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田野科学活动的发展方向:《绿野拾趣》

幼儿田野科学活动的发展方向:《绿野拾趣》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明确田野科学活动中幼儿的培养原则自主探索原则:以自主探索为主,配合使用游戏方法,引导幼儿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

幼儿田野科学活动的发展方向:《绿野拾趣》

田野科学活动以幼儿为主体,结合身边的资源即田野这个载体,引导幼儿在田野教育中自主探索,主动构建科学意识,像小科学家一样自然成长,这就需要幼儿园明确幼儿的发展方向,帮助幼儿在成长的道路上奠定科学基础,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

1.明确田野科学活动中幼儿的培养原则

(1)自主探索原则:以自主探索为主,配合使用游戏方法,引导幼儿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

案例:

幼儿在老师的组织下到田间去看农忙时节农民伯伯的工作。来到田间后,小朋友看到好多的稻谷好兴奋,看到一块块的农田,小朋友忙着跑到田埂上去踩一踩。

悠悠玩了一会儿问:“老师,这个地好长呀,有多远呀?”

看到小朋友不是对稻谷产生兴趣,而是对田埂产生了数概念的兴趣,我就没有马上回答她,而是对她说:“你可以用自己的办法知道哦。”

其他小朋友听到了也都围过来,这块田地到底多长是否让他们有了新的思考。小朋友们都问我:“老师,有天空那么长吗?”我笑笑不语,再次引导小朋友可以自己去量量。

“没有工具,我们怎么量?”几个小朋友在窃窃私语。只见贝贝说:“可以这样脚走。”好像办法有了,我建议:“可以试试行不行?”

贝贝急忙开始沿着田埂走。走到了田埂尽头,一共用了30步,其他孩子也开始学着她的样子跑过去,发现只用了22步。为什么步数不一样呢?孩子们自己在寻找原因了。

(2)自然教育原则:结合田野中的自然资源,对幼儿进行自然教育,让孩子真正通过跟周围世界的互动去学习

案例:

幼儿园5月安排了“田野昆虫日记”,小朋友需要认识昆虫。老师为了让幼儿能够走进大自然,从大自然中认识昆虫,事先去周围的地方踩点。

老师来到滨海小公园,发现公园内都是修剪得整整齐齐的大树,这里很少有昆虫落户,如果让幼儿来这个地方,不一定找得到昆虫。

老师又来到城市沙滩,这里是一片沙滩,唯有路边有几棵大树,但是大树长得都非常高,所以大树上即使有昆虫也看不到。

老师接着来到马路旁边的健身步道,步道旁有许多小树林,但是步道紧邻马路,安全系数低,而且来往车辆多,很难安静聆听昆虫的叫声或安静观察昆虫。

最后老师来到临桂路林荫大道,发现这里不仅车辆非常少,安全系数高,而且草丛较密,上面还有参天大树,重点是离幼儿园较近,适合幼儿到此处来捉昆虫、找昆虫。

(3)全面参与原则:幼儿园小中大年龄段幼儿全面参与田野科学活动,构建整体参与环境,使田野科学活动顺利开展。

案例:

3月的“植物图鉴”主题活动开始了,为了让所有幼儿都能参与这样的活动,幼儿园设计了整体方案,为不同年龄段安排了不同的目标和内容。

大班目标是走进田野,依照《手绘植物图鉴》按图索骥,寻找“植物朋友”。

内容安排:

1.活动前尝试小组分工,并用自己的图示记录下来形成计划书。如有的拍照,有的负责寻找,有的负责做标记,记住在哪里找到的,有的负责记录下自己在寻找过程中的发现。

2.活动中分工合作,完成寻找校园植物图鉴的任务。

3.活动后教师随机选取时间提供交流机会,每组派一位成员介绍小组的记录和发现等。有兴趣的幼儿可以在后期继续跟踪观察园树。(www.xing528.com)

中班目标是有兴趣拓展“植物朋友”的相关信息。

内容安排:明确寻找区域,按图索骥,仔细比较,寻找植物图片的“真身”,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找到植物的明显特征,有兴趣的幼儿可以在后期继续探讨。

