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一杯茶中静心沉稳-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

在一杯茶中静心沉稳-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习琴之余,可以自己饮一杯茶,也可以寒夜客来茶当酒,与友人同饮。“古人操琴,多以琴声诉诸心声,泡茶同样如此,也是一种情意的自然流露。”行者先生言道,弹琴如饮茶,是为调心之用。无论弹琴饮茶,都要守心如一。琴棋书画,自宋明以来,便为文人雅士之所爱。行者先生在苏州居住时,时常携琴上天平山弹琴、喝茶。一曲古琴,一杯绿茶,尤其是春天,“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在一杯茶中静心沉稳-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

某一年的四月,我在江南游历。适逢行者先生也在苏州的水乡同里,于是我们便相约在同里的一家名为“草堂”的地方相见。那天下午,我们坐在草堂的院子里的一株大玉兰树下喝茶。人间四月天的江南,阳光晴好,满树的白色玉兰花开得旺盛饱满。行者先生一袭白衣,立在树下。当时聊了什么话题,喝了什么茶,现在我已经忘记,但是,那美妙的场景却深深镌刻在脑子里。

在苏州习琴几年后,行者先生重新回到了北京。早在几年前在北京生活时,无论冬夏,他都着一身汉服,白色或者黑色,头发绾在脑后,仿佛穿越时空而来的人。他行走在现代化的都市森林里,常人看来未免有几分突兀,但他只是兀自行事,从不理会世俗的眼光。

行者先生对古琴的探索,始于2007年初。他受到林友仁先生启蒙,后师从古琴大家裴金宝。在苏州游学期间,习琴之余,他更前往各地,广泛求教、访问成公亮、叶名佩、吴钊等古琴大家。在此之前,他曾经吹奏尺八,但终究觉得自己的习性还是与古琴更为契合,于是终将自己的心志转到古琴的传习上来。

他位于北京的金玉琴馆,面积不大,但是极其雅致。墙上挂着书法、绘画作品,其中不乏傅抱石等大家之作。几案上摆着兰草、菖蒲,灵动秀气。其中一幅描绘观世音菩萨的作品,运笔着色张弛有度,颇有张大千的气韵。

行者先生爱琴,也爱茶。他专门在琴馆的一角布置了一个茶席。素色茶杯、公道杯、盖碗,并非名家之作,皆是常见之物,但是放在他的琴馆里,却自有一股脱俗的雅气。习琴之余,可以自己饮一杯茶,也可以寒夜客来茶当酒,与友人同饮。

“我特别喜欢听泡茶时煮水的声音,”他说,“让人好像有置身山间的感觉。”注水,出汤,香气徐徐,这是他最爱的岩茶水仙。“古人操琴,多以琴声诉诸心声,泡茶同样如此,也是一种情意的自然流露。”

“江浙与四川,都是古琴艺术兴旺之处。其他地方的古琴大家偏少。尤其是明代以后,苏州的古琴文化底蕴更是丰厚。古琴的九大流派,有近一半在江苏,如虞山派、广陵派、金陵派、吴门琴派,甚至近代颇为兴盛的梅庵派等,皆传承于此。近代的古琴大家中,也是有近一半的人是苏州人或在苏州传承古琴艺术。”他啜一口茶,徐徐道来。

吴门琴派的指法有别于其他琴派的指法,另外,吴门琴派也有它自己的一些特定曲目。“吴门琴派的指法像打太极一样,是有套路的。吴门琴派的一代宗师吴兆基老先生打了七十多年的太极拳,弹了七十八年古琴,他把太极拳与古琴通融为一体,甚至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探讨古琴与太极的结合。弹琴时,既不是用手臂的力,也不是用手指的力,而是用气。”

行者先生习琴用功,为了领会吴门琴派用气的奥妙,也曾专门向吴兆基先生的一位在世弟子学过吴兆基一脉相传的太极,俗称为“八大式”,着重于修习太极的八种劲道。其中最根本的是蓄劲与发劲,有蓄有发,阴阳平衡,刚柔相济,弹琴也是如此。弹琴的过程中,慢下来的就是蓄,快的就是发,这是吴门独有的奥义。

