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民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目提要:民间故事卷

云南民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目提要:民间故事卷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收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云南卷》(下),16开,1页,874字,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流传于云南省德钦县部分地区。恰好有一只野牛从山腰经过,兔子及时告诉了狐狸。(海涛)乌鸦羽毛变黑的缘由藏族动物故事。收入《迪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4页,2 7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海涛)老虎与“驾驾”藏族动物故事。老虎又向湖里瞪眼龇牙,湖里的怪物也不甘示弱。(海涛)小白兔、灰猴子和花狐狸藏族动物故事。

云南民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目提要:民间故事卷

山羊此智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钦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很久以前,绵羊和山羊是亲姐妹。它们各自生了一个女孩,小山羊取名“此智”。为了独占家中的财产,狡诈的老绵羊害死了老山羊。此后它对此智百般欺凌,每天叫它上山去放牧。死后的老山羊变成一头老黄牛,把此智带到水草丰盛的地方放牧。在那里,树上的鸟儿为此智拾柴,地下的蚂蚁帮此智拾粪,母牛的奶会流进她的土罐里,母牛的粪也会变成金黄色的酥油。小绵羊知道后,很嫉妒此智,便和母亲一起把老黄牛杀了。在国王的选亲仪式上,此智穿着老黄牛的肠肚变成的花鞋,披着老黄牛皮变成的五光十色的衣袍,由喜鹊领路,来到了选亲场,被选中了。就在人们庆贺此智姑娘被选做国王的儿媳之时,老绵羊绝望地倒在地上死了。阿妈永宗讲述,此里尼玛搜集。收入《迪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4页,2 5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海涛

蝙蝠为王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钦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在鸟的王国里,孔雀锦鸡因长得美丽而被双双选为国王。后来,它们感到力不从心,便召集所有的鸟类开会,重新选举国王。在会上,众鸟听了蝙蝠的演讲,都被它的机智、才能所折服,大家一致选它当了新国王。日青扎史讲述,松金译仁、斯那农布采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云南卷》(下),16开,1页,874字,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海涛)

画眉斑鸠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钦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有一天画眉和斑鸠进行做窝比赛。画眉认真细致地用草编织着,编到一半时,斑鸠就飞来高叫道:“我早就做好了。认输了吧,别再编了,快去觅食。”画眉觉得奇怪,便飞去看个究竟。斑鸠的窝由几根枯树枝胡乱地搭在一起,里面还下了一枚蛋。画眉想教训斑鸠一顿,便把它的窝摔下树。斑鸠回来,不见了自己的窝和蛋,知道是画眉捣的鬼,便马上飞去追。可它终究没有追上,且一路受气,想不通其他鸟类为什么都护着画眉。从此以后,它就独自住在那烂窝里,痛苦地叫着:“嘟嘟……寒冷,嘟嘟……孤独。”佚名讲述,巴桑康珠搜集。收入《迪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2 0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海涛)

猴子和蝗虫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钦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从前,一群猴子经常到田间寻找食物,少不了要欺负小小的蝗虫。蝗虫受尽欺压,决心要与猴王决一死战。一天,猴群又拿着木棒来打蝗虫。蝗虫便跳到猴子的额头,当另一个猴子拿起木棒狠狠打下时,蝗虫飞身一跃,闪到一边。木棒结束了猴子的性命。这样,猴子打来打去,打的都是自己的同伴。最后猴群死伤大半。从此以后,猴子最怕蝗虫,一见到它们,就远远地躲开。佚名讲述,巴桑康珠搜集。收入《迪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1页,55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海涛)

狐狸狩猎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钦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狐狸听说狩猎有无限的乐趣,就带着弓箭上山了。它碰上了老虎,便上前请教狩猎的要领。不久老虎在一座山顶遇到野牛,便扑上去一口就把它咬死了。狐狸见了便想:“原来狩猎如此简单!”第二天,它约兔子去狩猎,来到前一天老虎到过的山顶。狐狸让兔子望风,自己学着老虎的样子到一旁装睡觉去了。恰好有一只野牛从山腰经过,兔子及时告诉了狐狸。狐狸一听,像老虎一样径直向野牛扑去,想一口咬死它。野牛一抬脚,踢在狐狸的额上,将它踢下山去。等兔子赶到时,刚刚还趾高气扬的狐狸早已断气了。斯那都烈讲述,斯那农布搜集、整理。收入《迪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812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海涛)