小班目标是感受自然的丰富之美。

内容安排:观察植物图鉴,寻找相同的植物,说说,看看,想象一下,和植物朋友拍拍照。

2.提供田野科学活动中幼儿的培养方法

(1)科学体验性结合园内园外进行

科学体验就是让幼儿在园内园外的田野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索,体验过程,运用视觉、触觉、嗅觉等,让幼儿对真实世界有感知、感悟、探究。

园内活动结合幼儿园开展围绕窗边的春夏秋冬、乐田野、科学集体活动、专用活动室、田野户外游戏、个别化学习活动、田野科技节等系列活动组织进行。幼儿分小中大年龄段进行。在不同活动中教师创设不同环境、不同主题、不同形式让幼儿科学体验,从而丰富了田野科学活动的开展形式,感受不同田野科学活动的趣味性。

园外活动以周围资源或自然资源为载体,开展田野赏、亲子实践活动、各类科技比赛、家庭田野科学演播室、田野科学友好小组活动等系列活动组织进行。幼儿不分年龄、不分班级,以自由组合或者随机组合等形式,由教师协助完成或者提供机会让家长参与组织,将园外活动融于社会,始于生活,终于科学。

(2)科学启蒙性结合每月主题渗透

基于小中大班主题活动的开展,渗透科学教育,选择恰当的教育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挖掘主题活动中的科学内涵,通过教学活动目标、教学活动过程来实现科学教育无痕化,幼儿在获取知识同时,萌发初步的科学意识,培养初步的科学兴趣。

幼儿园的主题教育涵盖的领域较多较广,教师们通过挖掘不同主题寻找科学要素,设计成科学集体活动、田野户外游戏、实验操作等内容,引导幼儿在主题教育下建立科学启蒙性,行为上能够与自然互动。

大班主题“春夏秋冬”核心经验是“有兴趣观察风、雨、云、雷等自然现象,注意它们的不同变化。比较四季的明显不同,初步了解四季轮换的顺序。了解四季常见的树木花草和它们的变化”。我们结合科学启蒙性,挖掘各类科学活动,如“雨从哪里来”“收集雨水”“四季拼图”“我家门前的苹果树”等,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初步了解田野科学的内容,培养他们对观察与探索自然的兴趣。

(3)科学互动性整合自然资源应用

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或认知,通过直接体验和互动产生,幼儿在动动、想想、看看、玩玩中对自然资源的特性或现象产生兴趣和尝试研究,这样的互动性是幼儿的直接体验,让幼儿对科学的认识从无知或排异,再到同化或顺应,最后到求知或创新。这样的变化与自然资源无法分割,幼儿操作的材料可能是自然资源,操作的环境可能是自然界,操作的变化可能受自然影响,任何因素都会引发幼儿互动的愿望。

田野科学活动12月的主题是“我的树朋友”,目标让幼儿探索冬天树的特征,在绕绳、涂白中激发保护大树的愿望,并能带着问题去寻找、发现树的秘密,于是引导家长整合自然资源完成此项活动,家长带幼儿到周边环境中去认识各种各样的树,通过看、摸、抱等动作参与观察与认识。幼儿会拿着提问卡去问一问周围的人,他们从园林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关于许多树的故事,“为什么给树涂石灰水呀?”等,一起与家长寻找树上的秘密(树上的鸟窝、树上的果子、树上的动物),讲讲大树的生长、做做鸟窝等。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保护冬天的大树,如将麻绳整齐地缠绕在树干上为大树穿上冬衣,一起用石灰水给树儿防虫过冬,让幼儿知道用涂白的方法可以杀死寄生在树干上的一些越冬的真菌细菌害虫。让幼儿知道涂白会让过多的阳光反射掉,可以降低树木自身的温度,减少树干昼夜温差,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这样大树就能健康过冬了。

