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民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目提要 史诗歌谣卷

云南民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目提要 史诗歌谣卷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猎歌白族劳动歌。(普学旺)五月栽秧忙白族劳动歌。(段伶)新房墙画图白族劳动歌。(阿葵)赶快种包谷白族劳动歌。这是寡妇借物候、气象、节日等唱述自己一年到头苦情的歌谣。歌谣唱述一年四季的放羊生活。全歌由引子、变虎、伏虎、献虎四节组成,唱述一物降一物的哲理,反映了白族根深蒂固的“以天为本、以德为本”的意识。称父为天,称母为地,在白族早期打歌作品中极为常见。

云南民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目提要 史诗歌谣卷

猎歌 白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洱源等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狩猎时的劳动情景。译文是:“上山我把密林钻,打猎不怕路途险,猎狗会撵山。小狗叫着去围猎,大狗猛追不转弯,我家猎狗像狮子,把麂子咬翻。”罗福宽唱述,乐夫、杨明高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7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普学旺)

五月栽秧忙 白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春耕春种的繁忙景象。译文是:“田坝秧鸡叫得响,树上布谷来帮腔,田间闹嚷嚷。男的吆牛去犁田,女的拔秧还栽秧,口唱调子手不闲,五月栽秧忙。”佚名唱述,乐夫、杨明高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阿葵)

犁田 白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剑川等县白族聚居区。歌谣表现农民勤劳耕作的情景。译文是:“田呀田,父母留下那块田,父母留下这头牛,用它来犁田。一天犁得三块地,三天翻得九丘田,白谷秧子栽下去,变成糯谷田。”佚名唱述记录。收入《白族文学史》,32开,1页,8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版。(段伶)

网鱼捞虾过生活 白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部分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渔家夜里打鱼的艰苦生活。译文是:“黑夜茫茫不见天,小船划到海里边,网鱼捞虾过生活,颠簸受熬煎。掌好手中舵,当心船会翻,家人心焦睡不着,盼到我回还。”杨学胜唱述,王群记录。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段伶)

勤苦种庄稼 白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种地人应有的人品。译文是:“走路要靠脚踩稳,摔跤就为踩不稳,摔倒难做人。泼水在地收不回,石子丢河试水深,勤勤恳恳种庄稼,人品最要紧。”杨亮才、陶阳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段伶)

新房墙画图 白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新房的粉刷和壁画图案。译文是:“新房建成先刷粉,石灰上面刷石灰,白得晃眼睛。画上青松白鹤,画上鲤鱼跳龙门,再画凤凰牡丹,说假也像真。”佚名唱述,乐夫、杨明高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阿葵)

赶快种包谷 白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全家人春耕的忙碌情景。译文是:“三月树木尖吐绿,争着开放花千树,枝头听布谷。叔叔忙着做犁耙,婶婶忙着补背箩,阿叔阿婶同商量,赶快种包谷。”佚名唱述,张明曾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阿葵)

小麦 白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保山市部分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农民在山坡上种麦的情景和心愿。译文是:“八月爬坡把土烧,背起麦种到山腰,上肥细耪播麦种,只望产量高。山高坡陡地贫瘠,还望老天把水浇,多洒汗来勤耕作,多打七八挑。”杨阿进唱述,闵成龙、闵成燕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阿葵)

水稻歌 白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用生动的比喻、风趣的语言唱述水稻生产的全过程。歌中称水稻生产有九十九道工序,第一百道工序才是米饭吃进嘴里。它既是传授水稻生产技能的歌谣,又是讴歌农耕劳动的歌谣,学会了这首歌,便了解了水稻生产。歌中从浸种、育秧、薅秧、壮苗、拔苗、栽秧、薅谷、除草、追肥、赶雀、护秋,到收割、打谷、舂碓、淘米、煮饭等,都有形象的描述。李玉宝唱述,穗红、乐夫记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施珍华家,16开,8页,88行。(施珍华)

采茶调 白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祥云县部分白族聚居区。十二月调。歌中采茶姑娘唱述茶园的美丽、采茶的愉快、种茶的寄托、卖茶的艰辛、丰收的祈求以及爱情的理想等。歌谣最后一段唱道:“腊月采茶一年完,背起老伞要茶钱,快把茶钱还给我,了结今年望明年。”熊吉魁唱述,罗大智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4页,8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阿葵)

放羊调 白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剑川等县白族聚居区。十二月调。这是寡妇借物候、气象、节日等唱述自己一年到头苦情的歌谣。寡妇月月都有难言之苦:正月,无心开门赶出羊;二月,羊欢乐难圆寡妇心;三月,清明见坟人伤感;四月,夜晚织麻受盘剥;五月,热天放羊人辛苦;六月,火把节家家欢乐寡妇自心寒;七月,不敢抬头望天上鹊桥;八月,做个泥饼当月饼;九月,草少菊花多,羊不吃菊心里愁;十月,拾得几穗谷子度时光;冬月,挖出草根喂羊口;“腊月卖羊去乔后(地名),沿着江边慢慢走。一边走来一边算,买点苦荞当鱼肉,称块盐巴过个年,好歹吃几口”。佚名唱述,杨美清、李荣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4页,8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阿葵)

牧羊歌 白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聚居区。属白族原始打歌调。歌谣唱述一年四季的放羊生活。歌中用“春水”、“夏雨”、“秋风”、“冬雪”作四季衣服,比喻形象自然,并从四季气候变化中概括出生活的经验和哲理,贴近生活。和顺爹、李桂发等唱述,杨亮才记译。收入《洱源西山白族文化》,32开,15页,250行,洱源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2000年编印。(罗振纲)

建房歌 白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白族聚居区。属白族原始打歌调。歌谣唱述白族先民建房盖屋的风俗民情。全歌共五段,通过盘古、盘生两兄弟找宝山、接风水、请木匠、找瓦匠的过程,反映白族人民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精神风貌。王怒祥、王文春唱述,段寿桃记译。收入《洱源西山白族文化》,32开,12页,194行,洱源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2000年编印。(施新宇)

打虎歌 白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聚居区。全歌由引子、变虎、伏虎、献虎四节组成,唱述一物降一物的哲理,反映了白族根深蒂固的“以天为本、以德为本”的意识。称父为天,称母为地,在白族早期打歌作品中极为常见。施志章唱述,段寿桃、李灿南记译。收入《洱源西山白族文化》,32开,15页,258行,洱源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2000年编印。(罗振纲)

采花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白族聚居区。歌谣以一年十二个月中盛开的鲜花为引子:正月报春花,二月柴把花,三月烧荒花,四月秧草花,五月水田花,六月火把花,七月祭祖花,八月团圆花,九月收割花,十月谷堆花,十一月青石花,腊月腊底花,把节令和生产劳动联系在一起,唱出了一年四季庄稼与花的关系。字发兴、字学忠唱述,段寿桃、李缵绪等记译。收入《洱源西山白族文化》,32开,24页,368行,洱源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2000年编印。(罗振纲)

我这个人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聚居区。歌谣歌唱有本领又敢作敢为的人。译文是:“你莫瞧我这个人,人这个,就是有本领。空中飞鸟我能捉,老虎豹子我能擒,铁索桥也踩得断,高山能踩平。”杨亮才、陶阳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段伶)

出门汉子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出门汉子所唱的曲子多为苦歌,但这首歌谣却表现了出门汉子以苦为乐的精神。译文是:“出门汉子越高山,懒得走了宿山间,树枝树桠做枕头,云雾当炊烟。豺狼虎豹做伙伴,箐里孔雀当雄鸡,半夜三更孔雀叫,兄弟们哟——起来走一程!”施映兰唱述,段伶搜集记译。收入《白族曲词格律通论》,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巴子)

出门曲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部分白族村寨。歌谣表现了出门汉子明知苦和累,偏要走天涯的乐观心态。路上做饭时,“三个石头做火桩,用锅盖当炒锅,柴棍做筷子”。夜晚露宿时,“睁眼看见天上星,被子上面盖清霜,不知有饥寒”。李清文唱述,段伶搜集记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16开,1页,18行。(巴子)

十二月采花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部分地区。歌谣唱述了一年中各月所开花朵的名称和特点。歌中唱道:“正月采花无花采,二月采花花正开,三月樱桃红似火,四月杨梅映绿苔,五月石榴玛瑙,六月金凤满园开,七月菱角浮水面,八月风摆桂花香,九月菊花铺满院,十月山茶遍山崖,冬月雪飘百花谢,腊月梅花朵朵开,迎风斗雪报春来。”杨径喜、杨仙武唱述,许世扳记录。收入《云南白族民歌选》,32开,2页,13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施珍华)

十二属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部分白族聚居区。属白族小调,加有衬腔衬词。歌谣中给十二个月分别配上了十二个生肖属相。歌中唱道:“正月花甲是属鼠人(咿咿咿哟咿),去看我的哥呀,三妹我尼娆娆,三妹我尼娆娆。”以后每个月都是这样唱,直到唱完十二个月十二属。左绍珍唱述,杨文玲记录。收入《云南白族民歌选》,32开,1页,18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施珍华)

十二月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白族聚居区。属白族民间歌舞霸王鞭曲。歌中唱道:“正月里来是新春,二月里来忙春耕,三月里来做秧田,四月苗发青。五月里来快栽种,六月禾苗绿茵茵,七月薅秧除杂草,八月谷花白生生,九月谷子笑弯腰,十月谷子收进村,十一月吃白米,腊月雪纷纷。杀掉肥猪舂饵欢乐迎新春。”施强弟唱述,杨明高、乐夫记录整理。收入《云南白族民歌选》,32开,1页,14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施珍华)

十二月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白族聚居区。属白族民间歌舞霸王鞭曲。歌中唱道:“正月里来是新春,二月里来忙春耕,三月里来做秧田,四月苗发青。五月里来快栽种,六月禾苗绿茵茵,七月薅秧除杂草,八月谷花白生生,九月谷子笑弯腰,十月谷子收进村,十一月吃白米,腊月雪纷纷。杀掉肥猪舂饵欢乐迎新春。”施强弟唱述,杨明高、乐夫记录整理。收入《云南白族民歌选》,32开,1页,14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施珍华)

十二月曲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部分白族聚居区。歌谣中不仅讲节日,而且讲农事活动,还提醒人们莫误节令,教给后代不违农时,告诉人们生活中有劳动的艰辛、丰收的快乐,也有自然界的赐予等,反映了白族的生产生活和民风民俗。用云龙白曲吟唱。车发云唱述记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施珍华家,16开,7页,84行。(施珍华)

十二属歌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此歌是男女二人互相调侃对方属相的歌谣,风趣幽默,蕴含深情。歌中唱道:“(女)听说阿哥你属牛,你这牛儿不知羞;闯进我家花园里,想把青草偷。”“(男)听得阿妹你属虎,山间要算你威武,阿哥我是打山匠,专找母老虎。”苏贵唱述,乐夫记译。收入《石宝山白曲选》第四集,32开,4页,96行,剑川县文化馆1988年编印。(施珍华)

离娘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旧社会的妇女被逼嫁给只有七岁的丈夫,在婆家受尽折磨,回到娘家又饱受嫂嫂的白眼,只有含泪离开家人。佚名唱述,李石松、陆采风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5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想娘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小姑娘被后母虐待,想念自己已去世的亲娘的悲痛心情。冯祥妹、冯瑞妹、冯秀英唱述,鹏云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4页,6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接囡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祥云县部分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妇女回家过节,父母兄长都很欢迎,几位嫂嫂却给她难看的脸色,令她很是伤心,发誓父母去世后,就算在外讨饭也绝不回娘家。熊银魁唱述,罗大智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2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两只雀子两个样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歌中唱道:“两只雀子两个样,继母生的坏心肠,我看继母搓汤圆,大小不一样。亲生儿子给一碗,前娘儿子给两颗,两颗还要抢回去,只给汤水喝。”反映了继母对养子的虐待。佚名唱述,乐夫、陈瑞鸿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一对白鸽飞朝西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耍山的欢乐情景。歌中唱道:“一对白鸽飞朝西,老友约我去耍山,耍了南寺耍北寺,喜见百花妍。早开那朵如月圆,迟开那朵花蕾鲜,辞别花枝和花叶,请把寺门关。我们就像花枝叶,青姑娘如花朵艳,绿叶衬花花更红,真逗人喜欢。回想过去同耍山,多热闹呀乐无边,大家一起来歌唱,歌声云天。”杨贞菊、羊重代、张珍顺等唱述,舍利、张文等记译。收入《云南白族民歌选》,32开,3页,16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施珍华)