乌鸦羽毛变黑的缘由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钦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一天,乌鸦、鹫鹰和孔雀互相帮着梳妆打扮。开始是乌鸦和鹫鹰为孔雀效劳,它们调了七色颜料,精心把孔雀装扮得花枝招展。后来轮到孔雀和鹫鹰为乌鸦服务,它们先给乌鸦涂上黑颜料,正准备给它涂点其他色彩时,林子里有人做佛事,传来阵阵鼓声和唢呐声。乌鸦馋得等不及了,匆匆飞去林中捡吃人们敬佛时散落在地上的供品“德玛”。从此以后,它就变成全身黑了。仁庆扎史讲述,松金泽仁、斯那农布翻译、整理。收入《迪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1页,45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海涛)

智斗老熊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钦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小白兔一连几次差点被老熊吃掉,便想惩罚一下老熊。一天它在一座山坡上把又大又圆的马蜂窝当做鼓轻轻地敲。老熊来了,就帮它敲“鼓”,把“鼓”敲得稀巴烂。被惹怒的马蜂蜇得老熊遍体鳞伤。老熊又痛又气,便将小白兔追到盐湖边。它看见小白兔在湖里洗澡,便在岸上等着抓它。当时天气炎热,它又听信小白兔的话,跟着跳到湖中洗澡。被马蜂蜇伤的伤口在盐的刺激下,更是“雪上加霜”,老熊痛得在盐湖里直打滚。上岸后它顺着脚印在一条峡谷里追上了小白兔。小白兔当时正抓着野葡萄藤悠闲地荡秋千。笨拙的老熊再一次听信了它的话,抓住藤条荡起来。可还没荡到峡谷对面,野葡萄藤就断了,老熊被“荡”下悬崖。斯那都烈讲述,斯那农布搜集、整理。收入《迪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4页,2 7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海涛)

老虎与“驾驾”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钦县。讲述的是:小白兔出来找食,遇到一只想吃它的老虎。它急中生智,对老虎说,假如它能制服更厉害的“驾驾”,自己心甘情愿地做它的“美餐”。老虎果然上当。小白兔领着它来到山顶上的湖边。老虎向水中一看,只见里面有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怪物,以为那就是兔子所说的“驾驾”。它对着湖水神气地抖了抖身子,水里的怪物也做了同样的动作。老虎又向湖里瞪眼龇牙,湖里的怪物也不甘示弱。小白兔在一旁说着风凉话:“原来虎大哥还是怕‘驾驾’,不然怎么光在岸上耍威风呢!”老虎被激怒了,便跑到山顶,大吼三声,然后像箭一样冲下来,跳进湖心。佚名讲述,曹达伟搜集、整理。收入《迪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1 3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海涛)

小白兔、灰猴子和花狐狸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藏族聚居区。讲述的是:小白兔、灰猴子和花狐狸起初是很要好的朋友。花狐狸喜欢占小便宜,常常愚弄另外两位,致使它们上当受骗。它做梦都想当大王,天天盘算着要将两位朋友当仆人指使。小白兔和灰猴子对花狐狸的所作所为非常生气,有一次合伙教训了它一下,让它被白马又拖又踢,从此变成了灰狐狸。灰猴子在一旁大笑,结果手一松从树上掉了下来,屁股给摔烂了,变成了红屁股;小白兔的嘴也笑得合不上,永远地裂开着。佚名讲述,知史记录。收入《迪庆藏族民间故事》,32开,2页,728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王晓松)

天鸡下凡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讲述的是:古时候,天上的仙人派公鸡到人间盗取火种。公鸡下凡后被漂亮的母鸡给迷住了,便和它成了家。从此以后,母鸡下的蛋就可以孵出小鸡。仙人等了好久不见公鸡回来,便低头向人间看去。他知道了真相后十分生气,两次抓住公鸡头上的冠,要把它拎回到天上。公鸡挣扎着大声叫道:“喔喔喔,地热万,地热万。”天仙不好强求,就放了手,从此公鸡就永远地留在人间。定金培楚讲述,林涛记录。收入《中甸县民间故事》,32开,2页,65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王晓松)

