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工人阶级呐喊-恩格斯传

为工人阶级呐喊-恩格斯传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第一版扉页《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撰写工作,从恩格斯1844年9月回到巴门开始,一直持续到1845年3月中旬。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的状况是当代一切社会运动的真正基础和出发点。而工人阶级的境况,只有在英国本土,才具有完备的典型的形式。从考察英国情况入手,研究当代工人阶级的状况,不但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行的。

为工人阶级呐喊-恩格斯传

恩格斯这次回到伍珀河谷,一共待了半年。其间,除了积极从事共产主义宣传活动和组织活动外,他还进行了一项同样伟大的理论活动:撰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这项理论活动之所以说是伟大的,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伟大的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这一点已经为后来的历史所证实;还由于它对于年轻的恩格斯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他自己在当时就已经看出来了。面对伍珀河谷保守的政治空气和家里的沉闷生活,恩格斯清楚地意识到:

如果我不是每天要把英国社会中最可怕的事情写进我的书里,我想我也许会有些颓唐起来,而这件事至少是把我的愤怒保持在沸腾状态。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第一版扉页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撰写工作,从恩格斯1844年9月回到巴门开始,一直持续到1845年3月中旬。短短半年时间,他一方面要从事大量的实际工作,一方面要整理从英国实地调查和搜集来的资料,还必须埋头钻研大量的英国报纸和书籍。从中不难想象,这个20多岁的年轻人,具有何等充沛的精力,具有多么强的责任感和刻苦精神。

对于写作这部书的目的,恩格斯十分明确:

我要向全世界控诉英国资产阶级所犯下的大量杀人、抢劫以及其他种种罪行,我要写一篇英文序言,打算单独印行,并分别寄给英国各政党的领袖、著作家和议员们。让这些家伙记住我吧。可是,不言而喻,我打的是麻袋,但指的是驴子,即德国的资产阶级。我清清楚楚地告诉他们,他们和英国的资产阶级一样坏,只是在榨取方面不那么勇气十足、不那么彻底、不那么巧妙罢了。

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的状况是当代一切社会运动的真正基础和出发点。而工人阶级的境况,只有在英国本土,才具有完备的典型的形式。并且,也只有在英国,才能搜集到比较完整的并为官方的调查所证实了的必要材料。从考察英国情况入手,研究当代工人阶级的状况,不但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行的。

通过分析产业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关系变革,恩格斯清晰地描绘了工人阶级产生和发展的轨迹。工人阶级的诞生,是产业革命最重要的结果之一,而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近代社会阶级结构的根本特点。

工人阶级一来到这个世界,就被剥夺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成为真正的无产者,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过活。无产者怎样出卖劳动力,仿佛是由自己的意志决定的,其实不然,由于生产资料完全被资产阶级所占有,无产者除了接受资产者规定的价格之外别无选择。

恩格斯愤怒地质问道:

好一个自由!无产者除了接受资产阶级向他们提出的条件,或者饿死、冻死、赤身露体地到森林中的野兽那里去找一个藏身之所,就再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了。好一个“等价物”!它的大小是完全由资产阶级任意规定的。而如果有这么一个无产者,竟愚蠢得宁愿饿死,也不接受资产者——他的“天然的长上”——的“公道的”条件,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很容易找到其他的人,因为世界上无产者有的是,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愚蠢得宁愿死而不愿活下去。

正是由于这样一种经济关系,无产者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成为有产者的奴隶。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使工人过着朝不保夕的悲惨生活——

在产业工人集中的大城市里,工人聚居区是地地道道的贫民窟,街道肮脏,房屋破旧,拥挤不堪,往往是一家男女老幼挤在一屋。还有许多人无家可归,不得不在过道里或拱门下过夜。衣衫褴褛,甚至衣不蔽体的穷人随处可见。

饮食情况也同样糟糕。虽然英国的大城市什么好的食物都可以买到,但工人只能购买质差价廉的食品,甚至是腐烂的东西,挨饿是经常的现象。

工人的劳动条件也极其恶劣。工伤事故屡屡发生,职业性疾病比比皆是,惨不忍睹:要么缺胳膊少腿,要么身体发育不良;置身于曼彻斯特的工人住宅区,“简直就好像是生活在一批从战争中归来的残废者里面一样”;纺纱车间的女孩子们,则“没有一个长得匀称”,她们都“矮小”“胸部狭窄、体形很难看”;童工的命运更悲惨,许多不满10岁的孩子,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4小时以上,不少幼小的生命被活活折磨而死。

面对如此惨状,恩格斯满腔悲愤地感叹道:

如果想知道,一个人在不得已的时候有多么小的一点空间就够他活动,有多么少的一点空气(而这是什么样的空气啊!)就够他呼吸,有什么起码的设备就能生存下去,那只要到曼彻斯特去看看就够了。

与无产阶级的贫困潦倒相反,资产者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他们垄断了一切生活资料,掌握着无产者的生死大权,并且这种垄断还受到国家政权的保护。他们贪得无厌,利欲熏心,金钱是他们衡量一切事物的唯一尺度,道德和良心让位于纯粹的利润追逐。对这样的资产者,恩格斯讲了他的一次亲身经历:

那天,我和一个资产者在曼彻斯特街上走,和他谈到工人区的恶劣的不合卫生的建筑体系,谈到这些地区的可怕的居住条件。他静静地听完这一切,在走到拐角上和我告别的时候,只说了一句:“但是,在这里毕竟可以赚很多钱。再见,先生!”

