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面临新困境

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面临新困境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乡之间巨大的数字鸿沟是我国乡村公共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之一。然而城乡居民素养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农民数字素养整体较低的问题,成为乡村虚拟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首要制约因素。这些问题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一新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形态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又一困境。

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面临新困境

第一,城乡差距加大,数字鸿沟突出。城乡之间巨大的数字鸿沟是我国乡村公共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之一。城乡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迁,且“城乡关系一改变,整个社会也跟着改变”[31]。新中国成立伊始,为迅速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城市工业,在经济状况快速好转的同时,城乡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这种不平衡一直持续到现在,且呈现逐渐加大的趋势。长期以来,相对于乡村地区,我国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具有极大优势,城乡差距显著。在数字化时代,乡村地区因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尤其是“数字新基建”建设水平较低的现状,导致数字技术难以为乡村地区注入发展动能,城乡数字鸿沟问题十分突出。正如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所谈到的,“相比城市,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的短板”。我国长期以来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乡村的数字化进程,尤其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滞后于城市地区。有学者指出,城乡数字鸿沟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如增加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阻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以及弱化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等。[32]此外,城乡数字鸿沟的继续存在与加剧还会进一步影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从现状来看,我国城乡数字鸿沟表现在多个方面,存在信息基础设施落后、制度体系不完善、资源供给不足、村民参与率低、农民数字素养水平低等问题。因此,在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城乡数字鸿沟成为新时代推进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新困境。

第二,农民素养制约虚拟空间建设。在“数字中国”战略的驱动下,我国数字化建设步伐加快,数字能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以及数字惠民等方面的建设发展水平稳步提升。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尤其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推广与下沉,虚拟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逐渐成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然而城乡居民素养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农民数字素养整体较低的问题,成为乡村虚拟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首要制约因素。就乡村居民整体素养而言,我国长期以来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因经济发展形成的差异,使乡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在文化素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各地区乡村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文化程度差异相当大。从总体上看,城市郊区农民的素质高于远郊,东部农民的素质高于中部和西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基数较大,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居住在乡村的人口达5.1亿人。[33]规模如此庞大的农民群体在数字素养方面呈现出明显的“短板”,农民使用数字技术获取、理解、甄别、利用、交流信息的能力相对城市居民有很大差距。以农村互联网用户规模为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3.09亿,仅占网民整体的31.3%;农村地区非网民规模多达2.6亿,占总体非网民规模的62.7%,由于不懂网络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高达51.5%,限制非网民上网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较低以及实用技能的缺乏。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自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从现有的政策体系来看,我国数字乡村建设集中在新型基础设施、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等数字化服务的供给层面,但并未针对2019年出台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关于农民数字素养提升的战略目标提出进一步的细化方案和实施计划,顶层设计层面对培养农民数字素养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这让农民数字素养成为严重制约乡村虚拟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又一新困境。

第三,新的空间形态,新生问题凸现。新的历史时期公共文化空间新形态的出现,滋生了不少新问题、新困境。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积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载体,是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要的新形态。但在快速推进的同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也涌现出了一些新问题。例如,志愿者制度不完善、志愿服务质量没有保障等问题较为突出。我国的志愿服务缺乏统一的权威性法规,很多志愿活动不够规范,部分志愿者投身志愿服务的主动意识不强,服务层次尚需提升,志愿团队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待改善。同时,缺乏稳定的资金保障及完善的激励机制,影响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缺乏高素质人才参与造成志愿服务队伍的不稳定,影响到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开展。志愿服务的管理、考评和检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容易流于形式。缺乏专业且有效的操作指导容易使志愿服务偏离方向,甚至出现“重检查、轻管理”及“重考核、轻监督”的倾向。随着文明实践建设试点的广泛推进,原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和项目建设一时难以跟上发展的步伐,服务质量不高、专业化欠缺、创新性缺乏等问题较为明显。长期以来,理论教育、思想宣传工作常常面临难以入脑入心的问题,在文明实践工作一线常常遇到干部“吃力不讨好、群众不买账”的困难。因此,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强化,在具体实践中要更加注重讲授方式和内容的创新,尤其是理论宣讲要探索开设互动式课堂,强化课堂的开放性,增强课堂吸引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还存在明显的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文明实践中心缺乏管理团队,干部多从其他机关事业单位抽调。另一方面,缺乏优秀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者和本地专业志愿者。乡村资金资源缺乏,可支付能力较低,志愿服务组织存在资金困难。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活动具有刚性支出,需要城市的企业和慈善基金会提供运作资金和项目资金。当地财政可通过奖励和补助等方式支持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此外,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经验不足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现代志愿服务的发展只有不到40年的历史,快速发展期只有20年,城市志愿服务成效显著,但乡村志愿服务尚未完全展开,急需全国的志愿服务金奖项目和团队的支持。这些问题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一新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形态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又一困境。

【注释】

[1]房亚明,刘远晶.软治理: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拓展[J].长白学刊,2019(6):138-145.