砍柴要砍树枝桠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歌谣教人们砍柴、背柴的方法。歌中唱道:“砍柴要砍树枝桠,留着树干发新芽,不要连根挖。弯柴几根捆里面,直柴几根外面扎,口唱调子不觉累,快快背回家。”佚名唱述,杨明高、乐夫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唢呐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中唱道:“吹唢呐,吹长号,吹吹打打真热闹,唢呐上有六个孔,吹出百样调。下边装着金套碗,上面安着小芦哨,双手握住使劲吹,乐得哈哈笑。”佚名唱述,张文、陈瑞鸿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刍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白族特色民歌之一。歌中唱道:“刍哩刍,姐妹相约去拔刍,你刍我刍放一处,赖我偷你刍。为这刍草见官去,一同去到大官署,官爷处理得不对,杵了我几杵。”佚名唱述,陈瑞鸿、乐夫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渔、樵、耕、读 白族生活歌。又名《唢呐曲》、《海东调》。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捉鱼人勤苦,在风浪里穿行;砍柴人艰辛,在宁静的深山攀登;盘田人精耕细作,换来秋天五谷丰登;读书人勤学苦练,就一定会上进、成功。杨占琳唱述,舍利记译。收入《云南白族民歌选》,32开,2页,32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施珍华)

劝学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劝人读书学习,唱述读书的好处。第一段唱读书要吃苦耐劳,天文地理多少事,一下学不完。第二段唱先生管教严,父母敦促再三,自己一刻也不能松懈。第三段唱读书有益。第四段唱只要功夫到,秀才举人拿得到。第五段唱先苦而后乐,好处在后头。第六段唱读书明大义,书中有黄金。第七段唱为何世人不用心,丢失志气成白丁。第八段唱只要坚韧不拔,顽石也能化,功夫到了自然成。赵成麟、李开亮唱述,施中林记译。收入《兰坪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40行,云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施珍华)

劝读曲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用五更曲的曲调吟唱。歌者哀叹因家贫不能读书而处处吃亏、低人一等,奉劝世人好好读书,唱述“古说手把三寸笔,到处不求人”的道理。杨金明唱述,施珍华记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施珍华家,16开,2页,60行。(施珍华)

劝赌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一个赌徒一年十二个月都在赌钱,越赌越输,输得精光,这才反悔:“迟早赌掉一条命,我劝世人莫再赌。”歌中将赌博的危害以第一人称的形式道出,有较强的感染力。赵守值唱述记录,赵守值、施珍华翻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52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劝戒酒色财气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用四更曲的曲调吟唱。古代白族人认为,恶念之源就是酒(酗酒)、色(好女色)、财(贪财和赌博)、气(动气斗殴),所以一定要忌、要戒。歌谣唱述酒、色、财、气的危害,奉劝人们不要沾染恶习。王泽顺唱述,乐夫、陈瑞鸿记译。稿存剑川县文化馆陈瑞鸿家,32开,3页,32行。(施珍华)

劝郎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白族聚居区。妻子病危时唱此歌谣向丈夫托付身后事宜。歌中唱道:“眼看小妹将不幸,你要带好命肝心,离群大雁不要做,另讨一门亲。”赵鸿兴唱述,杨凤洲搜集整理。收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20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9年编印。(张杏莲)

劝夫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中妻子写信劝导丈夫戒掉毒瘾,丈夫回信表达不辜负妻子厚望的决心。全歌分两节。第一节是妻子写信,声泪俱下地劝导丈夫顾念父母妻儿之情,戒断毒瘾。第二节是丈夫回信,见到妻子的肺腑之言,面对离乡背井的痛苦,下决心断掉毒瘾。丈夫回信中唱道:“铁斧敲碎猴子头,锯断烟签不留形,浪子回头金不换,要做一只鹰。”阿玉母、段七斤等唱述,张文翻译整理。收入《中国民间情歌》,32开,3页,108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段伶)

劝夫戒赌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中妻子希望人们帮忙劝夫戒赌。译文是:“才一更,躺下听见赌博声。听见门外赌博人,帮忙劝一声。说赢也是人家钱,说输就得欠人情。不做好事浪荡子,田地也输尽。”佚名唱述,段伶搜集记译。收入《白族曲词格律通论》,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巴子)

十月怀胎 (一)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母亲怀胎十月每月的变化与痛苦,历数孩子生下来之后所要花费的养育功夫,直到孩子长大读书。歌中唱道:“二月怀胎地生虎,做起活来头发昏,眼花难以穿针线,手抓针不稳。”“小儿长到六七岁,买纸笔墨筹学金,父母望子变成龙,设馆请先生。”赵锡鹏、杨树生唱述,陈瑞鸿记译。稿存剑川县文化馆陈瑞鸿家,16开,3页,116行。(施珍华)

十月怀胎 (二)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部分白族聚居区。白族民间老年妇女传统劝世歌。歌谣唱述父母养育子女的艰难并感叹人生的不幸。歌中先是母亲对儿子讲述生儿、爱儿、供儿读书、给儿讨媳妇的艰难,到头来,儿子说父亲坏,媳妇说婆婆丑;之后感叹自己的人生:房屋田地给儿女,父母落得两手空空。杨汉月唱述,段伶搜集记译。稿存云南省高等学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16开,1页,32行。(巴子)

我念报恩经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聚居区。歌谣劝导世人孝敬父母。歌中首先唱述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儿子出生后的喜悦,母亲供养儿子读书、成婚的操劳,婚后夫妻二人“打爹打妈”的不孝,以及对儿子“骗吃骗喝”的无奈;之后唱述儿子知道了阴间的残酷,认识到:“羊子吃奶跪母前,乌鸦叼肉给母吃,小小毛虫虽然小,有一片孝心。”于是,儿子跪在母亲的灵前痛苦忏悔,并“劝善男信女们,敬重爹妈第一”。佚名唱述,张明曾、段甲成记译。收入《白族民间祭祀经文钞》,32开,6页,12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段辰)

白族人的一生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白族人一生的种种经历。从人刚出生,经历疾病、灾难,到长大读书、学手艺、娶妻、生子女,再到上了年纪眼花头昏、体力不支,以及儿孙孝顺的老来开怀,儿孙不孝的老死也不闭眼等。唱词生动,催人泪下。李正池唱述记译。稿存洱源县凤羽乡凤河村李正池家,32开,10页,160行。(施珍华)

当家曲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当家首先要勤快与节省,再穷也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不要到父母去世后才把好吃的东西供在灵前。歌谣用五更曲形式回忆反思,更加感人。段遇春唱述,乐夫、陈瑞鸿、李瑞林记译。稿存剑川县文化馆陈瑞鸿家,16开,3页,40行。(施珍华)

观音姆曲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白族人称观世音菩萨为“观音姆”。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世上人干了不该干的事,如:吸鸦片烟、赌博、酗酒闹事,打人、抢人、杀人、偷盗、淫人妻女、污染水源、任意杀牲等等,都将遭到报应,奉劝世人以改恶从善来弥补罪过。段遇春唱述,陈瑞鸿、施珍华、李瑞林记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施珍华家,16开,9页,72行。(施珍华)

报答父母恩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父母恩重如山,经历十月怀胎,将子女养大成人,费尽艰辛。奉劝人们与其拜泥塑的菩萨,不如拜家里的活佛——父母亲;与其父母死后供三牲酒礼,烧化金银纸钱,不如生前多加孝顺和照顾。歌谣以“五更劝化”的形式依次递进,说理深刻,颇具感染力。赵光祖唱述,秋风、原草记译。收入《石宝山白曲选》第九集,32开,2页,48行,剑川县文化馆1995年编印。(施珍华)

生儿育女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生儿育女之苦,尤其是儿多母苦,奉劝世人不宜多生。用五更曲的形式进行五次劝告。段遇春、段七九唱述,乐夫、陈瑞鸿记译。收入《石宝山白曲选》第九集,32开,2页,44行,剑川县文化馆1995年编印。(施珍华)

讨饭曲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破落子弟沦为乞丐后的讨饭生涯。他睡到艳阳高照,身上的虱子痒得难受才起来去讨饭。“早饭人家替我做,晚饭菜蔬吃不完;路边拾得几根柴,烤吃死猪禽。”全曲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揭示出一个好逸恶劳者的必然下场。段七九唱述,陈瑞鸿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3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怨夫五更曲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白族女子因丈夫出门长久不归而彻夜难眠的幽怨。杨占林唱述,杨元寿、李晴海记译。收入《石宝山白曲选》第十集,32开,2页,40行,剑川县文化馆1998年编印。(施珍华)

土官榨得百姓苦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歌中唱道:“土官的百姓受欺压,头上只用布条扎,裤子撕成破渔网,身穿羊皮褂。脚上穿的麻草鞋,茅草窝窝是床榻;砍柴卖柴难度日,粮饼难咽下。”李治唐唱述,杨明高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长的没有割的快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聚居区。歌中唱道:“土官镰刀真厉害,小小百姓是韭菜,刚刚长出你就割,长的没有割的快。”反映旧社会百姓惨遭压迫的悲惨命运。李剑飞唱述,章虹宇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过去日子苦难多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部分白族聚居区。属云龙白族调。歌中唱道:“提起过去没法说,过去日子苦难多,一生受折磨。别人绸缎绫罗把身裹,我破衣褴衫体难遮;辛酸日子难熬过,眼泪往下梭。太阳西斜落下坡,过去日子苦奔波,做得多来白白做,做得少也被盘剥。”李春芳唱述,王群记录。收入《云南白族民歌选》,32开,2页,13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施珍华)

可怜媳妇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媳妇一年十二个月都承受着繁重的劳动,在贫寒的环境中饱受折磨。歌中唱道:“四月交历暑热高,嫁夫不着命中糟;嫁夫不着眼戳刺,眼刺是难挑。”“腊月交历一年过,可怜媳妇泪双落;黄连苦水吃不尽,一世受折磨。”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们的苦难生活。范七老唱述,杨凤洲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4页,52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世间媳妇最可怜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部分白族村寨。歌谣唱述媳妇饱受婆婆虐待的苦情及其消极的反抗。歌中唱道:“人苦得像弯虾样,小腿由后转到前,婆婆还不满。”“留下几天的馊锅巴,不吃肚搅心发麻,吃了旧病发。”“家中活计无心做,做了也无好嘴脸,不如偷清闲。”萍秀母唱述,宋自华、李田中记译。收入《玉溪地区民族民间文学集成·白族卷》,32开,2页,24行,玉溪地区文化局、群众艺术馆、民委,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民委、文化馆1986年编印。(杨珊珊)

不是小妹不想唱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中童养媳向情哥诉说难言之苦。译文是:“身背草帽小哥哥,黄莺亮翅曲子多。不是小妹不想唱,心中打哆嗦。一怕嫂子搬是非,二怕婆婆受挑唆,小小妹子童养媳,身在刺窝窝。”佚名唱述,陆家瑞、陈瑞鸿、星海记译。收入《中国民间情歌》,32开,1页,8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段伶)

才一更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中因不幸婚姻而彻底难眠的媳妇倾诉包办婚姻的苦情。译文是:“才一更,爹妈为何没眼睛?把我配给那小子,空有这名声。结果自吃自受苦,开花自谢自萎身。要想让我成家业,要等转世生!”佚名唱述,段伶搜集记译。收入《白族曲词格律通论》,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巴子)

