲避,避开。

[44]“中于”句:陷入机关,死于罗网。机辟,泛指捕兽的工具。罔,同“网”。罟(gǔ),网。

[45]斄(lí)牛:牦牛

[46]无何有之乡:指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

[47]广莫之野:无边无际的旷野。莫,大。

[48]“彷徨”句:悠闲自在地徘徊在大树的旁边。彷徨,徘徊,悠游自适。

[49]“不夭”句:不会遭到斧头的砍伐而夭折,没有什么东西去伤害它,它的无所可用,哪里还会招来困苦呢!夭,夭折。斤,伐木之斧。

[50]选自《墨子》(中华书局2016年版)。李小龙译注。《兼爱》是《墨子》中的一篇,集中阐述了墨子最为著名的“兼爱”思想,本文节选了其中一部分。墨子认为解决天下所有的攻伐、掠夺以及自相残杀的问题,归结于一点,就是要实行兼爱。墨子的“兼爱”是消除了等级观念的无差别的爱。

[51]以此为事者也:以此为做事的原则。

[52]篡:用强力夺取。

[53]贼:杀害。(www.xing528.com)

[54]君臣不惠忠:君臣之间不施恩惠不效忠。

[55]“然则”句:那么考察一下这些祸患是怎么产生的呢?崇,应为“祟”,通“察”。

[56]不相爱:“不”字当删。

[57]惮:害怕。

[58]家主:指公卿大夫。

[59]强必执弱:强者必然控制弱者。执,掌握,控制。

[60]敖:同“傲”,傲视。

[61]非:反对。

[62]“以兼相爱”句:用互相关爱、互相谋利的办法来改变它。

[63]誉:称颂,赞美。

[64]选自《韩非子》(中华书局2016年版)。高华平、王齐洲、张三夕译注。《说难》是《韩非子》里的一篇,主要阐述游说君主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本文节选了其中一部分。说(shuì)难(nán),指游说君主的困难。

[65]弥子瑕:人名,春秋时卫灵公的宠臣。

[66]卫君:即卫灵公,春秋时卫国的君主,名元。卫,春秋时诸侯国名,范围包括今河南东北部和河北、山东部分地区。

[67]罪刖(yuè):罪该处以刖刑。刖,古代砍掉脚或脚趾的刑罚。

[68]矫:矫命,假借命令。

[69]贤之:认为弥子瑕很贤良。

[70]啖君:给卫灵公吃。啖,吃。

[71]见贤:被认为贤良。见,被。

[72]“故有爱于主”句:因此如果臣子能够受到君主的宠爱,那么他的智谋就会被认为很恰当而更加受到宠幸;如果受到君主的憎恶,那么他的智谋就会被认为不恰当而且会被治罪被疏远。

[73]狎:亲密;亲近。

[74]婴:通“撄”,触动。

[75]几:差不多。这里指差不多可以成功了。

[76]引自《墨子今注今译》(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李渔叔注译。

[77]引自《墨子今注今译》(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李渔叔注译。

[78]引自《荀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张觉撰。

[79]引自《礼记》(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李慧玲、吕友仁注译。

[80]引自《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梁萧统编。

[81]引自《韩非子》(中华书局2007年版)。陈秉才译注。

[82]引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译注。

[83]引自《庄子》(中华书局2016年版)。孙通海译注。

[84]引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杨伯峻译注。

[85]引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杨伯峻译注。

【注释】

[1]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杨伯峻译注。本文节选自《孟子·离娄下》,题目为编者所加。

[2]处室:在一起过日子。

[3]良人:《仪礼·士昏礼》:“媵御良席在东。”郑玄《注》云:“妇人称夫曰良。”按六朝仍存此称,《乐府诗集·读曲歌》:“白门前,乌帽白帽来。白帽郎,是侬良,不知乌帽郎是谁。”可证。王念孙《广雅疏证》云:“‘良’与‘郎’声之侈弇耳,犹古者妇称夫曰‘良’,而今谓之‘郎’也。”

[4]餍:饱。

[5]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我要暗中看看丈夫的行踪。瞷,窥视,窥探。

[6]蚤:同“早”。

[7]施(yí):斜行。钱大昕《潜研堂答问》云:“施,古斜字。”

[8]国:国都,京城。

[9]仰望:仰赖,指望。

[10]讪:朱熹《集注》云:“怨詈也。”

[11]中庭:犹言“庭中”,即堂阶前。

[12]施施:赵岐《注》云:“犹扁扁,喜悦之貌。”

[13]骄其妻妾:向自己的妻妾炫耀。

[14]引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译注。

[15]选自《庄子》(中华书局2016年版),孙通海译注。《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本文节选自《逍遥游》的最后部分。

[16]“魏王”句:魏王送给我一颗大葫芦种子。魏王,魏惠王,因迁都大梁,又称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贻,送。大瓠(hù),大葫芦。

[17]树:种植,培育。

[18]实五石:果实足有五石。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9]瓠落:犹“廓落”,形容极大。

