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凤鸟双连杯:楚学论丛第七辑连理杯

凤鸟双连杯:楚学论丛第七辑连理杯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向一尊先生称此杯为“彩凤双连杯”,认为“两杯内底部有孔相通,一盈俱盈,一空俱空,同劳逸,共荣辱”。与“合卺杯”齐名的还有一种“连理杯”。“连理杯”是广义的夫妻共同生活用品。“连理杯”则可以白头偕老,终生使用。因此我们认为包山楚墓的双连杯可能就是文献记载中的“连理杯”。

凤鸟双连杯:楚学论丛第七辑连理杯

据《包山楚墓》发掘报告描述[2],凤鸟双连杯(M2:189)由竹木结合,整体做成一凤鸟背负双杯状,双杯是两个竹筒,近底部相连处用一竹管相通。凤首微昂,喙衔一珠,胸外鼓,下有二足。两杯后部各有一小凤开屏形足。杯底为木质平板,嵌入竹筒底部。凤身、凤尾亦为木质,嵌入两杯结合部位,以生漆粘接。凤头、颈、身、尾遍施羽毛纹,双翼在两杯的前壁展开,似在展翅飞翔。凤首、腹、翼嵌八处银饰物。主凤之翅和二足凤之尾,用堆漆法浮凸出器身。杯内髹红漆,口部绘黄色二方连续勾连云纹。杯外髹漆黑地,用红、黄、金三色彩绘,衔珠上绘六个红黄相套的圆圈纹;凤身、尾、足绘凤羽纹;杯上下各绘一周二方连续红黄相间的垂直波浪纹;杯身绘二龙相蟠,龙首相对。龙一首双身,身绘勾连纹间以点状太阳纹;杯底分别用红色绘二龙蟠纹间以变形卷云纹(图1)。

图1 包山楚墓的连理杯(M2:189)

发掘报告对此杯的形制、纹饰、工艺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并未将其与“合卺杯”相联系。向一尊先生称此杯为“彩凤双连杯”,认为“两杯内底部有孔相通,一盈俱盈,一空俱空,同劳逸,共荣辱”。[3]此文虽未明言是“合卺杯”,但已暗含共同生活之意。因杯身绘有二龙相蟠纹,陈振裕先生称此杯为“凤形龙纹双连杯”[4],亦未将其与“合卺杯”相联系。

在包山楚墓发掘之前,王子今先生著文指认满城汉墓出土的一件“朱雀衔环杯”(M2:3032)为“合卺杯”[5],是新婚夫妇共饮合欢酒的专用杯子,出土于西汉中山王刘胜之妻窦绾的墓中,当为刘胜与窦绾的结婚纪念物。此说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

据《满城汉墓发掘报告》描述[6],此杯器形作朱雀衔环、矗立于两高足杯之间的兽背上,通体错金,并镶嵌绿松石。朱雀昂首翘尾,作展翅欲飞状,喙部衔一可以自由游动的玉环,两足立于兽背上,颈、腹部镶嵌绿松石四颗。兽作匍匐状,昂首张口,四足分踏在两侧高足杯的底座上。高足杯作豆形,粗把,喇叭形座。杯口与朱雀的腹部两侧相连。杯内外饰错金柿蒂纹,杯座错卷云纹一周。每一高足杯外表镶嵌圆形及心形绿松石十三颗。在朱雀的背部与尾部之间的凹槽内有朽木残存。出土时高足杯内尚存朱红色痕迹,推测可能是作为放置化妆品用的。这件器物制作精美,雀、兽造型生动,高足杯配置对称平衡,为汉代出土文物中罕见的艺术珍品(图2)。

图2 满城汉墓“合卺杯”(M2:3032)