失落了蜂房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中妇人唱述做人媳妇的苦情。译文是:“冬雪盖地白茫茫,做人媳妇多凄惨;生病三天没吃饭,无人问短长。公婆一家多亲热,相关相顾不寻常;我是孤单小蜜蜂,失落了蜂房。”段善安唱述,陈瑞鸿、乐夫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阿葵)

光棍苦难熬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部分白族村寨。歌中光棍唱述自己无房住、无婆娘的孤苦情景。译文是:“蒿子房,篾笆墙,刮风下雨难抵挡,穷汉盼瓦房。鱼不游的浑水塘,鸟不歇的枯枝上,孤儿无婆娘。荒山上的白芨草,一天一天枯萎了,光棍苦难熬。”李世香等唱述,白玉龙记译。收入《玉溪地区民族民间文学集成·白族卷》,32开,1页,9行,玉溪地区文化局、群众艺术馆、民委,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民委、文化馆1986年编印。(段伶)

可怜不过做媳妇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部分白族村寨。歌中媳妇唱述做人不如猪狗的苦情。译文是:“可怜不过做媳妇,高卷衣袖做到黑,婆婆还不依。人家吃鸡我啃骨,我吃剩汤猪狗食,躲进灶房吃。三四天的馊饭菜,本想不吃肚里饥,吃了肚子泻。”李世香等唱述,白玉龙记译。收入《玉溪地区民族民间文学集成·白族卷》,32开,1页,9行,玉溪地区文化局、群众艺术馆、民委,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民委、文化馆1986年编印。(杨珊珊)

有苦无处说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白族聚居区。歌中媳妇唱述自己年少嫁人、公婆难伺候的苦情。译文是:“鸡还没叫就出屋,跌跌绊绊穿上鞋,伺候老公婆。公公骂我手脚笨,婆婆用指头掐我;十二岁就嫁人家,有苦无处说。”佚名唱述,菡芳、刘鹏、张明增记译。载《下关师专学报》1982年第1期,32开,1页,7行,云南省下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82年编印。(段伶)

没良心的爹和娘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聚居区。歌中姑娘怨恨爹妈错把自己嫁恶人。译文是:“没良心的爹和娘,把我嫁到这山梁;把我嫁到这里来,爱他哪一桩?爱他狼心和鹰胆?爱他青竹彪心肠?前世做了什么孽,让我伴虎狼。”李九凤唱述,杨学英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段伶)

独自冷凄凄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白族聚居区。歌中光棍唱述自己有嘴无饭、有身无衣、无妻、无田的苦情。译文是:“越思越想越悲伤,我和杜鹃鸟一样,独自冷凄凄。有了嘴巴没有饭,有了身子没有衣;好田好地人家种,光棍没有妻。”佚名唱述,杨亮才、陶阳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段伶)

孤单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永平县白族聚居区。歌中光棍唱述自己孤单而想娶妻的心情。歌中唱道:“月亮孤单星做伴,你的阿哥孤单是一人。”“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男人做不成。妹哭起码哥掉泪,哥哭起码妹不知。”杨荣春唱述,余莲花搜集整理。收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学集成·永平县卷》,32开,2页,28行,德宏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张秀娟)

做新媳妇真艰难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部分地区。歌中媳妇唱述自己痛苦的生活。译文是:“做新媳妇真艰难,听见鸡叫就起床,天还不亮做活计,时时受饥寒。山高路陡去砍柴,剩饭剩菜填肚肠,好汤不得喝一口,脸色蜡样黄。”佚名唱述,姚毅春记译。收入《民间文学选》,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段伶)

孤子孤女曲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一对子女因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孤苦伶仃,整夜哀哭无助,发出了“阎王老爷瞎了眼,不看我可怜”的诅咒。在无可奈何之下,他们只得哀求阿婶收容,并发誓长大了一定孝养阿婶,报答恩情。歌谣用哭五更的形式吟唱,更增添了孤儿孤女的凄凉。歌中孤儿以第一人称的形式道白,这是本子曲的一大特色。段遇春唱述,乐夫、陈瑞鸿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4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鳏夫寡妇苦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鳏夫寡妇的苦情,尤其是寡妇的深深痛苦。歌中唱道:“初三晚上现月钩,人生有喜也有忧;人到中年丧妻子,竟然把我丢。人家夫妻多亲热,我自卧床冷飕飕;两行泪湿鸳鸯枕,苦熬度春秋。二更天里月不圆,世间寡妇苦难言;人家在笑我在哭,言行自检点。”段遇春唱述,乐夫、陈瑞鸿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2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穷汉叹五更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白族汉子虽然家贫,但很有志气,他懂得“有钱难买俭和勤”,“庄稼不离田边走”,“为人如不讲道德,还不如飞禽”的道理。歌中刻画了一个“穷则思变”,坚强而又善良的农民形象。杨占林唱述,陈瑞鸿、乐夫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4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饿着去帮人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地区。歌谣唱述给人做帮工的人起早摸黑、饥寒交迫的苦情。译文是:“鸡叫头遍就起身,天还没亮就下田,饿着帮别人。天冷把破衣裹裹,肚饿把裤带紧紧,腰杆勒成细马蜂,手还不得停。”佚名唱述,菡芳、刘鹏、张明曾记译。载《下关师专学报》1982年第1期,32开,1页,7行,云南省下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82年编印。(段伶)

世上最穷就是我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部分白族村寨。歌谣唱述歌者穷困潦倒的生活。译文是:“世上最穷就是我,喝口凉水来解渴,还被水呛着。孤鸟高飞无处落,吃糠咽菜找不着,叫人咋个活。”佚名唱述,崎松记译。收入《玉溪地区民族民间文学集成·白族卷》,32开,1页,6行,玉溪地区文化局、群众艺术馆、民委,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民委、文化馆1986年编印。(杨珊珊)

身寒肚里饥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部分白族村寨。歌中以变水无鱼、变树无鸟作比,唱述无粮无衣之苦。译文是:“世上我穷谁能比,变作水塘鱼躲起,变树鸟不歇。饿来没有充饥粮,冷来没有暖身衣,身寒肚里饥。”李世香等唱述,白玉龙记译。收入《玉溪地区民族民间文学集成·白族卷》,32开,1页,6行,云南省玉溪地区文化局、群众艺术馆、民委,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民委、文化馆1986年编印。(段伶)

苦情调 (一)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祥云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白族姑娘被父母嫁到山旮旯的苦楚,并由此埋怨父母。她吃的是苦荞粑粑,住的是茅草棚子,穿的是羊皮褂褂,“三个土基搭个灶,就地挖个洗脸盆”,可以想象她的生活多么穷苦。罗炳胜唱述,罗大智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2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十二月曲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部分白族聚居区。歌谣中不仅讲节日,而且讲农事活动,还提醒人们莫误节令,教给后代不违农时,告诉人们生活中有劳动的艰辛、丰收的快乐,也有自然界的赐予等,反映了白族的生产生活和民风民俗。用云龙白曲吟唱。车发云唱述记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施珍华家,16开,7页,84行。(施珍华)

苦情调 (二)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部分地区。歌谣唱述的内容是:自己出世之前,在生死簿上抓着苦经书,所以出世后受苦受难、缺吃缺穿,无路可走。歌中唱道:“肠子响如激流水,衣裳烂如松果果,身子如柴瘦。”“要去背柴遇干旱,要去采花花谢了,一事无所获。”“松明封死老松树,我被贫困压扁头,死了才清秀。”和志达、和康生唱述,李嘉郁、张秀鹏记译。收入《兰坪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57行,云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张秀娟)

十二属歌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此歌是男女二人互相调侃对方属相的歌谣,风趣幽默,蕴含深情。歌中唱道:“(女)听说阿哥你属牛,你这牛儿不知羞;闯进我家花园里,想把青草偷。”“(男)听得阿妹你属虎,山间要算你威武,阿哥我是打山匠,专找母老虎。”苏贵唱述,乐夫记译。收入《石宝山白曲选》第四集,32开,4页,96行,剑川县文化馆1988年编印。(施珍华)

当兵苦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部分地区。五更曲。歌谣唱述当兵的苦情。一更唱“谷粒沙子”的吃食和官兵的不平等;二更唱饿着肚子、皮破血流练操苦;三更唱破烂的铺盖穿戴和疾病缠身的苦;四更唱难报答父母恩情和想念家人的苦;五更唱盼望老天开恩早日回家的心情。姚袭增唱述,陈瑞鸿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5页,7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阿葵)

离娘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旧社会的妇女被逼嫁给只有七岁的丈夫,在婆家受尽折磨,回到娘家又饱受嫂嫂的白眼,只有含泪离开家人。佚名唱述,李石松、陆采风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5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想娘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小姑娘被后母虐待,想念自己已去世的亲娘的悲痛心情。冯祥妹、冯瑞妹、冯秀英唱述,鹏云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4页,6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捧吃霜和雪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地区。歌谣唱述穷苦人家无粮无炊的苦情。译文是:“鸡叫三遍天已亮,家家起来做早饭,无粮自哀叹!要吃霜啊霜又冷,要吃雪啊雪又淡,只好捧吃霜和雪,冷病在身上。”佚名唱述,杨亮才、陶阳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段伶)

接囡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祥云县部分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妇女回家过节,父母兄长都很欢迎,几位嫂嫂却给她难看的脸色,令她很是伤心,发誓父母去世后,就算在外讨饭也绝不回娘家。熊银魁唱述,罗大智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2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明天不来了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帮工者的苦情和反抗精神。译文是:“太阳慢慢往下掉,管他的,我要回家了。吃的尽是猪狗食,苦得腰杆像弯桥;帮工哪像这样帮,明天不来了。”佚名唱述,菡芳、刘鹏、张明增记译。载《下关师专学报》1982年第1期,32开,1页,7行,云南省下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82年编印。(段伶)

两只雀子两个样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歌中唱道:“两只雀子两个样,继母生的坏心肠,我看继母搓汤圆,大小不一样。亲生儿子给一碗,前娘儿子给两颗,两颗还要抢回去,只给汤水喝。”反映了继母对养子的虐待。佚名唱述,乐夫、陈瑞鸿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逼得出远门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穷人一生下来就要过出门受苦的生活。译文是:“一生下来家就贫,富贵人家好光景,穷人出远门。我也实在不愿去,只因家穷欠债银;一生下来命就苦,逼得出远门。”佚名唱述整理。收入《白族文学史》,32开,1页,7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版。(段伶)

世道不平有穷富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聚居区。歌谣通过寒冬腊月穷人和富人穿着的不同,抒发对世道不平的愤慨。译文是:“冷清清,寒冬腊月水结冰;大雪纷飞漫天落,山岭白生生。穷人寒冷蹲火塘,富人裘皮穿在身;世道不平有穷富,天不长眼睛。”佚名唱述,杨明高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阿葵)

一对白鸽飞朝西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耍山的欢乐情景。歌中唱道:“一对白鸽飞朝西,老友约我去耍山,耍了南寺耍北寺,喜见百花妍。早开那朵如月圆,迟开那朵花蕾鲜,辞别花枝和花叶,请把寺门关。我们就像花枝叶,青姑娘如花朵艳,绿叶衬花花更红,真逗人喜欢。回想过去同耍山,多热闹呀乐无边,大家一起来歌唱,歌声入云天。”杨贞菊、羊重代、张珍顺等唱述,舍利、张文等记译。收入《云南白族民歌选》,32开,3页,16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施珍华)

白米装进财主仓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大理市等地白族聚居区。歌谣表达穷人对贫富不均世道的愤慨。译文是:“汗水滴下灌稻秧,白米却装财主仓,天理在哪方?新鞋新袜财主穿,牛屎马粪穷人抓;一年收成交租后,过年吃南瓜。”佚名唱述整理。收入《白族文学史》,32开,1页,7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版。(段伶)

