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白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目提要

云南白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目提要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狗头人身的姐夫白族传说。(张秀娟)观音治牛白族传说。(段伶)泥塑白马与老汉白族传说。他听人说是一匹白马来吃的。(段辰)白文的由来白族文化起源传说。(施珍华)金口玉言白族史事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地区。一天他与浪穹州官少爷发生冲突,暴露身份,被送回南京故都。

云南白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目提要

狗头人身的姐夫白族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内容是:妹妹去看望姐姐,姐姐叮嘱她,姐夫是狗头人身的人,他吃东西时千万不要笑。晚上,妹妹见姐夫回来,像狗一样吃米汤水,忍不住“扑哧”笑出声来,姐夫就来咬她。她东躲西藏,猛然想起姐姐教她的办法,拿起一把筷子,一面丢一面跑,姐夫一面捡回去,一面又追上来。等妹妹跑到打场时,筷子丢完了,一个老大妈趁姐夫捡筷子回去时把妹妹罩在篾箩下面,姐夫过来就找不着,赶忙回去翻卜卦书,书上说:“在天下面,在地上面。”这不着边际的话使他更气,就把卜卦书烧了。从此,卜卦卜不准了。佚名讲述,杨大元记录翻译整理。收入《洱源西山白族文化》,32开,2页,1 400字,洱源县委宣传部、文体局2000年编印。(张秀娟)

观音治牛白族传说。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内容是:观音见人们用羊耕田,很吃力,巧施妙计,套住了野牛脖子,让野牛代替羊子耕田。可是观音走了之后,野牛又使野性,人们就用麻绳穿着牛鼻子,从此牛乖乖地为人干活。至今牛脖子上有一圈白的,人们说那是观音拴牛的印子,穿牛鼻子牵牛也是从那次开始的。张仲勋讲述,松水、李淳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云龙卷》,32开,1页,7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段伶)

观音度文昌白族传说。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白族地区。内容是:观音听说文昌家五代同堂,八九十口人和睦相处,想度文昌成仙,便下凡探听虚实。她乔装成乞讨的老妇到文昌家乞讨,正遇到他家吃饭,文昌请她上八位就座。此时房屋升天,上八位的乞讨老妇还原观音慈祥的面容端坐云端,文昌急忙跪拜,便成为神仙。文昌家两个赶马人回来不见主人,在一旁哭泣,后来就变成土地公公和山神老爷。张仲勋讲述,白水、李淳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云龙卷》,32开,2页,1 2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段伶)

观音卖桃子白族传说。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内容是:自从白羊厂发现银矿后,四面八方的人们都来开矿。有一年的三月十五日,观音到这里,见一个矿洞就有几百人,预感危险,就变成卖桃子的老妈妈,大声吆喝卖桃子。矿洞里的人们感到春天有桃子很奇怪,都出来看新鲜。这时,矿洞垮下来,大家幸运脱险。可是卖桃子的老妈妈也不见了,大家手里的桃子都变成了石头,这才知道是观音给人们消灾免难,于是就在这里建了观音寺。松仲良讲述,杨贞立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云龙卷》,32开,1页,7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段伶)

泥塑白马与老汉白族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叙述的是:自从神庙荒芜之后,汉才老爹的包谷地常被牲口糟蹋。他听人说是一匹白马来吃的。汉才老爹要看个究竟,到晚上果然看见一匹白马。他就用腰带下了扣子,扣住白马。可是转眼间白马又不见了。他顺着马蹄印找到庙前,见泥塑白马上拴着自己的腰带,认定是这马糟蹋包谷的,就把腰带换成铁链子拴着马。自那以后,汉才老爹的包谷就没有受糟蹋了。佚名讲述,和金梁搜集整理。载《怒江文艺》1996年第1期,16开,1页,600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文联1996年编印。(段辰)