鹦鹉为什么会说话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钦县。讲述的是:藏区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家里很富有,叫桑珠;另一个是穷人家的儿子,名扎西。两人结伴出门做生意,扎西赚了钱,桑珠却赔了本。在返乡的路上,他们经过一个村子,一条蟒蛇正在吃村民,扎西前去与它搏斗。桑珠却见利忘义,杀死了扎西,带着他的财产回到家乡。善良的扎西变成一只鹦鹉,飞回到阿妈的怀里,向她述说了自己被害的经过。后来它就陪在母亲的身边,成为她的好助手。不久一位军人买走了这只鹦鹉,带着它南征北战。它为主人立下了汗马功劳。平金安讲述,赵四九搜集。收入《迪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8页,5 6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和春燕)

兔子惩罚狐狸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为了教训一下狐狸,兔子假意和它交上朋友。一天,它们来到一个农户家借宿,主人让它们到经堂里睡觉。兔子看见那里放着一只木箱,里面装有麻籽,便告诉狐狸,自己睡着了会发出“咔嚓嚓,咔嚓嚓”的鼾声,说完便躺在木箱旁,狐狸则睡到神龛下面。等狐狸睡熟了,兔子便嚼起了麻籽。主人听到响声,便破口大骂起来。睡得迷迷糊糊的狐狸则说:“是撮纳(肛门)的鼾声。”天亮后,主人到经堂里焚香火,一看木箱里的麻籽被吃光了,且满地都是大小便,屋里臭气熏天。由于夜里他听见了狐狸的话,便肯定是它干的,所以抓住它便打,逼着它吞下兔子的屎,舔完兔子的小便。拉茸土美讲述,泽丹娃搜集、记录。收入《中甸县民间故事》,32开,2页,1 2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王晓松)

兔子与老人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讲述的是:一只兔子偷吃青稞,被老爷爷逮住了。兔子乞求他放了自己,并许诺会给他带来无尽的财富。老爷爷同意了。后来兔子烧死山下的一个妖魔,把它的房子和财产都给了老人和他的孙子。从此它和祖孙俩就住在妖魔的屋里。过了一些日子,兔子为了试探祖孙俩是否真心对它,便假装生病。虽然老爷爷给它买了许多好吃的东西,但它的“病”却日益加重。一天,兔子变成一位活佛,告诉老爷爷,只有把他孙子的心煮给兔子吃,兔子的病才会好。老爷爷听罢,毫不犹豫,拔出刀子准备去掏自己孙子的心。兔子见老爷爷待自己确实是一片真心,便阻止了他,并说出了事情的原委。爷孙俩都开心地笑了。丁金培楚讲述,林涛记录。收入《中甸县民间故事》,32开,3页,2 2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王晓松)

猫的由来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在一座寺庙里,活佛对小和尚们管得很严。有一次,一个小和尚犯了戒律,被撵出庙门。小和尚没有办法,只好在远离村寨的一个岩洞里修行。他夏天靠菌类充饥,秋天靠摘野果填肚皮;到了冬天,找不到任何东西充饥。有两个上山砍柴的妇女经过岩洞,她们的谈话提醒了小和尚。从此以后,他天天捕捉老鼠,这样既为人间除了害,又可以吃鼠肉充饥。他一直活到一百零一岁。后来,天神知道了这事,便让小和尚的灵魂升天。谁知灵魂升到半空时,发现人间还有鼠害,便向天神请求重返人间。天神见小和尚意诚志坚,就让他转世为猫返回到人间,终日捕鼠。知诗定主讲述,齐世勋记录。收入《中甸县民间故事》,32开,3页,1 6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王晓松)