砍柴要砍树枝桠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歌谣教人们砍柴、背柴的方法。歌中唱道:“砍柴要砍树枝桠,留着树干发新芽,不要连根挖。弯柴几根捆里面,直柴几根外面扎,口唱调子不觉累,快快背回家。”佚名唱述,杨明高、乐夫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为抱不平进牢房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大理市等地白族聚居区。歌谣抒发了为抱不平而坐牢的汉子藐视酷刑折磨的豪情,也讽刺了见钱眼开的“官爷”。译文是:“为抱不平进牢房,衙门住着活阎王,锁链响叮当。官爷见我猫吹胡,公案拍得叭叭响;老虎板凳接血盆,见钱才松绑。”佚名唱述,张明曾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阿葵)

吹唢呐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中唱道:“吹唢呐,吹长号,吹吹打打真热闹,唢呐上有六个孔,吹出百样调。下边装着金套碗,上面安着小芦哨,双手握住使劲吹,乐得哈哈笑。”佚名唱述,张文、陈瑞鸿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阎王不公正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聚居区。歌谣抒发了人们敢与造成世道不平的恶势力抗争的豪情。译文是:“刀口子上我敢碰,阎王老爷在哪里?我找他拼命!多少恶人他不叫,偏要我们穷人命;有钱就活无钱死,阎王不公正。”佚名唱述,杨亮才、陶阳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段伶)

刍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白族特色民歌之一。歌中唱道:“刍哩刍,姐妹相约去拔刍,你刍我刍放一处,赖我偷你刍。为这刍草见官去,一同去到大官署,官爷处理得不对,杵了我几杵。”佚名唱述,陈瑞鸿、乐夫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敬衣不敬人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聚居区。歌谣表达人们对世道不平的感慨。译文是:“不要像我做穷人,尝尽人间苦辣辛,受罪苦呻吟。无衣寻爱没人要,无钱生意做不成;如今世道不像话,敬衣不敬人。”佚名唱述,杨亮才、陶阳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段伶)

渔、樵、耕、读 白族生活歌。又名《唢呐曲》、《海东调》。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捉鱼人勤苦,在风浪里穿行;砍柴人艰辛,在宁静的深山攀登;盘田人精耕细作,换来秋天五谷丰登;读书人勤学苦练,就一定会上进、成功。杨占琳唱述,舍利记译。收入《云南白族民歌选》,32开,2页,32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施珍华)

民国时代兵马乱 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地区。歌谣唱述民国时期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苦情。译文是:“民国时代兵马乱,兵马乱,老百姓遭殃。厩里牛马被拉走,屋里东西被抢光;剩下一把破锄头,藏在床底下。”字翠香唱述,杨明高、尹明举记译。收入《云南白族民歌选》,32开,1页,7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段伶)

劝学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劝人读书学习,唱述读书的好处。第一段唱读书要吃苦耐劳,天文地理多少事,一下学不完。第二段唱先生管教严,父母敦促再三,自己一刻也不能松懈。第三段唱读书有益。第四段唱只要功夫到,秀才举人拿得到。第五段唱先苦而后乐,好处在后头。第六段唱读书明大义,书中有黄金。第七段唱为何世人不用心,丢失志气成白丁。第八段唱只要坚韧不拔,顽石也能化,功夫到了自然成。赵成麟、李开亮唱述,施中林记译。收入《兰坪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40行,云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施珍华)

活人用鬼钱 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部分地区。歌谣唱述民国时期滥发钞票、通货膨胀时百姓的痛苦生活。歌中唱道:“蒋介石的心肠毒,造出关金和金元;阴间阳间都不分,活人用鬼钱。买斤肉用几百万,买斤盐花几千元;街上一天三行市,百姓苦难言。”李义才唱述,赵文杰、陈瑞鸿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1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阿葵)

劝读曲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用五更曲的曲调吟唱。歌者哀叹因家贫不能读书而处处吃亏、低人一等,奉劝世人好好读书,唱述“古说手把三寸笔,到处不求人”的道理。杨金明唱述,施珍华记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施珍华家,16开,2页,60行。(施珍华)

闹饥荒 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民国时期剑川县闹饥荒时穷人卖儿卖女、富人借机发财的社会状况。歌中唱道:“穷苦百姓饿肚肠,地主家里粮满仓;一升米卖八块钱,买得起几梆(白语“升”)?野菜野果挖干净,山上蕨根也挖光;三升蚕豆卖儿女,喝亲人血浆。”张明德唱述,陈瑞鸿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1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阿葵)

劝赌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一个赌徒一年十二个月都在赌钱,越赌越输,输得精光,这才反悔:“迟早赌掉一条命,我劝世人莫再赌。”歌中将赌博的危害以第一人称的形式道出,有较强的感染力。赵守值唱述记录,赵守值、施珍华翻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52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反正歌 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清朝后期,洋人打进中国,慈禧太后逃到西安,从此洋人横行,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官吏暴虐,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百姓遭殃的境地。百姓只有起来“反正”(指辛亥革命),废除皇帝,建立一个不怕洋人、百姓自主的国家,才有希望。此歌采用白族山花体形式,以第一人称表述,是一首反帝反封建的歌谣。李耳昌、阿力唱述,李缵绪记译。稿存剑川县文化馆陈瑞鸿家,16开,4页,52行。(施珍华)

劝戒酒色财气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用四更曲的曲调吟唱。古代白族人认为,恶念之源就是酒(酗酒)、色(好女色)、财(贪财和赌博)、气(动气斗殴),所以一定要忌、要戒。歌谣唱述酒、色、财、气的危害,奉劝人们不要沾染恶习。王泽顺唱述,乐夫、陈瑞鸿记译。稿存剑川县文化馆陈瑞鸿家,32开,3页,32行。(施珍华)

龙背曲 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龙背”是土匪黑话,是他们的自称。歌谣唱述旧社会人们饱受官府压榨、富人盘剥,不得已而聚众谋反,啸聚山林,打富济贫,杀出一条活路。反映了清末民初“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杨一贤唱述,陈瑞鸿记译。稿存剑川县文化馆陈瑞鸿家,16开,12页,150行。(施珍华)

劝郎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白族聚居区。妻子病危时唱此歌谣向丈夫托付身后事宜。歌中唱道:“眼看小妹将不幸,你要带好命肝心,离群大雁不要做,另讨一门亲。”赵鸿兴唱述,杨凤洲搜集整理。收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20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9年编印。(张杏莲)

匪乱曲 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旧社会土匪四起,占山为王,官府不但不管,还要抓兵派夫,搜刮民财,使人民处于“官匪一样抢百姓,明抢暗抢都遭殃”的悲惨境地。王泽顺唱述,陈瑞鸿记译。稿存剑川县文化馆陈瑞鸿家,16开,9页,104行。(施珍华)

劝夫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中妻子写信劝导丈夫戒掉毒瘾,丈夫回信表达不辜负妻子厚望的决心。全歌分两节。第一节是妻子写信,声泪俱下地劝导丈夫顾念父母妻儿之情,戒断毒瘾。第二节是丈夫回信,见到妻子的肺腑之言,面对离乡背井的痛苦,下决心断掉毒瘾。丈夫回信中唱道:“铁斧敲碎猴子头,锯断烟签不留形,浪子回头金不换,要做一只鹰。”阿玉母、段七斤等唱述,张文翻译整理。收入《中国民间情歌》,32开,3页,108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段伶)

拉兵调 (一)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男子在父母妻子悲惨的呼喊声中被抓去当兵,昼夜兼程,翻山越岭过溜索,走不动就挨打,食不果腹,衣不御寒,历尽千辛万苦,才到达怒江高黎贡山。“隔山隔水隔家乡,哪天活着回村庄?我与家人生别离,天涯各一方。”就算打仗不死,也会死在长官马鞭下。歌谣用第一人称唱述,倍觉凄苦。杨长秀唱述,陈瑞鸿、李木记译。收入《石宝山白曲选》第五集,32开,4页,88行,剑川县文化馆1990年编印。(施珍华)

劝夫戒赌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中妻子希望人们帮忙劝夫戒赌。译文是:“才一更,躺下听见赌博声。听见门外赌博人,帮忙劝一声。说赢也是人家钱,说输就得欠人情。不做好事浪荡子,田地也输尽。”佚名唱述,段伶搜集记译。收入《白族曲词格律通论》,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巴子)

拉兵调 (二)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部分地区。歌谣以一老妇的口吻唱述民国时自己的独生子被拉去当兵后一去不回的悲惨经历。歌中唱道:“十月怀胎多艰辛,当年你妈把你生,天赐得黄金。水槽里面洗干净,温温暖暖包起身;把你养到三岁了,心还跳不停。”“谁知生你不遇时,蒋介石征兵……独子拉去把桥守,一去几年无讯音;父母不见儿回来,上吊把儿跟。”李金琦唱述,王群记译。收入《云南白族民歌选》,32开,2页,24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段伶)

十月怀胎 (一)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母亲怀胎十月每月的变化与痛苦,历数孩子生下来之后所要花费的养育功夫,直到孩子长大读书。歌中唱道:“二月怀胎地生虎,做起活来头发昏,眼花难以穿针线,手抓针不稳。”“小儿长到六七岁,买纸笔墨筹学金,父母望子变成龙,设馆请先生。”赵锡鹏、杨树生唱述,陈瑞鸿记译。稿存剑川县文化馆陈瑞鸿家,16开,3页,116行。(施珍华)

乡保长是蛀骨虫 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中唱道:“官家富来民家穷,乡保长是蛀骨虫;抓兵派款多残暴,个个充狗熊。穷家子被抓兵役,父母哭得眼睛肿;千捐万税缴不完,百姓怎不穷?”李义才唱述,赵文杰、陈瑞鸿、乐夫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十月怀胎 (二)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部分白族聚居区。白族民间老年妇女传统劝世歌。歌谣唱述父母养育子女的艰难并感叹人生的不幸。歌中先是母亲对儿子讲述生儿、爱儿、供儿读书、给儿讨媳妇的艰难,到头来,儿子说父亲坏,媳妇说婆婆丑;之后感叹自己的人生:房屋田地给儿女,父母落得两手空空。杨汉月唱述,段伶搜集记译。稿存云南省高等学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16开,1页,32行。(巴子)

我念报恩经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聚居区。歌谣劝导世人孝敬父母。歌中首先唱述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儿子出生后的喜悦,母亲供养儿子读书、成婚的操劳,婚后夫妻二人“打爹打妈”的不孝,以及对儿子“骗吃骗喝”的无奈;之后唱述儿子知道了阴间的残酷,认识到:“羊子吃奶跪母前,乌鸦叼肉给母吃,小小毛虫虽然小,有一片孝心。”于是,儿子跪在母亲的灵前痛苦忏悔,并“劝善男信女们,敬重爹妈第一”。佚名唱述,张明曾、段甲成记译。收入《白族民间祭祀经文钞》,32开,6页,12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段辰)

白族人的一生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白族人一生的种种经历。从人刚出生,经历疾病、灾难,到长大读书、学手艺、娶妻、生子女,再到上了年纪眼花头昏、体力不支,以及儿孙孝顺的老来开怀,儿孙不孝的老死也不闭眼等。唱词生动,催人泪下。李正池唱述记译。稿存洱源县凤羽乡凤河村李正池家,32开,10页,160行。(施珍华)

当家曲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当家首先要勤快与节省,再穷也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不要到父母去世后才把好吃的东西供在灵前。歌谣用五更曲形式回忆反思,更加感人。段遇春唱述,乐夫、陈瑞鸿、李瑞林记译。稿存剑川县文化馆陈瑞鸿家,16开,3页,40行。(施珍华)

观音姆曲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白族人称观世音菩萨为“观音姆”。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世上人干了不该干的事,如:吸鸦片烟、赌博、酗酒闹事,打人、抢人、杀人、偷盗、淫人妻女、污染水源、任意杀牲等等,都将遭到报应,奉劝世人以改恶从善来弥补罪过。段遇春唱述,陈瑞鸿、施珍华、李瑞林记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施珍华家,16开,9页,72行。(施珍华)