白文的由来白族文化起源传说。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内容是:三家村有个从白鹤蛋中出来的叫鹤妹的哑女,靠村里人的帮助生活。一天,她跟小伙伴们去山上摘果子,一阵风把小伙伴们刮走。一只白鹤飞来告诉她,那是风妖,你朝西追到马耳山就可以救着伙伴。她一面追一面在路上给大人们画上记号,一直追到妖洞救出伙伴。由于她是哑巴,伙伴们就照她的符号一样画画跟她说话。大人们也学她,给出门人说话也这样画在树叶上,白鹤飞来见到这样的画就叼着送到远方亲人的手里。人们把这种画叫白文,鹤妹死后被尊奉为文字娘娘,为她建了庙,塑了像,每年三月二十五日,百姓和学子都去朝拜。高星跃讲述,吴奎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鹤庆卷》,32开,2页,1 0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段伶)

段煜变虎白族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内容是:传说,邓川下邑村有个孝子叫段煜,对母亲百依百顺,同时也用自己辛苦赚来的钱供养老岳母。他到保山去做生意时,遇到神仙指点,学会了变身术,还会变老虎给村里人看。他母亲也想看段煜变虎,但她一见老虎就被吓死了。这样,一时没人给他喂白公鸡,就再也变不成人了。但它一直怀有乡情,从来不咬邓川人。李伟讲述,李星华记录。文稿由大理白族自治州施珍华保存,16开,7页,3 186字。(施珍华)

罗善才变虎白族传说。流传于云南省祥云县。叙述的是:罗善才是他母亲梦见虎而怀孕所生的,所以姓“罗”,是白族话“虎”的意思。他常做为民除害的事,好人见他是人,坏人见他是虎。一天他母亲说:“人家说你是虎,你变给妈看看。”儿子不肯,后来推辞不了,就对母亲说:“我变成虎时,你把鸡往虎嘴里丢。”说完就地一滚就变成一只虎。母亲一见,吓死了,手里的鸡也飞跑了。从此,罗善才变不回人来了,跑到南方的山里,每当想念母亲时就回来看看,家乡人出门到南方,见到虎,虎也不伤人。佚名讲述,菡芳搜集整理。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祥云县民间故事卷》,32开,4页,2 5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段伶)

阿竹白族史事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泸水县、福贡县一带的白族地区。内容是:传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俄嘎的白族人是阿竹的后代。阿竹是腊匈家的家奴,却与腊匈的女儿妮库玛深深相爱着。腊匈几次用苦役整治阿竹,都被他巧妙地躲过了。腊匈怕阿竹夺了自己的领主地位,就以把妮库玛嫁给阿竹为条件,让阿竹远远地迁到俄嘎去。怒扒光讲述,木玉璋、王嘉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选》,32开,3页,1 560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施珍华)

金口玉言白族史事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建文帝即位四年,燕王夺位。建文帝逃至洱源石龙寺旁一小庵中做和尚,为此小庵得名为“潜龙庵”。潜龙庵前是官马大道,建文帝恐有不便,便北上至观山坝海西一岩洞中一心向佛,故此洞被人称为“眠龙洞”。后来又恐被识破真相而搬回至潜龙庵中,种花念佛。一天他与浪穹州官少爷发生冲突,暴露身份,被送回南京故都。当时英宗即位,认为祖辈的行为乃逆天而行,四处寻找建文帝的下落,但建文帝已老,不愿北上,又回云南为僧至死。佚名讲述,杨泽仁记录翻译。收入《姑娘龙》,32开,6页,3 600字,洱源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5年编印。(杨旭芸)

孟获巧摆荞人阵白族史事传说。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诸葛亮的兵马来到云南,百姓遭殃,粮食都被他们抢去了。孟获与诸葛亮为了争收荞子,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孟获带领将士依靠地利抢割了一片荞子,还巧妙地把荞秆打扮一番,布下“荞子”阵,击败了诸葛亮大军。剑飞讲述,鹤庆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搜集记录。收入《鹤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4页,2 38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罗振纲)