黑颈鹤头顶上人发的来历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讲述的是:古时候,在香格里拉地区,每当播种或收获季节,黑颈鹤就飞到地里啄食青稞。人们恨透了它们。一天,一个小伙子撒完青稞种后,在地里安了一个扣子,第二天便扣到一只黑颈鹤。黑颈鹤哀求他放了自己,并发誓:从今往后,在当地播种前,它就飞往北方的降楚湖;等秋天青稞入仓后,它再飞回来。小伙子见它说得很诚恳,就将自己的几根头发插在它的头上,说:“只要人发还在你的头上,你永远都不能违背自己的诺言。”黑颈鹤点点头飞走了。从此以后,黑颈鹤头顶上就多了几根人发。齐旺堆讲述,刘群整理。收入《中甸县民间故事》,32开,1页,55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王晓松)

野鸡和兔子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一天,两位老人在地里干活,将干粮放在田埂上。兔子看见了,就领着野鸡来到田边。它让野鸡歇在树上,自己装成受伤的样子来到老人面前。老两口放下木槌去抓兔子。兔子边跳边等,把他们引到远处,让野鸡飞到田埂上饱餐一顿。然后野鸡让兔子站在远处,自己飞到老太婆头上站住,“咕咕”地叫开了。老头子发现干粮不见了,而地上尽是野鸡的脚印,便举起木槌朝它打去。野鸡赶忙飞开,木槌正好砸在老太婆头上。老太婆倒在地上动弹不得。兔子忍不住大笑起来,这一笑竟笑豁了嘴。定主讲述,林涛记录。收入《中甸县民间故事》,32开,2页,9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王晓松)(www.xing528.com)

蝙蝠与国王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钦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很久以前,纳帕海边的草原上百花争艳,百鸟啁啾。鸟的叫声打扰了附近王妃的晨觉,她大为不满。国王便下令所有的鸟来朝拜,准备割掉它们的舌头。到了上朝时间,一只叫吉八玛的蝙蝠姗姗来迟,它来后慢条斯理地替百鸟申辩。国王听后,觉得有理,且念百鸟初犯,就赦免了它们。百鸟从此再也不敢唱歌了。后来,还是吉八玛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国王,百鸟们又可以放声歌唱了。此里讲述,高宏张、冯远华整理。收入《迪庆藏族民间故事》,32开,4页,2 3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海涛)

兔子和老虎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钦县。讲述的是:兔子又遇上了曾经要吃自己的那只老虎,便急中生智地对它说:“你的尾巴歪了一点,影响你的威仪,我可以帮你修正过来。”老虎心想,反正兔子肯定跑不了,帮自己修好了尾巴再吃它也不迟,便同意了。兔子支使老虎找来四根铁棒、四根绳子、一百捆草、一百捆柴。它把四根铁棒固定在四个角,中间垫上一百捆柴、一百捆草,让老虎睡在柴草上面,再把老虎的四肢分别拴在四根铁棒上。待一切安排停当后,兔子点燃柴草,把老虎烧死了。佚名讲述,秦家华整理。收入《迪庆藏族民间故事》,32开,3页,1 4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海涛)

老虎、和尚与兔子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钦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一天,老虎跳到正在伐木的穷人面前,要吃他。穷人发现它的尾巴放在用楔子撑开的树缝里,便想办法把楔子拿开,结果老虎的尾巴被树死死地夹住了。几天过去,一位和尚路过,救出老虎。可老虎恩将仇报,反而要吃掉他。和尚绝望地诅咒它:“你会得到报应的。”老虎不知道“报应”是什么东西,就要他领着自己去找。和尚和老虎来到兔子跟前,聪明的兔子利用老虎狂妄自大的弱点,让它重新将尾巴夹在那条树缝里。后来老虎才知道中了兔子的计。兔子高傲地对老虎说:“这就是你应得的报应!”知诗培楚讲述,兰文亮整理。收入《迪庆藏族民间故事》,32开,4页,2 400余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海涛)