报答父母恩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父母恩重如山,经历十月怀胎,将子女养大成人,费尽艰辛。奉劝人们与其拜泥塑的菩萨,不如拜家里的活佛——父母亲;与其父母死后供三牲酒礼,烧化金银纸钱,不如生前多加孝顺和照顾。歌谣以“五更劝化”的形式依次递进,说理深刻,颇具感染力。赵光祖唱述,秋风、原草记译。收入《石宝山白曲选》第九集,32开,2页,48行,剑川县文化馆1995年编印。(施珍华)(www.xing528.com)

生儿育女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生儿育女之苦,尤其是儿多母苦,奉劝世人不宜多生。用五更曲的形式进行五次劝告。段遇春、段七九唱述,乐夫、陈瑞鸿记译。收入《石宝山白曲选》第九集,32开,2页,44行,剑川县文化馆1995年编印。(施珍华)

讨饭曲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破落子弟沦为乞丐后的讨饭生涯。他睡到艳阳高照,身上的虱子痒得难受才起来去讨饭。“早饭人家替我做,晚饭菜蔬吃不完;路边拾得几根柴,烤吃死猪禽。”全曲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揭示出一个好逸恶劳者的必然下场。段七九唱述,陈瑞鸿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3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怨夫五更曲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白族女子因丈夫出门长久不归而彻夜难眠的幽怨。杨占林唱述,杨元寿、李晴海记译。收入《石宝山白曲选》第十集,32开,2页,40行,剑川县文化馆1998年编印。(施珍华)

土官榨得百姓苦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歌中唱道:“土官的百姓受欺压,头上只用布条扎,裤子撕成破渔网,身穿羊皮褂。脚上穿的麻草鞋,茅草窝窝是床榻;砍柴卖柴难度日,粮饼难咽下。”李治唐唱述,杨明高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长的没有割的快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聚居区。歌中唱道:“土官镰刀真厉害,小小百姓是韭菜,刚刚长出你就割,长的没有割的快。”反映旧社会百姓惨遭压迫的悲惨命运。李剑飞唱述,章虹宇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过去日子苦难多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部分白族聚居区。属云龙白族调。歌中唱道:“提起过去没法说,过去日子苦难多,一生受折磨。别人绸缎绫罗把身裹,我破衣褴衫体难遮;辛酸日子难熬过,眼泪往下梭。太阳西斜落下坡,过去日子苦奔波,做得多来白白做,做得少也被盘剥。”李春芳唱述,王群记录。收入《云南白族民歌选》,32开,2页,13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施珍华)

可怜媳妇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媳妇一年十二个月都承受着繁重的劳动,在贫寒的环境中饱受折磨。歌中唱道:“四月交历暑热高,嫁夫不着命中糟;嫁夫不着眼戳刺,眼刺是难挑。”“腊月交历一年过,可怜媳妇泪双落;黄连苦水吃不尽,一世受折磨。”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们的苦难生活。范七老唱述,杨凤洲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4页,52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世间媳妇最可怜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部分白族村寨。歌谣唱述媳妇饱受婆婆虐待的苦情及其消极的反抗。歌中唱道:“人苦得像弯虾样,小腿由后转到前,婆婆还不满。”“留下几天的馊锅巴,不吃肚搅心发麻,吃了旧病发。”“家中活计无心做,做了也无好嘴脸,不如偷清闲。”萍秀母唱述,宋自华、李田中记译。收入《玉溪地区民族民间文学集成·白族卷》,32开,2页,24行,玉溪地区文化局、群众艺术馆、民委,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民委、文化馆1986年编印。(杨珊珊)

不是小妹不想唱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中童养媳向情哥诉说难言之苦。译文是:“身背草帽小哥哥,黄莺亮翅曲子多。不是小妹不想唱,心中打哆嗦。一怕嫂子搬是非,二怕婆婆受挑唆,小小妹子童养媳,身在刺窝窝。”佚名唱述,陆家瑞、陈瑞鸿、星海记译。收入《中国民间情歌》,32开,1页,8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段伶)

才一更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中因不幸婚姻而彻底难眠的媳妇倾诉包办婚姻的苦情。译文是:“才一更,爹妈为何没眼睛?把我配给那小子,空有这名声。结果自吃自受苦,开花自谢自萎身。要想让我成家业,要等转世生!”佚名唱述,段伶搜集记译。收入《白族曲词格律通论》,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巴子)

失落了蜂房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中妇人唱述做人媳妇的苦情。译文是:“冬雪盖地白茫茫,做人媳妇多凄惨;生病三天没吃饭,无人问短长。公婆一家多亲热,相关相顾不寻常;我是孤单小蜜蜂,失落了蜂房。”段善安唱述,陈瑞鸿、乐夫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阿葵)

光棍苦难熬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部分白族村寨。歌中光棍唱述自己无房住、无婆娘的孤苦情景。译文是:“蒿子房,篾笆墙,刮风下雨难抵挡,穷汉盼瓦房。鱼不游的浑水塘,鸟不歇的枯枝上,孤儿无婆娘。荒山上的白芨草,一天一天枯萎了,光棍苦难熬。”李世香等唱述,白玉龙记译。收入《玉溪地区民族民间文学集成·白族卷》,32开,1页,9行,玉溪地区文化局、群众艺术馆、民委,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民委、文化馆1986年编印。(段伶)

可怜不过做媳妇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部分白族村寨。歌中媳妇唱述做人不如猪狗的苦情。译文是:“可怜不过做媳妇,高卷衣袖做到黑,婆婆还不依。人家吃鸡我啃骨,我吃剩汤猪狗食,躲进灶房吃。三四天的馊饭菜,本想不吃肚里饥,吃了肚子泻。”李世香等唱述,白玉龙记译。收入《玉溪地区民族民间文学集成·白族卷》,32开,1页,9行,玉溪地区文化局、群众艺术馆、民委,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民委、文化馆1986年编印。(杨珊珊)

有苦无处说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白族聚居区。歌中媳妇唱述自己年少嫁人、公婆难伺候的苦情。译文是:“鸡还没叫就出屋,跌跌绊绊穿上鞋,伺候老公婆。公公骂我手脚笨,婆婆用指头掐我;十二岁就嫁人家,有苦无处说。”佚名唱述,菡芳、刘鹏、张明增记译。载《下关师专学报》1982年第1期,32开,1页,7行,云南省下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82年编印。(段伶)

没良心的爹和娘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聚居区。歌中姑娘怨恨爹妈错把自己嫁恶人。译文是:“没良心的爹和娘,把我嫁到这山梁;把我嫁到这里来,爱他哪一桩?爱他狼心和鹰胆?爱他青竹彪心肠?前世做了什么孽,让我伴虎狼。”李九凤唱述,杨学英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段伶)

独自冷凄凄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白族聚居区。歌中光棍唱述自己有嘴无饭、有身无衣、无妻、无田的苦情。译文是:“越思越想越悲伤,我和杜鹃鸟一样,独自冷凄凄。有了嘴巴没有饭,有了身子没有衣;好田好地人家种,光棍没有妻。”佚名唱述,杨亮才、陶阳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段伶)

孤单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永平县白族聚居区。歌中光棍唱述自己孤单而想娶妻的心情。歌中唱道:“月亮孤单星做伴,你的阿哥孤单是一人。”“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男人做不成。妹哭起码哥掉泪,哥哭起码妹不知。”杨荣春唱述,余莲花搜集整理。收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学集成·永平县卷》,32开,2页,28行,德宏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张秀娟)

做新媳妇真艰难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部分地区。歌中媳妇唱述自己痛苦的生活。译文是:“做新媳妇真艰难,听见鸡叫就起床,天还不亮做活计,时时受饥寒。山高路陡去砍柴,剩饭剩菜填肚肠,好汤不得喝一口,脸色蜡样黄。”佚名唱述,姚毅春记译。收入《民间文学选》,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段伶)

孤子孤女曲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一对子女因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孤苦伶仃,整夜哀哭无助,发出了“阎王老爷瞎了眼,不看我可怜”的诅咒。在无可奈何之下,他们只得哀求阿婶收容,并发誓长大了一定孝养阿婶,报答恩情。歌谣用哭五更的形式吟唱,更增添了孤儿孤女的凄凉。歌中孤儿以第一人称的形式道白,这是本子曲的一大特色。段遇春唱述,乐夫、陈瑞鸿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4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鳏夫寡妇苦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鳏夫寡妇的苦情,尤其是寡妇的深深痛苦。歌中唱道:“初三晚上现月钩,人生有喜也有忧;人到中年丧妻子,竟然把我丢。人家夫妻多亲热,我自卧床冷飕飕;两行泪湿鸳鸯枕,苦熬度春秋。二更天里月不圆,世间寡妇苦难言;人家在笑我在哭,言行自检点。”段遇春唱述,乐夫、陈瑞鸿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2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穷汉叹五更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白族汉子虽然家贫,但很有志气,他懂得“有钱难买俭和勤”,“庄稼不离田边走”,“为人如不讲道德,还不如飞禽”的道理。歌中刻画了一个“穷则思变”,坚强而又善良的农民形象。杨占林唱述,陈瑞鸿、乐夫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4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饿着去帮人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地区。歌谣唱述给人做帮工的人起早摸黑、饥寒交迫的苦情。译文是:“鸡叫头遍就起身,天还没亮就下田,饿着帮别人。天冷把破衣裹裹,肚饿把裤带紧紧,腰杆勒成细马蜂,手还不得停。”佚名唱述,菡芳、刘鹏、张明曾记译。载《下关师专学报》1982年第1期,32开,1页,7行,云南省下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82年编印。(段伶)

世上最穷就是我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部分白族村寨。歌谣唱述歌者穷困潦倒的生活。译文是:“世上最穷就是我,喝口凉水来解渴,还被水呛着。孤鸟高飞无处落,吃糠咽菜找不着,叫人咋个活。”佚名唱述,崎松记译。收入《玉溪地区民族民间文学集成·白族卷》,32开,1页,6行,玉溪地区文化局、群众艺术馆、民委,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民委、文化馆1986年编印。(杨珊珊)

身寒肚里饥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部分白族村寨。歌中以变水无鱼、变树无鸟作比,唱述无粮无衣之苦。译文是:“世上我穷谁能比,变作水塘鱼躲起,变树鸟不歇。饿来没有充饥粮,冷来没有暖身衣,身寒肚里饥。”李世香等唱述,白玉龙记译。收入《玉溪地区民族民间文学集成·白族卷》,32开,1页,6行,云南省玉溪地区文化局、群众艺术馆、民委,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民委、文化馆1986年编印。(段伶)

苦情调 (一)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祥云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白族姑娘被父母嫁到山旮旯的苦楚,并由此埋怨父母。她吃的是苦荞粑粑,住的是茅草棚子,穿的是羊皮褂褂,“三个土基搭个灶,就地挖个洗脸盆”,可以想象她的生活多么穷苦。罗炳胜唱述,罗大智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2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苦情调 (二)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部分地区。歌谣唱述的内容是:自己出世之前,在生死簿上抓着苦经书,所以出世后受苦受难、缺吃缺穿,无路可走。歌中唱道:“肠子响如激流水,衣裳烂如松果果,身子如柴瘦。”“要去背柴遇干旱,要去采花花谢了,一事无所获。”“松明封死老松树,我被贫困压扁头,死了才清秀。”和志达、和康生唱述,李嘉郁、张秀鹏记译。收入《兰坪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57行,云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张秀娟)

当兵苦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部分地区。五更曲。歌谣唱述当兵的苦情。一更唱“谷粒沙子”的吃食和官兵的不平等;二更唱饿着肚子、皮破血流练操苦;三更唱破烂的铺盖穿戴和疾病缠身的苦;四更唱难报答父母恩情和想念家人的苦;五更唱盼望老天开恩早日回家的心情。姚袭增唱述,陈瑞鸿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5页,7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阿葵)