这样的资产者,只要自己能赚到钱,对雇用的工人是否挨饿、是否生病、是否死亡,都是毫不在乎的。对他们来说,除了快快发财,不会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不会有别的痛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交易

恩格斯由此断言:

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阶级像英国资产阶级那样堕落,那样自私自利到不可救药的地步,那样腐朽,那样无力再前进一步。

资产阶级代表着罪恶,代表着腐朽,代表着死亡;

工人阶级代表着善良,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新生。

工人比起资产阶级来,说的是另一种习惯语,有另一套思想和观念,另一套习俗和道德原则,另一种宗教和政治。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他们彼此是这样的不相同,就好像他们是属于不同的种族一样。在欧洲大陆上,到现时为止我们还只认得这两种人中的一种,即资产阶级。可是对英国的未来更加重要得多的,恰好是另一种人,即由无产者所组成的那一种人。(www.xing528.com)

工人阶级不但有着善良美好的道德情操,他们所处的无比低下的社会地位和非人的生活状况也必将促使他们觉醒,起来反抗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争取平等的政治经济权利,进而推动人类的最终解放。而在这种反映着历史发展趋势的长期斗争中,工人阶级将充分展现自己的革命品质,显示出自己最动人、最高贵、最合乎人情的特性。

事实上,工人对资产阶级的反抗,在产业革命开始不久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并经过了不同的阶段。

最早、最原始的形式是犯罪,是单枪匹马地以盗窃来反抗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可是,面对占绝对优势的镇压权力,无产者很快就发现这种以卵击石的反抗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于是他们逐渐把不满迁怒于抢占了他们工作岗位的机器设备上,他们砸碎机器,捣毁厂房,然而胜利也是转瞬即逝。根本的原因在于,这种反抗形式既不触动资本统治的社会基础(砸碎的机器可以再买,捣毁的厂房可以修复),又只局限于个别地区和工厂,“闹事”的工人们总是孤立无援地对抗法律上和实力上都远胜于己的联合起来的社会权力。

经过反复的斗争和失败、失败和斗争,工人阶级逐渐走向成熟,他们找到了新的反抗形式:建立工会,组织群众性罢工,制定政治宪章。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人阶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宪章运动,表明工人对资产阶级的反抗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宪章主义旗帜下起来反对资产阶级的是整个工人阶级,他们首先向资产阶级的政权进攻,向资产阶级用来保护自己的这道法律围墙进攻。

私有制造成了工人的贫困,造成了社会的对立。随着有组织的工人运动的广泛开展,社会革命的到来不可避免,以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为最终目的的共产主义革命必将到来。

恩格斯充满了革命豪情:

我坚决认为:现在已经间接地以个别小冲突的形式进行着的穷人反对富人的战争,将在英国成为全面的和公开的战争。

要想和平解决已经太晚了。

阶级的分化日益尖锐,反抗的精神日益深入工人的心中。愤怒在加剧,个别的游击式的小冲突在扩展成较大的战斗和示威。不久的将来,一个小小的推动力就足以掀起翻天覆地的浪涛。

那时,全国都将真正响彻战斗的号召:

对宫廷宣战!给茅屋和平!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一本为工人阶级呐喊的伟大著作,具有很强的战斗性,同时也有着很高的科学价值。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的时候,多次提到和引用其中的材料,认为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精神了解得极为深刻,对工人阶级状况的详细入微的描写则令人惊叹。列宁指出,不论在1845年以前或以后,都没有出现过一本书,像《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那样,把工人阶级的穷苦状况描写得这么鲜明、逼真。并且——

恩格斯第一个指出,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正是它所处的那种低贱的经济地位,无可遏止地推动它前进,迫使它去争取本身的最终解放。而战斗中的无产阶级是能够自己帮助自己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必然会使工人认识到,除了社会主义,他们没有别的出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只有成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的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力量。

恩格斯通过《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创作,为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建立做出了自己最早的、独特的贡献。这部著作真实地描述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指出了摆脱那种状况的出路,并给以唯物主义的科学论证。它第一次从方法论上揭示了“工人阶级处境悲惨的原因不应当到这些小的欺压现象中去寻找,而应当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中去寻找”。

作为一部经济史,特别是一部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写成的英国产业革命史,《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不仅系统地阐述了这场划时代的经济社会革命产生的深刻根源和发展进程,并把它的全部结果都展示出来了——

这场革命对社会阶级结构变迁的意义,是它既造就了近代无产阶级又造就了资产阶级,并同时造就了这两大产业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这种斗争,贯穿了从此往后的英国全部历史,并成为历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

这是一个革命性的结论,是一种全新的理论思维。

马克思在谈到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时,由衷地说:“他从另一条道路得出同我一样的结果。”

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加上马克思几乎同时完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及稍后他们两人共同着手创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当然,作为一部早期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一些论断还只是从思辨中提出来的,一些预言也没有为后来的实践所证实。但贯穿其中的基本思想,即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的思想,经过100多年来的革命实践的检验,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恩格斯晚年十分中肯地说:

这本书无论在优点方面或缺点方面都带有作者青年时代的痕迹。那时我是二十四岁。现在我的年纪比那时大了两倍,但是当我重读这本青年时期的著作时,发现它并没有什么使我脸红的地方。

在恩格斯的早期著作中,《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不但内容是最有分量的,出版发行也算得上是最及时的。1845年3月15日完稿,恩格斯随即把它送交莱比锡的出版商。同年5月底,该书正式出版,很快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是时,恩格斯已经离开伍珀河谷,迁往马克思居住的布鲁塞尔。在那里,他们与比利时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活动家以及在波兰流亡的革命者建立了联系。

两位历史伟人正式工作、战斗在了一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