(4)科学教育性渗透园所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内容有多种,有情境环境、班级环境及生活环境。情境环境利用多种图示、多媒体、表演等手段,通过情境环境创设,引发幼儿对科学、对田野、对生活、对探索的关注。班级环境结合科学角及自然角的创设,能将科学教育性融于环境布置之中,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随机观察、自主探索,通过教师预设的环境及材料,观察与实践,感受环境中的科学教育性。生活环境是幼儿生活中的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它可以激发幼儿开展新探索、新行为的动机。

如:幼儿园的自然角设置有“窗边的春夏秋冬”,每个班级都结合科学教育性渗透在不同的环境中。小班选择不同的浇花桶自己浇灌或者观察同一植物不同的生长环境,中班每人一盆发芽植物,观察植物成长的秘密及比较植物生长周期的变化,大班围绕科学性较强的鱼菜共生、虹吸现象、光合作用明暗暖房、水果发电等现象种植植物。幼儿每天在自然角中进行观察记录,大班幼儿每人都有一本记录本,他们最喜欢就是每天看看植物的变化,他们发现豆子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生长的速度是不同的,于是就在自然角中开始种植各种豆子,有土培、沙培、水培,封闭型、开放型、暗房型、阳光型等,幼儿的观察时间更多了,观察的环境也从阳台拓展到室内,观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记录的方式也有了明显不同。

(5)科学趣味性融合田野户外游戏

田野户外游戏是幼儿园田野课程中最新的游戏开发内容,就是利用田野中的自然因素开发设计的户外游戏,游戏本身最大特点就是趣味性,将趣味与科学性相结合,幼儿不仅能够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更能自主地在游戏中体验到科学内涵,让科学不再那么枯燥,让科学更贴近幼儿年龄特点。田野户外游戏幼儿非常喜欢,如“我喜欢的植物”,幼儿到户外草地上,游戏开始时幼儿去草地四周寻找自己喜欢的植物,每次只能找一种,看谁找得快,找完了回来画出自己喜欢的特点,最后用累加的方式来计算哪个小组喜欢的理由多,并验证理由的正确性,最后以奖励稻草人的方式进行表扬鼓励。小朋友不仅要快速判断喜欢的植物,还要用记录的方式记下喜欢的理由,同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幼儿相互团结,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完成寻找、判断或记录等。每一轮游戏结束时,幼儿都非常兴奋,在游戏中他们慢慢习得游戏竞赛的规则和认识植物交流的乐趣,他们总是会主动提出再来一次的请求。像此类的户外游戏,教师们设计了很多不同年龄的不同玩法,如“双脚玩草球”“快乐猜猜猜”“狗尾巴草”“地鼠摘玉米”“走田埂”“草球进网”“拔萝卜”“大地妈妈的礼物”“树叶拼拼乐”等。

(6)科学学习性融合田野区域活动

田野区域活动是学习性的活动,将田野材料融合于区域活动中。区域活动的材料提供必须是低结构性的,而田野材料恰好体现这一特点。当班级搜集了各种各样的种子、果实、树叶、树枝、动物标本等材料时,教师利用这些材料创设丰富多彩的田野区域活动,如结合“春夏秋冬”主题设计了“四季园闯关”“豆豆本领大”“种子的生长”等田野区域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了解四季轮回变化、种子成长过程等科学知识;结合“好吃的食物”主题设计了“蔬菜拓印”“蔬菜水果长长长”“水果摸一摸”“蔬菜品种多”等田野区域活动,幼儿在操作中明白了蔬菜的不同特征、蔬菜的不同作用等科学知识。幼儿在田野区域活动中,对田野材料有了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他们会惊奇地发现,有些植物的功能性非常强大。我们可以利用一种植物开展多种学习方式,采用主动式、讨论式、协商式等与材料进行互动,在互动中建构新的学习经验,也在学习中调整田野材料,对不同材料挖掘不同的学习特性,如耐久材料可以一物多用,易坏材料可以及时使用。使用过程也培养了幼儿对田野区域材料的整理、分类、记录、摆放等学习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