捧吃霜和雪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地区。歌谣唱述穷苦人家无粮无炊的苦情。译文是:“鸡叫三遍天已亮,家家起来做早饭,无粮自哀叹!要吃霜啊霜又冷,要吃雪啊雪又淡,只好捧吃霜和雪,冷病在身上。”佚名唱述,杨亮才、陶阳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段伶)

明天不来了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帮工者的苦情和反抗精神。译文是:“太阳慢慢往下掉,管他的,我要回家了。吃的尽是猪狗食,苦得腰杆像弯桥;帮工哪像这样帮,明天不来了。”佚名唱述,菡芳、刘鹏、张明增记译。载《下关师专学报》1982年第1期,32开,1页,7行,云南省下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82年编印。(段伶)

逼得出远门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穷人一生下来就要过出门受苦的生活。译文是:“一生下来家就贫,富贵人家好光景,穷人出远门。我也实在不愿去,只因家穷欠债银;一生下来命就苦,逼得出远门。”佚名唱述整理。收入《白族文学史》,32开,1页,7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版。(段伶)

世道不平有穷富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聚居区。歌谣通过寒冬腊月穷人和富人穿着的不同,抒发对世道不平的愤慨。译文是:“冷清清,寒冬腊月水结冰;大雪纷飞漫天落,山岭白生生。穷人寒冷蹲火塘,富人裘皮穿在身;世道不平有穷富,天不长眼睛。”佚名唱述,杨明高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阿葵)

白米装进财主仓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大理市等地白族聚居区。歌谣表达穷人对贫富不均世道的愤慨。译文是:“汗水滴下灌稻秧,白米却装财主仓,天理在哪方?新鞋新袜财主穿,牛屎马粪穷人抓;一年收成交租后,过年吃南瓜。”佚名唱述整理。收入《白族文学史》,32开,1页,7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版。(段伶)

为抱不平进牢房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大理市等地白族聚居区。歌谣抒发了为抱不平而坐牢的汉子藐视酷刑折磨的豪情,也讽刺了见钱眼开的“官爷”。译文是:“为抱不平进牢房,衙门住着活阎王,锁链响叮当。官爷见我猫吹胡,公案拍得叭叭响;老虎板凳接血盆,见钱才松绑。”佚名唱述,张明曾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阿葵)

阎王不公正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聚居区。歌谣抒发了人们敢与造成世道不平的恶势力抗争的豪情。译文是:“刀口子上我敢碰,阎王老爷在哪里?我找他拼命!多少恶人他不叫,偏要我们穷人命;有钱就活无钱死,阎王不公正。”佚名唱述,杨亮才、陶阳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段伶)

敬衣不敬人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聚居区。歌谣表达人们对世道不平的感慨。译文是:“不要像我做穷人,尝尽人间苦辣辛,受罪苦呻吟。无衣寻爱没人要,无钱生意做不成;如今世道不像话,敬衣不敬人。”佚名唱述,杨亮才、陶阳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段伶)

民国时代兵马乱 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地区。歌谣唱述民国时期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苦情。译文是:“民国时代兵马乱,兵马乱,老百姓遭殃。厩里牛马被拉走,屋里东西被抢光;剩下一把破锄头,藏在床底下。”字翠香唱述,杨明高、尹明举记译。收入《云南白族民歌选》,32开,1页,7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段伶)

活人用鬼钱 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部分地区。歌谣唱述民国时期滥发钞票、通货膨胀时百姓的痛苦生活。歌中唱道:“蒋介石的心肠毒,造出关金和金元;阴间阳间都不分,活人用鬼钱。买斤肉用几百万,买斤盐花几千元;街上一天三行市,百姓苦难言。”李义才唱述,赵文杰、陈瑞鸿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1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阿葵)

闹饥荒 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民国时期剑川县闹饥荒时穷人卖儿卖女、富人借机发财的社会状况。歌中唱道:“穷苦百姓饿肚肠,地主家里粮满仓;一升米卖八块钱,买得起几梆(白语“升”)?野菜野果挖干净,山上蕨根也挖光;三升蚕豆卖儿女,喝亲人血浆。”张明德唱述,陈瑞鸿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1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阿葵)

反正歌 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清朝后期,洋人打进中国,慈禧太后逃到西安,从此洋人横行,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官吏暴虐,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百姓遭殃的境地。百姓只有起来“反正”(指辛亥革命),废除皇帝,建立一个不怕洋人、百姓自主的国家,才有希望。此歌采用白族山花体形式,以第一人称表述,是一首反帝反封建的歌谣。李耳昌、阿力唱述,李缵绪记译。稿存剑川县文化馆陈瑞鸿家,16开,4页,52行。(施珍华)

龙背曲 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龙背”是土匪黑话,是他们的自称。歌谣唱述旧社会人们饱受官府压榨、富人盘剥,不得已而聚众谋反,啸聚山林,打富济贫,杀出一条活路。反映了清末民初“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杨一贤唱述,陈瑞鸿记译。稿存剑川县文化馆陈瑞鸿家,16开,12页,150行。(施珍华)

匪乱曲 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旧社会土匪四起,占山为王,官府不但不管,还要抓兵派夫,搜刮民财,使人民处于“官匪一样抢百姓,明抢暗抢都遭殃”的悲惨境地。王泽顺唱述,陈瑞鸿记译。稿存剑川县文化馆陈瑞鸿家,16开,9页,104行。(施珍华)

拉兵调 (一)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男子在父母妻子悲惨的呼喊声中被抓去当兵,昼夜兼程,翻山越岭过溜索,走不动就挨打,食不果腹,衣不御寒,历尽千辛万苦,才到达怒江高黎贡山。“隔山隔水隔家乡,哪天活着回村庄?我与家人生别离,天涯各一方。”就算打仗不死,也会死在长官马鞭下。歌谣用第一人称唱述,倍觉凄苦。杨长秀唱述,陈瑞鸿、李木记译。收入《石宝山白曲选》第五集,32开,4页,88行,剑川县文化馆1990年编印。(施珍华)

拉兵调 (二)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部分地区。歌谣以一老妇的口吻唱述民国时自己的独生子被拉去当兵后一去不回的悲惨经历。歌中唱道:“十月怀胎多艰辛,当年你妈把你生,天赐得黄金。水槽里面洗干净,温温暖暖包起身;把你养到三岁了,心还跳不停。”“谁知生你不遇时,蒋介石征兵……独子拉去把桥守,一去几年无讯音;父母不见儿回来,上吊把儿跟。”李金琦唱述,王群记译。收入《云南白族民歌选》,32开,2页,24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段伶)

乡保长是蛀骨虫 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中唱道:“官家富来民家穷,乡保长是蛀骨虫;抓兵派款多残暴,个个充狗熊。穷家子被抓兵役,父母哭得眼睛肿;千捐万税缴不完,百姓怎不穷?”李义才唱述,赵文杰、陈瑞鸿、乐夫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十二月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白族聚居区。属白族民间歌舞霸王鞭曲。歌中唱道:“正月里来是新春,二月里来忙春耕,三月里来做秧田,四月苗发青。五月里来快栽种,六月禾苗绿茵茵,七月薅秧除杂草,八月谷花白生生,九月谷子笑弯腰,十月谷子收进村,十一月吃白米,腊月雪纷纷。杀掉肥猪舂饵欢乐迎新春。”施强弟唱述,杨明高、乐夫记录整理。收入《云南白族民歌选》,32开,1页,14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施珍华)

十二月曲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部分白族聚居区。歌谣中不仅讲节日,而且讲农事活动,还提醒人们莫误节令,教给后代不违农时,告诉人们生活中有劳动的艰辛、丰收的快乐,也有自然界的赐予等,反映了白族的生产生活和民风民俗。用云龙白曲吟唱。车发云唱述记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施珍华家,16开,7页,84行。(施珍华)

十二属歌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此歌是男女二人互相调侃对方属相的歌谣,风趣幽默,蕴含深情。歌中唱道:“(女)听说阿哥你属牛,你这牛儿不知羞;闯进我家花园里,想把青草偷。”“(男)听得阿妹你属虎,山间要算你威武,阿哥我是打山匠,专找母老虎。”苏贵唱述,乐夫记译。收入《石宝山白曲选》第四集,32开,4页,96行,剑川县文化馆1988年编印。(施珍华)

离娘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旧社会的妇女被逼嫁给只有七岁的丈夫,在婆家受尽折磨,回到娘家又饱受嫂嫂的白眼,只有含泪离开家人。佚名唱述,李石松、陆采风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5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想娘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小姑娘被后母虐待,想念自己已去世的亲娘的悲痛心情。冯祥妹、冯瑞妹、冯秀英唱述,鹏云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4页,6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接囡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祥云县部分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妇女回家过节,父母兄长都很欢迎,几位嫂嫂却给她难看的脸色,令她很是伤心,发誓父母去世后,就算在外讨饭也绝不回娘家。熊银魁唱述,罗大智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2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两只雀子两个样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歌中唱道:“两只雀子两个样,继母生的坏心肠,我看继母搓汤圆,大小不一样。亲生儿子给一碗,前娘儿子给两颗,两颗还要抢回去,只给汤水喝。”反映了继母对养子的虐待。佚名唱述,乐夫、陈瑞鸿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一对白鸽飞朝西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耍山的欢乐情景。歌中唱道:“一对白鸽飞朝西,老友约我去耍山,耍了南寺耍北寺,喜见百花妍。早开那朵如月圆,迟开那朵花蕾鲜,辞别花枝和花叶,请把寺门关。我们就像花枝叶,青姑娘如花朵艳,绿叶衬花花更红,真逗人喜欢。回想过去同耍山,多热闹呀乐无边,大家一起来歌唱,歌声入云天。”杨贞菊、羊重代、张珍顺等唱述,舍利、张文等记译。收入《云南白族民歌选》,32开,3页,16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施珍华)

砍柴要砍树枝桠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歌谣教人们砍柴、背柴的方法。歌中唱道:“砍柴要砍树枝桠,留着树干发新芽,不要连根挖。弯柴几根捆里面,直柴几根外面扎,口唱调子不觉累,快快背回家。”佚名唱述,杨明高、乐夫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吹唢呐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中唱道:“吹唢呐,吹长号,吹吹打打真热闹,唢呐上有六个孔,吹出百样调。下边装着金套碗,上面安着小芦哨,双手握住使劲吹,乐得哈哈笑。”佚名唱述,张文、陈瑞鸿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刍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白族特色民歌之一。歌中唱道:“刍哩刍,姐妹相约去拔刍,你刍我刍放一处,赖我偷你刍。为这刍草见官去,一同去到大官署,官爷处理得不对,杵了我几杵。”佚名唱述,陈瑞鸿、乐夫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渔、樵、耕、读 白族生活歌。又名《唢呐曲》、《海东调》。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捉鱼人勤苦,在风浪里穿行;砍柴人艰辛,在宁静的深山攀登;盘田人精耕细作,换来秋天五谷丰登;读书人勤学苦练,就一定会上进、成功。杨占琳唱述,舍利记译。收入《云南白族民歌选》,32开,2页,32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施珍华)

劝学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劝人读书学习,唱述读书的好处。第一段唱读书要吃苦耐劳,天文地理多少事,一下学不完。第二段唱先生管教严,父母敦促再三,自己一刻也不能松懈。第三段唱读书有益。第四段唱只要功夫到,秀才举人拿得到。第五段唱先苦而后乐,好处在后头。第六段唱读书明大义,书中有黄金。第七段唱为何世人不用心,丢失志气成白丁。第八段唱只要坚韧不拔,顽石也能化,功夫到了自然成。赵成麟、李开亮唱述,施中林记译。收入《兰坪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40行,云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施珍华)