《满城汉墓发掘报告》并不认为“朱雀衔环杯”是合卺杯,而根据其中的残留物遗迹推测是化妆用器。学者认定合卺杯,主要依据明代胡应麟撰《甲乙剩言·合卺杯》载:“合卺玉杯…形制奇特,以两杯对峙,中通一道,使酒相过。两杯之间承以威凤,凤立于蹲兽之上。”[7]明陈继儒在《妮古录》中收录一件汉代双联玉杯:“下穴一酒眼过酒,有鸳鸯及熊蟠其上,乃合卺杯也,而精巧非常。”[8]按以上描述,合卺杯有三个主要特征:(1)鸟承两杯;(2)两杯连通;(3)鸟立兽上。这种“合卺玉杯”在明清以后形成固定形制,动物雕饰以“鹰”、“熊”为主体,鹰熊夹于双筒之间,鹰在上,熊在下,是为“玉鹰熊合卺杯”,谐音“英雄合卺杯”,故宫博物院有明清时代的藏品。满城汉墓的“朱雀衔环杯”符合凤承两杯、立于蹲兽的基本特征,但两杯并不相连通;包山楚墓的双连杯,有竹管相连通,但没有蹲兽,它们都只是部分地符合“合卺玉杯”显示的基本特征。(www.xing528.com)

张力丽认为满城汉墓的朱雀衔环杯和包山楚墓的双连杯,都是合卺杯,并具体描述和图示了使用“双连杯”饮酒的情形(图3),特地说明夫妻同饮连通杯,解决了一方不胜酒力的问题。[9]

鸟兽合卺杯是明代的创制,宋代以前的合卺杯并非如此。《南齐书·礼志上》记载尚书令徐孝嗣关于“移俗”(改革风俗)的奏议说:“寻婚礼实篚以四爵,加以合卺……又连卺以锁,盖出近俗;复别有牢烛,雕费采饰,亦亏曩制……自今王侯已下……婚亦依古,以卺酌终酳之酒,并除金银连锁,自余杂器,悉用埏陶。堂人执烛,足充鸑燎,牢烛华侈,亦宜停省。庶斫雕可期,移俗有渐。”这里提到南朝新出现的婚礼“近俗”,是用金银链子把“合卺杯”连锁起来,建议革除“金银连锁”和洞房花烛的奢侈之风。这说明南朝时期“合卺”用的两个杯是分开的。

图3 双连杯饮酒示意图(引自张力丽)

唐宋以后文献记载“合卺”的两个杯子是用彩丝连接的,丝带中间有一个“同心结”,新婚夫妇要互相交换杯子饮酒,称为“交杯酒”。敦煌文献(唐)《张敖书仪》载:“同牢盘,合卺杯:帐中夫妻左右坐,主馔设同牢盘,夫妻各饭三口,傧相夹侍者饲之。则酌合卺杯,杯以小瓢作两片,安置拓(托)子里,如无,即以小金银东西盏子充,以五色绵系之。令童子对坐云‘一盏奉上女婿,一盏奉上新妇’。”[10]宋王得臣《尘史·风俗》:“古者婚礼合卺,今也以双杯釆丝连足,夫妇传饮,谓之交杯。媒氏祝之,掷杯于地,验其俯仰以为男女多寡之卜,媒即怀之而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饮讫,掷盏并花冠子于床下,盏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宋吴自牧《梦粱录·嫁娶》:“礼官......命妓女执双杯,以红绿同心结绾盏底,行交卺礼毕,以盏一仰一覆,安于床下,取大吉利意。”

与“合卺杯”齐名的还有一种“连理杯”。晋杨方《合欢诗》:“食共并根穗,饮共连理杯。”[11]晋嵇含《伉俪诗》:“挹用合卺酳,受以连理盘。”[12]南朝宋鲍照《合欢诗》:“饮共连理杯,寝共无缝绸。”[13]隋江总《杂曲》:“未眠解著同心结,欲醉那堪连理杯。”[14]李白《去妇词》(一作顾况诗):“悔倾连理杯,虚作同心结。”[15]何景明《种瓠词》:“愿为连理杯,长以奉君欢。”[16]所谓“连理”,顾名思义,可能指两杯相联通。

“连理杯”是广义的夫妻共同生活用品。“合卺杯”一般只在新婚“合卺”仪式上使用,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用具,离开了新婚仪式,就无所谓“合卺”了。“连理杯”则可以白头偕老,终生使用。两者在形制上也有明显差别,合卺杯须两杯能够合成一体,连理杯只需两杯互相联系或沟通就可以了。因此我们认为包山楚墓的双连杯可能就是文献记载中的“连理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