他又为我倒了一杯茶。“中国的文人琴与文人画一样,也区别于现在的学院派,同宫廷琴与宫廷画有很大区别。文人琴,顾名思义,是以文人的审美、独有的艺术手法为主的,弹奏的目的不是为了取悦人,或者说,不是以纯粹的演奏为主,而是表达一种修养、哲学与情怀,强调音乐哲学和音乐美学。”(www.xing528.com)

“弹琴要留白,有变化,不能一股脑儿地弹完,缓急、松紧、快慢、张弛,它有自成体系的美学。现在很多人学琴,往往会把一些对西方音乐的理解融入进来,这就有点像喝茶时把岩茶、普洱茶之类的好茶混在一起冲泡,哪种茶的味道都出不来。”

行者先生言道,弹琴如饮茶,是为调心之用。所以,古人称弹琴为调琴。嵇康曾言:“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听琴声可以感悟人心,心态好不好,都会直接在琴声上反映出来。泡茶也是如此,人要是心态不稳,泡出的茶就会味道杂陈。无论弹琴饮茶,都要守心如一。一个人的内在气象和阅历,在琴音里,也在茶汤里。看行者先生泡茶,内敛节制,这也是得益于他的修养。“炫耀的人,弹的琴就很花哨。听起来很精彩,但是不耐听,细听起来则会觉得听觉上很不舒服。”他坦诚地道,老一代琴人的德行对他的影响最大。

伏羲周文王孔子蔡邕白居易范仲淹……聊起古琴的文化传承,行者先生往往滔滔不绝。琴棋书画,自宋明以来,便为文人雅士之所爱。“艺术离不开大自然,也离不开人。文化传承,第一要师古人,第二要师天地,第三要师自心。”

为此,行者先生也如行脚僧一般,花了几年的时间,走过三山五岳等许多名山胜水,峨眉山黄山青城山、灵岩山、雁荡山泰山……他一路行走,探寻中国古琴艺术胜迹,也拜访名师大家,在山水中领略感悟琴声,感受琴人合一的境地。他信口吟出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一诗:“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绿绮是古代四大名琴之一,为司马相如所有。李白和蜀地僧人浚法师的交游,是知音之交。李白纪念听琴的这首诗作,堪称天下第一琴诗,在于借天下名器,写天下名士。诗中的‘流水’与‘霜钟’也都是古代琴曲的名字。峨眉山的万年寺,这个他们当年琴诗相酬的地方,至今仍在。后人还专门修建了一个绿绮亭,作为对他们的纪念。”

近些年,行者先生倡导复兴中国文人琴的琴脉,专注于最具有国学素养、诗书气息的琴韵。近期,中国古琴行业的领军者“天一琴茶”还专门请他录制了一张古典音乐大碟《古琴Guqin》。他亲自撰写《中国古琴史概略》、琴曲名称、源流。他还集了苏东坡的书法做封面题字,一个是《归去来兮》帖里的“琴”字,一个是《次韵才辩诗帖》的“古”字。雪社社长、书画家莲先生用“弘一体”书写他的诗句“南风为我吟,琴书养我志气,士气恒长生,逍遥无所欲”,作为题记。中国当前身价最高的摄影师尹超为他拍摄CD 封面。出版方还请了龙音公司——这个此前只出版管平湖、徐元白、吴景略、成公亮等划时代的古琴大家的国乐制作公司,来做录音、制作。

行者先生在苏州居住时,时常携琴上天平山弹琴、喝茶。天平山上有一间茶室,临山而建,翠树掩映,那一泓唐代的泉水仍在,哗哗而流。苏州一带,绿茶颇为出名。一曲古琴,一杯绿茶,尤其是春天,“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白云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这是白居易在苏州城南天平山上写下的诗句。他喜欢天平山的泉水,时常用之煮茶。白居易是一位琴人,也是品茶高手。品茶先备水,白居易自是知道个中奥妙。想必白居易在公务之余,时常与朋友相聚,弹琴、烹茶,以此为乐事,否则也不会写出类似“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或者“檐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之类的诗句。时至今日,白云山仍在,白云泉也仍在,琴声亦犹有余响。

暑往寒来,春复秋,经过新的古琴文化传承实践,行者先生也由此对古琴艺术、国学在城市里的前景,有了更深厚的信心。但他仍旧时常怀念那些在天平山喝茶、弹琴的日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