劝读曲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用五更曲的曲调吟唱。歌者哀叹因家贫不能读书而处处吃亏、低人一等,奉劝世人好好读书,唱述“古说手把三寸笔,到处不求人”的道理。杨金明唱述,施珍华记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施珍华家,16开,2页,60行。(施珍华)

劝赌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一个赌徒一年十二个月都在赌钱,越赌越输,输得精光,这才反悔:“迟早赌掉一条命,我劝世人莫再赌。”歌中将赌博的危害以第一人称的形式道出,有较强的感染力。赵守值唱述记录,赵守值、施珍华翻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52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劝戒酒色财气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用四更曲的曲调吟唱。古代白族人认为,恶念之源就是酒(酗酒)、色(好女色)、财(贪财和赌博)、气(动气斗殴),所以一定要忌、要戒。歌谣唱述酒、色、财、气的危害,奉劝人们不要沾染恶习。王泽顺唱述,乐夫、陈瑞鸿记译。稿存剑川县文化馆陈瑞鸿家,32开,3页,32行。(施珍华)

劝郎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白族聚居区。妻子病危时唱此歌谣向丈夫托付身后事宜。歌中唱道:“眼看小妹将不幸,你要带好命肝心,离群大雁不要做,另讨一门亲。”赵鸿兴唱述,杨凤洲搜集整理。收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20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9年编印。(张杏莲)

劝夫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中妻子写信劝导丈夫戒掉毒瘾,丈夫回信表达不辜负妻子厚望的决心。全歌分两节。第一节是妻子写信,声泪俱下地劝导丈夫顾念父母妻儿之情,戒断毒瘾。第二节是丈夫回信,见到妻子的肺腑之言,面对离乡背井的痛苦,下决心断掉毒瘾。丈夫回信中唱道:“铁斧敲碎猴子头,锯断烟签不留形,浪子回头金不换,要做一只鹰。”阿玉母、段七斤等唱述,张文翻译整理。收入《中国民间情歌》,32开,3页,108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段伶)

劝夫戒赌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中妻子希望人们帮忙劝夫戒赌。译文是:“才一更,躺下听见赌博声。听见门外赌博人,帮忙劝一声。说赢也是人家钱,说输就得欠人情。不做好事浪荡子,田地也输尽。”佚名唱述,段伶搜集记译。收入《白族曲词格律通论》,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巴子)

十月怀胎 (一)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母亲怀胎十月每月的变化与痛苦,历数孩子生下来之后所要花费的养育功夫,直到孩子长大读书。歌中唱道:“二月怀胎地生虎,做起活来头发昏,眼花难以穿针线,手抓针不稳。”“小儿长到六七岁,买纸笔墨筹学金,父母望子变成龙,设馆请先生。”赵锡鹏、杨树生唱述,陈瑞鸿记译。稿存剑川县文化馆陈瑞鸿家,16开,3页,116行。(施珍华)

十月怀胎 (二)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部分白族聚居区。白族民间老年妇女传统劝世歌。歌谣唱述父母养育子女的艰难并感叹人生的不幸。歌中先是母亲对儿子讲述生儿、爱儿、供儿读书、给儿讨媳妇的艰难,到头来,儿子说父亲坏,媳妇说婆婆丑;之后感叹自己的人生:房屋田地给儿女,父母落得两手空空。杨汉月唱述,段伶搜集记译。稿存云南省高等学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16开,1页,32行。(巴子)

我念报恩经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聚居区。歌谣劝导世人孝敬父母。歌中首先唱述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儿子出生后的喜悦,母亲供养儿子读书、成婚的操劳,婚后夫妻二人“打爹打妈”的不孝,以及对儿子“骗吃骗喝”的无奈;之后唱述儿子知道了阴间的残酷,认识到:“羊子吃奶跪母前,乌鸦叼肉给母吃,小小毛虫虽然小,有一片孝心。”于是,儿子跪在母亲的灵前痛苦忏悔,并“劝善男信女们,敬重爹妈第一”。佚名唱述,张明曾、段甲成记译。收入《白族民间祭祀经文钞》,32开,6页,12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段辰)

白族人的一生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白族人一生的种种经历。从人刚出生,经历疾病、灾难,到长大读书、学手艺、娶妻、生子女,再到上了年纪眼花头昏、体力不支,以及儿孙孝顺的老来开怀,儿孙不孝的老死也不闭眼等。唱词生动,催人泪下。李正池唱述记译。稿存洱源县凤羽乡凤河村李正池家,32开,10页,160行。(施珍华)

当家曲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当家首先要勤快与节省,再穷也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不要到父母去世后才把好吃的东西供在灵前。歌谣用五更曲形式回忆反思,更加感人。段遇春唱述,乐夫、陈瑞鸿、李瑞林记译。稿存剑川县文化馆陈瑞鸿家,16开,3页,40行。(施珍华)

观音姆曲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白族人称观世音菩萨为“观音姆”。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世上人干了不该干的事,如:吸鸦片烟、赌博、酗酒闹事,打人、抢人、杀人、偷盗、淫人妻女、污染水源、任意杀牲等等,都将遭到报应,奉劝世人以改恶从善来弥补罪过。段遇春唱述,陈瑞鸿、施珍华、李瑞林记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施珍华家,16开,9页,72行。(施珍华)

报答父母恩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父母恩重如山,经历十月怀胎,将子女养大成人,费尽艰辛。奉劝人们与其拜泥塑的菩萨,不如拜家里的活佛——父母亲;与其父母死后供三牲酒礼,烧化金银纸钱,不如生前多加孝顺和照顾。歌谣以“五更劝化”的形式依次递进,说理深刻,颇具感染力。赵光祖唱述,秋风、原草记译。收入《石宝山白曲选》第九集,32开,2页,48行,剑川县文化馆1995年编印。(施珍华)

生儿育女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生儿育女之苦,尤其是儿多母苦,奉劝世人不宜多生。用五更曲的形式进行五次劝告。段遇春、段七九唱述,乐夫、陈瑞鸿记译。收入《石宝山白曲选》第九集,32开,2页,44行,剑川县文化馆1995年编印。(施珍华)

讨饭曲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破落子弟沦为乞丐后的讨饭生涯。他睡到艳阳高照,身上的虱子痒得难受才起来去讨饭。“早饭人家替我做,晚饭菜蔬吃不完;路边拾得几根柴,烤吃死猪禽。”全曲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揭示出一个好逸恶劳者的必然下场。段七九唱述,陈瑞鸿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3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怨夫五更曲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白族女子因丈夫出门长久不归而彻夜难眠的幽怨。杨占林唱述,杨元寿、李晴海记译。收入《石宝山白曲选》第十集,32开,2页,40行,剑川县文化馆1998年编印。(施珍华)

土官榨得百姓苦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歌中唱道:“土官的百姓受欺压,头上只用布条扎,裤子撕成破渔网,身穿羊皮褂。脚上穿的麻草鞋,茅草窝窝是床榻;砍柴卖柴难度日,粮饼难咽下。”李治唐唱述,杨明高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长的没有割的快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聚居区。歌中唱道:“土官镰刀真厉害,小小百姓是韭菜,刚刚长出你就割,长的没有割的快。”反映旧社会百姓惨遭压迫的悲惨命运。李剑飞唱述,章虹宇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过去日子苦难多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部分白族聚居区。属云龙白族调。歌中唱道:“提起过去没法说,过去日子苦难多,一生受折磨。别人绸缎绫罗把身裹,我破衣褴衫体难遮;辛酸日子难熬过,眼泪往下梭。太阳西斜落下坡,过去日子苦奔波,做得多来白白做,做得少也被盘剥。”李春芳唱述,王群记录。收入《云南白族民歌选》,32开,2页,13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施珍华)

可怜媳妇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媳妇一年十二个月都承受着繁重的劳动,在贫寒的环境中饱受折磨。歌中唱道:“四月交历暑热高,嫁夫不着命中糟;嫁夫不着眼戳刺,眼刺是难挑。”“腊月交历一年过,可怜媳妇泪双落;黄连苦水吃不尽,一世受折磨。”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们的苦难生活。范七老唱述,杨凤洲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4页,52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世间媳妇最可怜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部分白族村寨。歌谣唱述媳妇饱受婆婆虐待的苦情及其消极的反抗。歌中唱道:“人苦得像弯虾样,小腿由后转到前,婆婆还不满。”“留下几天的馊锅巴,不吃肚搅心发麻,吃了旧病发。”“家中活计无心做,做了也无好嘴脸,不如偷清闲。”萍秀母唱述,宋自华、李田中记译。收入《玉溪地区民族民间文学集成·白族卷》,32开,2页,24行,玉溪地区文化局、群众艺术馆、民委,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民委、文化馆1986年编印。(杨珊珊)

不是小妹不想唱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中童养媳向情哥诉说难言之苦。译文是:“身背草帽小哥哥,黄莺亮翅曲子多。不是小妹不想唱,心中打哆嗦。一怕嫂子搬是非,二怕婆婆受挑唆,小小妹子童养媳,身在刺窝窝。”佚名唱述,陆家瑞、陈瑞鸿、星海记译。收入《中国民间情歌》,32开,1页,8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段伶)

才一更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中因不幸婚姻而彻底难眠的媳妇倾诉包办婚姻的苦情。译文是:“才一更,爹妈为何没眼睛?把我配给那小子,空有这名声。结果自吃自受苦,开花自谢自萎身。要想让我成家业,要等转世生!”佚名唱述,段伶搜集记译。收入《白族曲词格律通论》,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巴子)

失落了蜂房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中妇人唱述做人媳妇的苦情。译文是:“冬雪盖地白茫茫,做人媳妇多凄惨;生病三天没吃饭,无人问短长。公婆一家多亲热,相关相顾不寻常;我是孤单小蜜蜂,失落了蜂房。”段善安唱述,陈瑞鸿、乐夫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阿葵)

光棍苦难熬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部分白族村寨。歌中光棍唱述自己无房住、无婆娘的孤苦情景。译文是:“蒿子房,篾笆墙,刮风下雨难抵挡,穷汉盼瓦房。鱼不游的浑水塘,鸟不歇的枯枝上,孤儿无婆娘。荒山上的白芨草,一天一天枯萎了,光棍苦难熬。”李世香等唱述,白玉龙记译。收入《玉溪地区民族民间文学集成·白族卷》,32开,1页,9行,玉溪地区文化局、群众艺术馆、民委,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民委、文化馆1986年编印。(段伶)

可怜不过做媳妇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部分白族村寨。歌中媳妇唱述做人不如猪狗的苦情。译文是:“可怜不过做媳妇,高卷衣袖做到黑,婆婆还不依。人家吃鸡我啃骨,我吃剩汤猪狗食,躲进灶房吃。三四天的馊饭菜,本想不吃肚里饥,吃了肚子泻。”李世香等唱述,白玉龙记译。收入《玉溪地区民族民间文学集成·白族卷》,32开,1页,9行,玉溪地区文化局、群众艺术馆、民委,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民委、文化馆1986年编印。(杨珊珊)

有苦无处说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白族聚居区。歌中媳妇唱述自己年少嫁人、公婆难伺候的苦情。译文是:“鸡还没叫就出屋,跌跌绊绊穿上鞋,伺候老公婆。公公骂我手脚笨,婆婆用指头掐我;十二岁就嫁人家,有苦无处说。”佚名唱述,菡芳、刘鹏、张明增记译。载《下关师专学报》1982年第1期,32开,1页,7行,云南省下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82年编印。(段伶)

没良心的爹和娘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聚居区。歌中姑娘怨恨爹妈错把自己嫁恶人。译文是:“没良心的爹和娘,把我嫁到这山梁;把我嫁到这里来,爱他哪一桩?爱他狼心和鹰胆?爱他青竹彪心肠?前世做了什么孽,让我伴虎狼。”李九凤唱述,杨学英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段伶)

独自冷凄凄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白族聚居区。歌中光棍唱述自己有嘴无饭、有身无衣、无妻、无田的苦情。译文是:“越思越想越悲伤,我和杜鹃鸟一样,独自冷凄凄。有了嘴巴没有饭,有了身子没有衣;好田好地人家种,光棍没有妻。”佚名唱述,杨亮才、陶阳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段伶)

