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业贿赂对策研究:法规化商业贿赂行为的范围和特征

商业贿赂对策研究:法规化商业贿赂行为的范围和特征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该规定,商业贿赂不仅包括销售者的贿赂行为,也包括购买者的贿赂行为,但不包括受贿者的受贿行为。商业贿赂的目的是获得交易机会。商业贿赂的内容为财物或者其他物质利益。在各种贿赂中,商业贿赂的发案率最广,涉案金额最大,牵涉的人最多,社会危害性最大。

商业贿赂对策研究:法规化商业贿赂行为的范围和特征

世界许多国家,并没有商业贿赂这个概念。他们一般把商业贿赂行为概括为腐败。美国是少数几个把商业贿赂区别于政治贿赂的国家之一。根据美国《布莱克法律词典》的解释,商业贿赂是贿赂的一种形式,是竞争者通过腐败收买预期交易对方的雇员或者代理人而获取优于其他竞争者的优势。《元照英美法词典》将商业贿赂定义为,“在不公平的商业活动中,买卖一方以给付对方雇员或代理人利益的方式去击败竞争对手的行为。”[4]

在我国,“商业贿赂”这一术语首先是作为学理概念在学者著述中出现的。1993年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虽然对商业贿赂行为作了明确规定,但该法本身并没有使用“商业贿赂”这一概念。《反不正当竞争法》颁布实施后,为教学、科研及实践的需要,学者们先后出版了一些关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著作,并开始使用商业贿赂这个概念。大多数学者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来界定商业贿赂,即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的行为。经营者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是商业行贿;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是商业受贿。1996年11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之后,“商业贿赂”的概念正式进入大众和媒体的视野。“本规定所称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根据该规定,商业贿赂不仅包括销售者的贿赂行为,也包括购买者的贿赂行为,但不包括受贿者的受贿行为。此后,很多相关法学著作都对商业贿赂行为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司法部统编教材《竞争法学》将商业贿赂行为界定为“在市场交易中,经营者采取财物或其他手段暗中收买交易对象或有关人员,以获得交易机会或者有利交易条件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北京大学经济法》教材中将商业贿赂定义为“经营者在市场交易活动中,通过暗中给付财物或者采取其他有关手段收买交易对象或者有关人员,以获得交易机会或占据市场优势的行为”[5]。以后的不同作者表述观点大同小异。总结十余年来对商业贿赂的研究,一致认为,商业贿赂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商业贿赂发生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自1993年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各种商品及资源都需要通过市场交易环节实现。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获得交易机会一直被管理学当做“机会成本”。有交易机会才有发展可能性。商业贿赂的目的是获得交易机会。所以,发生在非市场交易过程中的贿赂不是商业贿赂。

第二,商业贿赂的主体为经营者。由于我国《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费》将市场主体按照分工和地位分为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故商业贿赂的主体表现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经营者。当然,随着市场法治的发展,经营者既包括企业,也包括企业的工作人员。

第三,商业贿赂的客观外在表现为商业行贿、商业受贿及介绍贿赂。由于违反道德和法律,大多数商业贿赂都是在暗中(不公开)进行。商业贿赂的内容为财物或者其他物质利益。不能计算的好处不是商业贿赂。

第四,商业贿赂危害了公平交易的市场规则,破坏了公平交易的市场秩序。质量和价格应该是市场竞争中的两个支点。质优价廉是需求方选择经营者的唯一标准。商业贿赂试图在质量和价格之外,用不公开、不公正的手段达到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改变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

除商业贿赂之外,贿赂肯定还包括其他多种方式。如买官卖官的政治贿赂;为了获得“入党”、“提干”、“就学”等机会贿赂;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的敲诈贿赂等。但毋庸置疑的是,商业贿赂是贿赂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钱财在贿赂中处于核心地位。而所有的物质财富都来源于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是基础,交换是关键。所以,商业环节是体现价值的核心环节。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幅度决定了商家的利润和亏损。只有经过商业领域,商品的价值才能实现。没有在商业贿赂中得到不义之财,腐败分子就无法花钱买官;商品价格没有背离价值,商家有钱可赚,就不会把灾难转嫁给社会。在各种贿赂中,商业贿赂的发案率最广,涉案金额最大,牵涉的人最多,社会危害性最大。这就是本书专门论述商业贿赂的原因。(www.xing528.com)

【注释】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2]《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

[3]《法学词典》(增订版),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版。

[4]薛波主编:《元照英美法词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53页。

[5]侯怀霞主编:《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2~21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