怒杀蓝老三白族史事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杜文秀起义后,曾经与他结拜的大哥蓝老三在大理抢了许多老百姓的金银珠宝、绸缎布匹,装了几十大车而去,还想要自立为王。杜文秀下令让两个将军去追,砍了蓝老三的头,把财物发还白族原主。张子周讲述,郭思九、李缵绪记录。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837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施珍华)

阿估茉白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白族地区。内容是:白族支系那马人住的共兴地方,曾经出了个女英雄,名字叫阿估茉。她为大家找到泉水,开沟灌田;她能背三百斤重的背子,上山下坡像飞一样快;她为大家找到盐水井,教大家煮盐卖,让大家都富起来。鹤庆王山官要来合伙煮盐,那马人不干;王山官派人来强占,也被阿估茉带领民众打跑了。后来,王山官用美人计离间阿估茉和丈夫戈班,找到阿估茉的弱点在咽喉,才杀了阿估茉。但她被金竹神救去做仙人,又为那马人做了许多好事。佚名讲述,罗栋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选》,32开,12页,6 600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施珍华)(www.xing528.com)

赶三月街白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杜文秀在大理起义期间,人们都很喜欢去赶三月街。因为在街场上可以看到杜大元帅在细心察看,发现有穷人买不起农具或生活用品,就叫人送钱给穷人,两三百、七八百地送,每次发完一大堆钱才回帅府。所以百姓,特别是穷人都喜欢去赶三月街。邓襄武讲述,李缵绪记录。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1页,594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施珍华)

渡漾江白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杜文秀要率兵打过漾江时,敌军弹药充足,人数众多,打了一个多月,也不能打过去,就和弟兄们“坐家”(开会)商议对策。结果一个晚上就把清兵打败,连清兵主帅苏将军也跌死了。原来,一个小兄弟建议用几只羊在羊角上捆一炷香,额上挂镜子,趁晚赶过江。这边杀声震天,锣鼓助阵,那边羊群登岸,火光点点,白旗军随后。敌军以为漾江失守,就全线溃败了,杜文秀一举获胜。杨文光讲述,李缵绪记录。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999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施珍华)

智杀神甫白族史事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清光绪年间,洋人在洱源以传教为名,勾结地方官绅,任意捕杀牛羊、奸淫妇女,干尽坏事。有一天,洋神甫正在让两个姑娘为其梳头时付小八冲进去一刀戳进神甫身体。神甫想站起来掏枪,但他的头发被两个姑娘拴在椅背上,动弹不得。神甫大叫手下人,但他们都到外面抢羊去了。这时全村男女都冲了进来,杀死神甫。刘桂芳讲述,段寿桃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918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施珍华)

黑占本起事白族史事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白族地区。“黑占本”是白族语名字,又被译为“恒乍绷”或“洪兆波”,是清嘉庆六年(1801年)维西、兰坪一带傈僳族、白族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从小志大,得到放牛马处的山神调教,学到高超本领;在老百姓遇到灾荒的年头,又受到官绅重重压迫的情况下,带领穷兄弟,起来武装对抗。最后,部下叛变,趁他重病时候,把他捆送到剑川,送交官军杀害。杨志铭讲述,李缵绪记录,李忠林翻译。收入《兰坪民间故事集成》,32开,4页,2 184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施珍华)

吴主起事的传说白族史事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白族地区。“吴主”是白族话,意为大家公举的头领。他原名叫和沛三,传说是个刀枪不入、本领高强的怪人。看到丰登白族乡亲受清政府拉夫派款、逼粮抓兵之苦,无法生活,他便带领大家起义,杀进拉鸡井,打到剑川马登。但因为准备不足,起义没有成功。为了保存实力,他们躲到缅甸曲玛去了。杨志铭讲述,李缵绪记录,李宗林翻译。收入《兰坪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1 988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施珍华)