孤单调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永平县白族聚居区。歌中光棍唱述自己孤单而想娶妻的心情。歌中唱道:“月亮孤单星做伴,你的阿哥孤单是一人。”“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男人做不成。妹哭起码哥掉泪,哥哭起码妹不知。”杨荣春唱述,余莲花搜集整理。收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学集成·永平县卷》,32开,2页,28行,德宏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张秀娟)

做新媳妇真艰难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部分地区。歌中媳妇唱述自己痛苦的生活。译文是:“做新媳妇真艰难,听见鸡叫就起床,天还不亮做活计,时时受饥寒。山高路陡去砍柴,剩饭剩菜填肚肠,好汤不得喝一口,脸色蜡样黄。”佚名唱述,姚毅春记译。收入《民间文学选》,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段伶)

孤子孤女曲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一对子女因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孤苦伶仃,整夜哀哭无助,发出了“阎王老爷瞎了眼,不看我可怜”的诅咒。在无可奈何之下,他们只得哀求阿婶收容,并发誓长大了一定孝养阿婶,报答恩情。歌谣用哭五更的形式吟唱,更增添了孤儿孤女的凄凉。歌中孤儿以第一人称的形式道白,这是本子曲的一大特色。段遇春唱述,乐夫、陈瑞鸿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4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鳏夫寡妇苦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鳏夫寡妇的苦情,尤其是寡妇的深深痛苦。歌中唱道:“初三晚上现月钩,人生有喜也有忧;人到中年丧妻子,竟然把我丢。人家夫妻多亲热,我自卧床冷飕飕;两行泪湿鸳鸯枕,苦熬度春秋。二更天里月不圆,世间寡妇苦难言;人家在笑我在哭,言行自检点。”段遇春唱述,乐夫、陈瑞鸿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2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穷汉叹五更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白族汉子虽然家贫,但很有志气,他懂得“有钱难买俭和勤”,“庄稼不离田边走”,“为人如不讲道德,还不如飞禽”的道理。歌中刻画了一个“穷则思变”,坚强而又善良的农民形象。杨占林唱述,陈瑞鸿、乐夫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4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饿着去帮人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地区。歌谣唱述给人做帮工的人起早摸黑、饥寒交迫的苦情。译文是:“鸡叫头遍就起身,天还没亮就下田,饿着帮别人。天冷把破衣裹裹,肚饿把裤带紧紧,腰杆勒成细马蜂,手还不得停。”佚名唱述,菡芳、刘鹏、张明曾记译。载《下关师专学报》1982年第1期,32开,1页,7行,云南省下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82年编印。(段伶)

世上最穷就是我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部分白族村寨。歌谣唱述歌者穷困潦倒的生活。译文是:“世上最穷就是我,喝口凉水来解渴,还被水呛着。孤鸟高飞无处落,吃糠咽菜找不着,叫人咋个活。”佚名唱述,崎松记译。收入《玉溪地区民族民间文学集成·白族卷》,32开,1页,6行,玉溪地区文化局、群众艺术馆、民委,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民委、文化馆1986年编印。(杨珊珊)

身寒肚里饥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部分白族村寨。歌中以变水无鱼、变树无鸟作比,唱述无粮无衣之苦。译文是:“世上我穷谁能比,变作水塘鱼躲起,变树鸟不歇。饿来没有充饥粮,冷来没有暖身衣,身寒肚里饥。”李世香等唱述,白玉龙记译。收入《玉溪地区民族民间文学集成·白族卷》,32开,1页,6行,云南省玉溪地区文化局、群众艺术馆、民委,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民委、文化馆1986年编印。(段伶)

苦情调 (一)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祥云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白族姑娘被父母嫁到山旮旯的苦楚,并由此埋怨父母。她吃的是苦荞粑粑,住的是茅草棚子,穿的是羊皮褂褂,“三个土基搭个灶,就地挖个洗脸盆”,可以想象她的生活多么穷苦。罗炳胜唱述,罗大智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2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苦情调 (二)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部分地区。歌谣唱述的内容是:自己出世之前,在生死簿上抓着苦经书,所以出世后受苦受难、缺吃缺穿,无路可走。歌中唱道:“肠子响如激流水,衣裳烂如松果果,身子如柴瘦。”“要去背柴遇干旱,要去采花花谢了,一事无所获。”“松明封死老松树,我被贫困压扁头,死了才清秀。”和志达、和康生唱述,李嘉郁、张秀鹏记译。收入《兰坪民间歌谣集成》,32开,3页,57行,云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张秀娟)

当兵苦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部分地区。五更曲。歌谣唱述当兵的苦情。一更唱“谷粒沙子”的吃食和官兵的不平等;二更唱饿着肚子、皮破血流练操苦;三更唱破烂的铺盖穿戴和疾病缠身的苦;四更唱难报答父母恩情和想念家人的苦;五更唱盼望老天开恩早日回家的心情。姚袭增唱述,陈瑞鸿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5页,7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阿葵)

捧吃霜和雪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地区。歌谣唱述穷苦人家无粮无炊的苦情。译文是:“鸡叫三遍天已亮,家家起来做早饭,无粮自哀叹!要吃霜啊霜又冷,要吃雪啊雪又淡,只好捧吃霜和雪,冷病在身上。”佚名唱述,杨亮才、陶阳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段伶)

明天不来了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帮工者的苦情和反抗精神。译文是:“太阳慢慢往下掉,管他的,我要回家了。吃的尽是猪狗食,苦得腰杆像弯桥;帮工哪像这样帮,明天不来了。”佚名唱述,菡芳、刘鹏、张明增记译。载《下关师专学报》1982年第1期,32开,1页,7行,云南省下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82年编印。(段伶)

逼得出远门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穷人一生下来就要过出门受苦的生活。译文是:“一生下来家就贫,富贵人家好光景,穷人出远门。我也实在不愿去,只因家穷欠债银;一生下来命就苦,逼得出远门。”佚名唱述整理。收入《白族文学史》,32开,1页,7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版。(段伶)

世道不平有穷富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聚居区。歌谣通过寒冬腊月穷人和富人穿着的不同,抒发对世道不平的愤慨。译文是:“冷清清,寒冬腊月水结冰;大雪纷飞漫天落,山岭白生生。穷人寒冷蹲火塘,富人裘皮穿在身;世道不平有穷富,天不长眼睛。”佚名唱述,杨明高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阿葵)

白米装进财主仓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大理市等地白族聚居区。歌谣表达穷人对贫富不均世道的愤慨。译文是:“汗水滴下灌稻秧,白米却装财主仓,天理在哪方?新鞋新袜财主穿,牛屎马粪穷人抓;一年收成交租后,过年吃南瓜。”佚名唱述整理。收入《白族文学史》,32开,1页,7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版。(段伶)

为抱不平进牢房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大理市等地白族聚居区。歌谣抒发了为抱不平而坐牢的汉子藐视酷刑折磨的豪情,也讽刺了见钱眼开的“官爷”。译文是:“为抱不平进牢房,衙门住着活阎王,锁链响叮当。官爷见我猫吹胡,公案拍得叭叭响;老虎板凳接血盆,见钱才松绑。”佚名唱述,张明曾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阿葵)

阎王不公正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聚居区。歌谣抒发了人们敢与造成世道不平的恶势力抗争的豪情。译文是:“刀口子上我敢碰,阎王老爷在哪里?我找他拼命!多少恶人他不叫,偏要我们穷人命;有钱就活无钱死,阎王不公正。”佚名唱述,杨亮才、陶阳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段伶)

敬衣不敬人 白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聚居区。歌谣表达人们对世道不平的感慨。译文是:“不要像我做穷人,尝尽人间苦辣辛,受罪苦呻吟。无衣寻爱没人要,无钱生意做不成;如今世道不像话,敬衣不敬人。”佚名唱述,杨亮才、陶阳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段伶)

民国时代兵马乱 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部分地区。歌谣唱述民国时期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苦情。译文是:“民国时代兵马乱,兵马乱,老百姓遭殃。厩里牛马被拉走,屋里东西被抢光;剩下一把破锄头,藏在床底下。”字翠香唱述,杨明高、尹明举记译。收入《云南白族民歌选》,32开,1页,7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段伶)

活人用鬼钱 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部分地区。歌谣唱述民国时期滥发钞票、通货膨胀时百姓的痛苦生活。歌中唱道:“蒋介石的心肠毒,造出关金和金元;阴间阳间都不分,活人用鬼钱。买斤肉用几百万,买斤盐花几千元;街上一天三行市,百姓苦难言。”李义才唱述,赵文杰、陈瑞鸿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1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阿葵)

闹饥荒 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民国时期剑川县闹饥荒时穷人卖儿卖女、富人借机发财的社会状况。歌中唱道:“穷苦百姓饿肚肠,地主家里粮满仓;一升米卖八块钱,买得起几梆(白语“升”)?野菜野果挖干净,山上蕨根也挖光;三升蚕豆卖儿女,喝亲人血浆。”张明德唱述,陈瑞鸿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2页,1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阿葵)

反正歌 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清朝后期,洋人打进中国,慈禧太后逃到西安,从此洋人横行,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官吏暴虐,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百姓遭殃的境地。百姓只有起来“反正”(指辛亥革命),废除皇帝,建立一个不怕洋人、百姓自主的国家,才有希望。此歌采用白族山花体形式,以第一人称表述,是一首反帝反封建的歌谣。李耳昌、阿力唱述,李缵绪记译。稿存剑川县文化馆陈瑞鸿家,16开,4页,52行。(施珍华)

龙背曲 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龙背”是土匪黑话,是他们的自称。歌谣唱述旧社会人们饱受官府压榨、富人盘剥,不得已而聚众谋反,啸聚山林,打富济贫,杀出一条活路。反映了清末民初“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杨一贤唱述,陈瑞鸿记译。稿存剑川县文化馆陈瑞鸿家,16开,12页,150行。(施珍华)

匪乱曲 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旧社会土匪四起,占山为王,官府不但不管,还要抓兵派夫,搜刮民财,使人民处于“官匪一样抢百姓,明抢暗抢都遭殃”的悲惨境地。王泽顺唱述,陈瑞鸿记译。稿存剑川县文化馆陈瑞鸿家,16开,9页,104行。(施珍华)

拉兵调 (一)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男子在父母妻子悲惨的呼喊声中被抓去当兵,昼夜兼程,翻山越岭过溜索,走不动就挨打,食不果腹,衣不御寒,历尽千辛万苦,才到达怒江高黎贡山。“隔山隔水隔家乡,哪天活着回村庄?我与家人生别离,天涯各一方。”就算打仗不死,也会死在长官马鞭下。歌谣用第一人称唱述,倍觉凄苦。杨长秀唱述,陈瑞鸿、李木记译。收入《石宝山白曲选》第五集,32开,4页,88行,剑川县文化馆1990年编印。(施珍华)

拉兵调 (二)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部分地区。歌谣以一老妇的口吻唱述民国时自己的独生子被拉去当兵后一去不回的悲惨经历。歌中唱道:“十月怀胎多艰辛,当年你妈把你生,天赐得黄金。水槽里面洗干净,温温暖暖包起身;把你养到三岁了,心还跳不停。”“谁知生你不遇时,蒋介石征兵……独子拉去把桥守,一去几年无讯音;父母不见儿回来,上吊把儿跟。”李金琦唱述,王群记译。收入《云南白族民歌选》,32开,2页,24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段伶)

乡保长是蛀骨虫 白族时政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中唱道:“官家富来民家穷,乡保长是蛀骨虫;抓兵派款多残暴,个个充狗熊。穷家子被抓兵役,父母哭得眼睛肿;千捐万税缴不完,百姓怎不穷?”李义才唱述,赵文杰、陈瑞鸿、乐夫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新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