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致敬百年上海旗袍传奇,匠人褚宏生的传奇故事

致敬百年上海旗袍传奇,匠人褚宏生的传奇故事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0年代初,柯灵与张爱玲初识。这是一身普通的上海小姐的装束,也是张爱玲一生中少有的保守造型。张爱玲偏爱旗袍,她亦自己设计旗袍。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旗袍也是一种出镜率最高的道具。今年97岁的褚宏生老先生,已经做了八十几年的旗袍。有人说,他就是“最后的上海裁缝”和“百年上海旗袍的传奇”。讲究的客人,盘扣的花形一年可以12变。褚宏生记忆很好,他认为最漂亮的顾客是当年的上海歌后韩菁清。

致敬百年上海旗袍传奇,匠人褚宏生的传奇故事

说起旗袍,就不能不说上海,不能不说张爱玲

现在,当我们回望旧上海的电影,可以轻易地看到,美人的装束无不与旗袍关系密切。

看看20世纪30年代的照片和广告,旗袍女子比比皆是。

百乐门,穿着艳丽旗袍的风尘女子,一步一婀娜,一步一妖娆,修长的纤指夹着细长的烟,缕缕的烟雾渐渐迷蒙了脸庞……

穿着旗袍的阮玲玉

在电影里,周旋、胡蝶、阮玲玉等女子与旗袍相得益彰,冷艳凝香。她们在那个闻香识女人的年代,在那些深深浅浅的光影里,演绎着飘逸典雅的万般风情,以及曾经沧海的幽怀感伤。

还有张爱玲,从留下来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

双手叉腰,头颅高昂,眉眼和唇角都极力上扬,再配合着她那一身得体的旗袍,无不给人一种倾城之美。

90年代初,柯灵与张爱玲初识。那是7月的一天,福州街头,张爱玲身着素雅的丝质碎花旗袍,肋下夹一个报纸包。

这是一身普通的上海小姐的装束,也是张爱玲一生中少有的保守造型。就像初入贾府的林黛玉,谨小而慎微。

之后,张爱玲红遍上海滩,她也有了不再保守的底气,可以大胆而张扬。而穿着旗袍的张爱玲,也成了旧上海的一个符号。

穿着旗袍的张爱玲。

张爱玲偏爱旗袍,她亦自己设计旗袍。在香港念书时,她就会将奖学金全数拿去购买衣料,自己制作旗袍。她还独创了许多穿法,让追随者变换不及。

张爱玲就像一个调色盘,她会将一切不合理的元素做在旗袍上,但却又都显得合理而隆重。(www.xing528.com)

张爱玲曾说:“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是袖珍戏剧。”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旗袍也是一种出镜率最高的道具。

她的小说中有种叫“香云纱”的旗袍料子,古称“莨绸”,其制作繁复,需30多道工序:先把中草药压碎煮成药汁,浸泡织物,由烈日暴晒,待干透后,再浸泡、暴晒,如此反复20多次才成为半成品,还要用富含铁质的河底矿物泥涂封,继续暴晒、晾干,再涂封、暴晒、晾干,经过数次才能制成面料。

在老上海斑驳的光影中,穿旗袍的女人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你说不清,是女人的柔美诠释了旗袍的韵致,还是旗袍的韵致成全了女人的风情。

画报中穿旗袍的女子。

褚宏生老先生。

今年97岁的褚宏生老先生,已经做了八十几年的旗袍。有人说,他就是“最后的上海裁缝”和“百年上海旗袍的传奇”。

褚宏生个子不高,瘦瘦的,听说记者来采访,特地穿了一件灰色的中式制服,还戴了一顶鸭舌帽。

在褚宏生的印象中,20世纪30年代,老上海旗袍店林立,他学艺的“朱福兴成衣铺”最兴隆的时候光裁缝师傅就有四五十位,徒弟、伙计不计其数。

作为一个时代女子的正装,那时的旗袍,可以很质朴,也可以极考究。仅一个小小的盘扣,春节配“如意扣”,老人家生日配“寿字扣”,姑娘们穿的多半是柔美的兰花扣”。讲究的客人,盘扣的花形一年可以12变。

在一件大红色、绣着牡丹花的旗袍前,褚老先生和上海海派旗袍促进会副会长周朱光一起,讲起了“直角扣”:“基本功就是直角扣,简单当中也不简单,因为它是有一边镶嵌在里面,做扣子你最少学半年吧,这个不是一两个月的功夫。”

褚宏生跟着师父缝纫、绣工、盘扣、量体,一样一样学下来。他说这几十年,用的都是学徒攒下的本钱:“学的东西比较多,别人说我可以做老板,我不做老板。”

只想当个旗袍裁缝的褚宏生因为手艺好,人缘儿好,有一大批老顾客,影星胡蝶、白杨、歌后韩菁清都曾是他的主顾。褚宏生记忆很好,他认为最漂亮的顾客是当年的上海歌后韩菁清。

直角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