白蟒围营白族史事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清朝康熙年间,剑川州官夏一松贪得无厌,盘剥百姓,手段残酷,激起民变。兰州温登村苏甘霖领头,带领起义军,连夜杀奔县城,砍死了州官夏一松。朝廷派农都尔岱率领大军前来讨伐叛众,到达南山,驻扎在“芸香草山”上。当晚只见整个剑川坝子灯火通明,几万火把,状似游龙,杀声震天。第三天,清军撤回大理,说是半夜里有一条身长无比、身披红袍的大白蟒把清军团团围住。统帅急了,跪地祝告:“剑川人该杀,请开北口;夏一松该杀,请开南口。”后来开了南口,清军就连夜撤回去了。人们说是剑川本主显灵变的白蟒围了清军,救了剑川百姓。赵玉昌讲述,李星华记录。收入《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32开,3页,1 647字,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施珍华)

三毛白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下关有个白族义士叫“三毛牛”,他爱打抱不平,与欺压百姓的官绅土豪作对。因他有一身武功,土豪们奈何他不得。有一次团总苏荣设下酒席,埋伏了一些团兵准备杀他。三毛牛情急之中,背起苏荣就跑了。他放了苏荣一条生路,不许他再残害百姓。三毛牛后来投奔杜文秀,被任命为大将军,在攻打下关时,守将苏荣听说三毛牛来了,便弃关而逃,白旗军顺利攻入大理。马恩金讲述,郭思九记录翻译。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3页,1 62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施珍华)

杀州官白族史事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地区。内容是:传说,清朝时夏一松在剑川为官,贪赃枉法,刮取钱财,对百姓施行暴虐手段。两位兰州的大爹亲眼目睹了城中州官是如何凶残对待百姓的,回家后一说,村里人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开了,最后决定起义杀州官。说干就干,各人操起农具,奔向衙门,杀了州官。杨达臣讲述,乐夫记录翻译。收入《石宝山的传说》,32开,4页,2 214字,剑川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6年编印。(罗振纲)

杀死张祖严,投奔白旗军白族史事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清朝驻喜洲守将张祖严,刮削百姓,糟蹋妇女,无恶不作,还派兵去打白旗军,老百姓和张祖严的部下都仇恨他。一天夜里,两个大汉身背大刀,闯进房里,却只杀了他的小老婆。经过仔细查找,在地板下面找到了张祖严,才把他乱刀砍死,他的兵将们全都投奔了白旗军。杨绍标讲述,李缵绪记录翻译。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1 215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施珍华)

东瓜佬与西瓜白族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讲述的是:古时候,剑川坝子没有人,东山长着一株紫瓜,西山长着一株白瓜。有一个紫瓜和一个白瓜滚到坝子里,变成紫脸小伙和白脸姑娘,两人靠天意结成夫妻,生儿育女。他们教儿女叫父母用原来的话,爹叫东瓜佬,妈叫西瓜佬。佚名讲述,松泉搜集。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剑川卷》,32开,2页,1 0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段伶)

割豆母子白族土特产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讲述的是:“豆母子”是蚕豆嫩叶白语译名。诸葛亮南征到剑川时,正值冬至前后,人们缺粮食,见田里蚕豆刚出苗,便叫人去割来煮着吃。士兵不忍心割庄稼幼苗,都留下寸把长的根。诸葛亮走后,百姓回来见蚕豆枝杈比往年发得多,夏天收的蚕豆也比往年多。从此,剑川的蚕豆出苗后要打尖,嫩叶可做汤,可掺入面糕,味道很好,成为一道特色菜。史九斤讲述,松泉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剑川卷》,32开,2页,1 0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段伶)

鹤庆干酒白族土特产传说。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地区。内容是:传说,欢娘手艺精巧,善织麻布,还常年在门口熬“久汤”为行人解渴。一天,一位仙姑从天上慕名而来,拜她为师学习纺织。转眼一年过去了,仙姑的手艺也学成了,她邀请欢娘与自己上天宫享清福,欢娘谢绝了,仙姑便以天宫蟠桃酒曲配方相赠,以示感谢。欢娘又把配方传给鹤庆百姓,从此有了味美香醇的鹤庆干酒。李鹤九讲述,鹤庆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记录。收入《鹤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1 456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罗振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