第十张兽皮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讲述的是:一只灰狼盘踞在一座山顶上,过往的小动物都被它吃了。一天,小白兔看见母羊领着小羊边走边哭,便上前询问。原来是灰狼要吃掉山羊母子。为了惩治恶霸,小白兔从桦树上剥下九张皮,放在小羊身上,自己则骑着母羊,来到灰狼面前。灰狼一见山羊母子,便扑上来要吃它们。小白兔不慌不忙从母羊背上跳下来,把小羊背上的九张桦树皮数了数,然后对灰狼说:“你来得正是时候,山神大王让我准备十张兽皮,我已剥得九张,正在为第十张——一张狼皮发愁,你倒找上门来了,好哇!”灰狼看看九张“兽皮”,再看看小白兔气势汹汹的样子,以为它真是受山神大王差遣,便吓慌了,拔腿就逃。佚名讲述,知史搜集、整理。收入《迪庆藏族民间故事》,32开,2页,65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海涛)

老虎抽烟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讲述的是:老虎见猎人抽烟,很好奇,便也想学。聪明的猎人从肩上取下火枪,对它说:“你身子这么大,只能吸大烟锅。你把它含住,我来给你点火。”说着,就把火枪口插到老虎嘴里,并点燃火药引线。“轰”的一声,老虎被打死了。夏居定主讲述,林涛整理。收入《迪庆藏族民间故事》,32开,1页,54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海涛)

猫头鹰讲经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钦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在柏树林中住着一只猫头鹰,年老体笨,耳目不灵,找不到食物,经常饿肚子。最后它想出了一个办法:以讲经来诱捉几只鸟来补补身子。它来到画眉鸟住的山上。画眉鸟起初还蒙在鼓里,便毕恭毕敬地听猫头鹰讲解经文。它们越听越不对头,当觉察到猫头鹰在耍花招施毒计时,便悄悄地飞走了。猫头鹰终究没有吃到画眉鸟,被活活饿死了。佚名讲述,肖托丁搜集。收入《迪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8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海涛)

乌鸦与雕竞技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讲述的是:老雕是百鸟中的大哥,乌鸦对它不服,便提出要与它比本事。第二天一大早,乌鸦便约上老雕,比比谁的视力好,还请群鸟来作证。它问老雕,遥远的山垭口上有何物?遥远的深河里有何物?遥远的草原尽头有何物?其实它在头天晚上就安排好了,可它做梦也没有想到,站在山垭口的岩羊听说老雕要来,一大早便躲进岩洞里了;它叫猴子在天亮前丢进河里的猪头也已沉到河底,只有几撮猪毛漂在水里;它派去睡在草原尽头的百灵鸟知道老雕要来,吓得远远地躲到丛林中。结果,乌鸦在自己安排的三场比赛中都输了。它只得退出百鸟的行列,喝下自酿的苦酒。昂伍提星讲述,刘群搜集。收入《迪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972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王晓松)

爱浮夸的母鸡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钦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一群鸭子在河里自由地游着。一只花母鸡跳跃着走过小桥,来到河边,鸭子们招呼它来河中戏水。“不!不!我不是在水中游泳的凡者。”花母鸡一边答,一边对群鸭夸起口来:“我爷爷是飞禽之王,能一刻不停地飞行一天,可以一口气飞过大海。”“那你爸爸呢?”一只白鸭问。“我爸爸他……哦……”母鸡更加高傲地说:“我爸爸曾在大雪天里飞行了七十七天,飞得比云高,还说见到了月亮上的小白兔呢!”花母鸡越吹越得意,没看见河水正上涨。不一会儿小桥被水冲走了,群鸭都游到岸上。花母鸡在惊叫中落下水。群鸭感到奇怪:“这位飞行冠军的女儿怎么就不会飞过来呢?”佚名讲述,巴桑康珠搜集、整理。收入《迪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6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海涛)

乌龟与狐狸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钦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有一天,高山上的一个湖突然干涸了,里面留下一只可怜的乌龟。几只狐狸发现后,马上围拢过来,想吃掉它。乌龟对狐狸们说:“假如想吃掉我,只有把我背到有水的湖边,边泡边啃。这样既能洗掉我皮上的毒素,又能将我的皮肤泡软,你们啃起来既不费力又不会中毒。”狐狸们认为反正这笨东西跑不掉,就把它抬到另一个湖边,推进了水中。乌龟马上游走了。狐狸们哀叹道:“人们都说我们狡猾,看来世上比我们聪明的还多着呢。”此里农布讲述,赵四九搜集、整理。收入《迪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1页,45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海涛)

