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及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及有效教学研究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的主要内容做了相应的分解,并且对每一步内容有相应的具体要求,同时,新课标指出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获得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进行,逐步培养,在教学中,对科学探究内容的涉及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紧紧围绕几个环节来进行或者是全过程来进行。

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及有效教学研究

(一)小学科学课程目标

1.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在总目标方面,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保持方面都有所要求。学生在科学知识方面不仅仅能够知道浅显的科学知识,并且所学的科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深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看问题想问题时应具备科学的眼光;在好奇心和求知欲方面应该学会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这一天性,在科学态度方面要敢于创新、大胆想象、尊重证据,学生应该具备热爱祖国的情感,能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

2.小学科学课程的分目标

小学科学分目标的设定更为具体,是对小学科学总目标的进一步拓展,具体的设定是从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来进行的。

(1)过程与技能方面目标

在过程与技能方面的目标注重学生对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的了解,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提出科学问题后,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假想,假想之后便是对探究计划的制订,最后应用相应的方法如观察、制作、实验等,按照探究计划进行探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学会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在思维加工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结论和解释,并且可以重复验证结果,最后对结果进行表达交流,在表达交流的基础上能够对目前探究结论的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2)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学生喜欢尝试新的事物、乐于探究的欲望进行保持和发展。学生能够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珍爱自己身边的事物,并且能够了解世界上许多事物的奥秘都能通过科学去解释,我们应该去探索许多未知的领域,不应该迷信权威,逐步形成乐于参与一些和科学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着去克服困难,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与其他同学合作与交流,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不仅有促进的作用,而且还有阻碍的作用。

(3)科学知识方面目标

课程标准在科学知识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知道生命科学、物质世界与地球与宇宙这三大领域的浅显知识,并且能够了解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联系的部分知识,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物质领域的学习方面,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有关物质的内容、用途和变化方面、能量的不同表现、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的认识。

(二)小学科学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其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是最为核心的一部分,具体内容标准指出了大部分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后应该达到的最低要求。在内容标准方面,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其划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这五部分是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设定的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相互融合的。

1.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环节,所起作用主要在于小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逐渐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自信心得到提高。科学探究的流程主要涉及提出问题、对结果的猜想、制订相应计划,以及观察、实验、对证据的搜集、学会解释、学会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也是学生的科学探究方面应该涉及的内容。学生紧密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形成了相应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教师不能通过简单的讲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探究能力。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的主要内容做了相应的分解,并且对每一步内容有相应的具体要求,同时,新课标指出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获得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进行,逐步培养,在教学中,对科学探究内容的涉及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紧紧围绕几个环节来进行或者是全过程来进行。

2.情感态度价值观(www.xing528.com)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标准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课程标准指出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要通过创设机会,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和内化,不能用传授知识的方式“教”给学生。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标准的要求是:①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②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③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在教学活动起始阶段,安排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具体要求如下:①想知道,爱提问;②喜欢大胆想象;③尊重证据;④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⑤愿意合作与交流;⑥尊重他人劳动成果。[2]

3.科学知识

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科学内容领域的划分。其中在“生命世界”部分对内容标准的确定主要是让学生在对不同种类和环境中生物认识的基础上,能够全面地认识多种多样的事物。生命体的共同特征的内容设定主要是便于学生学会对生命中一些分散的认识的整合。生命与环境和健康生活的内容侧重于学生应用和联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生命世界内容的学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注重学生对一些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问题的探究,不要仅仅局限在对一些名词和概念的学习。图2-1是课标中对生命世界每一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和活动建议,如表2-1所示。

图2-1 生命世界的内容标准图

表2-1 常见的动物内容要求与活动建议

“物质世界”的内容学习主要是引领学生走进物质世界的领地开始探索,在物体与物质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和探讨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过程有所了解,使得学生的认识实现具体到抽象层次的过渡。运动和力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机械,认识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能量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能量表现形式的不同,对一些物理现象进行讨论如声、热、光、电、磁,对能量的转换产生进一步的认识。

“地球与宇宙”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产生的各种变化有所了解,同时能够对地球概貌和组成物质有相应了解。在这部分内容中还涉及了天空中的星体,这部分内容侧重于对学生求知欲的点燃。

(三)小学科学教学方法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科学教育理念介绍时,提出了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科学时的主要方式要注重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为主的活动为主,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学习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科学探究,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学生能够在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得到鼓励,尝试动脑动手学科学。学生态度的形成必须以动手为主要的方式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早已有所表明,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多种学习活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亲历活动为主,学生能够参与多样的学习活动应该成为科学教学的主要形式。

(四)小学科学教学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教学评价的规定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了解,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评价主体方面要实现多元,学生、家长、教育管理部门、社会人士都可以参与小学科学课程评价。评价内容方面,不仅包括科学概念和事实,也要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探究技能等方面。评价方法方面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评价时机不仅可以在教学结束后进行,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和反应给予相应评价。在评价内容方面,教师要把重心放在科学探究方面,如可以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行评价,学生在观察问题的全面性方面进行评价,学生的科学方法的应用方面怎么样,是否学会了搜集整理信息、能够对探究内容进行合理解释;同时,教师还要学会评价学生学习科学态度方面,如学生是否有学习兴趣,是否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大胆想象。在科学知识方面,教师要重点放在学生对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内容的理解方面,不能仅仅注重学生对信息的记忆数量,同时教师还要掌握多种具体的评价方法,如观察法、和学生谈话法、成长记录袋法等。

(五)教学材料的配备

为了实现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更好地实施小学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建议每所学校都应该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开设专门的科学教室。新课标中规定乡镇中心以上小学应该配备的设备标准,即要符合国家仪器配备的目录的一类标准。新课标建议,学校应该创造条件,支持科学教师进行教学工作,为教师教具的制作提供相应物力和财力保障,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对原有的自然实验室进行改造,在学校中增设科学教室或者对原有实验室进行改建,实验室应成为儿童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孩子们进行科学活动的主要天地,同样实验室也是孩子们的成果展览室、工具库和材料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