[2]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120号(文化宣传类099号)提案答复的函[EB/OL].(2020-09-21)[2021-03-28].http://zwgk.mct.gov.cn/zfxxgkml/zhgl/jytadf/202012/t20201204_907071.html.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0[M/OL].(2020-09-23)[2021-03-28].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20/indexch.htm.

[4]文化和旅游部.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向着建设文化强国宏伟目标稳步前进[EB/OL].(2021-03-09)[2021-03-28].https://www.mct.gov.cn/preview/special/9596/9599/202103/t20210309_922766.htm.

[5]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120号(文化宣传类099号)提案答复的函[EB/OL].(2020-09-21)[2021-03-28].http://zwgk.mct.gov.cn/zfxxgkml/zhgl/jytadf/202012/t20201204_907071.html.

[6]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120号(文化宣传类099号)提案答复的函[EB/OL].(2020-09-21)[2021-03-28].http://zwgk.mct.gov.cn/zfxxgkml/zhgl/jytadf/202012/t20201204_907071.html.

[7]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6-20)[2021-03-28].https://www.mct.gov.cn/whzx/ggtz/202006/t20200620_872735.htm.

[8]中国农家书屋网.农家书屋工程简介[EB/OL].(2015-04-28)[2021-03-30].www.zgnjsw.gov.cn/booksnetworks/contents/403/250517.html.

[9]新华网.民生直通车:农家书屋,如何打造脱贫攻坚“精神加油站”?[EB/OL].(2020-09-15)[2021-03-30].http://www.xinhuanet.com/2020-09/15/c_1126495684.htm.

[10]文化部.文化部关于印发《“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7-12-04)[2021-03-30].https://www.mct.gov.cn/whzx/bnsj/ggwhs/201712/t20171204_829824.htm.

[11]谭发祥.农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证研究——以四川省首批试点建设为例[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1,30(1):61-68.

[12]从“田间”到“云端”:农家书屋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EB/OL].(2020-10-14)[2021-03-31].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20-10/14/c_1126611353.htm.

[13]即国家、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六级。

[14]贺州举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EB/OL].(2021-04-01)[2021-05-03].http://gx.cnr.cn/cnrgx/wentijiankang/20210401/t20210401_525451593.shtml.

[15]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在陕西柞水举行[EB/OL].(2021-04-25)[2021-05-03].http://news.cnr.cn/native/gd/20210425/t20210425_525471348.shtml.(www.xing528.com)

[16]傅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N].农民日报,2020-09-07.

[17]展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时代价值[N].光明日报,2019-11-20.

[18]张北阳.福建省上杭县:让新时代文明之树扎根群众[J].党建,2019(4):50.

[19]福建上杭:激活红色资源深化文明实践[EB/OL].(2020-10-20)[2021-05-03].http://www.wenming.cn/dfcz/fj/202010/t20201020_5820729.shtml.

[20]张诚,刘祖云.失落与再造:后乡土社会乡村公共空间的构建[J].学习与实践,2018(4):108-115.

[21]吕宾.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与路径[J].求实,2019(2):97-108,112.

[22]孟祥林.乡村公共文化内卷化困境与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5):40-47.

[23]傅才武,王文德.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的“弱参与”及其改革策略——来自全国21省282个行政村的调查[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5):54-73.

[24]吕宾.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与路径[J].求实,2019(2):97-108,112.

[25]曲江滨,刘伟.均等化视域下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26-129.

[26]陈波,李婷婷.城镇化加速期我国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再造:理论与模式构建[J].艺术百家,2015(6):64-71,112.

[27]贺雪峰.新时期中国农村社会的性质散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72-78.

[28]耿达.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生成机制与发展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云南和顺图书馆的案例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19(5):53-70.

[29]刘玉堂,高睿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研究[J].江汉论坛,2020(8):139-144.

[30]许丹.试论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变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22-30.

[3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7.

[32]陈晓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的数字鸿沟效应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1):38-42.

[33]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七号)[EB/OL].(2021-05-11)[2021-05-13].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5/t20210510_1817183.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