自食其果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钦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一头大象和一只黄鼠狼分别住在湖的东西两岸,亲如兄弟。后来,由于受了湖边神柏树变的美女的挑拨,它们变成不共戴天的仇敌。有一次,双方厮杀起来,两败俱伤,先后死去。不久来了七个强盗,发现死象后,便都想独吞象肉。他们暗自互相投毒,想害死对方,结果七个人都先后中毒身亡。过了几天,来了一只狐狸,它想先吃完强盗们留下的剩肉后,再慢慢吃四只象腿。结果,没吃上几口,它也中毒而亡。接着来了一个喇嘛。他见此情景,便双手合十说道:“石头缝里会长出毒草,朋友当中会有人调唆,如果轻易听信别人的话,后果就像大象和黄鼠狼;饿狗的心思在骨头上,强盗的心思在钱财上,若想谋财害命,就请看那认钱不认人的七具尸体;坐享其成,唯利是图,并想贪图更多的,请看狐狸那永不知足的嘴巴。”斯那品初讲述,斯那农布搜集、整理。收入《迪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1 4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海涛)

狐狸的报应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钦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在茂密的树林里有一只狐狸和一只雪鸡。每天,雪鸡带着它的七只小鸡在林中觅食。一天,狐狸来到雪鸡家,用柔情蜜语感动了雪鸡。它们拜天祭地,发誓要同甘共苦,至死不分离。几天以后,狐狸告诉雪鸡,远方有一片草场,那里水肥草嫩,可自己不能展翅高飞,只好让它辛苦一趟,家中的小鸡自己可照料。雪鸡真的放心地飞走了。当它飞回家时,七个小鸡已被狐狸吃掉了。它只好默默地寻找报仇的机会。不久雪鸡对狐狸说,它发现在一座漂亮的房子里挂着许多鲜肉。狐狸不知是计,急忙跑到那房里,结果被猎人下的扣子夹住了。斯那此称讲述,泽仁尼玛搜集、整理。收入《迪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1 0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海涛)

大象和老鼠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钦县部分地区。讲述的是:很久以前,梅里雪山下的澜沧江西岸。居住着一头德高望重的老象。一天下大雨,江水猛涨,桥被冲断,过桥为自己婴儿找食的母老鼠过不了河,急得哭泣不止。对面的小鼠也饿得乱成一团。老象让母老鼠钻进自己的耳朵里,把它送到了对岸。又有一天,老象如往日一样晒太阳,却陷进沙滩里起不来了,只好等死。母老鼠听说后,便带着小鼠们在它身旁扒出一个大坑,让它顺着大坑的坡度站了起来,救了它的命。从此,大象和老鼠彼此成了救命恩人,所以民间留下这样的谚语:“善心善事有善报,老鼠知恩救大象。”吉称讲述,此仁尼玛搜集。收入《迪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1页,55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海涛)

骄傲的大象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讲述的是:在大象去湖里饮水的路上,有几个球状蜂窝和几堆蚂蚁窝。大象每次经过时,都用长鼻子敲戳蜂窝,用脚踩蚂蚁窝。长期以来,蜜蜂和蚂蚁都得不到安宁,于是决计报复。有一次趁大象饮水,蚂蚁涌进它的鼻子里,蜜蜂集结到它的眼里和太阳穴上,又蜇又叮。不一会儿,大象摔下悬崖,折断了腰脊,血流满地。临死时,它告诫后来者说:“欺弱小者以我为鉴。”昂吾提单讲述,泽丹娃搜集。收入《迪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1页,32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海涛)

黄鼠狼掘洞自灭 藏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讲述的是:一只黄鼠狼住在湖边的小洞里,为了偷懒,它想把湖水引到洞里来。经过一段时间辛勤的劳动,它终于把沟挖通了。可湖水涌进洞来,把它淹死了。它临死时说:“我自讨苦吃,掘洞自灭。”昂吾提单讲述,泽丹娃搜集。收入《迪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1页,18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海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