[20]呺(xiāo)然:虚大的样子。

[21]掊(pǒu):打碎。

[22]龟(jūn):通“皲”,皮肤因寒冻或干燥而破裂。

[23]洴澼(píng pì):漂洗。

[24]絖(kuàng):通“纩”,丝绵。

[25]方:药方。

[26]鬻(yù)技:出卖制药的技方。

[27]说(shuì):游说。

[28]吴王:周代诸侯国吴国的国王。

[29]越有难(nàn):越国发难,攻打吴国。难,难事,此指军事行动。

[30]将(jiàng):统率部队。

[31]裂地:割地,划地。

[32]一:同一,一样的。

[33]“何不”句:为什么不考虑把它当作腰舟系在身上,去浮游于江湖之上。樽,一种形如酒器,可以缚在腰上、浮水渡河的东西。

[34]“则夫子”句:可见你的心如同蓬草一样堵塞不通啊!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蓬之心,喻心如蓬草那样堵塞不通。

[35]樗(chū):落叶乔木,有臭味,木质粗劣。

[36]“其大本”句:它的树干长满木瘤而不符合绳墨的要求。大本,树干粗大。拥肿,指木瘤集结。拥,同“痈”,肿。中(zhòng),符合。绳墨,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37]规矩:即圆规和角尺。

[38]涂:通“途”,道路。

[39]狸(lí):野猫。

[40]狌(shēng):黄鼠狼。

[41]“卑身”句:(它们)低伏着身子,等候出游的小动物。敖者,指遨游的小动物。敖,游玩,出游。

[42]跳梁:又写作“跳踉”“跳浪”,跳跃,腾跳。

[43]辟:同“避”,躲避,避开。

[44]“中于”句:陷入机关,死于罗网。机辟,泛指捕兽的工具。罔,同“网”。罟(gǔ),网。

[45]斄(lí)牛:牦牛。

[46]无何有之乡:指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

[47]广莫之野:无边无际的旷野。莫,大。

[48]“彷徨”句:悠闲自在地徘徊在大树的旁边。彷徨,徘徊,悠游自适。

[49]“不夭”句:不会遭到斧头的砍伐而夭折,没有什么东西去伤害它,它的无所可用,哪里还会招来困苦呢!夭,夭折。斤,伐木之斧。

[50]选自《墨子》(中华书局2016年版)。李小龙译注。《兼爱》是《墨子》中的一篇,集中阐述了墨子最为著名的“兼爱”思想,本文节选了其中一部分。墨子认为解决天下所有的攻伐、掠夺以及自相残杀的问题,归结于一点,就是要实行兼爱。墨子的“兼爱”是消除了等级观念的无差别的爱。

[51]以此为事者也:以此为做事的原则。

[52]篡:用强力夺取。

[53]贼:杀害。

[54]君臣不惠忠:君臣之间不施恩惠不效忠。

[55]“然则”句:那么考察一下这些祸患是怎么产生的呢?崇,应为“祟”,通“察”。

[56]不相爱:“不”字当删。

[57]惮:害怕。

[58]家主:指公卿大夫。

[59]强必执弱:强者必然控制弱者。执,掌握,控制。

[60]敖:同“傲”,傲视。

[61]非:反对。

[62]“以兼相爱”句:用互相关爱、互相谋利的办法来改变它。

[63]誉:称颂,赞美。

[64]选自《韩非子》(中华书局2016年版)。高华平、王齐洲、张三夕译注。《说难》是《韩非子》里的一篇,主要阐述游说君主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本文节选了其中一部分。说(shuì)难(nán),指游说君主的困难。

[65]弥子瑕:人名,春秋时卫灵公的宠臣。

[66]卫君:即卫灵公,春秋时卫国的君主,名元。卫,春秋时诸侯国名,范围包括今河南东北部和河北、山东部分地区。

[67]罪刖(yuè):罪该处以刖刑。刖,古代砍掉脚或脚趾的刑罚。

[68]矫:矫命,假借命令。

[69]贤之:认为弥子瑕很贤良。

[70]啖君:给卫灵公吃。啖,吃。

[71]见贤:被认为贤良。见,被。

[72]“故有爱于主”句:因此如果臣子能够受到君主的宠爱,那么他的智谋就会被认为很恰当而更加受到宠幸;如果受到君主的憎恶,那么他的智谋就会被认为不恰当而且会被治罪被疏远。

[73]狎:亲密;亲近。

[74]婴:通“撄”,触动。

[75]几:差不多。这里指差不多可以成功了。

[76]引自《墨子今注今译》(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李渔叔注译。

[77]引自《墨子今注今译》(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李渔叔注译。

[78]引自《荀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张觉撰。

[79]引自《礼记》(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李慧玲、吕友仁注译。

[80]引自《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梁萧统编。

[81]引自《韩非子》(中华书局2007年版)。陈秉才译注。

[82]引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译注。

[83]引自《庄子》(中华书局2016年版)。孙通海译注。

[84]引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杨伯峻译注。

[85]引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杨伯峻译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